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脉辨证治专病(第2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例9:寒饮凝泣

金某,男,49岁。

2004年11月5日初诊:血压高已4个月,头痛畏寒,左侧项筋蹦痛,时有胸闷。血压170/100mmHg,未服降压药。

脉弦滞稍劲,舌略暗红,苔白。

证属:寒饮凝泣。

法宜:温阳化饮。

方宗:小青龙汤加减。

麻黄6g   桂枝9g   干姜6g   细辛5g

白芍10g   五味子5g   半夏9g   炙甘草6g

生姜6片   葱白1茎

4剂,水煎服。嘱3小时服1煎,啜粥温覆取汗。

11月9日二诊:脉已不滞,尚弦,舌同上。药后已汗,然不多,尿增多,周身觉舒,已不畏寒,项筋亦未蹦痛。原足冷湿,药后亦除。血压降至120/80mmHg。以脉尚欠舒缓,知寒饮未尽,续予上方7剂。

11月16日 三 诊:症 已 不 著。脉 转 弦 滑 数,舌 尚 略 暗 红,血 压135/90mmHg。因脉转弦滑数,知阳已复,而转为痰热化风,故改清热化痰,平肝息风。

生石决明30g   生龙骨30g   生牡蛎30g   怀牛膝15g

僵蚕15g   蝉蜕7g   姜黄10g   胆南星10g

天竺黄12g   枳实9g   石菖蒲9g   天麻15g

钩藤15g   地龙15g

12月28日四诊:上方共服35剂,已无不适,脉弦滑,舌可。血压120/80mmHg。上方再予10剂,以固疗效。

按:脉弦滞且畏寒、头痛,乃寒凝之象,颈脉动且痛,水饮上逆,故诊为寒饮。寒饮凝泣,血运不畅,因而舌质略暗红。予小青龙汤温阳散寒化饮。

小青龙汤主“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仲景虽未云取汗,但既然伤寒表不解,亦当发汗,故吾于方中加生姜、葱白,增其通阳发散之力,亦加啜粥、温覆、连服之助汗三法,故药后得汗,周身觉畅。

小青龙汤本治外寒内饮者,若寒不在表而在里且与饮结者,小青龙汤亦可用之,温散在里之寒饮,若用辅汗三法则汗,不用辅汗法则未必汗。后来所用的十余剂小青龙汤,因未用辅汗三法即未汗。

三诊改清热化痰、平肝息风法,与一二诊有很大转折,何也?因连用小青龙汤35剂,寒已解,脉转为弦滑数,知寒解热复起,故转清热化痰息风法。

舌暗血行不畅,何以未用活血药?因寒凝而血行不畅,寒散血运自畅,故可不用活血之品,亦治本之谓。古云见血休治血,此言亦适用于血瘀者。血何以瘀?必有其致瘀之因,针对其因而治之即可。若加活血之品,亦不为错,标本兼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