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中医内分泌代谢病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节 常见致病因素

病因是引起疾病的原因。凡可以破坏人体内分泌代谢系统生理状态,导致内分泌代谢病发生的一切因素与条件,都属于病因的范畴。中医学对疾病病因的认识是根据长期临床观察和经验积累逐渐形成的,其内容与中医的病机、辨证、诊断、治疗密切相关,是中医理论体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分泌代谢病既与其他内科疾病有共性的中医病因病机及转归,又因其特有的发病特点而独具特色。

中医学的病因主要有外感六淫、内伤七情,还有饮食、劳逸、虫兽、外伤等。《内经》把病因归纳为阴、阳两大类,《素问·调经论》曰:“夫邪之生也,或生于阴,或生于阳。其生于阳者,得之风雨寒暑;其生于阴者,得之饮食居处,阴阳喜怒。”《金匮要略》将病因分为三类,“千般疢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房事、金刃、虫兽所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在《金匮要略》的基础上提出六淫邪气为外因,七情所伤为内因,饮食、劳倦、虫兽、金刃、跌仆等为不内外因。此所说的“内因”“外因”是指致病因素的来源,而“不内外因”是指六淫、七情之外的其他致病因素。此外,瘀血、痰饮等病理产物也属于病因范畴。

中医对于内分泌代谢病病因的认识,仍然从体质因素、外感邪气、内伤七情、劳逸失常、饮食失节、先天禀赋不足及后天失养等方面着手,且地域因素在诸多病因中占有特殊地位,究其根本在于阴阳。健康的机体应处于“阴阳和谐”的状态中,这样才能保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而一旦这种和谐状态被打破,就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

1.先天禀赋不足

父母羸弱,母体失养,胎元不固,或早产、产伤,或母体于妊娠时接触邪毒疫气,均可造成先天禀赋不足、肾气不充,肾主骨生髓,开窍于耳及前后二阴,脑髓空虚或骨髓失养则导致机体发育异常,主要表现为骨、髓、脑的发育迟滞,轻者出现“五迟”“五软”,重者可造成呆小、侏儒、先天耳聋、尿崩等。而肾水不足、燥热内生、阴虚火旺又是消渴等病发生发展的始动因素。

2.体质因素

中医诊治疾病,非常重视体质差异。因此掌握各种体质的特征,在临床辨证时对于分析病因病机,判断病变的性质和发展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1)个体体质的特殊性,往往导致对某种致病因子或疾病的易感性:《灵枢·五变》云“肉不坚,腠理疏,则善病风……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粗理而肉不坚者,善病痹。”这就指出,由于脏腑组织有坚脆刚柔的不同,故不同体质的人,发病情况有所区别。临床上肥人多痰湿,善病消渴;情绪波动较大之人,多肝郁气滞、善病瘿积。这些都是体质的特殊性、易感性所致。

(2)个体体质的差异往往导致疾病发展具有多变性:《医宗金鉴》云“人感受邪气虽一,因其形藏不同,或从寒化,或从热化,或从虚化,或从实化,故多端不齐也。”这种“病之阴阳,因人而变”和“邪气因人而化”的观点,就是由于个体体质差异而导致的。例如同样感受寒邪,有的人出现发热恶寒、头痛等表证;有的人一开始就呈现不发热但恶寒、四肢逆冷、下利清谷的三阴证。这就在于前者平素体质尚强,正气御邪于肌表;后者阳气素虚,正不胜邪,以致邪陷三阴。再如同感受温邪,若其人阳热素盛,邪热极易化燥伤阴,内传营血,很快出现高热、神昏、抽搐、发斑、舌绛等证候,反之若平素阳热不盛,其病变过程就会迥然不同。

(3)体质的“从化”:体质的“从化”是指外邪入侵人体发病之后,随着人体阴阳的偏盛偏衰、虚实的差异,病证性质发生变化的现象。临床所见,当外邪侵入人体发生疾病之后由于体质差异,其中一部分患者的症状表现始终保持其发病时的属性;而另一部分患者则在疾病发展的某个阶段,病证属性与原来的属性完全相反,出现由寒化热、由热化寒、由燥化湿、由湿化燥、由实化虚、由虚化实等现象。

“从化”的发生,取决于邪正双方的形势和性质。当邪气的属性与患者的体质有寒热、燥湿、阴阳等根本对立时,便可能出现“从化”。因六淫之气,属性各有不同,其伤人亦各有所偏,而人的体质亦多有阴阳、虚实、寒热、燥湿之异。正因为有这些差异,所以当外邪入侵后,邪正相争,产生多种不同的病理反应。同一邪气致病,在不同患者的病证演变过程中,可以出现相反的证候;而不同的邪气侵入同一患者,演变过程中也可以出现近似的证候。《灵枢·五变》云:“一时遇风,同时得病,其病各异。”就是指邪气的“从化”现象。

应当明确,前面所述邪气之属性决定病证之属性是指发病之时,而病证的“从化”是指发病之后的病情演变,两者不可混淆。

3.后天失养

后天失养,包括“太过”和“不及”两端。“太过”体现在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肠胃受伤,脾胃积热,伤津耗液,可造成肥胖、消渴等病;“不及”体现在饥饱无常,寒温失宜,损伤脾胃,可引起消瘦、痿证等。

4.外感六淫

中医学非常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又说:“气交之分,人气从之,万物由之。”古人把一年之中季节性气候特点归纳为风、火、暑、湿、燥、寒六气。随时令而变化的六气,为自然界万物的生长变化提供了必要条件。而人体某些内分泌代谢病的发生也往往与气候的变化有关,尤其是六气的太过或不及,常是导致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中医学把异常的六气称为“六淫”。

“六淫”作为外感疾病的病因概念,其含义远远超出了单纯气象变化的范围。在中医临床诊治中,把风、火、暑、湿、燥、寒作为一种辨证的概念,这种辨证概念是根据染病时的气候条件,尤其是对患者所表现出的症状与体征进行分析,并与自然界六气的特性进行类比而形成的,即“因发而知受”。这里的六淫病因是中医“辨证求因、审因论治”的“因”,而不是单纯的气候因素。六淫作为外感疾病的主要致病因素,常概括为外邪。由于六淫与气象、时令直接关联,所以六淫致病往往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域性。六淫可单独致病,也可以数邪兼夹致病。内分泌代谢病中的亚急性甲状腺炎及化脓性甲状腺炎,多由素体亏虚,正气不足,邪毒袭人,蕴结于局部,发为痈肿、肿痛等弥漫全身,邪毒久居,影响人体阴阳平衡,导致津液气血失常,引发诸多症状。而外感邪毒又是造成大部分内分泌代谢病加重或恶化的首要因素,西医学也证明,许多病原体感染是直接或间接诱发内分泌代谢病的重要因素,如EB病毒感染、柯萨奇病毒感染等。

此外,在内科疾病中,除了外感六淫之外,还有内风、内寒、内湿、内燥、内火等因素,这些因素在辨证中具有与六淫相似的特性,但它们属于病机范畴,与外感病因的六淫概念不同,故不属于本节讨论的范围。

5.内伤七情

正常情况下,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活动是人体精神活动的外在表现,若外界各种精神刺激程度过度或持续时间过长,则可导致人体阴阳失调、气血不和、经脉阻塞、脏腑功能紊乱。正如《灵枢·寿夭刚柔》所说:“忧恐忿怒伤气,气伤脏,乃病脏。”所以七情致病一般有以下两大特点。

(1)情志致病损伤五脏:情志变动可以损伤内脏,首先是心。因为“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精神之舍”,《灵枢·口问》云:“故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另外,不同的情志变化,对内脏有不同的影响,如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但“五脏对应五志”之说,显然受五行归类的影响,不可过于机械硬套,应视具体情况而定。一般来说,情志内伤,常以心、肝、脾三脏的症状多见。

(2)情志变动影响气机:《素问·举痛论》云“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说明不同的情志变化,对人体气机活动的影响是不同的,所导致的证候亦不相同。

情志因素影响气机的病证中,以肝气失调最突出,凡具有情志抑郁,气机阻滞,导致血瘀、痰结、火逆等表现者多属于此范围。正如《丹溪心法》曰:“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气机郁滞,日久不愈,或气病及血,或郁而生热,或津聚为痰,变化多端,而形成多种疾病。临床所见因郁致病,大多属于气机失常的疾患,但日久则可导致脏腑、气血、津液的多种病变。

情志过极、思虑太过是中医内分泌代谢病的常见病因。土壅木郁是七情致病的关键因素。情志激动,肝气太过,或情志不达,肝郁日久,不能及时疏泄,气机郁滞,肝郁乘脾,脾气不舒,运化失常,均可造成“膏浊”内生,日久可导致肥胖、消渴、瘿病等。

6.饮食不节

人之生长发育,赖饮食之营养以维护,但饮食失宜也可引起疾病。早在《素问·痹论》就指出:“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宋代严用和《严氏济生方·宿食门》对此论述尤详,曰:“善摄生者,谨于和调,使一饮一食,入于胃中,随消随化,则无滞留之患。若禀受怯弱,饥饱失时,或过餐五味、鱼腥、乳酪,强食生冷果菜,停蓄胃脘,遂成宿滞。轻则吞酸呕恶,胸满噎噫,或泄或利,久则积聚,结为癥瘕,面黄羸瘦,此皆宿食不消而主病焉。”说明饮食不节多表现为过食或摄入不足而致病。若过食辛辣、肥甘厚味,则易生热、生湿、生痰,成为某些脏腑病证的诱因;过食生冷,则常损及脾胃阳气,出现一系列脾虚证候;暴饮暴食,常造成食滞,使脾胃失运,出现食伤脾胃之证;偏食或营养摄入不足,常可引起消渴等病证。

饮食不节包括饥饱失常、饮食偏嗜等,长期饮食不足,脾胃不充,水谷精微生化无源,可造成脏腑百骸失养,诱发骨痹、痿证等疾病;长期嗜食肥甘煎炸、油腻香甜,可造成脾胃失和,健运失常,变生消渴、肥胖等疾病;长期嗜食甜咸的食物,导致湿热内生,消谷灼津,易引起消渴。

7.劳逸失常

长时间过度进行某种劳动(包括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超过人体所能承受的限度,则常由劳而倦,由倦而耗伤气血,影响脏腑功能,引发疾病。因此,中医学将劳倦列为常见的内伤病因之一。正如《素问·宣明五气》云:“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是谓五劳所伤。”指出了长时间从事某种特殊的活动或单调的动作,可以造成某一器官或组织的过度疲劳,而产生疾病。在这里应注意“久坐伤肉”“久卧伤气”,这说明过逸少劳也会诱发疾病,如卧床过久、多坐少动之人,每多两足痿弱,肢体乏力,饮食减少,易诱发消渴等疾病。

8.地域因素

地域因素是内分泌代谢病的重要病因之一,也是相对于其他系统疾病较为特殊的病因。如长期居于高原山区,水土失宜,致脾失健运,水湿不化,聚而生痰,痰阻气机,痰气瘀结;或外感湿邪,筋脉失于濡养,致气血瘀滞,津液内停,凝聚成痰,气血痰饮互结,形成瘿积,日久则可恶变。如《吕氏春秋》所说的“轻水所”,《诸病源候论》所说的“饮沙水”“诸山水黑土中”等都是致病(主要是瘿病)的地域因素。《杂病源流犀烛》也谈到“西北方依山聚涧之民,食溪谷之水,受冷毒之气,其间妇女,往往生结囊如瘿”。

综上,内分泌代谢病的中医病因繁多,有其特殊性,也有疾病发生发展的普遍性,病因分析和病史采集是正确诊疗内分泌代谢病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对病因的分析,只有准确得当才能达到审因论治的目的,更好地发挥中医药的特长与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