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注说明
《温热经纬》为清代著名医家王士雄所著,成书于清咸丰二年(1852)。该书系统地总结了前人的温病学理论,并加以评述,充分反映了王氏对温病的观念及诊治经验,是其代表作之一。王士雄(1808—1863),字孟英,浙江盐官(今浙江省海宁市)人,为清代著名的温病学家,被誉为温病学派四大家之一。王氏生活于疫疠流行时期,深感当时的医家“或以伤寒为温热,或以温热为伤寒,或并疫于风温,或并风温于疫,或不知有伏气为病,或不知有外感之温,甚至并暑暍二字而不识”,故辑录了《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有关温热病的条文为经,以叶天士、薛生白、陈平伯、余师愚等对于温热病的观点为纬,条分缕析,阐发己见,汇编为一书,被称为温病学集大成之著作。
本次整理,以清同治二年(1863)刻本为底本;以清同治十三年(1874)湖北崇文书局本(简称崇文书局本)为主校本;以清光绪十八年(1892)上海醉六堂刻潜斋医书五种本(简称醉六堂本)、1935年上海中医书局铅印本(简称中医书局本)为参校本;《黄帝内经素问》通行本为他校本。
本书具体校注原则如下。
1.原书为繁体字竖排,现改为简体字横排,加以现代标点。凡指文字方位的“右”“左”,均相应地径改为“上”“下”。
2.异体字、古字、俗写字径改。通假字保留原字,于首见处出注说明,并予以书证。明显的错字、别字,或系一般笔画之误者,如“已”“己”“巳”等,据文义径改。
3.对冷僻的字词,注明读音,一般采取拼音和直音相结合的方法标明之。如无相应的同音汉字,则仅标注拼音。
4.对费解的字词、成语、典故等,予以训释,用浅显的文句,解释其含义,力求简洁明了,避免烦琐考据。一般只注首见者,凡重出的,则不重复出注。
5.凡底本与校本文字不一,若显系底本错讹而校本正确者,则据校本改正或增删底本原文,并出校记;如属校本有误而底本不误者,则不出校;若难以肯定何者为是,但以校本文义较胜而有一定参考价值,或两者文字均有可取之处需要并存者,则不改动底本原文,出校记说明互异之处。
6.原文中俗写的药名用字按规范药名用字径改。
7.原书各卷前有“温热经纬”四字,现统一删除。
校注者
2023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