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欧班列的“前世今生”
1.1 古丝绸商道
1.1.1 古丝绸商道的开辟
2100多年前,中国汉代的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为古丝绸商道的开辟奠定了基础。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说服大月氏与汉朝一起夹攻匈奴,虽未达到目的,但他见到了许多新奇的东西,对西域的地理、物产、风俗习惯有了比较详细的了解,为日后汉朝开辟通往中亚的交通要道积累了宝贵的资料。
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带了大量的丝绸,“物以稀为贵”,丝绸得到了西域商人的青睐,后又流通到波斯、罗马等地,立刻形成了巨大的市场需求,价格堪比黄金。因而不少商人不惜冒着生命危险,不畏艰险劳苦奔波在去往大汉的路上,贩运丝绸。于是,西汉与西北诸国开始了频繁的贸易往来,丝绸之路越走越宽广。从此,各国使者、商人沿着张骞开通的道路,贩运货物,络绎不绝。在这些贩运的货物中,以丝绸制品的影响最大,故得此名。
1.1.2 古丝绸商道的发展
史料表明,当年的这条“丝绸之路”,东起中国都城长安,经过陕西、宁夏、甘肃、青海和新疆5个省份,出境后,经中亚国家、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叙利亚等到达地中海,以罗马为终点,全长7000多千米。其中,中国段为4000千米。
随着贸易的加深,交易的商品种类逐渐增多,由最初的丝绸、瓷器发展到茶叶、香料、宝石、象牙、西亚地区的乳香、青木香、肉桂、花椒、蔷薇水、珍珠、玻璃器、青铜镜、毡帽、首饰、柏木床、中草药和陶瓷器等。
商道也不断延伸。经过几个世纪的不断努力,丝绸之路不断得到延伸。广义上的西段已到达法国、荷兰。通过海路还可以到达意大利、埃及,成为亚洲、欧洲和非洲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友谊之路。丝绸之路的东段已到达韩国、日本等国。
丝绸之路的基本走向是在两汉时期形成的,包括南道、中道、北道3条路线。
1.1.3 古丝绸商道的意义
在这条繁忙的商路上,驮着丝绸、瓷器等中国商品的驼队,从中国长安出发,通过河西走廊、新疆地区,经中亚地区、中东地区、东欧,最后到达西欧。由此,把古老的中国文化、印度文化、波斯文化、阿拉伯文化和古希腊、古罗马文化连接起来,极大地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和文化交流。古丝绸商道为促进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相互交流与合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史学家认为,张骞出使西域的意义在于成功地将东西方之间最后的“珠帘”掀开,开辟了中外交流的新纪元。将中原、西域与阿拉伯、波斯湾紧密联系在一起,成为古代东西方文明的交汇之路。古丝绸商道打开了中国同中亚各国友好交往的大门,开辟出一条横贯东西、连接亚欧的丝绸之路。
2014年6月22日,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项目通过,丝绸之路成功进入《世界遗产名录》,这是国际上首例跨国合作、成功申遗的项目。它标志着丝绸商道就像一条纽带,将沿途各国紧密联系在一起。
古丝绸商道的开通意义非凡。2015年,英国牛津大学高级研究员彼得·弗兰科潘教授所著的《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将丝绸之路称为“两千年来始终主宰人类文明的世界十字路口”。它连接众多多文化国家,搭建了东西方之间的桥梁,将各民族、各地区联系在一起,形成文明的交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