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丧葬之仪,史书之疑
“微臣叩见殿下。”
杨成双膝一松,已经跪了一半,便觉自己双臂被人搀扶住。
他神情一怔,小心翼翼抬起头,正对上朱允熥笑吟吟的脸。
跪不能跪,他便这样弯膝撑着,到嘴的话哽咽着:“殿下。”
“杨先生不必多礼,此番因缘际会,你能入东宫侍书,焉知非福?”
朱允熥手上用力,慢慢将杨成扶起,“皇祖父既然将你留在我身边,自有他的用意,鱼龙潜跃,未必可知,杨先生大可不必太过担忧前程。”
“臣惶恐,并无此意。”
杨成说着就要下跪,又被朱允熥拦下,继续道:“今日大本堂微臣矜夸凌上,竟发狂瞽之言,若不是殿下宅心仁厚,含垢藏疾,微臣早已死无葬身之地。”
“能够入东宫侍奉殿下,是微臣之幸,岂敢心猿意马,朝三暮四。”
朱允熥不多在这件事情上纠缠,一把抓住杨成的手,态度热忱:“先生言重了,以先生之才,做一个小小的侍书官,已是屈才。”
“先生能来,我这也算热闹几分,往后学问上,还需先生多多指点,先生可不要嫌我驽钝。”
杨成被他这突如其来的举动弄的身体一僵,一时讷讷不知所言。
片刻后杨成小臂上鸡皮疙瘩才消退,他也不敢抽出手掌,只得硬着头皮道:“殿下折煞微臣了,能为殿下侍书,是微臣的福气。”
“殿下陆海潘江,锦心绣肠,何来驽钝一说?”
朱允熥:“先生不必如此拘束,日讲所学《君陈》,学生正有满腹疑问,想要求教先生。”
说着,朱允熥直拉着杨成的手往里走。
朱元璋开局一只碗,都能打下一个大明王朝。
他如今皇室子孙,身份尊贵,还怕拿不下一个杨成?
天下事,朱元璋能做得,他又何尝做不得?
入得中殿,朱允熥才恋恋不舍的将杨成手放下。
过犹不及,一直拉着,恐怕杨成回去也就睡不着了。
“先生勿要拘束,还请坐下,如此才好释疑。”
杨成心中刚松一口气,此刻又提了起来:“臣不敢,臣不过一小小侍书官,站着便是。”
“先生对礼可有钻研?”
不知朱允熥为何问起这个,杨成老老实实回答:“有所涉猎。”
“既如此,天底下哪有学生安坐,而先生站立的道理。先生饱学之士,若不能以礼相待,我岂不是白读了这些书?”
朱允熥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先生勿复推辞,安心坐下便是。”
杨成眼神左右一瞥,默默地找个位置,屁股刚落下半边,朱允熥便快步过来了。
还不等他反应,朱允熥就将他拉起,故作不愉:“先生坐这般远,莫非是心有不满?”
“臣惶恐。”杨成急忙开口。
朱允熥展颜一笑,将杨成强拉至身边座位,硬压了下去:“先生便坐这,不可变换。”
杨成身体顿时一僵,后背挺的笔直,哪敢有其他动作。
他如坐针毡,小心翼翼的往前挪动不少位置,半边屁股坐着,以示恭谨之心:“多谢殿下赐座,臣不胜惶恐之至。”
他心底感动的确不假,眼前这位,可是很有可能未来能够承继大统之人。
论及身份尊贵,未来前景之光明,整个大明,也只有朱允炆方能一较高下。
他此前翰林院庶吉士,现在不过戴罪之身,哪里能想到能得如此殊荣。
人心肉长,杨成此刻心中既是紧张,又是感动,如此孺慕之情,哪个文人能够拒绝?
目视杨成神色变化,朱允熥很是满意。
换后世的话来说,他已经将杨成攻略的七七八八了。
但凡是在原则之内的事情,杨成都会俯首帖耳。
这便是身份高贵所带来的隐形优势,他有夺嫡的希望,身边自然而然的就会聚集起一批人来。
以往大臣们没得选,就一个选项,自然会团结在朱允炆身边。
现在变成了二选一,那些居中的,心里不大乐意的,又或是原本属意朱允炆的,多少会起那么点心思。
人心易变,世上的事哪有绝对,今日站朱允炆,明日也可能站他。
就看谁更有希望,谁更有优势。
再加上朱元璋如今态度暧昧不清,诸臣子自然会持观望态度,不到最后时刻,不会轻易表明态度。
无形中,朱允炆的优势,已经被削弱了许多。
只是不知道这个政治上的低龄儿童,是否已经察觉到这一点。
两人心中思绪各异,但都很快回过神来。
朱允熥心情大好,顺势便问道:“先生深研礼学,可知道礼部议定,我父王何时下葬?”
如今虽已经除服,可距离朱标下葬,该有一段很长的时间。
这事情他实在没印象,也不知讲了没讲,前世也未曾深入研究过,只自己推出来个模棱两可的答案。
没有一个确切的时间,对他可没有半点好处,差池一步,计划都会赶不上变化。
有些事情必须得缓缓图之,进度快不了,还得留出时间给他做文章呢。
事情早已经定下,杨成自然没有隐瞒:“礼部议定是八月庚申日。”
八月庚申日,朱允熥仔细一番推算,很快确定下来,就是八月十一日。
现在是五月二十三日,距离八月十一日,还有两个半月的时间。
时间很是充足,他心底最后一丝不确定也落了下来。
运作得当,这两个半月时间,足以将朱允炆彻底拉下神坛。
朱允熥心中早有定计,如今既然有准确时间,则一应计划也该准备起步。
而在他预设的计划之中,“礼”是核心。
如今要争的,便是他生母敬懿太子妃的丧葬之礼。
他对礼制只有一个模糊的概念,这些日子虽读了不少书,可想要有所成效,还需要时间。
原本还在思考从哪里找来些助力,正巧了瞌睡一到送枕头。
杨成来的正是时候!
虽说他不曾在史书上听闻过这个名字,但这个时期,史书一改再改。
其中隐藏了多少不为人知的故事,后世也没个定论,有些人名字留不下来,实在正常。
关键还在于,如何去用人!
……
……
注:
1、洪武二十五年,八月庚申,葬皇太子于孝陵之左,谥曰懿文。(《国榷》卷九)
2、卜以是年十二月四日,葬于钟山草堂忠武王墓右。(《东宫妃常氏圹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