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1939年7月7日,根据中共中央决定,鲁迅艺术学院、陕北公学、延安工人学校、安吴堡战时青年训练班四校合并成立华北联合大学,不久即开赴抗日前线办学,以便同时对学生开展国防教育。华北联大师生,东渡黄河,翻越太行山,冲过敌人的一道道封锁线,经过三个月的长途跋涉,到达晋察冀边区的阜平县。
抗日战争时期,华北联大一直坚持在晋察冀前线办学,练就了“敌人‘扫荡’我转移,放下背包就学习”的战时本领,被誉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支教育兵团,一支铁的文化纵队”。抗战胜利后,1945年底,华北联大迁到张家口,第一次在城市办学。不久,国民党挑起内战,傅作义所部疯狂进攻张家口,1946年9月,华北联大开始撤出张家口,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行军,跋山涉水到达河北束鹿农村继续办学,为保密,对外称“平原宣教团”。石家庄解放后,华北联大迁往正定城内,1948年8月与北方大学合并成立华北大学。
抗战时期,华北联大是插入敌人心脏的一把利剑。把大学开办在战争的最前沿,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创举,在历史上、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绝无仅有的。联大的教育教学方式也不同于任何一所大学——到人民中去,到生活中去,到战斗中去,在文化中浸润,在实践中锤炼——这是华北联大办学的光荣传统。
华北联大是新中国高等教育的摇篮。1950年10月以华北大学为基础成立的中国人民大学是新中国成立后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进京后,华北联大美术系师生组建了中央美术学院,并抽调干部教师南下筹建浙江美术学院,成为新中国美术的奠基者。中央音乐学院、中央戏剧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农业大学等也都是以华北联大的院系为基础创办的;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北京青年艺术剧院、中央歌剧院、中央京剧研究院等文艺机构也都从华北联大脱胎而来。
华北联大孕育了革命和文化的火种。她坚持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始终扎根民众,宣传和普及新民主主义文化;强调把政治工作放在首位,注重为革命斗争的需要培养干部,办学九年多,培养了大批学员。他们每一个人都是一颗火种,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及新中国成立后遍布文化领域的各行各业,为文化繁荣、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华北联大的办学过程是一个不断壮大和完善的过程,到在束鹿办学时,华北联大已设有政治学院、文艺学院、教育学院、外国语学院以及文艺工作团、延安平剧研究院等院系和团体,时任校长成仿吾、教务长林子明。华北联大云集了一大批著名的革命家、教育家、哲学家、政治经济学家、作家、诗人、翻译家、画家、音乐家和表演艺术家等,是解放区文化人才最集中的地方,为华北联大的教学水准提供了可靠保障。他们大都是来自延安的“老革命”,好多人都有在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陕北公学等院校工作或学习的经历,其中艾青、江丰、陈企霞、李又然、李元庆、王朝闻、古元、胡一川、丁浩川、吕骥、张庚等人出席过延安文艺座谈会,政治立场坚定,学养深厚。他们是文化界精英,从抗日战争开始,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几十年里,他们和他们的学生都是中国文化和教育的中坚力量。
华北联大文艺学院设有文学系、美术系、音乐系、戏剧系、新闻系等,此外还有文艺工作团,创作研究室,并经常开办短期培训班、乡艺培训班,院长沙可夫、副院长艾青。文艺学院一直秉承联大“团结、刻苦、前进、坚定”的校训,教学采取教员授课、学员自学、集体互助、讨论交流、深入生活、创作实践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模式,注重营造民主讨论、平等交流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种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的教学方法,也是在当时条件下行之有效的方法。那时在联大形成了一种现象:老师都想方设法把自己觉得最好的东西尽可能多地教给学生,学生则竭尽全力地多学知识,而且无论是领导还是老师,都活跃在教学第一线,学生拼命学,老师使劲教,教学气氛民主而热烈,师生关系平等而融洽,学生收获丰硕且实用。
成仿吾口述《从陕北公学、华北联大到中国人民大学》(下册)油印本
华北联大在束鹿县办学仅一年多的时间,但这一时期正是她从一所硝烟中的大学向现代大学转变的开端,是一个承上启下的阶段,历史意义相当重要。
徐光耀于1947年1月10日进入华北联大文艺学院文学系插班学习,同年8月23日毕业并留校念研究生,1948年6月8日离校,结束在联大的学习生活。徐光耀是幸运的:这里有非常优秀的老师,他们是革命的布道者、思想的启迪者、文化的传播者;这里有志同道合的同学,他们有崇高的理想,有刻苦的精神,有顽强的毅力。他抓住这难得的机会拼命学习,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在联大,徐光耀实现了自我突破:这是他向职业作家迈出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在这里他完成了从新闻写作到文学创作的转变,逐步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军旅作家。同时,徐光耀也见证了华北联大一段光辉的历史和激情澎湃的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