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情式人际交往:让你的话语直达对方心底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章 情绪共情:体验对方的内心世界

在自我共情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尝试与他人共情。一位心理学家曾经说过:“面对这个充满差异和不同的世界,我们能够——也应该——更加努力地培养微妙而又敏锐的共情能力,学会理解和关心其他人的感受。”

不过,大多数人对于“共情”的理解并没有那么准确。一般谈到“共情”这个词时,我们可能会将它简单地理解为与对方有共同的情绪感受,其实共情的过程很复杂,它包含着自上而下的认知调节过程和自下而上的情绪分享过程,所以也被心理学家分为“认知共情”和“情绪共情”两大类。

这里所说的“自下而上”的情绪分享,是指这种情绪不是人们自发产生的,而是受到他人情绪的感染而出现的。

下面这个案例可以帮我们更好地理解“情绪共情”的过程。

在一个悠闲的下午,李敏的情绪状态本来是轻松、平缓的。因为在家待得有些无聊,她决定和一位朋友见面聊天。可是这位朋友却显得闷闷不乐,在李敏的关心询问下,朋友道出了原委,原来她因为琐事和家人发生了争执,心情十分糟糕。

看到朋友烦恼、难过的样子,李敏不由得劝说了几句,没想到朋友却因此打开了话匣子,不停地对李敏诉说自己遇到的烦心事。慢慢地,李敏觉得自己好像被朋友的坏情绪感染了,心里也觉得闷闷的,很不舒服。

其实李敏很想提醒朋友:“我们能不能换一个话题,不要再讲这些不开心的事情了?”但她又怕这样说会让朋友更加伤心,于是只好继续忍受朋友“倒苦水”的行为。

一下午的时间就在烦闷和纠结中度过了,李敏离开朋友的时候,只觉得自己的情绪也变得十分低落、烦躁……

在李敏身上出现的情绪变化,就是心理学家所说的“情绪感染”。这种“感染”是不由自主产生的,我们无法随意控制它的发生和强度。

按照心理学家的研究,情绪感染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情绪觉察

情绪觉察是情绪感染的第一个环节,我们首先需要觉察到对方处于什么样的情绪状态,才会不由自主地想象自己处于相同情境中有什么样的感受。这种情绪觉察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影响下一个环节的无意识模仿水平。

比如身边的人出现了明显的情绪反常,不时走神、叹气,工作还经常出错,我们就应当觉察到这种变化,而不应当视若无睹、漠不关心。

2.无意识模仿

在情绪觉察的基础上,我们会倾向于模仿他人的情绪表达,比如会不由自主地出现和他人相同或相似的表情、语调、姿势、动作等。

心理学家进行过一个实验,他们要求一些大学生观看包含着愉快、悲伤、愤怒、恐惧、惊讶等多种表情的图片,发现学生们会下意识地模仿相应的表情。比如看到愉快的面部表情时,学生们的面部肌肉群会做出丰富的活动,出现类似“笑容”的表情;而在看到愤怒的面部表情时,他们的眉头肌肉群也会做出丰富的活动,出现类似“皱眉”的表情。

3.情绪回馈

在进行无意识模仿的同时,个体会根据自身的表情和其他信号,推断自身的情绪状态,使得情感体验受到显著的影响,这个环节被称为“情绪回馈”。比如我们看到别人悲伤、流泪的时候,会不由自主地做出痛苦的表情,继而会产生和对方相似的情绪体验,这就是无意识模仿引发的情绪反馈。

在情绪感染或者说情绪分享的过程中,上述这几个环节是环环相扣的,缺一不可。比如情绪觉察相当于输入了情绪信息,促使我们进行模仿,然后对大脑进行情绪反馈,我们才能够体验对方的内心世界,感受对方的情绪。

当然,这种自下而上的情绪分享过程对我们也是有很多好处的。

首先,情绪分享能够提升我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比如觉察到了他人的紧张、恐惧情绪,我们会不知不觉地模仿他们的表情,并会向大脑发出反馈信号,从而能够激活杏仁核等与恐惧、愤怒情绪有关的脑区,还能够激活与运动、动作有关的脑区,使我们对未知危险产生防御意识,身体也会进行躲避、退让的准备,因而有助于提升个体的生存适应性。

其次,情绪分享能够帮助我们切身体会他人的感受。在人际交往中,我们会做出更加真诚的情绪反应,这会让他人感到非常亲切,对于促进人际交流、建立和稳固人际关系也是很有好处的。

不过,凡事有利也有弊。过度的情绪分享也会给我们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有时还会让我们饱受他人的负面情绪干扰,无法保持平和、稳定的心态,所以我们一定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代入程度,并要合理疏导负面情绪,才能做到健康的、适度的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