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跟对主子很关键
说起来,刘剡前世只看过射箭比赛,自己却是从未用过弓箭的。
来了这里,正好延平郡王府后院有个极大的演武场,哪怕因着延平郡王刘淮去世,已然废弃了几年。
但让人收拾一回,演武场上的器械、库房里留下的东西,还能继续使用。
甚至演武场四周的那一圈跑道,还能让刘剡兄妹骑马在上面跑一圈。
这边刘剡带着清清,在演武场中间练了一回弓箭,当然,是刘剡在老管家林安的指导下射箭,小姑娘在一旁给刘剡加油鼓劲。
刘剡在穿戴好护指、护臂等护具之后,在林安的指点下挑选了合适的弓箭。
在十丈外设了一个草垛充当靶子,拿上林安给少年选的是弓。
弓身由质地坚硬富有弹性的桑木制成,马尾毛搓成绳索充当弓弦,这架弓线条流畅,弧度优美,哪怕是刘剡这种完全不懂弓箭这类在后世算是冷门武器的人,也能一眼看出这把弓的不俗。
在上手把玩,简单熟悉了一下这架弓之后,刘剡取了一支羽箭,拉弓瞄准,尝试着朝着不远处的靶子射去。
而在刘剡拿起弓开始把玩之前,林安便嘱咐紫苏把小姑娘给带远了些,让其他候在一旁伺候的小厮丫鬟们也都离刘剡远些。
刀剑无眼睛,加之少年又是新手,误伤了人可就不好了。
少年拿起弓箭准备射箭之时,老管家更是带着清清走到了演武场的最边缘。
年迈的身躯挡在了小姑娘身前,在他没倒下之前,决不能让小主子受到一丝一毫的危险,哪怕只是可能存在的危险也不行。
可林安挡在清清身前,小姑娘便看不到自己哥哥射箭了,顿时有些不乐意起来,撅嘴道:
“林叔,我也要看!你挡着我了。”
小姑娘在老管家身后探头探脑的,不住地往刘剡那边瞧。
老管家只得稍微往旁边移了移,让小姑娘能够看到刘剡。
众人远远地观望着刘剡的第一次射箭,心底都有些莫名的期待。
只见少年一手持弓,望了一眼了不远处的靶子,搭箭拉弓一气呵成,或许是少年脸上的自信感染了众人,大伙儿的目光都不由得紧紧跟随着羽箭射出去的方向。
嗯...
不出意外,果然是脱靶了。
甚至这支箭还没挨到靶子边缘,在离靶子几米远的地方,便落了下来。
“哥哥加油!”
小姑娘全然不知其他人心中隐隐的失落,站在演武场最边缘大声为兄长鼓劲。
少年转头,回了小姑娘一个灿烂的微笑,继续尝试。
林安看着少年毫无章法的射箭动作,轻轻摇了摇头,这些时日见惯了自家小主子运筹帷幄的自信模样,差点忘了他不过是个十岁的孩子。
看他自信满满地搭箭拉弓的模样,哪怕站姿与握弓手法都有问题,林安都不觉得自家小主子射不中靶子。
直到射出去的那支羽箭落地,老管家才想起来,他压根就不会射箭,之前摸都没摸过这些个东西。
嘱咐身边的丫鬟婆子们好生照看郡主,别让郡主靠近,林安上前指点了一番少年的射箭技巧。
“殿下站得基本没什么问题,身子再稍稍往前倾一点,嗯,对,就是这样,好!握住弓,使弓把位于手掌的鱼际处,对,鱼际就是这个位置,......殿下放松,不必紧张,嗯,好,箭尾槽卡在弓弦的箭扣上,......好的,就这样,不要晃,用右手的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勾住弓弦,慢慢向后拉,背部用力......”
林安指点了刘剡一回,看他射了两支箭,纠正了一番少年的动作,便退回了演武场边缘。
射箭需要长期的练习,并不是你学会了射箭动作便能射中靶子的。
否则,军中岂不是个个都是神射手了?
在林安看来,自家小主子学习能力很强,只要他指出来的错误,就不会再犯第二回,今日就能射中靶子不太可能,多练习几日,要不了多久,便能射中靶子了。
场上的刘剡不断地练习,一支又一支的羽箭从他手中射出,飞向不远处的草垛。
看人射箭是很枯燥的事儿,加上少年还射不中,旁边伺候的下人们都有些意兴阑珊,只有小姑娘清清仍旧兴致高昂。
哪怕半日的功夫,她兄长一支箭也没能射中靶子,却是丝毫不影响小姑娘的热情。
“只差一点点,哥哥就射中了!”
“哇偶!哥哥好棒!”
“哥哥射中了,太厉害了!”
小姑娘清清对兄长无脑的吹捧之下,少年见自己多次尝试都没能射中,不说射中靶心,连靶子的边都没能挨中一下,不由得有些脸热。
在小姑娘面前丢脸什么的,嗯,丢着丢着也就慢慢习惯了。
好在刘剡本就是成年人的心性,在多试了几回之后,不断总结归纳失败的经验,加上林安的细心指导,在刚开始的几次偏离靶心之后,刘剡便渐渐找到了感觉。
只见少年再次从箭筒里抽出一支羽箭,娴熟地搭箭拉弓,“嗖”地一声,箭羽在空中划出一条长长的弧度,落到了不远处的草垛上。
原本无精打采的众人瞬间就来了精神,世子居然真的射中了靶子?!
“我就知道哥哥最厉害了!”
一直注意着自家哥哥的小姑娘第一个拊掌大笑出声,稚嫩的小脸上满是喜悦,看着倒是比自己射中靶子还要兴奋了十倍不止。
自射中了一次,少年手上也慢慢找到了感觉。
不说什么十射九中,起码射十次能有个六七次射中靶子。
可别说这个这个成绩不好,作为一个之前从未接触过弓箭的新手,加之少年臂力不足,哪怕只是射中三十米远的靶子,也是极为不易的。
老管家给刘剡设的靶子在十丈开外,如今的一丈折合现代的三米多一点,十丈远的靶子,也就是差不多三十米远。
在小姑娘不停歇的赞美之下,刘剡差点以为自己是什么绝世天骄,武学奇才,第一次学习射箭,几次尝试之后便能射中靶子,日后妥妥的神射手啊!
不久,少年渐渐体力不支,准头和力道都有些不足,也就放下了手里的弓箭,让负责打理的小厮把东西收拾了,带着妹妹及一众的丫鬟婆子们慢慢往回走。
刘剡一行人回了正院,听着小姑娘在耳边叽叽喳喳的说话声,少年不时应和两句。
在抄手游廊上,迎头碰上带着两个小丫头过来的李嬷嬷。
见了刘剡兄妹过来,李嬷嬷带着两个小丫头站在了一旁,给刘剡兄妹行了礼,道:
“殿下,荣府里的史老夫人,派人送了两个丫头过来。”
原本已经走过去的刘剡闻言,不由得停住了脚步,贾母,给自个儿兄妹送了两个丫鬟过来?
刘剡抬眼去瞧,果然李嬷嬷身后跟着的那两个小丫鬟有些眼生。
两个小丫头看着都是七八岁的年纪,年纪虽小,却也已经显露出几分不俗的样貌来,特别是左边的那个,削肩膀水蛇腰,天生细长的柳叶眉下,一双秋水似的眸子带着几分倔强又好奇地往刘剡兄妹这里瞄。
另一个小丫头虽不如那个的绝色,却也生的俏丽干净,年纪虽小,看着却比另一个更会看人眼色,哪怕同样好奇,却是低眉顺眼的,不敢随意张望。
“你们叫什么名字?”
清清眼珠子滴溜溜地在这两个刚来的丫头身上转了一着,脆生生地问道。
“奴婢晴雯/林红玉见过郡主。”
二人向着小姑娘一行礼,自报家门道。
晴雯和小红?
一个是心比天高身为下贱的黛影,一个是荣府内管家林之孝的闺女。
贾母倒是舍得。
不过把一个贾家的家生子送了过来,贾母是什么意思呢?
人老糊涂了不成?
单纯觉得这丫鬟不错,送到自家兄妹身边,还是觉得能让这个丫头为她贾家传递点消息?
少年面上神情不变,心底倒是琢磨了一回。
按照他对贾母的了解,应该不会是后者,但自家于荣府,可不是什么普通的亲戚,郡王府上,想要什么样的丫鬟得不到,要她眼巴巴地送了人过来?
恐怕只是贾母想送两个周全丫鬟,以示对自家兄妹的关心而已。
毕竟送丫鬟嘛,贾母老喜欢干这事儿了。
“林?你是贾家的家生子?林之孝是你什么人?”
这边刘剡不说话,老管家敏锐地察觉到另一个丫鬟的名字,贾母送两个丫鬟给自家主子不算什么。
可送个家生子过来,是几个意思?
哪怕身契什么的都交接了,可人老子娘一家老小都在你手里攥着,谁敢用她?
林红玉低眉顺首回答道:
“回这位爷的话,林之孝正是我爹。”
多说多错,哪怕林红玉年纪小些,却也是明白这个道理的。
毕竟这话本就不好答,说得太好,会让人觉得你有心计,若是说得不好,反而给主子留下了不好的印象,倒不如直接承认,却不多说来得便宜。
果然,听了林红玉是林之孝家的闺女,老管家林安倒是没再说什么了。
心里决定把这丫头打发得远些,不教她近两个小主子的身。
这种不确定因素,还是让她离自家小主子们越远越好。
倒是小姑娘清清听了她的名字,笑道:
“你也姓林?跟林叔倒是本家了。”
刘清这话一出,林红玉尚未如何,晴雯却是有些不平。
两个小丫鬟,一般都是贾家送来的,郡主却只与另一个说话,把自认为更加出色的自己撂在了一边,晴雯心下愤愤。
林红玉在家时,便听林之孝简单介绍过延平郡王府的情况,老管家林安,极得延平郡王府的两位主子重用,若是有能耐想往上走,可以试着与其打好关系。
如今见清河郡主都称呼林安为“叔”,他在林红玉心中的地位,则更上了一层楼。
林红玉正心下琢磨着如何回郡主这话,既能给两位殿下留下印象,又能隐晦地拍一下林安的马屁。
却听刘剡道:
“李嬷嬷把她们带下去,安排个地方住吧,你调教好了把这个叫晴雯的丫头送到郡主房里罢。”
晴雯心气高,却也是个忠心的丫头,还护主,手又极巧,把她给了自家妹子再好不过了。
哪怕她心气高些也不要紧,自家妹子是个天然呆的,心底却又极明白事儿,晴雯对上她,还真拿这小姑娘没办法。
加上还有李嬷嬷在一旁照应着,错不了的。
至于林红玉,这也是个极聪慧的丫头,可到底更有些心计,又是贾家的家生子,不说老管家不会让这丫头近他们兄妹二人的身,便是林安不介意,刘剡暂时也不想留一个,心思太多的小丫鬟在自己身边。
这边刘剡的话语刚落,林安与李嬷嬷对此安排却是极赞同的。
两个丫鬟,你不能一个都不留在身边,毕竟是名义上的外祖母贾母的一番心意。
可都留下,或者只留一个,留在谁身边,都是有讲究的。
看这两个丫头的年纪,以及容貌品性,明眼人都知道这丫头是给谁准备的。
而留下与贾家无甚牵连的晴雯,还是留在郡主身边,谁都说挑不出错来,而且以李嬷嬷看人的眼光,晴雯这丫头看着颜色好,哪怕瞧着心气也较另一个高些,可真论起心眼子,怕是十个她也比不上另一个的。
世子留了晴雯而非林红玉在郡主身边,这自是再好不过了。
至于林红玉的去处,等她先瞧了再说。
李嬷嬷心下念头流转,脸上却是丝毫不露,这般想了一回,却是有些心惊。
自己在宫里那个吃人的地方,摸爬滚打了多年,吃了无数的暗亏,才练得这身会看人的本事。
在贾家送人过来时,还问了这两个丫头一回话,探了她们的底,才能把这些个儿事情样样思虑妥帖。
而延平郡王世子如今不过看了这两个丫头一眼,听她们说了一句话的功夫,便能做出这般滴水不漏的安排来。
是巧合,还是这位殿下如此的深藏不露?
想起这一个多月的经历,还有出宫前,宫里对延平郡王府的两位殿下的流言,李嬷嬷觉得,这位殿下,恐怕还真有些旁人没有的能耐。
念及此,李嬷嬷心下对自己选择来了延平郡王府,当清河郡主的教养嬷嬷的事儿,更庆幸了两分。
在宫里生存下去,可不光看你够不够机敏,还得有几分运道,能够跟对主子。
李嬷嬷觉得,自己这回,还真跟对了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