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脉辨证治专病(第2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例7:寒痹经脉

王某,男,23岁,学生。

2005年7月18日初诊:高血压5年,因高考学习紧张所致。每日服复方降压胶囊两粒,血压维持在正常水平。近因准备考研,学习紧张,血压140/90mmHg。头懵,周身关节僵痛,左胸时痛,心电图正常。其他可。

脉弦而紧滞有力,舌可苔白。

证属:寒束,经脉不畅。

法宜:散寒通经。

方宗:五积散加减。

麻黄6g   桂枝10g   苍术10g   炒枳壳8g

赤芍12g   白芍12g   当归12g   川芎8g

桔梗9g   生姜5片   茯苓15g   川厚朴9g

陈皮9g   半夏9g   葛根15g   葱白1茎

2剂,水煎服。2小时服1煎,啜粥、温覆取汗,得汗停后服。停服降压药。

7月21日二诊:药后得畅汗,关节已不僵痛,数日连续测血压,波动在120~130/70~80mmHg之间。脉弦紧滞且数,舌可苔白。因脉尚弦紧滞,乃寒痹未尽除,脉尚未舒缓,且脉数,已然有热,故仍予上方。改麻黄为4g,加僵蚕12g、蝉蜕8g、钩藤15g、黄芩9g。

8月29日三诊:上方加减,共服28剂。右胸偶闷。右颈有一硬结,按之痛,已3个月。脉弦缓,舌可。血压120/80mmHg。因脉已缓,知寒凝痹结已解。右颈硬结,乃痰气郁结于少阳经。

治宜:涤淡,疏肝,息风。

方宗:半夏天麻白术汤加减。

半夏10g   天麻15g   茯苓15g   白术10g

钩藤15g   僵蚕12g   姜黄10g   白芥子9g

炙甘草7g

10月31日四诊:上方加减,共服42剂,血压基本稳定于120/80mmHg左右,右颈之硬结已小,他症不著,停药。

按:因脉弦而紧滞有力,所以断为寒痹;因主要症状是周身关节僵痛,故诊为寒痹经脉。初诊因用辅汗三法,故得畅汗。二诊,因寒邪未尽,仍用原方,但未用辅汗三法,故虽连服28剂,亦未出汗。可见,服辛散之方药,能否出汗关键在辅汗三法,否则纵使用麻、桂剂,亦未必出汗。

何以已得畅汗而寒未尽解?概寒邪新客且正气强者,可一汗而解;而沉寒痼冷凝痹者,虽汗亦未必尽解。但已汗又不宜屡汗,盘踞之寒,当渐渐、持续温散,如抽丝剥茧,寒凝方能渐开,非一役可毕其功。尤其寒邪与痰饮或瘀血搏结者,更须持续温散,不可操之过急。

此案之脉弦紧滞,显为寒邪凝泣之脉,初诊畅汗,寒稍解未已;二诊续予温散,但未用辅汗三法,终得经月方寒痹渐解,脉始由紧滞转缓。脉已缓,知寒已去矣。

此例本亦应用蜈蚣、全蝎等息风解痉之品,然蜈蚣等较贵,虑一介书生,恐难承担,故未用。未用非不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