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现场管理的定义与结构
(一) 什么是现场
现场这个说法,有广义和狭义两种。
广义上,凡是企业用来从事生产经营的场所,都称之为现场。例如,厂区、车间、仓库运输线路、办公室以及营销场所等。
狭义上,现场是指企业内部直接从事基本或辅助生产过程组织的场所,是生产系统布置的具体体现,是企业实现生产经营目标的基本要素之一。
现场管理是一个企业的企业形象、管理水平、产品质量控制和精神面貌的综合反映,是衡量企业综合素质及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做好生产现场管理,有利于企业增强竞争力,消除“跑、冒、漏、滴”和“脏、乱、差”状况,提高产品质量和员工素质,保证安全生产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强企业实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现场管理的背景
2.现场管理的基本内容
(1)现场实行“定置管理”,使人流、物流、信息流畅通有序,现场环境整洁,文明生产。
(2)加强工艺管理,优化工艺路线和工艺布局,提高工艺水平,严格按工艺要求组织生产,使生产处于受控状态,保证产品质量。
(3)以生产现场组织体系的合理化、高效化为目的,不断优化生产劳动组织,提高劳动效率。
(4)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劳动及消耗定额、统计台账等
(5)建立和完善管理保障体系,有效控制投入产出,提高现场管理的运行效能。
(6)搞好班组建设和民主管理,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何谓现场:
(1)现场包含“现”与“场”两个因素。
(2)“现”就是现在、现时的意思,强调的是时间性。
(3)“场”就是场所、地点的意思,强调的是区域性。
(4)“现”与“场”结合在一起,就是赋予了一定时间的特定区域。
(5)对于制造型企业来说,现场就是生产车间。
(二) 什么是现场管理
现场管理就是用科学的标准和方法,对生产现场各生产要素,包括人(工人和管理人员)、机(设备、工具、工位器具)、料(原材料)、法(加工、检测方法)、环(环境)、信(信息)等进行合理、有效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和检测,使其处于良好的结合状态,达到优质、高效、低耗、均衡、安全、文明生产的目的。
现场管理是生产第一线的综合管理,是生产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生产系统合理布置的补充和深入。
1.走进现场
(1)现场的“三忙”现象:
忙乱:表面上看每个人都很忙,其实尽在做多余的事情,或者所做的事无功效(瞎忙)。
盲目:由于太忙,人们总是机械地做事,没有工作方向,效率不高。
迷茫:长期盲目的工作导致人们思想麻木、意识迷茫,整天不知自己在干什么,干什么都是糊里糊涂的。
(2)现场最关注的是产量:
分析现状——找出瓶颈——采取措施——解决问题——提高产量(显示能力)。
(3)现场的功能:
输出产品。
2.现场管理的核心要素4MEI
现场管理的金科玉律:
(1)当问题(异常)发生时,要先去现场。
(2)检查现物(有关的物件)现象(表现出的特征)。
(3)当场采取暂行处理措施。
(4)发掘真正的原因并将其排除。
(5)实施标准化,以防止问题再次发生。
3.现场管理的三大工具
标准化
企业里有各种各样的规范,如规程、规定、规则、标准、要领等,这些规范形成的文字化的东西统称为标准(或称标准书)。制定标准,而后依标准付诸行动,则称之为标准化。那些认为编制或改定了标准即已完成标准化的观点是错误的,只有经过指导、训练才能算是实施了标准化。
标准化的四大目的:
①技术储备;②提高效率;③防止再发;④教育训练。
目视管理
目视管理是利用形象、直观而又色彩适宜的各种视觉感知信息来组织现场生产活动,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一种管理手段,也是一种利用视觉来进行管理的科学方法。
所以,目视管理是一种以公开化和视觉显示为特征的管理方式,综合运用管理学、生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成果。
目视管理的分类:
①目视管理的物品管理;②目视管理的作业管理;③目视管理的设备管理;
④目视管理的品质管理;⑤目视管理的安全管理。
管理看板
管理看板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非常有效且直观的手段,尤其是优秀的现场管理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
管理看板是目视管理的一种表现形式。
管理看板的作用:
①展示改善的过程,让大家都能学到好的方法及技巧。
②展示改善成绩,让参与者有成就感、自豪感。
③营造竞争的氛围。
④是营造现场活力的强有力手段。
⑤明确管理状况,营造有形及无形的压力,有利于工作的推进。
⑥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三) 现场管理的目标
现场管理的六大目标包括:
质量管理、成本管理、交期管理、安全管理、士气管理、效率管理。
1.Q:质量
质量是企业取信客户最基本的条件,没有质量就没有企业的明天。
硬性指标:良品率=良品数/生产数(不良品: PPM)
质量成本=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失败成本
客户抱怨次数(VOC, QR)
软性指标: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培训、质管圈的开展。
2.C:成本
合理的成本既为企业赢得更多利润,也是产品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有力保障之一。
硬性指标:制造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
物料周转率=销售收入/平均库存改善收益
软性指标:成本教育、成本控制与预算。
3.D:交期
今天的竞争是基于时间的竞争,满足客户的需求、适时提供客户所需的产品是保住客户的关键。
硬性指标:交期达成率=交期达成批数/交货总批数
延迟交货天数、赶工费用、前置时间(Lead Time)
软性指标:内部流程和客户响应速度、生产线的调整速度。
4.S:安全
工作是为了生活好,安全是为了活到老。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是善待员工的基本保障。
硬性指标:安全事故次数、安全事故损伤金额、安全生产周期。
软性指标:安全意识、安全操作规范、安全教育。
5.M:士气
坚强有力的团队、高昂的士气是企业活力的表现,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源泉。
硬性指标:员工流动率、改善提案数、人均产值。
软性指标:团队精神、5S、员工的精神状态。
6.P:效率
效率是部分绩效的量尺,也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更是工作改善的标杆。
硬性指标:生产效率=实际产量/标准产量(实际时间/标准工时)
=标准作业时间/实际时间
稼动率=实际作业时间/实际出勤时间
=(实际出勤时间-损失时间)/实际出勤时间
综合效率=生产效率×稼动率
实际作业时间内作业人员的生产率 、时间利用率、各种异常工时
软性指标:工作改善、异常处理。
(四) 现场管理的方法
1.OJT
OJT(On-the-Job Training)是指现场指导。“师徒制”“导师制”都是现场指导的有效机制,其核心技巧在于清楚地理解OJT的培训职责,科学运用OJT的四个阶段与七个步骤。
可口可乐与宝洁的工厂都非常重视OJT,新进的员工将由一个师傅级的员工带领,直到他熟练掌握本岗位的全部操作要领。OJT是为了快速培养熟练员工,在此基础上进行岗位轮换,则可以造就多技能员工。“一专多能”的员工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增加生产管理的灵活性这是每一个现场管理者所追求的一线员工管理目标。
2.5S管理
5S是指整理、整顿、清扫、清洁与素养。在5S里面最强调素养,所谓“始于素养归于素养”。现场的整理、整顿、清扫与清洁相对容易做,尤其在生产的现场与办公的现场有各级干部监督执行,总经理通常不担心做不好。而难度最大的是素养的形成。
广州本田汽车的工厂实施5S成效卓著,可谓我们身边生动的实例。其心得在于管好工厂的“两张口”,一个是“入口”,另一个是“出口”,即工厂的员工餐厅与洗手间,这两个地方最能反映员工的素养。
如果有机会到广州本田汽车工厂,你可以见到那里的员工餐厅明亮整洁、一尘不染,但没有专职的清洁工。员工就餐前餐厅是什么样,就餐结束后员工会自觉将它保持原样,就餐中如有汤水、残羹洒落,员工会立即清扫,保持清洁。所以,员工就餐完毕离开后,餐厅仍能重现之前的整洁状态。洗手间也保持得十分清洁,甚至有些艺术的装饰,可以说不亚于五星级酒店的标准。
3.现场改善
现场改善最基本的做法是通过有效的流程分析,找出生产现场的损失与浪费,并努力将其定量化;然后遵循PDCA循环,制订并实施改善方案,持续地追求现场价值的最大化。
国外最经典的案例是丰田汽车的工厂,在生产现场大力推行个别改善提案制度,实施现场改善,使其制造过程的增值比高达30%,远远高于同业竞争对手。
4.现场问题解决方法
现场问题解决方法按照PDCA循环展开,具体包括八个基本步骤,也有人将其归纳为现场问题解决的8D法,这符合问题解决的逻辑顺序。8D法有利于群策群力,快速解决现场问题。
福特汽车是全力推行8D法的领先企业,通用电气以及其他许多企业也通过在现场推行这一方法,全面调动了员工参与的积极性,提高了工厂的质量水平,降低了生产成本,确保了准时交货,并为客户提供了更加全面、周到的服务。
(五) 现场管理的原则
生产活动的六条基本原则
(1)后工序是客户
1)作业的好坏由后工序的评价来定。
2)不接受不合格,不制造不合格,不传递不合格。
(2)必达生产计划
1)年计划、月计划。
2)每日、每小时按计划生产——生产计划的保证。
(3)彻底排除浪费
浪费是指不做也可以的事,没有也可以的物。
(4)作业的标准化
1)只有标准作业书、作业基准书,不是标准化。
2)做出规定,遵守而且改善这个规定,不停地进行改善-遵守-再改善的活动才可称为标准化。
(5)有附加价值的工作
1)管理的目的是谋求更大的附加价值(利润)。
2)现场要有大局观,辨别生产瓶颈,采取最优对策。
(6) 积极应对变化
1)基本要求——确定标准书等作业的基本要求,养成遵守的习惯。
2)先观察——事前搜集情报,采取下一步措施。
3)掌握实力——提高技能和扩大实力,提高设备稼动率等。
(六) 现场管理的日常工作
1.现场的质量管理
现场如何确保优良品质?避免失误的五原则如下:
(1)取消此作业。
(2)不要人做。
(3)使作业容易化。
(4)检查。
(5)降低影响。
2.现场的成本管理
降低成本的最佳方法,就是剔除过度的资源耗用。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改进质量:工作过程的质量、合理的5M。
(2)提高生产力以降低成本:不断地改善。
(3)降低库存:流动资金、储存、搬运、质量隐患、新产品。
(4)缩短生产线:合理安排生产线工人。
(5)减少机器停机时间。
(6)减少空间。
(7)加强现场对总成本降低的控制。
3.交货期
这是管理者的主要工作之一。
4.现场实际作业应把握的内容
(1)生产作业计划的合理性、生产计划与实际困难、计划调整的影响。
(2)人员状况、员工的技能、缺料设备故障引起的停产、不良品对策及处理。
(3)零部件、工装夹具、生产辅料是否齐全,生产是否正常,方法可否改善。
基本方法:深入一线;保持信息畅通;了解生产能力、员工状态;进行时间/动作研究。
注意事项:异常处理的制度化;现场教育;明确工作职责;公正评价员工。
5.生产准备
生产准备是新产品从开始试产到批量正常生产的整个过程中,为了确保新产品能够按计划顺利进行试产、批量生产,保证产品质量,而进行的相关人员培训、指导书制定、物流调达设备(含工装、量具、工具)的准备活动。
6.现场管理中的生产准备
(1)生产工艺和资料的准备:流程图、作业指导书、图样、QC标准等。
(2)工装夹具、工具、辅助材料、劳保用品等的准备。
(3)设备、仪器、工装的安装、调试。
(4)人员的岗位安排和产能设定。
(5)现场员工的生产前培训。
(6)物料、设备、工艺、资料异常的发现和反馈。
7.现场确认
(1)现场配置管理表。它也称生产线配置管理表,其形式像检查清单一样,可以使管理者确认现场的布置状态。具体包括指定工位人员、工具用品、仪器、材料的放置区域作业方法、记录单等。
(2)现场器具点检。具体包括时机、范围、责任者、频率、方式、内容、记录、确认等。
8.作业日报的管理
(1)作用:
1)交货期、品质、安全、成本管理等多个项目管理的工具。
2)方便与上司和其他部门传递情报、交流信息。
3)出现各种异常或问题时,作为原因追踪的资料。
4)帮助管理者掌握现场的实际情况。
(2)常见问题:
1)内容太多,记录起来很费时间。
2)需思考、回忆、判断的内容太多,所以马马虎虎地填。
3)自己不愿意写而让他人代写。
4)没有人指导怎么填,所以随便填就行了。
5) 工作日报只是被当成资料收集起来,上司也不看,没有什么作用
9.作业日报的要求
(1)设计要求:
1)必要的事项齐备,项目尽量精简。
2)项目顺序要符合实际作业或逻辑习惯。
3)减少描述或数字填写,用符号或线条代替记入。
4)采用标准用纸,避免过大或过小,方便存档。
(2)应把握的内容:
1)每人的工作日报是否准确。
2)材料、作业、产品有无异常。
3)作业效率是否达到计划。
4)生产效率与设备效率。
5)不良产品及工时损失。
6)工时现人员配置是否合理,整体实绩情况如何。
10.作业日报的填写
(1)填写作业日报前,需向有关填写人员说明作业日报的作用。
(2)班组名、作业者名、产品名、批量号等基本内容由现场办公人员填写,再发给作业者填写其他事项,减轻作业者的负担。
(3)生产数量、加工时间只有作业者才清楚,因此由作业者填写。
(4)要养成写完后再度确认的习惯。
(5)管理人员要认真审阅作业日报,及时指出异常点并协助解决问题,形成良好的互动局面。
(6)现场人员根据作业日报把握作业的异常趋向,并针对这种趋向实施重点指导。
11.生产统计方法
(1)内容: 产量、投入的资源、生产合格率、不良率、直通率、生产性。
(2)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及时性),真实性。
(3)各级管理人员的总结:
1)生产数量。
2)品质、生产合格率、不良率、直通率。
3)人员状态:出勤率、违纪、出差错。
4)生产事故、损失工时。
5)物料供给状态。
6)机器设备问题。
7)技术、工艺问题。
(七) 现场管理的实施方法
1.日常管理的要点
(1)重视所有管理项目。
(2)决定重点管理项目。
原则:
1)“不给下个工序或客户添异常”——决定重点项目。
2)“应该做到怎样的程度为止”——管理水平的设定。
(3)管理的习惯化。量化及明确一些日常工作,实现管理习惯化。
2.日常管理的进行方法
PDCA循环, 如作业管理,目标为生产计划达成、生产率提高。
P(计划):达成生产。
D(执行):执行计划——作业设定。
C(检查):检查目标与实绩的差距。
A(处理):采取对策或者改善。
3.现场管理方针
(1)生产部的工作口号:不接受不良,不制造不良,不传递不良!
(2)品质管理方针: 质量第一,高效准时,客户满意,不断提高。
(3)生产管理方针:创新技术,改进生产工艺;科学管理,强化运作和谐;挖掘潜力充分调动积极性;追求卓越,全面提升生产效率。
(4)管理的要求:
1)已落实岗位责任制为基础,实行全员责任包干制。
2)任务是死的,有条件要执行,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执行。
3)决定了的事情就是对的,如有疑问,事后再说。
4)必须奖罚分明,且要及时、到位。
4.自主管理
(1)以给自己做事的心态工作。
(2)自负其责,在符合标准的情况下自己拿主意。
(3)不推卸责任。
(4)以自我为根本,完成工作任务。
5.三检法
(1)其作用是实现“三个不”(不接受不良,不制造不良,不传递不良)
(2)要实现“三检”(自检、互检、专检),靠的是自主管理:
1)灌输实施“三检”的重要性。
2)不定时进行现场抽查。
3)有问题出现时,强调“三检”关联双方的责任。
6.修理作业
(1)修理作业是指对不良品实施的纠正措施。
(2)要通过修理,举一反三,提出反馈意见,防止问题再发生。
(3)埋头苦干并不一定是最好的。
(4)修理员是生产部管理者,尤其是组长的摇篮。
(5)修理品的管理:
1)修理品需经过原检查工位重检。
2)对修理品做出适当的标识。
3)修理中发现多次修理或有重大隐患应立即报告。
7.执行作业指导书
(1)班组长要熟悉作业指导书,并教会员工。
(2)可能不是最佳的方法,但作为标准,任何时候作业人员必须遵守。
(3)如果你有更好的方法,可提出修改意见,待修订批准后才可执行。
(4)“五他法”:讲给他听,做给他看,让他试做,帮他确认,给他表扬。
8.抓住现场的主线
(1)现场的主线是什么?生产计划。所有人员都围着它转,它是焦点,是工作目标,是衡量工作结果的标准。
(2)日生产计划:
1)计划的产量就是任务,如完不成就要承担责任。
2)如果不能完成任务,就要申请加班。
3)是生产日报表的依据。
4)生产计划一旦发布就是命令。
9.对产量心中有数
(1)产量是生产部门至关重要的目标。
(2)生产管理者要做到对产量心中有数,就需要掌握和控制好生产线的速度。
(3)决定产量的因素:
1)生产线的运转速度。
2)机器、设备的机械能力。
3)工序与工艺的稳定性。
4)人员的作业能力。
5)材料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