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投入产出方法与投入产出表
一、投入产出方法简介
国民经济的不同部门之间存在交流关系,这种交流可以看作是一种循环系统(见图1-1),对这一循环系统的研究称为投入产出分析。具体而言,投入产出分析是利用投入产出方法通过投入产出表、投入产出模型对产业间“投入”与“产出”的数量比例关系进行分析。投入产出方法由华西里·列昂惕夫(Wassily Leontief)于20世纪30年代后期开创。1973年他被授予诺贝尔经济学奖,因此,人们也将投入产出模型称为“列昂惕夫模型”。如今,列昂惕夫提出的基本概念已成为各种经济分析的关键组成部分,投入产出方法也成为经济学应用最广泛的方法之一(Baumol, 2000)。特别是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投入产出方法应用范围逐渐扩大,扩大到产业结构、核算环境污染、收入分配、财富与资金流量分析与国际贸易预测等领域。
图1-1 国民经济系统循环
我国自1974年编制投入产出表以来,在经济工作中积极开展投入产出方法的研究和应用工作。目前,各省市和部门都编制了投入产出表,为运用投入产出方法分析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生产与分配的数量依存关系以及区域联系等提供了重要基础。
二、投入产出表类型
用投入产出方法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投入产出表是基础。所谓投入产出表,是依据经济系统内各部门间的投入与产出的数量关系编制而成的矩形表格。按照投入产出表编制形态划分,可分为实物型投入产出表和价值型投入产出表。
(一)实物型投入产出表
实物型投入产出表是以产品的标准单位为自然单位计量的,用来显示国民经济各部门主要产品的投入与产出关系,即这些主要产品的生产、使用情况以及它们在生产消耗上的相互联系和比例关系。实物型投入产出表的一般形式如表1-1所示。
表1-1 简化的一般实物型投入产出表
续表
表1-1中,xij是指第j种产品生产时所消耗第i种产品的数量,或者是第i种产品提供给第j种产品生产时的需要量。例如,x12既表示生产第2种产品所需要第1种产品的投入数量,又表示满足第2种产品生产所需要第1种产品的产出数量。Yi是指第i种产品用作最终使用的数量。Xi是指第i种产品的生产总量。Lj是指j部门生产产品的劳动力需要量。L是指各种产品所需劳动力数量之和。
表1-1中,沿横行方向看,各项反映各类产品和劳动力的分配使用情况,其中包括作为中间产品的分配使用和作为最终产品的分配使用;沿纵列方向看,各项反映各类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各种产品数量和劳动力数量,合计为整个社会主要最终产品的构成和各种产品的总量。由于采用实物单位计量,表1-1的纵列各项元素不能相加,也就不能反映产品的价值运动。
(二)价值型投入产出表
最常用的是用统一货币单位计量的价值型投入产出表,其简化的一般形式如表1-2所示。
表1-2 价值型投入产出表基本结构
其中,xij表示第j产业部门生产中所消耗第i部门产品数量的价值;Xi表示第i产业部门的年产品价值总量;Yi表示第i产业部门所提供的年最终产品的价值;Dj表示第j产业部门全年提取折旧基金;Cj表示第j产业部门全年生产中的价值转移总量;Nj表示第j产业部门在一年内所创造的国民收入;Vj表示第j产业部门劳动者一年内的劳动报酬;Mj表示第j产业部门劳动者在一年内创造的纯收入。
表1-2中,纵列数字是各个产业的投入结构,即各产业为了进行生产,从包括本产业在内的各个产业购进了多少中间产品(原材料)以及为使用各生产要素支付了多少费用,包括工资、利息等。因此,每一纵列反映了相应产业部门的投入构成,其总计就是总投入。
三、投入产出表特点
第一,投入产出表从国民经济是个有机整体的观点出发,综合研究各个具体部门间的技术经济联系,既有社会总产品、中间产品、国民收入、积累基金、消费基金等综合指标,又有按产品部门或大类产品分组的分解指标,二者有机结合,形成一张投入产出表。
第二,投入产出表用棋盘式平衡表把各部门的投入与产出关系有机结合在一起,从生产消耗和分配使用两个方面来反映产品在部门间的运动过程,同时,也反映了产品的价值形成过程和使用价值的运动过程以及生产和(生产)消费的同一性,提供了所有部门间相互消耗和相互提供产品的内在联系。
第三,投入产出表包括直接消耗系数、完全消耗系数、劳动消耗系数、生产基金占用系数、生产性积累占用系数等各种系数,一方面,反映了在一定技术水平和生产组织条件下国民经济各部门间的技术经济联系;另一方面,可以用来测定和体现社会总产品和中间产品、社会总产品和最终产品之间的数量联系。换言之,该表既反映了部门间的直接联系,又反映了部门间的全部间接联系。
第四,投入产出表本身是一个经济矩阵,就是一个部门联系平衡模型,可运用现代数学方法和电子计算机进行运算,并与数学规划和其他数量经济方法相结合,发展成为经济预测、政策模拟和计划择优的经济数学模型。因此,与现代数学方法和电子计算技术的结合,可以说是投入产出法的重要特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