俾斯麦与德意志崛起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8章 圣彼得堡

1859年4月至1862年4月,俾斯麦在圣彼得堡任职。这三年对他来说非常关键,他对俄国及其统治者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这个大国对他日后制定政策影响重大。俾斯麦结识了心地善良但不够强硬的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以及精明能干、精通欧洲政治的俄国首相戈尔恰科夫亲王。然而,戈尔恰科夫虽然能言善辩却极为自负虚荣,这正好触碰到了俾斯麦的敏感点。俾斯麦曾说过:“虚荣心像一种抵押品,必须要扣除,否则会拉低一个人的档次。”这两人在打交道时都非常礼貌客气,可他们却打心底不喜欢对方。后来俾斯麦在全世界出了名,赢得了世人的敬重,还引来了戈尔恰科夫的嫉妒,但他用一句诙谐风趣的妙语,聪明地掩饰了这种情绪。戈尔恰科夫曾对德国大使说过这么一句话:“俾斯麦亲王喜欢自称是我的学生,这和伟大画家拉斐尔称寂寂无名的画家佩鲁吉诺为老师是一样的道理。”

戈尔恰科夫的政策目标是报复奥地利,并与拿破仑三世达成友好共识,即便俄国在不久前还因为克里米亚战争与法国为敌。1859年3月,就在俾斯麦抵达圣彼得堡的前几天,俄法两国缔结一项高度机密的条约。这项条约要求,在即将爆发的法奥战争中,俄国应保持善意中立。此前的1858年7月,拿破仑三世与撒丁王国首相加富尔在普隆比耶尔达成秘密协议,法国与撒丁王国结盟,对奥宣战。

法国和撒丁王国对奥地利宣战,给德意志尤其是给普鲁士带来了一个关键且麻烦的问题:应该援助奥地利,还是坐视拿破仑三世推翻奥地利皇帝的政权,夺走奥地利占领的两个意大利省?一方面,奥地利是领导德意志邦联的大国,拿破仑三世在意大利取得胜利拉开了法国入侵莱茵河地区的序幕。伟大的战略家毛奇曾在一份公务便条中告诉普鲁士摄政王:“如果奥地利陷入困境,我们却袖手旁观,令其失去伦巴第,奥地利会遭受巨大创伤。然后,就像1805年的奥斯特里茨战役一样,第二年耶拿战役就爆发了。法国的下个进攻目标必然是普鲁士。”

然而,拿破仑三世和加富尔都支持德意志统一,他们也都反对《维也纳条约》。德意志民族统一是意大利人和德意志人的共同理想。报纸和大量政论宣传册上的激烈争论掀起了德意志的公众舆论。德意志社会民主党的创始人斐迪南·拉萨尔敦促普鲁士政府“宣布一场民族战争,在这场战争中,普鲁士的标准将决定德意志民主的形式”。

但普鲁士政府迟迟不能决定支持哪一方阵营。普鲁士愿意对奥地利施以援手,但有一定的前提:普鲁士亲王担任德意志邦联全部军队的总司令。俾斯麦的立场很清楚,对他来说,普鲁士只有一个敌人,那就是奥地利。他给摄政王的侍从武官写了一封信,他无疑希望这封信能被摄政王本人读到,以此“燃起普鲁士王室的野心”。信中有这样一句话极具个性:“当前形势下,只要我们允许奥地利对法国开战,狠狠消耗法国的实力,我们的彩票池将被注入大奖。普鲁士军队可以全副武装向南迈进,让士兵背着界碑去往康斯坦茨湖或新教信仰不再盛行的地方,将界碑狠狠地扎进土里。”

这段话很精彩,鼓舞人心,也形象印证了俾斯麦从前的名言:普鲁士勇敢无畏,甚至带着些许鲁莽地将大型危机转化为机遇。他表现得缺乏道德感,也无视自身的法律义务。普鲁士仍是德意志邦联的成员,而德意志邦联禁止成员国做出不利于其他成员国的外交决策。德意志邦联宪法的第一条明确规定,德意志各邦国的君主应当“维护德意志内部和外部的安全,捍卫各邦国的独立性和完整性”。俾斯麦对摄政王提出的这项建议无疑在怂恿普鲁士破坏其对德意志邦联做出的庄严承诺。

俾斯麦对他的上级,普鲁士外长冯·施莱尼茨说:“我认为,当前的邦联制度束缚了普鲁士的行动,在危难时刻,普鲁士可能因此招致国家灭亡。普鲁士在德意志邦联的会员国身份是一种顽疾,迟早要用‘铁与火’(Ferro Ignique)的手段将其连根拔除。”三年后,俾斯麦自创了令世界瞠目结舌的“铁与血”一词,想必便起源于此时的“铁与火”。

这封信还有一句话也生动传达了俾斯麦钟爱使用的手段:“我们要抓住德意志邦联赋予我们的每个合法机会,扮演好受害人的角色。”其实,若把“合法”一词从这段话中省去,俾斯麦的真实意图会更加清晰直白。在进行重要决策的时刻,俾斯麦总能熟练运用“扮演受害人一角”的手段,达到他的目的。

但摄政王和施莱尼茨都不是能轻易接纳俾斯麦建议的性格。他们打算等待时机,可惜错过了最佳时机。奥皇弗兰茨·约瑟夫一世接连在马真塔战役和索尔费里诺战役中战败,随后毫无征兆地宣布和拿破仑三世签署《维拉弗兰卡停战协定》,宣布放弃伦巴第的统治权以换取和平。普鲁士虽然也动员组织了军队,但因为不知道要向谁宣战,最后并未出兵。这种尴尬境地就像一个人已经拔剑,但是不知道要与谁为敌,只好把剑收回鞘中一样。

随后,奥地利皇帝更是公开宣告:奥地利遭到背叛,在奥地利处于水深火热时,天生的盟友却袖手旁观。这番话让普鲁士对奥地利更加不满。普鲁士指责奥地利皇帝宁可和拿破仑三世签署丧权辱国条约,却不愿对自己的盟友做出丝毫让步。其实弗兰茨·约瑟夫一世心里清楚,自己的指责有失公正,普鲁士人绝不愿援助奥地利,并为他们重新夺回伦巴第;拿破仑三世同意现在恢复奥地利的和平,至少和普鲁士援助奥地利,并与法国展开长期战争后再达成的和平条件相比,目前的结果还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