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我国城市更新研究的现状
中国对城市更新的研究不是从理论角度出发的,而是在实践中产生的,它起源于城市发展过程中不断出现的城市问题,如旧城中心区衰败、居住环境恶劣等。
1.有机更新理论
1979年,吴良镛教授在对北京什刹海地区进行规划研究时,深入分析了城市更新的难点,从如何正确处理城市更新中的继承和改造问题出发,提出了“有机更新”的理论构想。有机更新,即整个城市如同人体,城市中承担不同功能的区域是构成人体的细胞,所谓“有机更新”,就是对不适应城市发展的部分区域进行改造规划,采用适当的规模与尺度,根据改造内容和要求推进更新改造,妥善处理好现在与未来的关系,不断提高规划设计品质,努力使城市各区域发展达到相对的完整性,使有机更新部分能够更好地适应城市功能的改造方式。有机更新不是在短时间内盲目改造和建设,而是选择不适应城市发展的部分进行改造设计,这种改造是小规模和渐进式的,从大的时间尺度来看,它是一个长期的工程。这种有序的、持续的更新活动,最终使得城市达到最适合人类生存和生活的状态。“有机更新”理论也在不断地进行自我完善和发展。例如,2000年的《当代北京旧城更新:调查—研究—探索》一文对北京的大规模城市更新改造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提出了“对城市物质性的改造也难以对城市的衰退起到阻碍的社区合作更新”的基本理论,从根本上说是“有机更新”理论的优化。
2.系统更新理论
21世纪以来,我国城市更新思想发生了重大变化,针对我国城市发展的特殊背景和城市更新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出现了更系统的城市更新理念。吴明伟等指出,我国和海外国家在发展进程上存在显著差异,在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已经开始逐步优化产业结构。因此,我国的城市更新可以更好地体现中国特色。阳建强提出,要从宏观层面全面把握城市更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城市更新计划。国内专家陈秉钊认为,要从系统论的层面研究城市更新,促进城市经济、社会、文化等要素均衡发展,并对城市进行全面更新。
1999年,吴明伟教授和阳建强教授提出,中国城市更新应走一条全面、系统的更新道路。他们指出,“我国现阶段的旧城更新具有面广量大、矛盾众多的特点,传统的形体规划难以担当此任,需要建立一套目标更为广泛、内涵更为丰富、执行更加灵活的规划系统。要从总体上对旧城区进行全面的研究,制定一个系统的旧城改造规划”。吴明伟教授认为,城市更新应以促进城市功能结构的整体协调为目标,旨在建设环境优美、充满活力的人居环境。在城市更新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复杂的问题,但所有复杂的问题都必然由一定的层次结构组成,这种层次结构所要达到的目标也不相同,而且多为不能相容的目标,城市更新中社会、经济、环境等各层次上的目标要统一权衡,以获得最优方案。吴明伟教授提出了旧城改造的控制观,包括系统观、经济观、文化观三个方面。
3.可持续发展理论
21世纪,可持续发展理论逐渐成为城市更新的理论焦点。确切地说,可持续发展理论并不是国内学者提出的,但该理论对我国城市规划和城市更新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并逐步发展成为现代城市更新的理论基础。1994年,我国制定的《21世纪议程》明确指出,应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原则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期规划。从城市发展的角度来看,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新的城市发展理念,它在强调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注重城市质量的提升,包括城市生态环境的美化、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城市功能结构的完善和城市精神面貌的提升,从而实现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这种可持续发展理念体现在城市规划中,丰富了城市更新的内涵,是对过去城市更新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和深化,对我国未来的城市建设和城市更新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4.小结
由于我国历史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我国城市更新研究工作起步较晚,基本上是通过西方国家的基本理论思想演变而来的,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要逐步结合我国的城市更新实际情况。国内陆续翻译出版了一些海外专家关于城市更新的理论专著,如刘易斯·芒福德的著作《城市发展史》、尼格尔·泰勒撰写的《一九四五年后西方城市规划理论的流变》等,充分拓展了我国学者的视野。在吸收国外理论的同时,国内学者也在不断做出新的努力。城市更新在国内学术界有着悠久的研究历史,并在许多领域取得了进展。早期的城市更新研究以理论脉络梳理居多。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的主要大城市已经开始了针对老城区的旧城改造。改革开放后,我国城市更新虽然以城镇化增量扩张为主,但部分一线、二线城市的更新仍然备受关注。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城镇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旧城改造、更新问题日益突出。在当时的背景下,大部分城市更新研究都是从建筑学角度出发,重点关注城市中屯、区、旧居住区、工业区的更新。随着近年来城镇化的逐步放缓,城市更新逐渐成为研究和实践讨论的热点,随着社会学和经济学的引入,城市更新研究逐渐在社区更新、产业经济与文化创意等方面形成了新视角。
从城市更新理论的发展过程来看,国内城市更新在实践中曲折地向前发展,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在更新内容方面,从最初的单一居住区更新扩展到街区、商业区更新;从空间发展模式来看,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小范围更新扩展到大规模、整片区的整体改造,虽然这种更新方式在某些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但确实在特定时期对促进城市发展和改善城市面貌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从体制政策来看,从政府主导的城市更新模式发展到多元主导的城市更新模式,开发商、企业和当地居民切实参与城市更新,成为名副其实的城市更新参与者,使得城市更新具有更广泛的代表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