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鲁迅有关人物像传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善文工诗的著名报人王小隐

鲁迅在《坟·说胡须》一文中写道:“长安的事,已经不很记得清楚了,大约确乎是游历孔庙的时候,其中有一间房子,挂着许多印画,有李二曲像,有历代帝王像,其中有一张是宋太祖或是什么宗,我也记不清楚了,总之是穿一件长袍,而胡子向上翘起的。于是一位名士就毅然决然地说:‘这都是日本人假造的,你看这胡子就是日本式的胡子。’”此处的长安,即西安,鲁迅所说的“一位名士”,就是当时已大名鼎鼎的王小隐。1924年7月7日,应西北大学之邀,鲁迅离京赴西安,为该校与陕西省教育厅合办的暑期学校讲《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8月12日返京。王小隐也应邀以《京报》记者身份到西安讲学,与鲁迅同行。在他们游西安孔庙时,也看到了许多画像。鲁迅当年10月30日写杂文《说胡须》时,顺便引用了王小隐关于画像的观后感。

王小隐(1894—1946.12),原名乃潼,字梓生,笔名梦天、忆婉庐主、阿费、华胥等,山东费县人。诗文巨匠,著名报人、学者。父亲王景禧,光绪十六年进士,翰林院编修兼国史馆协修。家学渊源,1920年他却考入北京大学土木工程系,后才改为历史系。毕业后王小隐曾在北京平民大学新闻系任教。1930年5月,他被国民革命军第十二军军长任应岐任命为费县代理县长。次年“九一八”事变后,先后担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师(时驻兖州)师长孙桐萱的秘书、曲阜孔府和邹县孟府的秘书等职,但一生主要从事新闻业。1926年,王小隐到天津任《东方时报》(中文版)总编辑,又担任《北洋画报》记者、特约撰述和编辑,辟有《梦天谈剧》《幽居小品》《忆婉庐缀墨》等栏目。据文史研究家侯福志、张现涛统计,自1926年7月创刊至1934年3月,他在《北洋画报》发表了360篇左右文章,量大质优。1928年6月《东方时报》停刊后,王小隐先后担任《益世报》的《益智粽》(后改《语林》)、《天津商报》的《古董摊》等大报副刊编辑。由于他的新闻敏感性强,知识渊博,文笔好,亦为性情中人,为人豪爽交友多,办报甚为成功,时人评价《天津商报》特约王小隐任《古董摊》编纂“为报界放一异彩”。《天津商报》三种副刊:王小隐主编《古董摊》,吴秋尘主编《杂货店》,沙游天主编《游艺场》。内容精彩,冠绝平津。王小隐还是颇有感情、忠于爱情的好丈夫,发妻高婉闺,两人1912年结婚,她1927年初不幸病逝。伉俪情深,痛悼异常,1月5日《北洋画报》刊发王氏《一哭——哀内子高婉闺》诗,就是其中一首感人肺腑的悼亡诗。他独居5年后,才与名媛陈文娣喜结连理。陈氏是才女,善文墨,工度曲,昆剧等唱做俱超人一等。王小隐又是超级戏迷、票友,也是资深戏曲理论家。他在《北洋画报》辟有《梦天谈剧》,常有精辟的评论文章问世,谈戏,谈艺人,谈票友,谈各种角色的特点,颇能吸引戏曲界和广大观众、读者的眼球。与陈氏对他工作的支持有关。王小隐关于皮黄、昆曲、粤剧、秦腔、话剧等诸多剧种写有大量的文章宣传、倡导和支持,对戏曲艺术贡献甚大。他写的诗歌,涉及送别、咏物、抒情、记事、怀念(人与事)等各种门类,也很值得收集整理和研究。

王小隐写的文章应是大量的,但似未有人整理出版。能看到的仅有1934年出版的《圣迹导游录》之类导游小册子、随笔《入山集》《断弦》《直奉大秘密》等。“七七”事变后,王小隐在耀华学校任教,后任新民会天津总会宣传科科长,1938年,聪明一世、糊涂一时的王小隐经不起日伪软硬兼施、拉拢引诱,出任新民会中央总会组织部长,铸成大错。抗战胜利后,他追悔莫及,于1946年12月自缢而死,向国人谢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