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陷入“伪科学脑力提升术”的误区
不少家长都有这样的困扰:“为什么能出口成章的总是别人家的孩子,我家孩子的表达能力却很差?”“孩子是不是语言发育迟缓?有什么脑力锻炼可以改善这种情况吗?”
现在市面上充斥着各种开发大脑的商业广告,这些广告大都夸大宣传其立竿见影的效果。其实,所谓的“开发大脑”只是商家戳中家长痛点的概念炒作而已。在此,我想给大家梳理一下当下十分流行的几种“伪科学脑力提升术”,以免家长上当受骗。
危言耸听的感觉统合失调
在幼儿园或早教机构,家长们经常会碰到有人推销“感觉统合课程”,或者是带有感觉统合理念的运动课程。有些商业机构还会以给孩子做测试的名义,让家长填几份表格,然后指出孩子哪里出现统合不良了,从而鼓动家长给孩子报班练习。
据我所知,市面上几乎所有统合课程的推销人员都有着同样的说辞,他们深谙如何利用家长的恐惧心理实施推销之道,让家长误以为感觉统合失调就是孩子的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前庭平衡、本体感这几大功能统合不良了。
●孩子不喜欢阅读,习惯眯着眼睛看东西,可能是视觉统合不良;
●孩子说话抓不住重点,上课不专心,可能是听觉统合不良;
●孩子不爱洗头洗澡,不爱刷牙,不爱穿袜子,可能是触觉统合不良;
●孩子写反字,平衡感很差,还常常跌倒,可能是前庭平衡失调;
●孩子不敢爬高,容易头晕,可能是本体感觉失调……
听到以上这些销售话术,你是不是立刻就陷入焦虑了?
按照上面的说法,每个孩子都或多或少存在感统发育不良的情况,但你不知道的是,这些机构的推销人员其实心知肚明——这个世界上原本就没有100%的感觉统合。
当家长的内心开始焦虑时,课程销售们会不失时机地添一把火:“如果出现感统失调情况的孩子不加以训练和纠正,这些问题将困扰孩子一辈子。”
实际上,这完全是危言耸听。
首先,商业机构的推销人员往往会夸大感统失调症状的严重性,他们将孩子所有的问题都归结于感统失调,而给出的解决方法就是接受那些感知和运动课程的训练,似乎只有他们的课程才能够解决孩子的所有问题。
其次,因为大多数家长并不具备心理学的专业知识,所以一旦对方列举出一系列听起来十分专业的名词,家长就很容易被糊弄,比如一听到“失调”二字,就觉得孩子得了什么不得了的疾病,实际上大可不必。从专业角度来说,感统失调并不是病,美国精神医学学会推出的《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也没有将其列为病症。当然,一些儿童大脑发育问题,诸如自闭症、注意力障碍等确实会伴有一些感统失调的症状,但需要注意的是,孩子即使有感统失调症状,也不代表他们就患有相关疾病,二者不能完全画等号。
如果孩子确实出现了大脑发育问题,比如自闭症或注意力障碍症状,家长需要做的是带孩子去医院或专业机构做全面检查。
而如果是大脑发育问题引起的感统失调,则需要对患儿的大脑核心问题进行治疗,而不是急于治疗他的感统问题,去上所谓的感觉统合课程。这种舍本逐末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尤其是现在不少商业机构宣传的“感统测评指导师高级证书”,只要上三天课程就可以拿到手,其诊断和治疗资质堪忧。
所以,参加感统课程是治标不治本的做法,大部分商业机构能做的只是针对感统失调的一些表象来进行“治疗”,并不能真正有效、系统地解决儿童大脑的发育问题(如注意力障碍或者学习障碍)。相反,还会耽误发现孩子根本病因的时机。
经典创收项目之皮纹检测
学龄前儿童的家长对皮纹检测一定不会陌生,有些家长可能还参加过此类主题的讲座。实际上,皮纹检测是机构的又一经典创收项目,宣传内容也以开发大脑为主。
推销人员常常用教育学、医学、心理学等学科的专业术语来包装自己,他们号称可以通过分析手纹、脚纹来解读孩子的先天多元智能、生理特点、气质类型等,从而根据孩子的特点因材施教。
几乎所有的皮纹检测推销员都会强调,皮纹可以预测孩子的智商。按照他们的说法,将人十个手指上的脊纹相加得到的总脊纹数乘以一亿,就代表这个人有多少脑细胞。除此以外,他们还会向家长展示获得众多专利技术的检测指纹仪器。我可以明确告诉大家,目前没有任何实验证据能证明指纹和脑细胞存在因果关联,没有任何科学研究证明通过皮纹可以预测孩子的智商,更不要说其他潜能了。
事实上,皮纹测试早已被证明是伪科学,但近年来,社会上一些投机者将这一项目重新包装,利用家长的焦虑心理,不断变着花样加以推销。
夸大宣传的照相机记忆、“超级”记忆术
每当在电视上看到那些过目不忘的神童,不少家长就会数落自家孩子:“看看人家的记忆力,你怎么就做不到呢?”
很多家长都希望孩子能拥有过目不忘或者一目十行的能力,许多辅导机构就是抓住了家长的这种心理,开设了“超级”记忆术课程、照相机记忆课程,等等。这些机构向家长描绘了一幅美妙的蓝图:即便是普通孩子,只要接受了照相机记忆训练,记东西就会如同拍照片,“咔嚓”一声,所看到的景象就深深印在脑中了。经过这样的训练,孩子可以8秒背一首诗,40秒背一篇课文。
但是,事实果真如商家承诺的那样吗?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照相机记忆。这种记忆训练主要涉及闪卡训练、联想记忆训练等内容,其中,闪卡训练是最核心的。顾名思义,闪卡一面是文字,另一面是相应的图片,每张卡片老师都会以一秒以内的停留时间在孩子面前快速闪动,大概持续闪动五分钟。据说,闪卡训练可以激活孩子右脑的图像思维,而图像思维能力越强,人脑处理信息的速度也就越快,孩子就越能被激发出所谓的“照相机式记忆能力”。通过这样的训练,孩子就能练就过目不忘的本领。
这里需要厘清一个问题,就是左右脑开发。从脑科学角度来说,人类的大脑活动并不存在单纯使用左脑或右脑的情况,人类的所有活动,都需要左右脑协同完成。因此,商家宣传的开发右脑或左脑,本质上是伪科学的说法。
明白了“照相机记忆”的“原理”,接下来我们谈谈记忆术。记忆术训练主要是利用视觉空间来帮助我们记住相关素材,比如我们可以借助脑海中想象的家里的空间场景来记忆英文单词。
关于记忆术,我想请家长了解以下三点:第一,记忆术实质是将人无法理解或者没必要去理解的信息,转换成了另一种编码方式。比如,圆周率3.1415这样的数字序列不需要我们去理解,但是如果要牢记于心,我们可以利用场景转换的方式,比如将3.1415转换为“山顶一寺一壶”,这样记忆起来就会更容易,印象也更为深刻。
第二,孩子在平时的学习中,需要背诵的东西不仅要牢记,而且还要理解透彻。比如,化学元素周期表虽然有大量看似随机的信息,但是其中也有一定的科学规律,单纯依靠死记硬背,孩子的学习能力是无法得到真正提高的。
第三,语言学习应该形成直觉,要直接欣赏语言的本意和美感。多一层傻乎乎的记忆编码,就是浪费时间。如“economy”用汉字“依靠农民”这样的谐音去注解,就有失美感,甚至贻笑大方。
我不反对记忆术,反对的只是对记忆术的一些不实宣传。学校教师和家长在平时也可以引导孩子使用一些策略和方法来帮助记忆,这是可行的。但总体而言,记忆术的用处有限,尤其对于一些低龄儿童而言,记忆术反而是浪费脑力,破坏学习之美。
偷换概念的全脑速读、量子波动速读
除了记忆力之外,作为智力表现形式之一的阅读速度也是家长们关注的焦点。在家长心目中,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都拥有较快的阅读速度,而且学历的高低与阅读速度是成正比的。
某些机构正是看准了家长的这种心态,推出了各种速读训练项目,尤以前几年的“量子波动速读班”最为火爆。课程宣称通过激活大脑松果体,能够达到快速阅读的效果,“一分钟轻松读完十万字”的广告语让不少家长怦然心动。虽然现在量子波动速读班已经销声匿迹,但市面上依然有类似于全脑速读的培训班,还在吸引着家长为它们付出金钱和时间。
那么全脑速读到底是怎么训练的呢?第一个训练方法就是“影像阅读”,这个概念是不是听上去有几分耳熟?影像阅读实际上就是我们前面所说的照相机记忆,培训机构采取的训练手段就是利用上千张幻灯片的高速闪现来增强孩子的记忆,这种做法与闪卡训练如出一辙。
总的来说,无论是记忆力的提高还是阅读速度的培养,其前提都是理解。如果一味追求速度,抓到什么都囫囵吞枣地塞到脑子里,对孩子来说就是不堪承受的重负,甚至会让他们逐渐对学习失去兴趣。
如何识破骗术
上述提到的林林总总“伪科学脑力提升术”,不可能一下子就从社会上全部消失,商业机构的营销招数也是层出不穷。面对这些真假难辨的培训班,你一定想知道,该如何以不变应万变,不上当受骗呢?以下是我总结给家长的几个要点:
●声称报班就能解决孩子记忆力、注意力、阅读能力、想象力等一系列问题的,请家长三思,这是培训机构的惯用骗术。
●声称报班就能将孩子培养成神童、天才或让孩子拥有某种特异功能的,一定是骗术。
●伪科学课程往往喜欢偷换概念、以偏概全,培训班的宣传广告里如果带有“右脑开发”“左脑开发”“全脑开发”“潜能开发”“图像记忆”等关键词,那就基本可以断定为骗术。
●善用网络搜索功能,上网查询相关培训行业的基本情况和对该课程的负面评价,就能发现其中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