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三雄战强秦(四)
今年的重阳节,对于楚将景阳来说,将会是一个终生难忘的日子。
这当然不是因为想起了他的山东兄弟,而是他身为楚王亲命的上将军,却因为醉酒不能指挥军队做出有效的抵抗,导致二十二万大军竟被白起一举击溃!
景阳胡须拉茬、面容憔悴,向来重视贵族仪表的他,此刻那还有曾经的那番风度。
这个时代,大多数平民每天只有两餐,楚军也不例外。
夕阳西下,将绵延的山头染成了橘红色,山间数十里的军账,楚国士卒三三两两成堆,就着晚风吹拂,期待着晚餐。
炊烟袅袅、丹水荡荡,有人唱起晋地唐风中的歌谣,让这些从南方来的士卒们又惬意又新奇。
没有人会认为刚刚被打退到丹水对岸的秦军,会这么快就发起突然袭击!
在收到细作传回的情报后,白起当机立断,下令全军提前埋锅造饭,就等着楚军餐时,军心涣散之际,发起了进攻。
楚军大乱!
后人评价秦将白起,虽然褒贬不一,但是对于他的军事指挥才能,没有人挑的出来的毛病。
纵横沙场三十二年,秦武安君未尝一败!其战法多变,水攻、野战、骑兵、攻城战、迂回战、闪电战等无一不精。
这一场针对楚军的行动,武安君命令王龁率军二十万,牵扯住了廉颇的赵军,让其不能支援楚国。
自己则亲率三十万秦军,迂回、包抄,骑兵、步卒联动,将二十万楚军分割、包围,楚军虽然有各军将军指挥抵抗,拼命作战,但终究是没有主帅居中指挥,缺乏彼此配合,各自为战,以至于被各个击破、四散溃逃。
这一日,丹水被染成了红色,与天空中红霞交相辉映,岸上密密麻麻的尸体,伏尸数十里,多半是楚人。
若非廉颇凭借数量优势暂时压倒了王龁的秦军,找准机会分出一路大军支援,楚军恐怕就要一战而灭了。
其实楚军的战力并不弱,要不然几天前刚加入战场时,也不会立刻就能帮原本处于下风的赵军反攻回去。
但是,再英勇的武士,面对组织严密的军队,也难以抵挡。
楚军有此败,其罪在景阳。
按照楚人的传统,他应该自杀以谢其罪!
廉颇一手扶着兜鍪,一手按着剑柄,龙行虎步向景阳走来。靠近后才发现直到此刻,景阳身上刺鼻的酒味还没有完全消散。
面对来势汹汹的赵将廉颇,景阳左右随从连忙上去,硬着头皮拦住了他。这两位忠心耿耿的家将,哪怕在那种情况下也没有放弃烂醉如泥的景阳,拼着一身伤将他救了出来。
廉颇目光在这两个紧张的随从身上逗留了片刻,直接开口怒道:“两军交战,哪有不死人的!遇到一点小小的挫折就成了这副模样,你身为主将怎么对得起死去的同袍?!”
景阳目光呆滞地看着缓缓流动的丹水,全然没有反应。
身为主将,因为贪杯而使军队遭受大败,至使数万士卒丧生,这样的事情,让景阳怎么受得了!
他景阳,将就此被钉在耻辱柱上,被天下耻笑。
见景阳默不作声,廉颇失望之下怒意更盛,指着他大声道:“楚王有眼无珠,竟任命你这样一个懦夫为将!我看二三子还是趁早返回楚国吧!免得跟着他白白送死。”
景阳终于有了些许反应,可看到四周正在打扫战场的楚人士卒那复杂的目光,他又迅速低下了头。
可是廉颇的怒骂虽然没有让景阳有什么反应,他忠心的随从却不干了。
一名随从愤怒道:“廉颇将军,您是名将没有错,但是景阳将军乃是我国大王亲命的上将军,不是您可以随意辱骂的赵国裨将!您再如此,别怪在下对你们不客气了!”
他身旁的另一名随从早已拔出了短剑,满脸怒意地瞪着廉颇,还有几十人也是脸色不善地围了上来,似乎下一刻就要教训一下那个老头。
廉颇此行只有牵马执凳的亲随两人,面对这一幕丝毫没有害怕,更没有生气,坚毅的脸上甚至露出了笑意。
“看来,楚人也不全是软蛋。”廉颇抬手制止了亲随拔剑的举动道。
他的目光又转向景阳道:“你若是想要帮死去的袍泽报仇雪恨,就安排好这里,然后到我中军大营找我。”
“若是你害怕了,或者退缩了,就请率军离开吧!”
说罢,他转身就走。
还没走出几步,身后景阳的声音响起:“等等我,我现在就随你一起去。”
廉颇转头看去,却见景阳此刻虽然依旧狼狈,但是目光炯炯,显然是想再跟秦军分一分高下的。
……
庞煖终于回到了邯郸。
他此次率军出征,不仅击杀了燕国相栗腹,击溃了燕军,还和乐乘一同分两路进军驱赶着燕人溃兵进入燕国,逼迫燕王求和,为赵国取得了边界上的六座城池。
为了迎接他的到来,赵王丹下令赵国所有大臣、贵族,一同在邯郸城门在等候。
其中当然也包括了太子赵煦。
通往王宫的道路上,似乎整个邯郸的百姓都挤在两边,人声鼎沸欢呼声不断。
所有人都目光热切地看着随庞煖出击的赵国勇士们。胆大、浪漫的赵人妇女,甚至还有当场求婚的,弄的一些年轻的士卒面红耳赤,引来一阵阵笑声。
赵王丹拉着庞煖同乘,很是开心地拉着他的手,笑道:“庞公,看看,邯郸的百姓是多么地感激您啊!”
庞煖虽然也很开心,但还是很有分寸道:“多有赖大王全力支持,才能看到这箪壶携浆喜迎王师的盛况!”
“依臣看,此战当以大王为首功。”
赵王丹乐的合不拢嘴。
安稳坐在车驾上的赵煦面带笑容,向着四周欢迎的百姓热情招手,引起一阵阵欢呼声。
这段时间来,赵煦的名声一日胜过一日,很受百姓爱戴。
但是此刻,他的心里却一直在思索着队伍里多出的那些神色拘谨的人。
赵煦的记忆力很好,可能是穿越的某种隐形福利吧,可以称得上是过目不忘。
所以他记得,在燕王宫里见过其中一个人。
燕昌国君,名将乐毅之子,乐间。
据说燕王在收到秦王请求攻打赵国的信件后,曾召集群臣商议此事,满朝文武唯有两人反对。
一位是原燕国上卿将渠,他甚至还预测燕国必败,被燕王当众踹了一脚。可能正是因为如此,庞煖觉得此人亲赵,逼迫燕王任命将渠为相,然后才同意求和。
一位就是这位昌国君乐间。
可是他怎么会放弃官爵到赵国来呢?
ps:今天重阳节,祝每一位在异乡打拼奋斗的老哥们,节日快乐。挣钱虽然重要,但是还请保重身体啊!
(今天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