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史学家、文学家习凿齿
习凿齿(317?—384?),字彦威,号半山,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东晋著名史学家、文学家。习氏家族原较殷实,只是政权更迭及战乱频繁,习凿齿幼时举家南迁,先避居万载,后徙新余白梅村定居。而习凿齿自幼胸怀大志,勤学好问,青年时期已博学多闻,颇有名声,尤以撰述文章著称于世。东晋穆帝、孝武帝时,权臣桓温笼络他为从事、西曹主簿、户曹参军、荆州别驾、荥阳太守等,习凿齿在宦海沉浮,全由桓温的喜怒哀乐主宰。其实,他待人宽厚,又有才气,普天下如韩伯、伏滔等文人,时任丞相后来为简文帝的司马昱都与他交情深厚,连桓温之弟桓秘同他私交也很好。一次,习凿齿写信给桓秘,追慕诸葛亮辈先贤风采后,与他共勉道:“此一时彼一时也,怎知今日之才不如从前。百年以后,我与足下不会被后人视为平庸的刘景升吧?!”据《三国志演义》,诸葛亮为荆州事舌战鲁肃等时所言“(刘景升)乃我主之兄”,刘景升系刘备之兄,但与刘备之子刘禅一样,均为无能之辈——扶不起的阿斗。习凿齿的这席话是在失势时所讲,可见他同桓秘的关系非同一般。习凿齿解组归里巷后,力邀高僧释道安到襄阳弘法,故在我国佛学史上也占有一席之地。因为年代久远,缺乏史地方志的确凿记载,关于习凿齿晚年结局和生卒年均有不同的说法,这些谜团似已无法解开。
一生除出仕为官外,习凿齿还坚持治学。他精通史学、佛学、玄学,并为后人留下不少著作,举其主要者,有《汉晋春秋》《襄阳耆旧记》《逸人高士传》《习凿齿集》等,其中《汉晋春秋》是影响深远的史学名著。鲁迅肯定看过《三国志演义》等大量古今图书资料,才有《中国小说史略》的讲学,并出版同名的专著。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第十四篇 元明传来之讲史(上)》中说:“罗贯中本《三国志演义》,今得见者以明弘治甲寅(一四九四)刊本为最古……凡首尾九十七年(一八四—二八〇)事实,皆排比陈寿《三国志》及裴松之注,间亦仍采平话,又加推演而作;论断颇取陈裴及习凿齿孙盛语,且更盛引‘史官’及‘后人’诗。”陈寿系蜀汉旧臣,他写《三国志》必持尊汉正统之立场,习凿齿“作《汉晋春秋》五十四卷,谓晋虽受魏禅而必以承汉为正,此乃千古纲常之大论也”(明·榜眼张春语)。《四库总目提要》则总结三国正统之争,说:“其书(《三国志》)以魏为正统,至习凿齿作《汉晋春秋》,始立异议。”鲁迅也认为习凿齿这一史学名著以蜀汉为正统论述三国历史,表现了他尊刘抑曹的政治倾向,也许会一直影响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