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平静比高效更值得追求
直到几年前我才逐渐意识到,平静是一种值得追求的能力。通常情况下,每一次平静的感觉都是偶然间发现的,比如当我远离工作,在多米尼加的海滩上放松时,在节日里被亲人包围时,或者在即将开启一个长长的周末发现自己没有工作计划和任务时,平静的感觉就会突然降临。
除了这样偶然的幸福时刻,平静并不是我所追求的对象,我也没有发现它有足够的吸引力让我徐徐图之,甚至没有太在意它的存在。但是在我经历了完全丧失平静的生活后,情况发生了彻底的改变。改变是从我在前言中提到的那次恐慌发作开始的,事情发生时我正站在讲台上。
现在回想起来,我竟然可以确切地说出所有平静的痕迹都从生活里消失殆尽的具体日期(甚至可以精确到几点几分)!平静似乎在一瞬间彻底消失了,这种感觉就像旧公寓里的一个铸铁浴缸砸穿地板掉落下来时给人的感受。
数年来,因为工作原因我需要经常出差,由此带来的压力不断累积,致使曾经淡淡的焦虑逐步增加。当我站上讲台,面对一百多名观众发表演讲时,这种焦虑终于彻底爆发,造成了一次完全失控的恐慌。
演讲前等待上台时,我就感觉出哪里不对劲。我发现自己思绪不宁,一阵眩晕感袭来,我感觉自己随时都有可能倒下。所幸这时主持人喊了我的名字,我猛然回过神来。
我飞快走上台阶,拿起翻页器,集中精神开始演讲。刚开始的一两分钟我感觉很好,眩晕感也消退了。然而没过多久,一种不由分说的沉重感突然吞噬了我的整个身心,让我坠入了紧张的深渊。
我感觉就像有人把满满一瓶恐惧水注入了我的大脑。好像嘴里含了十几颗弹珠一样,我结结巴巴、跌跌撞撞地说着每一个词,后背也开始频频冒出冷汗。我心跳加速,又一次感觉要晕倒了,演讲前的那种眩晕感再次袭来。
我磕磕绊绊、机械地继续往下讲,双手紧紧抓着讲台,生怕自己会跌倒。我向前来听讲的观众道歉,借口说自己出汗和结巴是因为得了重感冒,幸好观众相信了。这个理由足以让我同情一下自己,让我能硬着头皮完成剩下的演讲。但我的内心仍然想要放弃,恨不得一走了之。最终我坚持讲完了,不出所料,观众反响平平。
于我而言,这已经是一场胜利了。
演讲一结束,我便低着头离开会场,直奔酒店房间,一头扑倒在大床上。心情稍稍平复后,我回想了一下当天的经历。时间变得模糊,一连串的事情重叠在一起,完全无法区分。当我竭尽全力回顾自己在台上颤颤巍巍的样子时,不由得双拳紧握。这段记忆实在让我如坐针毡。
我又回忆了一下前一天晚上到达酒店时的情形。
那段时间我一直在四处奔波。在经历了一天的长途跋涉后,我终于踏入了酒店房间,然后开始泡澡。在外出差时我最喜欢的放松方式就是泡澡,外加点大量的外卖。如果演讲的前一天晚上有足够的时间,我都会在浴缸里泡个澡,同时听一些乏味的播客节目,并为按时到达目的地而欣慰。
在这次演讲的前一天晚上,我照例坐在浴缸里陷入沉思,浴缸里的水开始慢慢变冷。我的目光在浴室里游荡,先停留在水槽下面架子上的吹风机上,然后掠过一排散发着香味的洗发水和护发素小瓶子,最后落在了浴缸排水口和水龙头之间的圆形金属溢流板上。
板上映出的我的面孔,因为金属溢流板的弧度而变得扭曲。如果你曾经在手机上划错了应用程序,不小心点开了前置摄像头,那么你十有八九还记得冷不丁看到自己那张脸映入眼帘时的惊恐。我看到金属溢流板上自己的倒影时也有这种反应。倒影里的我看起来是那么惆怅、疲惫,最糟糕的是,我整个人就像完全被掏空了一样。我记得当时在心里想:
我现在的状况真的不怎么好。
在这之前的几年里,我一直着迷于提升效率,那天的演讲话题也和效率有关。“效率”这个主题是我职业生涯的根基,甚至也可以说是我人生的内核。即使在我踏上追寻平静之旅并写下这本书后,效率依然是我的热情所在,虽历经变化,但我依然给予它在我生命中应有的重要地位。
但在那一刻,另外一件事变得异常明显。我在探索效率这条道路上已经走了很远,但是我却没有为追求高效设定明确的边界。我时常感到焦虑、倦怠、精疲力竭。压力充斥着我生活的方方面面,不断累积却无处释放。
我努力把自己的思绪从演讲前的白日梦中拉了回来,慢慢地从床上爬起来,收拾好行李,把白衬衫换成连帽衫,戴上耳机,带着些许沮丧走到火车站,踏上回家的旅程。
在火车上,我更仔细地回顾了我的过去。
回首过往
在我剖析自己的处境时,有一件事让我困惑。我一直认为,演讲中途突发恐慌这类事件之所以发生,是因为我在保持身心健康这件事上不够投入。但事实上,我一直都很重视自己的身心健康,并且自认为在这方面做得很好。
网上有各种各样的建议教导在职场中打拼的人如何安抚自己的身心。在那次恐慌事件发生之前,我根据这类建议尝试过很多,包括每天冥想(通常每次30分钟),每年参加一两次闭关静修,每周健身数次,做按摩,偶尔和我妻子去做水疗,以及读书、听播客,甚至在出差期间泡澡(通常是在尽情享用一顿印度美食之后)。我一直认为对身心健康的关注能降低追求高效生活带来的压力,使投入产出比最优化,这也正是“效率”的核心。
我以为做到这些已经足够了,我甚至觉得自己能做到这一切实属幸运,因为不是每个人都能这样奢侈和有这样的特权,可以有一周的假期脱离纷扰参加闭关静修,或有闲钱每月做几次按摩。我在这些身心健康项目上花费了大量宝贵的时间和金钱,所以我十分惊讶,怎么这些轻微的忧虑感有一天会转化成彻底爆发的焦虑症。
我意识到自己需要更深入地找寻平静。因此我踏上了一段新的旅程,最终有了呈现在读者眼前的这本书。
我喜欢在每年年底的假期展望未来的一年,思考在新的一年中我想要完成哪些事情。每年年底我都会设定在新的一年中与工作有关的3个目标,包括我希望这一年要完成的项目、期待的业务增长领域以及想要完成的其他里程碑事件。我还会想象一下到下一年年底我的个人生活状况会发生哪些变化,以及我的3个年度目标的完成情况。我发现这件事既有趣又有益,就像在大脑中按下了快进键,让我们有机会想象一个尚未创造出的未来。
那一年的3个工作目标并不难实现,因为所涉及的都是我已经着手在做的项目,包括写一本关于冥想和效率的有声书(有截止日期),确保这一年要做的演讲都既有趣又有益(这些演讲都已经安排好了),以及成功创建并运营一个个人播客(这年头,谁还没有个播客呢?)。
我通常也会设定3个“宏伟”的个人目标,但经历了那次不合时宜的“惊魂事件”后,我把个人目标缩减到了一个,即弄清楚如何照顾好自己的身心。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转而将自己的思考聚焦到一个简单的问题上——
怎样才能获得持久的内心平静?
本书内容概要
一开始,我的诉求很简单,我只想让自己混乱的心绪平静下来。但随着研究的深入,我对效率和平静以及相关概念的看法逐渐产生了巨大改变,这一点很意外。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将为大家一一介绍我学到的一些经验教训,主要包括:
· 平静和焦虑是完全相反的状态,但若不花时间找回平静会加剧焦虑。
· 对成就的不懈追求反而使我们的效率降低,因为久而久之,这种不懈追求会导致慢性压力、倦怠和焦虑的产生。
·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造成倦怠的原因并不是我们自身的问题,并且我们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克服倦怠。我们还可以通过具体的方法来解析倦怠现象,帮助你更好地了解自身的情况,比如衡量你在6个“倦怠因素”中的表现,以及留意自己的“倦怠阈值”。
· 在现代社会,我们都需要面对平静的一大劲敌,即对多巴胺的渴望。多巴胺是人脑中的一种神经递质,可导致我们对自身的过度刺激。我们通常会接触很多刺激多巴胺分泌的因素,这些因素数量的多寡决定了我们的“刺激程度”(stimulation height)。降低刺激程度能使我们更接近平静。
· 生活中的许多压力的源头都隐藏在我们的视野之外,但“刺激戒断”(stimulation detox)(有时也被称为“多巴胺排毒”)这个有趣方式可以帮助我们与这些压力源隔离开来。重置大脑对刺激的耐受力可使我们变得更加平静,从而减轻我们的焦虑和倦怠感。
· 几乎所有带给我们平静的习惯都来自现实世界。我们在现实世界中花费的时间越多,我们就越趋于平静。现实世界能为我们带来最佳的放松效果,让我们能按照亘古以来大脑的运作方式行事。
· 我们完全可以做到既高效又平静。当我们有意识、有目的地工作而不是让注意力同时被拽向多个方向时,我们的效率会大大提高。我们甚至可以通过一些方法计算努力追求平静能为我们节省多少时间。
在以上探讨与平静有关的7条经验中,促使我转变心态的关键一点就是平静与效率之间的关系。在一个过度焦虑的世界里,我越来越相信,想要拥有高效的工作状态,保持平静是必备特质。
在探索平静的过程中,我发现了无数策略、观点以及转变心态的方法。我们可以通过这些策略和方法找到生活中的平静,即使在最忙碌的日子里也可以做到。
我会在书中逐一分享这些策略和观点。我会讨论现代社会的两大焦虑源头,即“贪多心态”和我们成为“超常刺激”(superstimuli)受害者的倾向。超常刺激指那些我们本能喜欢的事物经过高度加工和夸大后呈现的样子。我将探讨这些因素如何导致我们过上了以追求多巴胺的分泌为目标、对非正常的慢性压力习以为常的生活。我也会分享自己探索平静过程中的奇妙故事以及发现的有趣观点,当然我还会分享一些应对这些倾向的实操建议。
探讨了促使我们失去平静的因素之后,我将更深入探索如何让我们的生活充满平静,其中所涵盖的主题包括压力背后的原理、常见的“焦虑释放窗口”有哪些、为什么我们不应该因为把时间和精力花在追求平静上而感到内疚,以及其他可用于克服焦虑的具体策略。在这本书中,我还会分享我以自己为观察对象并意识到的东西,包括区分在哪些时间和场合需要关注效率,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刺激戒断实验,以及重设自己对咖啡因的耐受性。
我想先从一个与我密切相关的重要话题开始。你可能已经猜到了,这个话题就是效率。为了找到平静,我需要建立一种更健康的追求高效生活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