第37章 三天后,拜师九叔
“拜师时间推迟三天?”
九叔询问祖师也白眉之死的真相,答案是什么毋庸置疑。
所以,最大的误会既然已经解释清楚了,再加上找到赵吏询问了杨妙君的一些过往之后,赵吏自然也不会吝啬给自己这个朋友说两句不要钱的好话、美言,于是收杨妙君为徒这件事,就算没有秋生文才的小命胁迫着,也有了祖师爷的认可。
自然,九叔也就不再抗拒了……当然,也不会立刻就那么消除所有芥蒂隔阂的开心愿意。
只不过当九叔提出同意收杨妙君为徒之后,杨妙君却主动推迟了拜师的时间。
“不错!”
杨妙君点点头。
“为什么?”
九叔不解:“你不是一直都想拜师,为此还不择手段威逼利诱全都用上了么?”
威逼,指的自然是拿秋生文才的小命逼迫。
利诱,则是之前第一次来到任家镇找到九叔想要拜师的时候,提出了各种丰厚的拜师礼。
“怎么现在还要往后推迟三天了?”
杨妙君自然知道九叔为什么会疑惑,只是他有许多自己的考虑。
“九叔,如果是之前,我恨不得现在就给您老人家磕头拜师,一秒都不想耽搁。”
杨妙君笑着给九叔解释了起来:“只不过现在且不说这终于能够拜你为师的过程和方法不太让人愉快,单说我的身份也发生了变化。”
“之前我只是自己一个人,不需要考虑其他的。”
“现在我却是一路军阀,大小也算的上是一路诸侯。”
“虽然起初的目的,是为了逼迫你收我为徒,但是不管怎么说,如今的事实就是,我从江浙带来了我的至交好友,拉了几千个弟兄背井离乡远跨千里,来了这任家镇,借着乱世开始的这个时机,攻占了连郡的一郡之地。”
杨妙君说着叹了口气:“我虽然不是什么好人,也不是什么有什么耐心或者善心去兼济天下拯救众生的圣人。”
“但是于私,这些兄弟毕竟是为了我背井离乡来到这千里之外的他乡拼杀打天下的,我自然要安排好他们、对得起他们。”
“于公,这连郡虽然只是粤东十几个郡之一,还是位于粤、桂、湘三洲交界处的直隶小郡,仅辖二县之地,但是毕竟也有数万百姓,我也不能视若无睹,不管其死活。”
杨妙君先是介绍了眼前的情况,自己的身份。
而后继续道:“所以不管是为了什么,对外扩展势力、对内治理民生,我都会对回下底盘进行很多变动,颁布很多新律令。”
“而这些新律令中,有许多与如今人所熟知习惯的可以说是完全相反,也就代表着必然会有许多的冲突和死亡发生。”
看到九叔因为最后这句话脸色一变就要开口泉说什么,杨妙君赶紧一摆手,提前截断了九叔即将要说出来的话:“九叔莫要劝我少做杀孽,有些人是必然要死的。”
“比如……开烟管、卖黑疙瘩的。”
只是一句话,短短的几个字,就将九叔即将脱口而出的劝说死死的堵在了喉咙里。
别的人且先不说该不该死,但说着开烟管、卖黑疙瘩的,到哪儿都毫无疑问的该死,完全不需要什么定罪、审判。
“我有几条基本律令,条条都会引起冲突,都必然会有人死于变革,所以我才将拜师的时间推迟到三天后。”
杨妙君耐心的解释着自己为什么会推迟拜师的原因:“这三天时间里,我是军阀,是不顾百姓死活,吵架灭门的暴君。”
“三天后,我是被九叔你感化、渡化,皈依道门的茅山新入门弟子。”
救赎者才了然,为何杨妙君会主动推迟拜师的时间。
此外,杨妙君还有一个原因没有说。
那就是就算有祖师爷同意,收他为徒,经过之前的事,九叔对他也肯定有很深的隔阂,这需要很长时间的朝夕相处、深入了解才能慢慢的消除。
但是在此之前,还是冷静一段时间才好。
而三天之后,按照原剧情时间线计算,大概率四目道长就会到来。
到时候不仅能够有一个师叔在旁边见证自己拜师,还能拜师之后,就跟着这位师叔离开,由这位师叔代为传授一些基础的入门学识的同时,让九叔也可以眼不见心不烦,慢慢的冷静冷静。
同时,自己的新律令颁布之后,几乎会触动所有人的利益。
而九叔在任家镇,甚至在整个连郡都颇有名望,到时候必然免不了有人上门求情。
而杨妙君跟着四目道长一走了之,就可以免除这个麻烦,不会让九叔夹在中间难做,让自己不得不顾忌九叔而使接下来准备颁布的新律令,也是接下来自己所有占据的地盘都必须奉行的基本策略受到阻碍。
同时,跟着四目道长离开之后,杨妙君还打算先北上前往湘西,去微波派找白敏儿三人说一下自己接下来就在任家镇长住,而后走水路进入洞庭湖,从洞庭湖顺江而下直入大海,然后沿着海岸线一路北上直抵津门,再返回京城,接上陈凤蝶返回任家镇定居。
自己答应过老陈照顾陈凤蝶,如今自己准备以后都定居任家镇、定居粤东,自然不能留陈凤蝶一个人在京城。
特别是如今乱世已经正式开启,京城更是混乱之地、各路军阀轮番争夺之地。
还是把人带到粤东,带到自己的地盘上照看更安全。
“你要颁布什么新的律令?”
半路上,九叔沉默良久之后,忽然问出了这么一个问题。
“主要是三灭一收。”
对此,杨妙君的心中早就已经有所定数。
“哪三灭一收?”
九叔赶紧追问。
“三灭,灭世家豪门、灭儒家孔门、灭佛门寺庙。”
“一收,则是收归所有土地、矿藏、山川。”
看着九叔惊骇震惊的模样,杨妙君笑着安抚住了九叔。
“灭世家豪门,是因为千百年来,所有的世家豪门、富户地主,九成九都或多或少有着违法乱纪、迫害百姓、趁难取利等事发生,所以,凡我辖内,所有的地主富户、世家豪贵,无论高低、强弱、善恶,一律尽皆抄家入狱。而后由百姓进行公审,将过往一切因果恩仇全部厘清。”
任家镇衙门之中,九叔、杨天淳、贺小兰、跟着杨天淳一起来的神爷,几个人安静地坐在那里,听着杨妙君对于三灭一收这几本底线新律令的解释。
“为恶者,重者诛、轻者贬为苦力官奴,家产找寻得到苦主的归还,余者充公。未曾作恶者,取剩余家产的十分之一语滞评分,使其无有生活之忧放归为良善百姓之列。”
“灭儒家孔门,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灭儒,而是让儒家回归春秋之时孔圣所传的最初本来模样。”
“有句话叫做经是好经,只是让和尚给念歪了。儒家也是如此。”
杨妙君说完灭世家,紧接着就说起了灭儒:“孔圣所礼儒家、所传儒家,本是礼义廉耻、仁义勇智信的上好学说。只是自从董仲舒罢辍百家独尊儒术开始,就已经沦为了历代帝王愚弄百姓的工具。等到程朱理学的兴盛开始,所谓的儒家就已经彻底丢弃了所有的底线。”
“所以,我要灭的是程朱理学的腐儒、要灭的是世修降表,嘴上喊着忠义,自己却改朝换代投降第一的孔门,是只知道之乎者也死读书,不知人间疾苦、百姓艰难的朽儒。”
“自今日始,凡我治下,儒家只留孔孟二圣祭拜,诛灭程朱理学,儒家只教人生哲理、学文识字,与做官升迁再无半点瓜葛,裹脚缠足等劣习尽皆废除。有阻挠抗拒者,重则当街腰斩以儆效尤,轻则全家甚至举族罚为苦力官奴。”
“至于灭佛门寺庙……”
说到这里,杨妙君顿了顿,看向九叔:“九叔,虽然过几天我就会拜你为师成为茅山弟子,但是灭佛却非道统之争,而是佛门如今绝大多数都已经不再是纯粹的佛门,而是沦为了藏污纳垢、盘剥百姓、放贷欺民、侵占良田、私藏逃犯流民、隐匿税收的污浊之地。”
“故此,自今日起,凡我治下,每一郡之地,只可留存一座寺庙,每座寺庙只许有九九八十一之数的诚心向佛、静心修持的佛门僧侣持度牒出家为僧。只许持有寺院一座用于居住、田亩山林总计一百零八亩用作耕种饮食、每年四时衣裳各两套以做穿用。”
“既然诚心向佛,那么便安心清修,自此以后,凡我麾下佛门寺庙,不得收取香火香油钱等各种财货,每月由官府定量供应香火灯油以及佛珠、木鱼、铜罄钟鼓以及经卷笔墨等所需之物,百姓祭拜焚香,一律由官府以市场价格供应。僧人外出化斋,也只可化取水米饭菜等食物以饱腹充饥,不得收受任何财货。违者,皆定为邪僧骗徒,一律贬为苦力官奴。”
“若想修缮寺庙或其他需钱财之用,则自行下山为人举行法会、超度,或降妖除魔后,可收取适当报酬。”
说到这里,杨妙君沉吟了一下:“九叔,到时候得麻烦你或者茅山出人,帮着整理鉴别一下佛门修行的门派或者人员,每州只留一座最多五百人规模的佛门修炼门派,由他门统管州内各郡寺庙。”
经是好经,但是却被和尚念歪了。
所以,佛门要灭,却不能一竿子打死所有人,更别说怎么也好给上届的佛陀们一些面子,不能灭了人家的传承,到时候万一引来佛陀下界灭魔怎么办?
所以,灭的只是披着佛门外衣的那些假和尚,真正修炼的,或者一心向佛的,并不禁止,只是‘规范’了起来。
“而最后的一收……”
杨妙君说到了最后的一点上:“自古以来,所有王朝末年之所以会民不聊生、饿殍遍地,处处都有农民揭竿而起,其根本原因除了吏治昏庸、贪官横行之外,最主要的就是土地兼并。”
“从开朝到王朝末年,近乎三百年的时间,九成的土地都被集中在了不足一成的达官显贵、世家门阀手中,只剩下一成的土地去养九成的百姓,本就养不活,还要面对各种苛捐杂税、横征暴敛,百姓活不下去自然只有造反这一条路去博一线生机了。”
杨妙君先是说出了一个这个时代的人,从来没有人去思考过的角度诠释阐明了王朝末路的根本原因。
“所以,既然不管历朝历代使用了什么办法,都无法解决土地兼并的问题,那么我们不妨反其道行之,将所有的土地,包括山林、矿藏,乃至于江河湖泊等等,全部都收归君王一人之手,除君王之外,再无任何一人有属于自己的私有土地,自然也就不会被人盘剥侵占,如此从根本上就解决了土地兼并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