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太渊(Taiyuan LU9)
【别名】太泉、大泉、鬼心。
【出处】《灵枢·九针十二原》:五脏有疾,当取之十二原……阳中之少阴,肺也,其原出于太渊。
【归经】手太阴肺经。
【定位】掌面腕横纹桡侧端,大多角骨后缘与掌后第1横纹相交处,桡动脉桡侧凹陷中(图1-1)。
图1-1 太渊
【释名】太,大也;渊,深也。盖六腑水谷精华,注入六脏经腧之起源处,故称“渊”;又为肺经原穴、八会穴之脉会,其脉气所会,博大而深,故名。唐代为避高祖李渊之讳,改名为“太泉”。
【类属】
1.本经原穴。
2.本经输穴。
3.八会穴之一:脉会太渊。
【穴性】宣肺止咳、益养心肺、通调血脉。
【主治】
1.呼吸系统病症 感冒、咳嗽、哮喘、咯血、咽喉疼痛、失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结核。
2.心血管系统病症 胸闷、心痛、心悸、高血压、早搏、无脉症。
3.消化系统病症 腹胀、反酸、嗳气、呕吐、阑尾炎。
4.本经所经过部位病症 腕臂疼痛、扭伤、掌中热。
5.其他病症 头痛、目赤肿痛、牙痛、失眠、梅核气、遗尿、糖尿病、痿证、中风失语等。
【配伍】配丰隆治风痰咳嗽;配内关、四缝治百日咳;配肺俞、太白治肺虚喘息;配列缺、大陵、内关治无脉症;配鱼际、太溪、复溜治咽干、咽痛、失音;配内关、神门治胸痛、心痛、心悸。
【刺灸法】针刺时,使患者的腕关节微微内收,避开桡动脉,直刺0.3~0.5寸;可灸。
【古代应用】
《针灸甲乙经》:主肩膺胸满痛、缺盆中相引痛、臂内廉痛。
《针灸大成》:主胸痹逆气,善哕,呕饮水,咳嗽……咳血呕血。
《玉龙赋》:咳嗽风痰,太渊、列缺宜刺。
《医宗金鉴》:腕肘无力或痛疼,兼刺咳嗽风痰疾,偏正头疼。
【临床报道】
1.呼吸系统病症
(1)感冒:《上海针灸杂志》1998年第3期报道,取太渊、迎香,治疗一风寒感冒患者,针刺平补平泻,留针20分钟。治毕患者即感周身轻松,鼻塞消失。第2日按原法继续治疗1次而愈。
(2)咳嗽:《上海针灸杂志》1998年第2期报道,针刺太渊、足三里为主穴,丰隆、孔最为配穴,治疗外感型咳嗽伴咳白黏痰且服用抗生素疗效不显著者,共治5次而告愈。《张家口医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报道:以太渊为主治疗咳嗽85例,配双侧肺俞、脾俞、合谷、丰隆。太渊、丰隆用针刺泻法,留针20分钟,中间行针1次;肺俞、脾俞、合谷用平补平泻法。每日1次,7次为1个疗程。结果:痊愈65例(76.5%),显效13例(15.3%),好转5例(5.9%),无效2例(2.3%),有效率为97.7%。其中,1个疗程治愈者41例,其余均在第2~3个疗程治愈。
(3)哮喘:《上海针灸杂志》1987年第2期报道,针刺太渊、尺泽治疗支气管哮喘44例。取太渊、尺泽,配足三里,尺泽、足三里2穴用捻转补法,频率100次/分,幅度90°~180°,留针15分钟,每隔5分钟捻转1次,使患者有酸、胀、重、麻感。结果:显效10例,好转29例,无效5例,有效率为88.5%。感传能循肺经传至肩或右胸上部者则治疗效果好,患者当时即感觉到胸闷减轻;如哮喘正在发作者,留针15分钟后即能停止哮喘或减轻症状。疗效好的80%以上得气感传好,无效者80%以上没有得气感,更无循经感传出现。《北京中医》1988年第2期报道:针刺太渊、定喘治疗哮喘196例,取得了满意疗效。其中太渊直刺0.3~0.5寸,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法,留针15~20分钟,中间行针1次,每日1次。
(4)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陕西中医》2004年第12期报道,针刺太渊、肺俞等穴配合康复训练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66例。结果治疗前各组间肺功能无明显差别,治疗后针刺组、康复治疗组肺功能有明显改善,而针刺康复治疗组肺功能改善极明显。且针刺康复治疗组与针刺组、康复治疗组治疗后肺功能比较也有明显改变。
2.心血管系统病症
(1)心悸:《上海针灸杂志》1998年第3期报道,太渊单穴治疗心慌、胸闷;针刺双太渊治疗心率过速,1分钟后心率即可恢复正常;运用太渊治疗心悸,先取内关、郄门、神门等针刺未效,出针后速刺双侧太渊,行针约1分钟,其心率转为76次/分,诸症随之消失。
(2)早搏:《中国针灸》1999年第5期报道,以太渊为主治疗早搏32例疗效观察,太渊取左侧,针尖方向指向身体近侧斜刺0.3寸,捻转行针30秒,使患者有酸胀感,每隔10分钟行针1次。结果:痊愈8例(25%),显效12例(37.5%),好转10例(31.2%),无效2例(6.3%),有效率93.7%;而以双内关、双神门针刺治疗32例作对照,痊愈5例(15.6%),显效7例(21.9%),好转11例(34.4%),无效9例(28.1%),有效率为71.9%。二者疗效差异显著。
(3)高血压:《上海针灸杂志》2002年第1期报道,激光照射太渊治疗高血压44例。采用低能量He-Ne激光治疗仪,波长632.8nm,功率3mW,将He-Ne激光光导纤维输出端直接照射太渊穴,照射时间5分钟。治疗前后测血压。结果:显效7例,好转26例,无效11例,有效率为75%。
(4)无脉症:《上海针灸杂志》1998年第2期报道,针刺太渊、人迎为主治疗无脉症。太渊、人迎为主穴,配百会、风池、肺俞、心俞、脾俞、肾俞、神门、然谷、足三里。每次主穴必取,配穴取2~3穴,针用补法。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经首次治疗后,患者头晕症状减轻,精神大振,当即测血压右手160/60mmHg,左手仍无,但左侧桡动脉已隐现,细弱无比;1个疗程后头晕症状消失,测血压右手150/60mmHg,左手90/60mmHg,左气口脉已细软应指。共治3个疗程,血压稳定,症无复发。
3.神经系统病症
(1)偏头痛:《中国中医药科技》1998年第6期报道,以本穴单侧治疗偏头痛27例。直刺进针,得气后令患者吸气,同时行提插捻转泻法,使针感向上传导,随即慢慢出针,针尖退至皮下稍停,出针后不按针孔。结果:痊愈24例,显效3例,全部有效。
(2)失眠:《福建中医药》1994年第4期报道,以太渊、大陵、合谷为主,采用浅针(推针)治疗失眠58例。结果:治愈18例,占31.03%,显效25例,占43.1%,好转13例,占22.3%,2例无效中断治疗。
(3)中风失语:《中国针灸》1999年第5期报道,针刺太渊、太溪、足三里、上廉泉治疗中风失语36例。太渊、太溪针刺得气后,动留针30分钟,出针时用干棉球按压针孔,并加以揉按10余次,以闭其孔;上廉泉采用平补平泻的针法,针尖向舌根方向透刺,深度1.2~1.5寸;足三里针感放射至足部为佳,亦用捻转补法,留针3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经治3个疗程,痊愈28例(78%),好转8例(22%),全部有效。
(4)梅核气:《中国针灸》1999年第2期报道,太渊配内关等穴治疗梅核气42例。太渊、鱼际行针得气后患者喉部有湿润清爽之感;内关得气后小幅度捻转,令针感放射到前胸;廉泉有针感后将针退至皮下再向左右金津、玉液方向透刺,尔后出针。太渊、内关留针30分钟,中间行针1次,同时令患者做吞咽动作。每日1次,7次为1个疗程。结果:痊愈28例,好转10例,无效4例,有效率90.5%。治疗过程中结合暗示疗法,则疗效更佳。
4.泌尿系统病症
(1)遗尿:《上海针灸杂志》1998年第2期报道,针刺太渊、关元与肾俞、三阴交等穴治疗一7岁小儿遗尿症男童。患儿自婴孩期遗尿至今,每晚遗尿达4次之多,尿量少,发展至今白天在幼儿园休息时都有遗尿现象。虽经多方治疗,但疗效不显。查体:神清、貌瘦,面色白,舌淡红、苔薄白,脉缓弱。诊为“遗尿症”(肺肾气虚型)。治拟补益肺肾、固涩小便。取太渊、关元、肾俞、三阴交,每日1穴,交替使用,10日为1个疗程。在针刺后当天晚上即遗尿1次,且能于沉睡中醒来而自知;针3次后已无遗尿现象;又续治3次巩固疗效。
(2)尿潴留:《中国针灸》2005年第7期报道,太渊为主治疗产后尿潴留58例。针刺太渊,快速捻转泻法,持续1分钟,留针15分钟左右。结果:治愈(针刺30分钟内能自行排尿,且排尿不困难)48例(其中有18例加刺足三里、三阴交),占82.8%;显效(针刺30分钟内能排尿,但欠通畅,并需第2次针刺后能自行排尿)8例(均加用足三里、三阴交),占13.8%;无效2例(3.4%);有效率96.6%。
5.骨关节病症
(1)痹证:《陕西中医》2003年第5期报道,以太渊为主治疗痹证76例。肩部配肩髃、肩髎;肘臂配手三里、外关;腕部配合谷、腕骨;腰背部配身柱、腰阳关;髀部配环跳、居髎;股部配秩边、殷门;膝部配膝眼、血海;踝部配申脉、照海;行痹加风池;痛痹加肾俞;着痹加阴陵泉;热痹加大椎。针刺平补平泻法,留针30分钟。每日1次,7次为1个疗程。结果:痊愈37例(48.7%),显效22例(28.9%),好转12例(15.8%),无效5例(6.6%),有效率93.4%。
(2)肩周炎:《中国针灸》2004年第9期报道,天灸太渊治疗肩周炎54例。取川乌、细辛、桂枝、白芷、肉桂、白芥子等药物,研为细末,以生姜汁调制成药饼,用胶布敷贴于太渊穴2~3个小时,穴处有烧灼、疼痛感时取下药饼,如有水疱可挑破。20日1次,3次为1个疗程。结果:治愈35例(64.8%),好转14例(25.9%),无效5例(9.3%),有效率为90.7%。
【现代研究】
实验研究表明:针刺本穴可增强肺通气量,减低呼吸道阻力,增强肺脏呼吸功能。《针灸临床杂志》1994年第3期报道:针刺太渊对阻塞性、限制性、混合性肺通气功能障碍者肺功能即时效应的临床观察,针刺太渊对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的用力肺活量(FEV)、用力呼气速度(FEF)有影响,针刺以后数值升高,有显著意义,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本穴对血液循行失常及出血等疾患有较好疗效,临床观察,针刺本穴对脑出血及咯血均有显效,对血压的调整也有较好作用。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3年第2期报道:太渊伏安特性昼夜节律研究,通过在昼夜环境中48小时检测20名正常大学生太渊伏安曲线,结果发现太渊穴伏安曲线特征具有非线性与惯性两大特征,通过余弦分析与振幅检验(f检验),发现太渊穴的伏安面积不存在规律性,而惯性面积存在明显的节律性波动,太渊的这种节律性波动表明脏腑的功能活动、经气盛衰有一定节律性。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4年第4期报道:为研究穴位自发红外辐射特性,采用自制高灵敏度PHE201体表红外光谱仪检测47名健康成年人和50名冠心病患者太渊穴15~16μm波段自发红外辐射光谱。结果发现冠心病患者与正常人的太渊自发红外辐射光谱形态基本相似,其峰值相位不存在统计学差异;在某些波段,冠心病患者的红外辐射强度与正常人的相比有显著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