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历史奇葩皇帝,朱元璋人麻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5章 诽谤,这是诽谤啊!

观看金榜的帝王们见到此情此景,都感到头皮发麻。

很快,那个发疯的人站起身来,鼻孔和嘴唇都沾满了猪食。

他大口吸了一下,喉咙动了一下,发出“咕嘟”一声。

看到这一幕的朱棣的官兵们几乎要呕吐了....

那个满身猪食的男子,露出一个笨拙的笑容。

许多人已经开始呕吐。

所有人都极力忍受着恶心,试图看清楚那个满头大汗的男人的面容....

然后,许多人惊奇地发现,这个人不是其他人,正是今天的主角--永乐大帝。

同时,金榜上的解说声继续响起:

湘王的逝世并没有使朱允炆动摇。

很快,朱允炆的削藩目标变为了朱棣,朝廷开始严控北平的军权。

意识到朝廷削藩的意图后,朱棣只得装疯卖傻,甚至在众目睽之下吞食猪食。

幸好,朱棣的这番牺牲为他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

建文元年七月,朱棣携带八百铁骑在燕王府发动起义,杀害朝廷派来节制北平的官员。

他还利用父亲朱元璋临终前留下的圣旨作掩护,号召将士,向天下宣告皇帝身边有害国之臣齐泰、黄子澄。

宣称朝廷无正臣,皇帝身边尽是奸臣。

依据祖制,以清君侧为名,发起奉天靖难。

消息传回朝中,全国震惊。

“诽谤,这是诽谤啊!”

在大明永乐年间,已是五十多岁的朱棣差点气昏过去。

因为这金榜悬挂在天空,所有民众都能看到这一内容。

不仅是南方的安南、北方的鞑靼,如果这金榜连接了所有历史时空。

那他朱棣将名垂千史,成为历史上唯一敢吃猪食的皇帝。

一旁的太子朱高炽忍俊不禁,却不敢笑,脸涨得通红。

汉王朱高煦也是一副哭笑不得的样子。

十几年前父亲吃猪食的事情竟在金榜上重现。

奇耻大辱啊!

身边的大将们--张辅、杨士奇、杨荣、于谦等人一个个像是禅定的老僧,一动不敢动。

朱棣转了一圈,发现竟无人可用来发泄愤怒。

无奈之下,他只好把最能挨打的汉王拎起来,狠狠地踹了一脚。

被踹倒的汉王赶紧爬起来,苦笑道:“这合理吗,爹?”

“您不能每次都拿我撒气吧?换个人行不行?”

朱棣慢慢逼近,严肃说:“把屁股撅起来。”

“我不....我都三十多岁了,又不是小孩子,当着这么多大臣的面....”

“你给我撅起来!”

“我不....士可杀不可辱!”

“你到底撅还是不撅?”

“我不!”

“来人啊!”

“我撅,我撅...哎哟,爹,您手下留情啊!”

“唉,朱棣这招真有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味道。”

秦始皇摇头道,如果让他当街吃猪食,他做不到。

朱棣这一招,真不是一般人能想出来的。

“这朱老四,怎么会想到这一招,为了不被废为庶人,真是拼了!”

朱元璋这时候竟然有些同情朱棣,因为朱棣也是别无选择,不造反就得沦为废人。

朱元璋无法抑制自己的怒火。

“朱允炆这个小王八蛋,他怎么就不懂我的苦心安排呢?”

“你有那么多忠诚的藩王为你镇守四方,你只需坐镇后方,防止他们叛变。”

“真是愚蠢至极!”

大汉。

刘邦在看到朱棣狼吃下猪食的那一幕后,顿时失去了食欲。

“这朱棣也太能忍了!”

“历来大丈夫能屈能伸,但这也太过分了....竟然连猪食都敢翅!”

显然,朱棣是拼了命也不愿成为一个废人!

这一刻,刘邦突然对猪食产生了好奇。

金榜的场景再次转换....

“朱棣领军南下,所向披靡,轻松攻占数城。”

“靖难初期,北平的将领大多是朱棣的旧部,归降者无数。”

“朱棣的军队几乎轻而易举就占领了通州、蓟州、怀柔等地。”

“建文元年八月,朱允炆急忙下达剥夺朱棣皇籍的圣旨,试图削弱其势力。”

“由于朱元璋生前已经清除了大部分有威胁的功臣,朱允炆不得不启用年迈的耿炳文作为大将,领军30万北上对抗。”

“朱棣仅凭三万兵力迎战,耿炳文的先锋在雄县全军覆没,9000士兵战死。”

“耿炳文赶紧部署战阵,正待大战,朱却采取奇袭策略,结果大败耿炳文。”

“败讯传回京师,朱允炆立刻调派自己的亲信大将李景隆前往前线,接替耿炳文的大将军职务,并追加五十万大军支援。”

“李景隆与朱棣从小一起长大,曾称朱棣为表叔。”

“朱棣见状,不加阻止,任由李景隆围攻北平。”

“然后他直接率军攻向朱权的大宁城。”

“不久,朱棣带着朱权的八万甲士凯旋归来。”

永乐年间。

远在南昌的宁王朱权痛苦地闭上了双眼。

当年朱棣进入大宁,信口开河,画了一个大饼给他,声称:“借你的军队,事成后必如数归还,我们兄弟共享天下。”

朱棣所许的未来太美好,朱权无法拒绝。

在压力和诱惑下,他将所有兵力和资源奉献给了四弟。

然而事成后,朱棣却表示这是燕王的承诺,与永乐大帝无关,连一兵一卒都未归还。

更别提共享天下的承诺了,朱权甚至被囚禁在京师多年。

朱权对朱棣的行为只有一个评价--警惕诈骗,避免上当受骗。

金榜中,李景降的五十万大军围攻北平的场景显露无疑。

众人可以清楚地看到,李景隆与其大军围绕北平城转了整整两个月。

“李景隆在严冬季节围攻北平,城墙结满厚冰。”

“两个月的围攻毫无成效。”

“此时,朱棣率大军返回,李景隆的前锋部队首战即败。”

“败后,李景隆决定撤兵。”

“他率部撤往山东,临走竟忘了通知仍在围攻北平的十万中央军....这些军队最终被朱棣收编。”

“这一战,李景隆带领五十万大军未能攻下北平一座空城,延误战机,朝中有诸多臣子谏言立即处死李景隆,以安军心。”

“然而朱允炆不予理会,反而在建文二年四月,又调集六十万大军支持李景隆北上继续作战。”

“朱棣与李景隆在白沟河再次交锋,双方势均力敌。”

“关键时刻,天降大风,朱棣一挥手,风势更猛。”

“李景隆的旗帜被风刮断,朝廷军队顿时大乱。”

“李景隆再次败退,仓皇返回京师,这一战朱棣又添十万精兵。

“这一战后,李景隆再次丢失了朝廷六十万大军,朝中群臣愤怒,再次联名上书请求处死李景隆,朱允炆仍旧不准。”

“作为惩罚,朱允炆仅仅剥夺了李景隆的大将军职位。”

“混账,混账,居然丢了将近百万大军....”

大汉的刘彻看完后,痛心疾首。

这可是整整一百万大军啊!

如果有足够的粮草,足以荡平匈奴。

这李景隆究竟是何等神勇的战神?

朱允炆的判断力又是何其昏庸,居然让如此无能的人担任主帅。

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在李景隆犯下如此重大的错误之后,竟未被处决?

如此纵容败军之将,如何能够稳固军心?

这种错误在任何一个朝代,都足以让李景隆受到重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