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段锦的发展
八段锦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站式,一种是坐式,站式又被称为武八段,坐式则被称为文八段。根据事物的发展总是先简后繁、先易后难的规律,人们普遍认为文八段先出现,后来才演化出武八段。宋代以来,一直到现代社会,坐式和站式八段锦的发展都比较迅速,资料丰富,讲解准确,图文并茂,自成一体,成为传统导引文化的典型代表。
“坐式八段锦”也就是“钟离八段锦法”,其具体内容记载于明代《正统道藏》第122至131册中的《修真十书》。练功歌诀如下。
闭目冥心坐,握固静思神。叩齿三十六,两手抱昆仑。左右鸣天鼓,二十四度闻。微摆撼天柱,赤龙搅水浑。漱津三十六,神水满口匀。一口分三咽,龙行虎自奔。闭气搓手热,背摩后精门。尽此一口气,想火烧脐轮。左右辘轳转,两脚放舒伸。叉手双虚托,低头攀足频。以候逆水上,再漱再吞津。如此三度毕,神水九次吞。咽下汩汩响,百脉自调匀。河车搬运讫,发火遍烧身。邪魔不敢近,梦寐不能昏。寒暑不能入,灾病不能。子后午前作,造化合乾坤。循环次第转,八卦是良因。
除了提供歌诀本身,《修真十书》还对歌诀的含义进行了阐释,以方便练习者更好地掌握锻炼要领。
明清时期的很多养生著作,例如《活人心法》《遵生八笺》《保生心鉴》《万寿仙书》等,都有关于“钟离八段锦法”的记录。
到了清代乾隆年间,徐文弼对《修真十书》中的练功歌诀及其阐释略作改动,将整套功法更名为“十二段锦”,并收入其编辑的《寿世传真》(1771年成书)。
清代咸丰年间,潘在徐文弼的基础上又对“十二段锦”作了进一步完善;从此以后,十二段锦的影响和传播日渐广泛,成为坐式导引术的典型代表。
习练十二段锦要求在意识指导下,实现动作与呼吸的协调配合,也就是做到意识、呼吸、动作三者密切联动,同时进行“练意”“练气”和“练身”,长期坚持习练十二段锦即可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