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少阳病
少阳在三阳经中,其病位已离太阳之表,而未入阳明之里,故曰“少阳为枢”,是半表半里的病变,少阳病[1]由于邪不在表,故禁发汗,邪不在里,故禁攻下,邪不在胸膈之上,故禁催吐,而适用和解一法。
少阳病主要脉证——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脉弦细。
一、少阳病的治疗
主证——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柴胡半斤,黄芩三两,人参三两,半夏半升,炙甘草三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
若胸中烦[2]而不呕者[3],去半夏、人参,加瓜蒌实[4]一枚;若渴,去半夏[5]加人参[6]合前成四两半,栝楼根[7]四两;若腹中痛[8],去黄芩[9]加芍药[10]三两;若胁下痞硬[11],去大枣[12]加牡蛎[13]四两;若心下悸[14],小便不利者[15],去黄芩[16]加茯苓[17]四两;若不渴[18],外有微热者[19],去人参[20]加桂枝[21]三两;若咳者,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半升,干姜二两[22]。
方解:本方是和解少阳、旋转枢机之总方,柴胡解其外,黄芩清其内,则少阳之邪热可除,更以半夏降逆理气,以调枢机,人参、甘草、生姜、大枣补中和胃,助邪外达。仲景云:“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当察其邪在半表半里所引起的疾患,即可用本方治疗[23]。
【注释】
[1]胆热上腾则口苦,津为热灼则咽干,少阳风火上腾,目为之眩。寒热往来是寒热交替出现,恶寒时不热,发热时不寒,一日数发,无有定时,正不胜邪则恶寒,正胜邪则发热,乃邪正互争表现。胸胁为少阳经循行部位,无形邪热,故只觉苦满而无硬痛等痰水互相郁结。胆火犯胃,故默默不能食,火气上逆则心烦,木气横逆则侮胃善呕。肝胆属木,木应弦。
[2]热聚胸膈不宜补。
[3]胃气不逆不须降。
[4]涤除胸中烦热。
[5]热邪内迫伤津,去半夏之燥。
[6]生津。
[7]清热。
[8]木横。
[9]不宜苦寒伤中。
[10]培土平木。
[11]痰阻少阳之络。
[12]甘壅滞气。
[13]软坚化痰。
[14]水气凌心。
[15]阳气不行水不下输。
[16]苦寒伤阳。
[17]淡渗通阳。
[18]津液未伤。
[19]表证未除。
[20]不须补。
[21]解表。
[22]咳者,水气上泛,肺气上逆,故不用人参之补,生姜、大枣之和营卫,加干姜、五味子,一以温肺,一以敛肺。
[23]本方运用得宜,可治诸多病证。①治疟。②治肋间神经痛。③治胃炎吐酸不食。④治热入血室。⑤治恶阻。
二、少阳病兼证变证治疗
(一)兼太阳表不解证
发热,微恶寒,肢节烦疼[1],心下支结[2],微呕,此太阳与少阳同病,柴胡桂枝汤主之[3]。
桂枝一两半,黄芩一两半,人参一两半,炙甘草一两,半夏二合半,芍药一两半,大枣六枚,生姜一两半,柴胡四两。
方解:本证是太阳少阳同病,故合柴胡、桂枝二方,以两解太少之邪,因其症状较轻,故方药亦各取其半。
(二)兼阳明里实证
少阳证具,见郁郁微烦[4],心下急,腹满痛,呕不止者[5],此少阳病兼阳明腑实,大柴胡汤主之[6]。
柴胡半斤,枳实四枚,生姜五两,黄芩三两,芍药三两,半夏半斤,大黄二两,大枣十二枚。
方解:此即小柴胡汤加减而成,因其存在少阳证,故用柴胡、黄芩,又因里实已成,故加大黄、枳实攻下,芍药缓痛和营。不用人参、炙甘草,恐其补中留邪,反阻碍攻邪作用,故本方为外解少阳、内通阳明之剂[7]。
(三)兼里虚证
伤寒阳脉涩,阴脉弦,腹中急者,此少阳病兼里气不足,先予小建中汤,后予小柴胡汤。
方解:脉浮取而涩,是里气不足,沉取而弦,是木来侮土,故腹中拘急而痛。里虚者先当救里,故先用小建中汤温中补虚,里虚得复,再以小柴胡汤以解少阳之邪(方见前)。
(四)邪气弥漫,虚实互见证
伤寒下后,胸满[8]烦惊[9],小便不利[10],谵语[11],一身尽重,不可转侧[12],此阳邪内陷,弥漫表里,虚实交错,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柴胡四两,龙骨、牡蛎、黄芩、生姜、铅丹[13]、人参、桂枝、茯苓各一两半,大黄二两,半夏二合半,大枣六枚。
方解:方以小柴胡汤诸药以和解少阳,旋转枢机,使表里通彻,桂枝解外,以达邪于表,大黄攻实,以逐邪于里,龙骨、牡蛎、铅丹镇心神而止惊烦,茯苓利决渎而行小便,则错综复杂之邪可以内外尽解。
(五)上热下寒证
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此邪热传里,其人胃气素寒之故,黄连汤主之[14]。
黄连三两,炙甘草三两,干姜三两,桂枝三两,人参二两,半夏半升,大枣十二枚。
方解:本方以黄连为君,清胸中之热,干姜为臣,温胃中之寒,虚则补以人参、炙甘草、大枣,更以半夏佐黄连以降逆止呕,桂枝佐干姜以散寒止腹痛[15]。
(六)夹热下利证
太阳少阳合病,自下利者[16],黄芩汤主之。
黄芩三两,芍药二两,炙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若呕者加半夏半升,生姜一两半。
方解:太阳少阳合病,病势趋外者,可用柴胡桂枝汤。而此则病势趋内,胆热下迫大肠,逼液下趋为利,故用黄芩苦寒清里热,合芍药敛阴,炙甘草、大枣和中,邪热清,阴液敛,则下利自止。
(七)热入血室[17]
妇人中风,发热恶寒,经水适来,得之七八日,热除而脉迟,身凉,胸胁下满,如结胸状,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当刺期门。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如疟状者,小柴胡汤主之。
方解:热退身凉,并非邪解,乃邪陷入血室,故血行凝滞而脉迟,邪热内郁,故为结胸,营血受邪,神明不安而谵语,期门乃肝之募穴,肝藏血,故用刺法泻其邪[18]。若寒热如疟,是正气有抗邪外出趋势,故用小柴胡助其旋转枢机,领邪外出。
【注释】
[1]太阳表证,但不甚重。
[2]少阳证,亦不甚重。
[3]此少阳病向外解。凡病由里向外者必较轻,故用药亦轻。
[4]原心烦变郁郁微烦。
[5]原来胸胁苦满变成心下急,腹满痛,原来善呕变成呕不止,皆热邪向里传也。
[6]凡病由外向内者,证较重。
[7]此方可治胆囊炎、胆石症、胰腺炎,甚至腹膜炎、阑尾炎、急性肝炎。
[8]少阳之胸胁苦满。
[9]正虚心神浮越。
[10]三焦决渎失职。
[11]阳明热盛。
[12]阳明主四肢,少阳枢机不利。
[13]铅丹即黄丹,乃黑铅用硫黄、硝石煅后氧化而成赤黄色重粉末,辛微寒无毒,坠痰镇心,通神明。
[14]此方与半夏泻心汤相比,两方均能止呕,但彼有黄芩,此有桂枝。彼则呕吐兼胸痞,无腹痛,此则呕吐兼腹痛,并无胸痞。
[15]喻嘉言解释此方与小柴胡汤相比,小柴胡汤治表里之邪,故用柴胡、生姜、黄芩。黄连汤治上下之邪,故用桂枝、干姜、黄连。相同:人参、半夏、炙甘草、大枣。故加减用之,可治关格。
[16]伴有肛热下重。
[17]热入血室是指发病的成因,而不是指发病的部位,古人有时候强调“血室”是何物,莫衷一是,有说是冲脉,有说是子宫,有说是肝脏,其实三者之间皆有联系,而本论原文,并不指某一脏器,而是指热病过程中经水适来适断,因而热邪陷入血分为病。
[18]募穴在胸腹部体表,乃脏腑经气聚集之处,与脏腑生理病理有较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