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关盛唐典籍对孙思邈的记述和研究
据南京中医药大学干祖望教授考证,孙思邈寿达141岁,在盛唐生活的64年中,完成了《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两部鸿篇巨制。其思想、学识、医德、医道、医术炉火纯青。所以,盛唐的典籍大都对孙思邈有高度评价和特殊介绍。
首先,是“唐太宗赐真人颂”碑。此碑为金代始刻,元代复制。颂词为“凿开径路,名魁大医。羽翼三圣,调和四时。降龙伏虎,拯安救危。巍巍堂堂,百代之师”。唐太宗公元626年受禅高祖继位,卒于公元649年,在位23年。据史料记,对孙思邈有直接接触并有评价的人有独孤信、道宣律师、隋文帝、唐太宗、唐高宗、卢照邻等,其中,唐太宗与孙思邈接触最多,关系最为密切。有四个史实值得注意:一是隋文帝在位时,召见孙思邈,并授国子博士位,但孙思邈不受,还悄悄对人说:“后50年当有圣人出,吾当助之。”五十年后,唐太宗继位第二年(公元627年),孙思邈结束了隐居,搬到长安光德坊鄱阳公主官邸居住,十多年后“辞疾请归”。二是唐太宗的长孙皇后患病,久治无效,经孙思邈诊治后,疗效显著。太宗感激不尽,欲授官爵,孙思邈固辞不受,太宗又授黄金、黄袍,孙思邈亦不受。由此,太宗对孙思邈愈加敬重。三是公元632~634年三年,太宗连续到九成宫避暑,每次半年或几个月,都邀孙思邈伴随。四是药王山至今还保留着唐太宗到五台山看望孙思邈的御道、拜真台等遗迹,说明唐太宗在位时与孙思邈的交往从未间断。一个有作为、有见识的皇帝,如此对待一个固不为官,终身行医的民间医生,这在历史上是罕见的,也证明唐太宗对孙思邈的认识很直接、很深入,证明孙思邈在唐太宗心目中的地位很重。现存唐太宗的颂词碑刻于金代,学界存疑,但其内容绝非做作,而是真情真意、很有价值,这个认识是一致的。
其次,是新、旧两部《唐书》的记载。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鼎盛朝代之一,历经299年,应该记述的内容浩如烟海。但在新、旧两部《唐书》中,均对孙思邈列了专传。《新唐书》945字,《旧唐书》1251字,对孙思邈的生平、思想、行为、贡献都做了全面介绍。这两部传成为后世至今,研究孙思邈的重要基础文献。
第三,是清编《全唐诗》收录的孙思邈的《四言诗》。这是灿若百花的《全唐诗》中,收录的孙思邈唯一一首诗作。诗曰:“取金之精,合石之液。列为夫妇,结为魂魄。一体混沌,两精感激。河车覆载,鼎候无忒。烘炉烈火,烘焰翕赫。烟未及黔,焰不假碧。如畜扶桑,若藏霹雳。姹女气索,婴儿声寂。透出两仪,丽于四极。壁立几多,马驰一驿。宛其死矣,适然从革。恶黜善迁,情回性易。紫色内达,赤芒外射。熠若火生,乍疑血滴。号曰生环,退藏于密。雾散五内,川流百脉。骨变金植,颜驻玉泽。阳德乃敷,阴功□积。南宫度名,北斗落籍。”。共38言,19句,152字。这首诗,文字精妙,格律严谨,描述准确生动,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古代方士炼丹的全过程。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他撰写的《中国科技史》中感叹,炼丹是孙思邈“偶然发现人类文明史上,爆燃物的第一种制剂”,炼丹的配方即是火药的基本配方。到唐末宋初,人们在孙思邈记述的配方基础上发明了火药,火药的进一步运用成为人类武器史上划时代的革新,孙思邈也成了我国四大发明之一——火药的发明始祖。这首诗,无论从哪个意义,都为我们研究孙思邈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另记:史载,公元641年,文成公主出嫁吐蕃赞普松赞干布,随陪嫁妆有医书七种。在西藏萨迦县萨迦寺大殿,有一长近50米,厚达2米的经书墙,寺庙历史悠久,经书墙亘古未动。据说内地传入的图书大多存放于萨迦寺和拉萨布达拉宫,那时《备急千金要方》已成书10余年,按唐太宗与孙思邈的交往,赠《备急千金要方》极有可能。我在西藏工作时,西藏社科院等相关单位已开始进行萨迦寺经书墙整理的筹备工作。如在今后整理工作中,对孙思邈唐本医著有所发现,那将是医学界的一件大事、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