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临床常见病证及处理:第2版(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岗位培训规划教材)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十一节 泄泻

【概述】

泄泻是由于脾胃功能障碍,造成水谷停滞、清浊混杂而下,以排便次数增多、粪质稀溏或完谷不化,甚至泻出如水样为主要表现的病证。感受外邪、饮食所伤、情志失调、脾胃虚弱、命门火衰等因素导致泄泻发生。西医学中的急慢性肠炎、肠结核、过敏性结肠炎、慢性胰腺炎、肠易激综合征、肠道肿瘤、吸收不良综合征等以泄泻为主要表现时,均可参照本节内容辨证论治。

【类证鉴别】

1.泄泻与痢疾。

2.泄泻与霍乱。

(泄泻不同的临床表现)

【鉴别诊断】

泄泻是消化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急性腹泻和慢性腹泻所见疾病各有不同。

1.多因饮食不当,或食入生冷腐馊、秽浊不洁的食品。有呈暴发性流行的特点,多表现为恶心、呕吐在先,继以腹泻,大便呈水样,深黄色或带绿色,恶臭,可伴有腹部绞痛、发热、全身酸痛等症状。大便常规检查及粪便培养、血白细胞计数可正常或异常,考虑急性肠炎。

2.间断性腹部隐痛、腹胀、腹泻。遇冷、进油腻之物,或遇情绪波动,或劳累后容易发作,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加,肛门下坠,大便不爽。长期腹部不适或少腹部隐隐作痛,查体可见腹部、脐周或少腹部为主,有轻度压痛、肠鸣音亢进、脱肛。可考虑慢性肠炎。

3.泻下次数多,多在餐后发作,粪便呈糊样或水样,无黏液、脓血,可伴有发热、盗汗、消瘦,或腹泻与便秘交替发作,考虑溃疡型肠结核。

4.腹部不适或长期反复发作腹痛,腹痛部位多在左下腹,一般为持续性钝痛,可持续数分钟到数日不等。在排便、排气后可暂时得到缓解。还可有些头痛、乏力、失眠、心悸、出汗等神经血管不稳定症状以及嗳气症。X线和内窥镜检查下未有器质性病变。可考虑过敏性结肠炎。

5.胰腺外分泌不足或缺乏,而引起小肠消化和吸收不良所致的腹泻,大便特点常表现为脂肪泻,胰腺消化功能试验证明对脂肪、肌肉与淀粉的消化均有障碍,可考虑为慢性胰腺炎。

6.持续或间歇发作,以腹痛、腹胀、排便习惯和(或)大便性状改变为临床表现,而缺乏胃肠道结构和生化异常的肠道功能紊乱,可考虑为肠易激综合征。

7.中年以上(甚至较年轻的)患者,慢性腹泻如出现血性粪便,应考虑结肠癌的可能性。

8.排便次数多为经常性或间歇性,粪便呈灰白色油脂样或泡沫样,浮于水面,量多而臭,贫血,恶病质,可见于原发性吸收不良综合征。

应该通过仔细询问病史,并结合体格检查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以明确泄泻原发病的诊断。如大便常规检查与培养对急、慢性肠炎诊断意义较大。胃镜、消化道钡餐造影、肠镜对慢性胃炎、结肠炎诊断意义较大。X线、CT对肠结核、肠道肿瘤等疾病意义较大。

【治疗】

1.辨治要点

泄泻的治疗应以运脾化湿为治则。暴泻以湿热为主,重用化湿,佐以分利。同时根据寒湿和湿热的不同,分别采用温化寒湿与清化湿热之法。久泻以脾虚为主,当予健脾。暴泻不可骤用补涩,以免关门留寇;久泻不可分利太过,以防劫其阴液。

2.证治分类

(1)寒湿证

证候:泄泻清稀,甚如水样,腹痛肠鸣,恶寒,发热,头痛,肢体酸痛。苔白腻,脉濡缓。

治法:散寒化湿。

主方:藿香正气散加减。

常用中成药:藿香正气水、藿香正气丸。

(2)湿热证

证候:泻下急迫,势如水注,泻而不爽,粪色黄褐,气味臭秽,肛门灼热。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

治法:清热利湿。

主方:葛根芩连汤加减。

常用中成药:葛根芩连丸、复方苦参肠炎片。

(3)食滞肠胃证

证候:腹痛肠鸣,脘腹胀满,粪便臭如败卵,伴有不消化食物,泻后痛减。舌苔垢浊或厚腻,脉滑。

治法:消食导滞。

主方:保和丸加减。

常用中成药:六味安消散、加味保和丸。

(4)脾胃虚弱证

证候:大便时溏时泻,完谷不化,迁延反复,饮食稍有不慎即泄泻,食少,神疲倦怠,面黄,消瘦。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健脾益气,化湿止泻。

主方:参苓白术散加减。

常用中成药:附子理中丸、固肠止泻丸。

(5)肾阳虚衰证

证候:黎明之前腹痛,肠鸣即泻,完谷不化,腹部喜温,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细。

治法:温肾健脾,固涩止泻。

主方:四神丸加减。

常用中成药:四神丸。

(6)肝气乘脾证

证候:平素多有胸胁胀闷,每因抑郁恼怒而肠鸣攻痛,腹痛即泻,泻后痛减。舌淡红,脉弦。

治法:抑肝扶脾。

主方:痛泻要方加减。

常用中成药:舒肝和胃丸。

3.其他疗法

(1)验方

①五味子60g,吴茱萸15g。将吴茱萸用水泡7天,晾干后同五味子炒,研细末,每次6g,每日3次,温开水冲服。治疗五更泻。

②石榴皮1个,红糖30g,水煎温服,每日1次。治疗脾虚久泻。

(2)针灸

①体针:急性泄泻,取穴天枢、上巨虚、阴陵泉、水分,毫针泻法。慢性泄泻,取穴神阙、天枢、足三里、公孙。神阙用灸法,天枢用平补平泻法,足三里、公孙用补法。

②耳针:取穴大肠、胃、脾、肝、肾、交感。每次3~4穴,毫针刺,中等刺激。

(3)穴位注射

取穴天枢、上巨虚。用小檗碱注射液或维生素B、维生素B注射液,每穴每次注射0.5~1mL,每日或隔日1次。

【转诊原则】

1.诊断不明,需进一步到上级医院行钡餐、胃镜、CT等检查者。

2.若泄泻频繁,来势迅猛,出现脱水等危重表现者应及时转诊。

3.常规治疗无效或病情加重者。

【养生与康复】

1.食疗:

①山药薏苡仁粥:山药30g,炒薏苡仁20g,熬粥食用,每日1次。

②锅巴粉:民间做米饭或熬粥时产生的锅巴,焙干研粉,每次10~20g,口服,每日2次。

2.脾虚泄泻者配合腹部热敷、按摩等方法,有利于脾运恢复。

3.肾阳虚五更泻者宜多食生姜、羊肉,做菜时适当多放花椒、高良美、小茴香等温中散寒类调料。

【健康教育】

1.起居有常,注意调畅情志,保持乐观心态,慎防风寒湿邪侵袭。

2.饮食有节,宜清淡、富营养、易消化食物为主。避免进食生冷不洁及忌食难消化或清肠润滑食物。

3.急性泄泻患者要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忌食辛辣厚味油腻食物。有些对牛奶、面筋等不耐受者宜禁食。若泄泻而耗伤胃气,可给予淡盐汤、米粥以养胃气。若虚寒泄泻,可给予淡姜汤饮用,以振奋脾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