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第一桶金
建国门酒店是一家中外合资开的,改开之处京城像样的酒店不多,八十年代京城新建很多酒店。
以前住这里还要美元,现在也收人民币。
路边几颗紫丁香花盛开,路过时闻到花香,赵寻探头去闻花,俞飞鸿催促着:“快到九点了,咱们先去见出版商。”
“好。”
酒店一楼卡台东南角,郑勋卓已等半个小时,看到赵寻戴个墨镜进来,他站起来挥挥手:“这!”
他和俞飞鸿走过去,穿着职业套装的服务员上前询问:“先生,您喝什么?”
“一杯茉莉花茶加冰糖,你们可别用白糖糊弄我。”
女服务员在心里吐槽:“这人话真多。”
在这里做服务员的,大部分都是外国语大学毕业,工资高、待遇好。
“我要一杯冰美式。”俞飞鸿笑着说。
他们两个坐下后,郑勋卓笑问:“《失乐园》人物是您们两个吗?”
赵寻告诉他:“差不多吧,样貌描写相似,故事编的。”
“嗯。”郑勋卓轻轻点头:“昨晚我给社长打电话,他同意您的要求,第一期刊印10万册,定金6亿韩元。”
赵寻算了下,现在人民币韩元汇率1:80,人民币和美元汇率8.62:1。
6亿韩元兑换87000美元。
“可以,咱们现在签协议。”
见他这么痛快答应,郑勋卓试探着问:“赵先生,您没别的要求吗?”
“我写小说就是为了赚钱,还要求什么?”
“那么签中文和韩文两种协议,条款是一样的。”
“好。”
赵寻端起茶杯,品一口茉莉花茶,微微点头。
他们跟着郑勋卓去他房间,女翻译下楼去打印协议,兰登书屋韩国分社也传真过来两份协议。
赵寻简单看一遍,没发现大“坑”。
签完协议后,他问郑勋卓:“郑编辑,我需要美元,你们能支付美元吗?”
“可以,赵先生把账户添加上就行。”
现在还要开外汇账户,这个下午去办理。
“您能先借我一些美元吗?中午请您吃饭用。”
赵寻身上又没钱了,前段时间借郝运来一千块钱,现在还剩一百多。
“您要借多少?”
“有2000美元吗?”
“有。”郑勋卓拿出钱包,数出2000美元递给他。
坐在一旁的俞飞鸿不懂,他还借钱干嘛?
赵寻把两千美元放进口袋,笑着说:“走,咱们中午去丰泽园吃饭。”
郑勋卓有些哭笑不得,他以为赵寻借钱有急事,没想到是请他吃饭。
在赵寻这里,人家韩国人到中国找他签出版协议,自然要请对方吃饭。
他们打车到丰泽园后,先上二楼包间,赵寻笑着问:“你们收美元不?”
“收!”
九十年代初,国内缺美元进口,单位要是能赚美元,属于立功一件。
“大份葱烧海参、九转大肠、糖醋鲈鱼、炸烹虾球、乌鱼蛋汤、三不沾、八个烤馒头。”
菜上来前,赵寻开始和郑勋卓聊天。
“京城鲁菜馆比较多,各地驻京办味道也不错,葱烧海参是这家拿手菜。”
俞飞鸿有些纳闷,他家不是农村的吗?怎么这么会吃?
第一道菜炸烹虾球上来,赵寻一摸盘子,底下冰凉。
“为何说丰泽园无法走向国际,就是细节不到位。”
“吃热菜,必须要用热盘子盛,这样才能锁住热菜味道。”
服务员都懵逼了,被一个二十出头年轻人这么说,她只好去前台找经理。
经理一听她这么说,就知道楼上来了一位美食家。
葱烧海参上来后,赵寻教郑勋卓怎么吃。
“做这道菜,要渤海野生海参,章丘大葱的葱白,吃这道菜,要先吃葱。”
郑勋卓吃了一口,笑着说:“很好吃。”
赵寻吃一口葱,摇了摇头:“你们家堕落了,用的不是章丘大葱,以后要改,盘子也不是热的,这次没小费。”
“糖醋鱼也不行,吃糖醋鱼讲究三张,嘴张、腮张、肚张,你家只有一张,鱼肯定没炸透。”
赵寻夹一块鱼月牙肉给郑勋卓,随后又加一块给俞飞鸿。
他喝一口茅台,放下杯子道:“鱼肉最鲜美就是月牙肉,肉质紧实,无刺鲜嫩。”
这次郑勋卓可真是见识到,都说中国有几千年历史,韩国财阀和眼前这位作家比,就像没见过世面土包子一样。
以后回到韩国后,可以吹吹牛。
吃过饭后,服务员拿菜单过来:“先生,一共消费1260。”
赵寻拿出两百美金,他笑着说:“原本是给你们小费的,菜做这么一般,小费就没有了,找现金给我,要人民币。”
“好。”
服务员自言自语下楼。
下午一点多,银行上班,他们去办外汇账户。
办完账户后,回到建国酒店,把账户添加到协议上,随后郑勋卓把协议传真回韩国,兰登书屋韩国分社签完后,赵寻再签。
“三天后,174013美元汇到您账户上,《失乐园》加印时,我会提前和您联系。”
“没问题。”
等走出建国酒店,赵寻才感觉到重生的乐趣,他在心里感慨:“赚钱挺简单。”
写一本小说就赚17万美元,足够买一套两进四合院。
俞飞鸿问他:“你在笑啥?”
“没什么。”赵寻摇摇头。
“《钢琴教师》剧本写完,咱们什么时候开拍?”
她就像一个移动的NPC,又给他发新任务。
“不着急吧?”赵寻想着赚钱后出去玩一段时间。
“咱们还年轻,这时候努力些,以后生活过的轻松。”
“好吧。”
现在《钢琴教师》剧本要过审,需要挂靠在国营制片厂,这样送去广播电影电视局审核,才会通过。
个人或者民企公司送去审,肯定不给过。
他们两个回到家后,赵寻把《钢琴教师》剧本拿上,随后和俞飞鸿走着去北影厂。
后世人们熟知的韩三平,他刚担任北影厂厂长。
走进南门,绿树茵茵,刚走没多久,碰到穿着体恤的姜闻。
这时候他拍的《阳光灿烂的日子》后期制作完,会参加今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华语电影描绘青少年的很多,侯孝贤的《风柜来的人》,杨德昌的《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姜闻的《阳光灿烂的日子》。
就像人们说的《繁花》和《山海情》是同一时期,魔都的繁华和大西北苍凉,天差地别。
《阳光灿烂的日子》里马小军他们在老莫餐厅聚餐,吃着俄罗斯美食。
小说《活着》里富贵的外孙子,因为吃豆子把自己撑死。
青少年和青少年是不一样的。
就像很多人从未去过少年宫。
办公大楼前,一开门老头问他:“你找谁?”
“找你们韩厂长呀。”
老头看他年龄不大,问赵寻:“你是他亲戚呀?”
他拿一包软中华给老头:“找他办事。”
“哦。”老头看着他笑了笑:“上去吧。”
韩三平电影拍的一般,后来人送外号“座山雕”,他同学黄建新电影拍的还行,《黑炮事件》和《错位》都很先锋,马上要上映的《背靠背,脸对脸》也不错。
赵寻并不想求人,《钢琴教师》能在国内上映最好,要是不能在国内上映,就参加海外电影节,卖海外版权。
就像贾樟柯拍的《小武》一样。
韩三平现在还很年轻,见赵寻带着俞飞鸿过来,他没想到这年轻人女朋友如此漂亮,不自觉多看两眼。
“韩厂长,我这个剧本想挂靠在北影厂,想在国内上映。”
看过剧本后,韩三平摇摇头:“你这剧本不能过审。”
赵寻放两包软中华在桌子上,他把《钢琴教师》剧本收起来。
“那就再说吧。”
走出北影厂办公楼,俞飞鸿问他:“电影不能在国内上映,咱们怎么办?”
“那就走海外市场,墙内开花墙外香。”
“戛纳国际电影节已来不及,五月底《钢琴教师》开机,六月底拍完,七月底后期制作完,把拷贝邮寄到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主办方,这部电影能入围主竞赛单元。”
俞飞鸿有些担忧道:“这是不是违规呀?”
“老谋子的《活着》也没过审,不能一视同仁,那就各显神通吧。”
她挽着他胳膊说道:“最好在京城拍,北电还没放假,周六周日多拍些,这样也能来得及。”
“可以。”
《钢琴教师》在什么地方拍都一样,这部电影主要表达人的情感和家庭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