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教练第三步:做出改变
接纳情绪,是否就意味着消极、被动地接受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切,任由糟糕的情绪蔓延,放弃任何努力?当然不是这样。
打个比方,若你的手碰到了滚烫的开水,在不到一秒的时间内,你就会迅速地把手拿开,避免继续接触到开水而被严重烫伤。负面情绪就像滚烫的开水一样,它很重要,因为它给你提供了危险信号,但是在接收到信号之后,你若仍沉浸于负面情绪之中,那么就好像持续地把手放在开水中,会让自己受伤。
所以,情绪教练的第三步就是做出改变。
如何做出改变?
(1)找到情绪背后没有被满足的需求,并试着去满足它。
情绪的作用很重大,因为它指引人们看清当下什么最重要,与真实的自我联结。进化理论认为,在原始社会,情绪帮助人类的祖先察觉即将到来的危险,并与他人保持紧密的联系,从而提高生存的概率。在现代社会,虽然我们生存的环境已经与原始社会大不相同了,但人类仍保持了原始、迅速的情绪反应,从而帮助察觉自己没有被满足的需求。
一个人的需求大体可以分为生理和心理两大类。
生理需求很容易理解,你饿了、渴了、累了、困了,都会大大影响心情。比如,“起床气”就是因为我们在困的时候特别容易生气。当你发现自己的情绪不好是因为生理需求没有被满足时,你就需要优先满足自己的需求。如果饿了,就去吃点东西,如果困了,就去睡觉。先把自己的需求解决,情绪自然就会变得平稳。
说完了生理需求,我们再来谈谈心理需求。谈到心理需求,你会想到什么呢?我们大多数人都希望被尊重、被理解、被欣赏、被爱,希望实现自身的价值。每个负面情绪的背后,都隐藏着没有被满足的心理需求。当你觉察到这些未被满足的需求,接纳这些需求,并尝试着去满足它们时,你的情绪问题就能得到解决。
在下面这张表中,列出了常见的负面情绪、它们所代表的是未被满足的需求,以及你可以采取的行动。需要注意的是,情绪与需求的关系很复杂,很难用一张简单的表来概括。一种负面情绪可能来源于好几种未被满足的需求,相应的,一个未被满足的需求也可能产生多种负面情绪。表2只是提供了一些比较典型的示例。
表2 负面情绪—未满足的需求对应
有些时候,我们所体验到的是“二级情绪”,也就是对初级情绪的情绪反应。这时,要分辨情绪背后的需求就不那么容易了。例如,一个妻子因为丈夫没有主动去洗碗而生气,并不是因为她讨厌洗碗,而是因为她希望被丈夫支持、爱护的需求没有被得到满足。因此,在这里,愤怒只是二级情绪,真正的情绪应该是悲伤、难过。这时,如果丈夫只是回应她愤怒的情绪,而妻子真正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那么就很难彻底地解决婚姻中的问题。
(2)练习正念。
改变消极情绪的第二个方法是练习正念(Mindfulness)。正念指的是把注意力关注在当下,全然觉察和接纳自己的身体感觉、感受和想法,不做任何评判。
很多人痛苦的原因在于一直回想过去的失败经历,或是过于担忧未来还没有发生的事。而正念恰好相反,它既不关心过去,也不关心未来,而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当下,对当下保持开放、好奇、不评判的态度。
每当我感到情绪不佳,或是要做一项重要的任务之前,都会练习正念。正念让我的内心平静下来,仿佛给电池充上了电,让我感觉自己有力量迎接所有的挑战。
如果你从没接触过正念,可能觉得它很神秘,但其实正念的练习并不难。下面的三个步骤可以让你快速开始。第一步:把你的注意力集中在当下,可以是呼吸,可以是身体的某个部位,或者五感中的一个(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练习正念时,你可以睁着眼或者闭着眼,躺着、坐着、站着或者走着,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就好。
第二步:观察当下发生了什么。例如,你在呼吸时,可以把手放在胸部或腹部,感觉它们的上下起伏,并感受空气进入和离开鼻孔的温度。你在吃饭时,可以细细品味饭菜的味道和质地。若你把注意力集中于听觉,可以倾听你可以听到的最远的声音,过一会儿后,再把注意力拉回近处,倾听你可以听到的最近的声音。
第三步:若你的注意力飘到了别的地方,不要责怪自己,轻轻地把它拉回来就好。在正念的练习中,你的脑海中可能会出现别的想法,你会发现自己在想过去发生的一件事,或者晚上吃什么……
这都是特别正常的,是正念练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不代表你不适合正念,或是缺乏能力。你不需要懊恼,只需要把注意力重新集中到当下就可以了。
一次短短两分钟的正念练习,就能让你的心态平静一点。所以,当你感到焦虑时,我诚挚地建议你尝试正念。
(3)改变想法。
根据“自我教练模型”,客观事件带来想法,想法触发情绪,情绪引发行为,行为造成结果。因此,要改变情绪,你就需要改变触发情绪的想法。发生在我身上的一个例子,或许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一点。
在一场强烈的雷阵雨中,雷击中了我家后院一棵高高的核桃树,一根碗口粗的树枝被劈断了。那段时间,我正好压力特别大,这根折断的树枝就好像骆驼背上的最后一根稻草,让我的情绪崩溃了。为要不要马上花钱雇人砍树的问题,我和老公大吵了一架,然后自己又躲在卧室里大哭了一场。
事后,我进行了反思,为什么会这样呢?从表面上看,这件事的前因后果如图2所示:
图2 导致我情绪崩溃的前因后果(从表面上看)
但事实上,这次的事件本身应该是中性的,没有好坏之分,直到加上了我自己的解读。所以,前因后果改成图3是不是更加合理呢?
图3 导致我情绪崩溃的前因后果(转变想法前)
在这个事件中,我体会到的情绪是压力大。表面上,这种情绪来自生活中实实在在发生的压力事件,但实际上,这种情绪是我们人为创造出来的。换句话说,压力并非完全来自生活中发生的事情,而是来自我们的想法。面对同样的压力事件,不同人的反应可能千差万别,根源就在于想法的不同。
所以,当我在抱怨闪电、树、家人的时候,根本就是找错了对象呀!真正需要改变的并不是外界,而是我自己的想法。如果我认为我的压力都是外界或他人造成的,那么我就给了外界和他人过多的权利来影响甚至主宰我的生活。
所以,面对同样的事件,当我转变想法之后,新的前因后果就变成了如图4所示:
图4 导致我情绪崩溃的前因后果(转变想法后)
所以你看,面对同样的压力事件,想法发生了改变后,我的情绪、行为和结果也都相应地发生了改变!
这时你可能会想:道理我都懂,也知道消极的想法是不对的,可就是无法说服自己绕过那个弯,该怎么办呢?
在这种情况下,先不要急着责备自己,不要觉着:“天啊,我怎么能这么想?这样是不对的!”这就是自我责备。责备自己能让负面想法消失吗?当然不会,相反,它还会雪上加霜,让我们更痛苦。
人无完人。只有自我关怀和自我接纳,才能让我们真正地了解自己,与自己和解。哭诉也罢,崩溃也好,抑或悲观地思考,都是可以的,都没有关系。生命是流动的,保持觉察,保持自我关爱,一点点地经历和尝试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