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世界之—谜—《易经》
第一节 从李约瑟难题谈中国古代文明的源头
李约瑟是英国近代生物化学家、科学技术史专家,他在20世纪40年代任英国驻华大使馆科学参赞时期,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进行研究。他所著的《中国的科学与文明》一书在全世界影响深远,他在著作中提出了李约瑟难题,即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世界古代发明的一半以上来源于中国,但为什么现代科学起源于西欧而不是中国呢?简单说,为何中国没有产生科学呢?
爱因斯坦认为,西方科学的发展是以两个伟大的成就为基础,一个是希腊哲学家发明的形式逻辑体系,另一个是可以找出因果关系的科学实验方法。而古代中国不具备“形式逻辑体系和通过科学实验发现因果关系”这两个基础,所以古代中国没有产生科学,中国古代的一切技术只能归结为经验技术,而非科学技术。
然而值得惊奇的是,西方科学家后来做出的成果,有不少被中国古代科学家早就做出来了,这是什么原因呢?原因之一便是中国古代科学家懂《易经》,掌握了古代西方科学家们不曾掌握的一把打开宇宙迷宫之门的金钥匙。所以中国古代科学家能够更早更快地破译许多宇宙之谜。
现代科学起源于古希腊文明,而古希腊哲学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三代师生是最具代表的人物,他们不仅创立了今天的西方哲学思想,也促发了当年科学的产生。研究其中的原因,可能是古希腊人对物质的欲望看得较淡,即使统治者也是如此,这与古埃及和古代中国完全不同。然而古希腊人的精神世界则相对比较丰富,并且充满理性探索的精神。
古希腊的哲学家们先提出世界的本原问题,他们反对过去流传的种种神话创世说,认为世界的本原是一些物质性的元素,如水、气、火等;他们最早用自然本身来解释世界的生成,成为了西方最早的唯物主义哲学家。他们从实体的连续变化历程及生死的交替更迭中,想到宇宙应该有一个共同的本原,必定有某种永恒之物,那就是最初的某物。他们在做出这种判断和认识的过程中用的不是实验方法,而是缜密的理性推理和对宇宙的直接观察。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毕达哥拉斯,他不仅是古希腊的哲学家,也是古希腊的数学家,他是勾股定理的首先发现者。然而古埃及、古代中国和古印度也在很早就观察到了直角三角形这个现象,那么为什么勾股定理却偏偏归属于毕达哥拉斯呢?因为其他国家的人只是根据经验总结出一个结论,然后举出一些具体的例子,而毕达哥拉斯却把它上升成一个定理,并且根据逻辑而不是实验证明了它。这样,他就把代数和几何统一起来了,并通过逻辑推演的方式而不是经验和测量的方式,得到数学结论,这就完成了数学从具体到抽象的第一步,而逻辑的推演造就了最初的科学萌芽。
由此看来,逻辑推演在将一个民族古老的文明引向科学有着重要意义。逻辑推演是以概念为思维材料,以语言为载体,以抽象性为主要特征,通过概念、判断进行推理。推演是从一个思想概念推移到另一个思想概念的逻辑过程,这可使粗浅的理论不断深入和完整。这种思维方法或许是我们民族最为缺失的,使得我们古代璀璨的文明,我们光彩夺目的瑰宝,至今还停留在原始状态,例如《易经》和中医。因此,本书的副标题为:《易经》的本源和推演,正是试图探索《易经》最本源的东西,然后再将数字引入《易经》的无字系统进行推演,从而挖掘出《易经》中的科学内涵,为我们正在到来的第四次科技革命提供思维模式,为我们中华民族的复兴做出贡献。
东西方古文明的不同,单从文字上就可表现出它们的差异。西方人擅长逻辑思维,喜欢简单的符号,使用拼音作为语言;中国人擅长形象思维,使用象形文字。这种差异导致了中西方人的思维不同,西方人习惯于直线思维,思维方式单一;中国人喜欢多维思维,思维方式是曲线的、整体的。由于现代科学是建立在西方人的思维基础上的,而单维、线性的思维是建立在实验、数据分析、判断和推论上的,这种思维模式在科学发展的初期和中期曾经大放异彩,使用上得心应手,但当科学进入以资讯化为特点的人类第四次科技浪潮时代就显得力不从心了,单维、线性的思维往往不能胜任目前互联网、人工智能、5G、区块链、生物基因调控等高科技的发展。因此当代科技急需新的多维、整体的思维模式,作为中华文明总源头的《易经》正是这样的一种思维体系。然而遗憾的是,《周易》在我们中国人面前,只是一个科学和迷信的混合体。我们需要做的是将《易经》外面的神秘外衣揭开,将迷信剥去,将泥巴洗净,将《易经》中的科学内涵挖掘出来。
《易经》的确很难读懂,常常被视为天书。在中国古代被称为“群经之首”,但更确切地说,《易经》应该是“群经之源”,《易经》是中华文明的总源头。伏羲是上古的部落首领,被尊奉为创世神。大约6500年前,传说伏羲在淮阳创造了八卦图。淮阳城四面环水,在城东北一里处的湖面上有一座土丘,这里就是伏羲画先天八卦的地方,故名画卦台。伏羲用一条长横线“—”代表“阳”,两条短线“--”代表“阴”,继而画出的乾、坤、兑、巽、震、坎、离、艮八卦图,一转一动,阴阳消长,变化无穷。
《易经·系辞》说:“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伏羲画八卦时,属于史前时期,还没有文字,伏羲作为各部落之王,直接观天察地,悟出了宇宙最基本的规律,并用符号代之,画出先天八卦,这应该是最贴近宇宙本质和规律的无字天书,也是中华文明的总源头。至于《周易》的产生,那是3000年以后的事情,之前还有《连山》和《归藏》。夏代的《连山》、商代的《归藏》和周代的《周易》,被称为三易。《新论正经》中说:“《连山》八万言,《归藏》四千三百言。”但《连山》与《归藏》早已失传,而后世所传的《周易》只是在西周时期形成的占筮典籍,充其量是一本占卜之书。
然而无论是《周易》,还是《连山》《归藏》都是有字天书,在我看来有字天书价值不大,因为有了人为的曲解,就不能反映宇宙真正的本相,所以只有无字天书才是真正能反映宇宙本质和运行规律的,而有字天书由于增加了人的主观因素,与《易经》的本源会有背离,或者将《易经》带入一个狭小的领域,甚至引入歧路。《周易》的诞生,相传周文王被商纣王囚禁在狱中,周文王胸怀大志,自强不息,在狱中总结夏商两代八卦的精华,将伏羲八卦演绎成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卦有卦辞,爻有爻辞,遂写成《周易》这部旷世之作,后世尊奉为圣书,历代注释解读之书可谓无数。然而在我看来,《周易》并不能代表《易经》的本源和精髓,只是周文王个人的解读和体会,他把《易经》解读为一部占卜之书,一部算命之书,从此把《易经》带入一个狭小的低水平甚至低俗的领域,使多少人围绕《周易》研究卦辞、爻辞和各种起卦的方法,这包括许多易经大师,也包括诸多街头摆摊的算命先生,实际上是把我们引入了歧路,或者说是周文王把我们带到沟里去了。
我认为,研究《易经》一定要研究它的本源,那么什么是《易经》的本源呢?我认为最贴近宇宙本质和其运行规律的是无字的卦符和图像,这包括伏羲先天八卦、六十四卦、太极图、河图、洛书,这是真正能反映宇宙本源的无字天书,这应该是我们研究的重点,而对于有字天书,诸如《周易》和失传的《连山》《归藏》,我们几乎可以忽略。
这就是本书与其他《易经》之书的不同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