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我不想不想长大
伊力夫端正地坐着,甚至有点儿太端正了。35岁的他身材消瘦,头发垂在脸两侧,已经略有灰白。说话时,伊力夫一会儿把手放在大腿上,一会儿左手握着右手,好像把手放在哪里都不太合适。他脸色有些暗沉,举止有些许紧张,为了缓解气氛,我给他倒了一杯水,特意把凳子向前挪了挪。
伊力夫家在内蒙古,毕业于成都科学技术大学。上大学的时候吃不惯川菜,家里总是寄一些牛羊肉过来。毕业后找了一份做教师的工作,在呼和浩特市,教初中数学。家人跟他说,先好好工作,再慢慢考取公务员编制。那时伊力夫才23岁,比班上的学生大不了几岁,他们处得不错。但伊力夫经常跟学校领导闹别扭。教了4个月,他就不想教了。离开学校,回到家准备考研,可是伊力夫坐不住,今天去这里走走,明天去那里看看,准备了大半年,考研基本无望。这时候遇到一个远房亲戚,做房地产开发工作,看到伊力夫大学毕业,人也机灵,就让他来自己的三产公司,专门给自己开发的精装修楼盘配备橱柜。本来伊力夫不想去,可是发现收入不错就动了心,果然在那里上班,他获得唯一的好处是工资待遇还不错,补贴加销售提成,一个月能拿到8 000元,这在当年的内蒙古已经是高薪了。伊力夫半年后升职为主管,又过了半年,当上了综合管理部副部长,收入超过了10 000元。就这样他踏踏实实地干了3年,贷款买了房,家里父母很开心,他也在谋划更远大的未来。人算不如天算,后来房地产调控,公司的资金链断裂,各路债主蜂拥而来,他所在的三产公司也被抽光了资金,很快就关门大吉了。
彼时已经毕业近5年的伊力夫并没有太紧张,休息了一段时间,他想起了大学的老本行——地理信息系统(俗称GIS)。地理信息系统是一个很考验行业理解力的领域,好在他之前的工作领域是房地产,和规划、住建部门打交道比较多。正好当年曾经实习过的公司——晶石地理信息系统公司(简称“晶石信息”)在内蒙古招人,他就应聘去了晶石信息。因为过去5年的经历和新工作的相关度太低,他只好从零做起。一转眼4年过去了,伊力夫还在晶石信息做着基层的工作,收入依然没有恢复到10年前的峰值。
本来我看到伊力夫的简历,已经做好准备他会讲一个比较圆滑的故事。出人意料的是他犹豫了片刻就坦然地把过去多年的经历原原本本地说了出来,好像不是在面试而是在倾诉。
当我问及他的反思,他很坦然地表示:“我大学毕业的时候太懒散,不想吃苦,也没有长远打算,那时候应该继续在本专业钻研,这样就不会错过全国第二次土地调研工作,现在应该已经在行业内做出一些成绩了。错过了行业的一次历史机遇,现在只能勉力跟上,快速发展的机会没有了。”我问他接下来的计划,他苦笑道:“没有特别的计划,只是希望能继续在本专业深耕,毕竟这是我的根本,如果有赚钱多的岗位当然会考虑,但一定是和本专业相关的,绝对不能再从零开始了。”
坦白讲,伊力夫的经历我还是很同情的,我并没有因为他跳了几次槽就不想选择他,最主要的是他在专业方面的积累达不到要求。原因正如他自己说的,虽然做了三四年,但是错过了行业发展的黄金时期,没有重大项目的磨炼,都是一些日常的项目维护,专业技能提升得太慢了。我不能说他错过一个机会就满盘皆输,但是大学毕业之后的随意决定真的拖慢了他前进的速度。
杰夫·贝佐斯观察到:“人们犯的一个巨大的错误是,他们试图迫使自己产生一个兴趣。”不经过实践,你永远无法搞清楚哪些兴趣会持续下去,哪些不会。——《坚毅》([美]安杰拉·达克沃思)。
总体来看,在我们的生命全程中,人格是相对稳定的,很少出现激烈的突变。一方面,生活经历确实可以推动人们以独特的方式发展,当生活发生变化时,你的人格也会有所改变,或多或少。另一方面,我们也完全可以通过创设自己的生活经历,在某种程度上改变自己的人格(如果你觉得有必要的话)。比如,做一些依照本来的人格并不想做的行为,再把它变成习惯。当然如果你觉得自己改变起来太困难,做不到,还可以借助外力,它们会让人格发生系统性的、长期的,同时很缓慢的改变,如接受教育、心理咨询,以及……读我写的书……这有点儿“硬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