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岗课赛证综合育人对高职院校的意义
新时代高职教育的发展已经转变为追求内涵质量的提升而非规模扩张,其责任是培养受过良好教育的、具备创新型能力的复合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这也是高职院校实现高质量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岗课赛证综合育人强调一体化设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方案,把真实情境的岗位典型工作任务融入课程,把富有趣味的技能竞赛融入案例和情境训练,把具有含金量的职业证书融入学习成果评价,实现相互间的有效衔接和有机融合,使课程教学理实一体充满活力,形成德技并修、理实并重、手脑并用、工学结合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作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采用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模式具有深刻的时代意义。
(1)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模式顺应了产业转型升级对技术技能人才的现实需求。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存在着直接、密切的联系,职业教育连接产业和就业,具有推动经济发展、优化就业格局和促进个人发展的功能。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模式与产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相吻合。由于技术和产业的不断升级,产业需求与人才培养供给出现结构性失衡问题,涉及结构、数量和质量等方面。特别是在许多生产方式已实现智能化,操作设备和技术变得复杂,以及岗位流动性日益加快的情况下,单一专业和技能已无法满足产业发展的需求。一方面,随着智能化生产组织方式的变革,操作设备和技术的复杂性不断增加。另一方面,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企业组织架构变得更加灵活,岗位间的界限开始变得模糊化,进一步加快了岗位之间的流动速度。在这样的环境下,那些只精通某一职业领域专门知识和技能的单一化技术技能人才已难以满足当今产业发展所需。现有的职业教育课程教学内容无法满足经济、技术和社会快速发展的需求,导致从业人员职业能力存在缺陷。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模式通过融合产业、教育、竞赛和证书四大体系的培养要求,通过将现实岗位典型工作任务融入课程,将富有趣味的技能竞赛融入案例和情境训练,将具有含金量的职业证书融入学习成果评价,实现了三种方案之间的有效衔接和有机融合。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模式充满活力,教学内容实用,注重德技并修、理实并重、手脑并用、工学结合等,形成了一种高水平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方式。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模式有效地缓解了高职院校人才难以获得企业认可等问题,进一步满足了现代经济社会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
因此,职业教育需要增强适应性,重点解决学习与实践脱节以及技能滞后的问题,要求人岗匹配,强调学习和实践的一致性和实效性。这就要求职业教育从传统的“学问思行”知识育人模式向技能教育的“学练赛考”的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模式转变。通过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和科研机构的协同合作,将产业和教育科研融合在一起,及时更新专业标准、课程标准和教学标准,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典型生产案例纳入教学内容,将先进的岗位要求、技能大赛和职业证书标准融入人才培养方案。通过采用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模式,能够适应技术变革和产业优化升级,推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岗位能力相匹配,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的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学校与行业领军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课程标准,共建产教融合的实习实训基地和产业学院,以真正实现课程设置与行业需求的融合。这种合作可以在两个方面带来益处:一方面,通过利用企业的优质资源来弥补学校实训条件的不足,加强实训环节的教学,从而巩固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模式的实际基础;另一方面,借助校企合作共建的研发中心,促进高校课程开发与实际生产的结合,推动企业技术创新。通过有机结合“引岗入课”和“引课入岗”的方式,形成“岗课”联动的课程运行机制,实现高职院校岗课赛证的深度融合。
(2)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模式展现了职业教育建设的特征需要。职业教育作为一种传承技能、改造世界的教育类型,本质上是技术教育,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不同,普通教育注重传授对世界的认识和培养学术型人才。《国家职业教育改革方案》提出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的理念,要求“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类型化改革指明了方向,标志着教育理念的重大变革。随后,全国职业教育大会进一步强调了加强职业教育类型特色、推进岗课赛证综合育人的新观点。《国家职业教育改革方案》还明确规定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长期以来,我国的职业教育存在严重的“普教化”现象,根源在于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过于重视知识而忽视技能,过于重视理论而轻视实践。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我们应该着重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突出技能学习。而岗课赛证综合育人的提出直接阐明了职业教育特有的“做中学”育人方式,体现了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和职业教育办学规律,同时也是职业教育转变为企业社会参与和具有专业特色的类型教育的重要路径。高职院校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模式进一步在人才培养类型化改革的基础上,在教学层面将类型教育的理念予以落实。“岗课对接”的重点在于构建产业链与教育链的统筹融合发展格局,校企共同构建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师资队伍和实训基地等,体现了“面向市场的就业教育”类型建设的需要。“课赛融合”以各级技能大赛为纽带,从技能大赛的准备、培训、参赛等方面持续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让学生在团体竞技的氛围中获得“面向能力的实践教育”的锻炼。“课证互融”从整体行业需求角度出发,将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贯穿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中,实现教学内容和X技能培训的相互融合,培养具备多种技能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以满足现阶段产业发展的要求。在高职院校的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模式中,最重要的是实施“岗变课变”这一创新,以增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并体现类型教育特征。通过综合育人机制,如“岗课对接”“课赛融合”“课证互融”,将职业岗位、行业认证和技能大赛中所需的能力和素养要求融入课程教学,实现岗课赛证的综合培养。这一模式能够解决教育与考试之间的脱节问题,以及考前临时培训的需求,培养出真正符合市场需求的复合型人才,为“三高四新”战略提供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持,并推动高职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
(3)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模式满足了学生高质量就业与可持续性发展的能力需要。高职毕业生的职业能力是实现高质量就业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根据近五年的数据,用人单位对全国高职毕业生毕业时掌握的基本工作能力满足度从2016届的83%上升至2020届的86%,这说明高职毕业生所具备的素质能力逐渐与岗位要求对接,就业质量日益提高。但是,我们不能忽视“企业招工难”和“毕业生就业难”这两个问题仍然存在。其中一个关键原因是高职毕业生具备的能力难以满足企业的岗位需求,因而难以获得行业和企业的认可。岗课赛证可以满足企业对岗位发展的需求,并通过技能竞赛和技能等级证书来复合化、标准化、透明化高职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从而使培养的人才得到社会和企业的认可。为了使高职毕业生具备的素质能力与企业岗位要求更好地对接,高职院校需要对教学体系进行重构,并优化课程内容。在共同认可的基础上,学生可以更满意地实现职业发展和价值实现。通过四级技能竞赛(从校级到世界级)和考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等方式,高职院校可以将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提升到更高的水平,学生在日常教学中可以获得更加贴近产业生产实际的锻炼机会,这样培养出的人才将得到社会和行业企业的广泛认可,从而实现高职院校学生的高质量就业。
目前,职业教育正在步入提质培优、增值赋能的新阶段,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模式适应了技术变革和产业优化升级的趋势,满足了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需求。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模式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实现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的双向驱动。通过系统的技能开发,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模式可以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水平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效衔接。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模式将真实工作领域任务转化为理论学习领域任务,将理论教学转化为真实工作情境,将培养学生一技之长转变为提高综合职业能力,开启了课程教学质量的变革。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模式推动职业教育从社会期待的“大有可为”转变为实践中的“大有作为”。
(4)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模式扎紧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纽带。无论是企业端的职业教育还是学校端的职业教育,都不能将教育局限在学术的“象牙塔”中,也不能将教育放在企业的生产环境中进行。职业教育应该关注就业导向的跨界教育,注重现代企业和现代学校、工作规律和学习规律、职业发展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的融合,通过合作办学推进发展,通过合作育人促进就业。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社会化过程,是产业和教育在技术、生产、实训、资源和文化等方面的深度融合,即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进行教学,将教学与实际的生产结合起来。企业和学校是产教融合的主要实施主体,产教融合是一个双向的过程,需要通过岗课赛证这种具有可操作性的育人模式来形成利益共同体,在工艺改进和人才培养方面实现双赢。只有这样,产教才能真正地融合起来,学校和企业才能真正地合作起来,共同制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方案,分析行业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明确岗位的核心技能,共同开发基于学生情况的课程资源,共同承担以岗位为导向、将比赛促进学习、以实践和证书相结合的任务。
在职业教育迅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实施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模式是提升高职院校内涵建设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措施,也是促进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手段。首先,可以为社会培养大量具备强大工作能力、高水平技术和全面综合素质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解决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课程教学内容与工作过程不匹配和不适应等关键问题。其次,可以推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岗课赛证的融合可以实现课程设置与工作岗位需求的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技能大赛、职业资格证考试的对接,从根本上解决高职院校人才培养面临的困境。再次,可以推动高职院校全面育人的有效实施。通过将工作岗位、职业技能大赛、职业资格证书等内容有机融入课程教学中,可以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引导和教育,使学生提前了解工作岗位性质,熟悉行业标准,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提升,为实现全员教育、全面教育和全过程教育提供重要支持。最后,可以推动高职院校深化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的教育模式改革。高校通过以课程建设为载体,与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以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提升为目标,双方基于岗课赛证融合来共同开发课程资源,共同制定课程、教学、技能和证书标准,实现课程资源共建、师资共享和人才共育,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