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易经》的精髓不是占卜,而是宇宙天道
荀子云:善易者不占。意思是非常精通《易经》的人,不占卜。因为善易者,通达天道宇宙玄机,无需占卜。孔子说:不语怪力乱神。意思是说我们研究《易经》,要多着眼对宇宙进行概括,无论是阴阳、八卦、六十四卦的符号,还是它们之间的流转变化,都显露出了宇宙的规律,因此讲述可以不用言语,而用符号就足以表达。
其实任何人只要能掌握天地运行的规律,洞悉其变化的规律,都可以预知事物的来龙去脉,并不需要靠占卜。例如秦末汉初的张良得到高人指点后,精通易理。他将《奇门遁甲》精简为十八局,包括阴遁九局和阳遁九局,成为当时举世的军事家。他作为刘邦的谋士,帮刘邦打下汉朝江山。而诸葛亮也精通易学,擅长排兵布阵,创作八阵图。相传,八阵图有365种变化,诸葛亮辅佐刘备,在战场上神机妙算,被称为天下奇才。
唐代的袁天罡和李淳风也是精通《易经》的高人,他们合著的《推背图》,并不是靠占卜,据传二人是背靠背,从早推论到晚,预言之精准,让人称奇,真正达到了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境界。而宋代的陈抟,人称“陈抟老祖”,将老庄思想、道家方术、儒家思想、佛家观念融会贯通。令人惊奇的是,他公布了河图、洛书。明初的刘伯温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以易学术数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相传刘伯温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但并不是靠占卜,而是靠对易理、易图、易卦的理解和领悟。
因此,对占卜神化或迷信,把占卜看作《易经》的精髓是一种误解。对《易经》来说,更为重要的是无字卦符和图像,因为这是古人对宇宙、大自然、物质世界直接观察获得的最原始信息,易卦、太极图、河图、洛书客观、真实地反映了宇宙的本质和运行规律,自然也包含了科学的内涵。科学的概念是什么呢?西方人这样解释,科学是正确反映世界本质与规律的理论;而东方人却这样解释,科学是宇宙之道。“道”是宇宙的本源与主宰者,它无所不包、无所不在,它是一切的开始,是万事万物的生化者。《道德经》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所说的“道”,既是指宇宙的本体,也是指自然的规律。
《易经》作为宇宙的符号,特别是阴爻和阳爻的排列组合,使伏羲最先画出八卦。经过几千年,周文王又推演成六十四卦,成为《易经》阴阳变化的模式。这个阴阳模式是宇宙最大的系统,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广大精微,无所不包。例如大可解释太阳系、银河系、各种星球,小可解释分子、原子、质子、电子、夸克、中微子的运行规律。然而无字的《易经》模式如果有了文字的注释,或许就不再成为宇宙的模式,而成为一家之言。因为人只是从个人的角度去考虑,往往只看到问题的一个方面,最多是见仁见智,各持己见而已。例如周文王为六十四卦做了卦辞爻辞后,《周易》就沦为了一部占卜之书。而占卜不可能完全准确解释宇宙,因此不是科学,最多是预测学,所以《周易》作为占卜之书不能成为《易经》的精髓,尽管由于《周易》采用了反映宇宙阴阳变化的六十四卦,或许能够提高占卜的准确率,但对未来发生之事,再高明的易经大师也不可能百分之百算准,只能预测大概如此,不能预测必然如此,所以预测学不能成为科学。我认为,《周易》不是《易经》的精髓,只不过是周文王的一家之言,因此我们研究《易经》时不必太重视,甚至可以忽略,而应把重点放在更为古老的无字《易经》的研究上,揣摩远古的智慧,因为这才是《易经》的本源。
《易经》的本源不是占卜,而是宇宙之道。古代的圣人就是这样认为的,孔子明解《易经》,称其为天命;老子暗解《易经》,称其为天道。孔子是如何诠释道和《易经》的呢?《易经·系辞上传》云:“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就是说《易经》是以天地变化规律为准则,所以能够将天地间的一切道全部包容在内。而宇宙之道,用一句最简单的话概括说,孔子又是如何诠释的呢?那就是在全世界广泛流传的被奉为经典的那句话。孔子在《易经·系辞上传》说“一阴一阳之谓道”,就是说宇宙间的一切变化,无不是相互对应的阴与阳的作用。宇宙之道就是阴阳之道,如果《易经》的阴阳之道能够解释宇宙的一切,那么《易经》就是科学,至少从《易经》中可以推演出科学。
老子的《道德经》只有五千字,被称为“东方圣经”。虽然老子并没有直接提及《易经》,但全文却贯穿了《易经》的阴阳之道。老子开篇讲:“道可道,非常道。”意思是说,道若可以言说,就不是永恒常在之道。也就是说道是客观存在的自然规律,不是可以通过人为言语的。那么天道究竟是什么呢?老子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意思是说万物都背阴而抱阳,阴阳二气交互作用生成和谐状态。也就是说宇宙的天道就是宇宙的阴阳之道,这是宇宙的永恒之道,也是《易经》的精髓。
我们的世界是阴阳世界,我们共存宇宙的本质和运行规律就是阴阳,而这种客观存在的宇宙基本规律居然被我们远古的祖先朦朦胧胧地观察到了,并且用无字的先天八卦图、太极图、河图、洛书表述出了宇宙的本质与运行规律,也就是宇宙的阴阳之道。
阴阳代表宇宙中一切事物的最基本对立关系,是万物运动变化的本源,古人观察到自然界中各种对立又相联系的自然现象,如天地、日月、昼夜、男女、上下、好坏等,而在《易经》中则用最简单的符号表达,那就是阴爻和阳爻。易医同源,《易经》的阴阳观在中医中的应用也相当普遍,如中医在临床上,将证分阴阳,脉分阴阳,药分阴阳,脏腑分阴阳,一天之内分阴阳,一年四季分阴阳,体质分阴阳。这种指导思想,使中医比任何国家的传统医学都要有效和发达。此外,古今中外的其他一切学问,都离不开阴阳规律。例如哲学中的矛盾,质与量,肯定与否定;数学中的正与负,实数与虚数,常量与变量,微分与积分;力学中的静止与运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物理学中的正电与负电,磁场的阳极与阴极,粒子与反粒子;化学中的金属与非金属,酸性与碱性,阳离子与阴离子,氧化与还原;生物学中的无性与有性,公与母,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遗传与变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