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感热病六经寒温统一证治纲要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上篇

第一章 六经理论源流

与中医有关的“六经”一词,最早出自《黄帝内经》。《黄帝内经》中多次出现“六经”之词,如曰:“六经波荡”“六经为川”“六经不通”“六经调者”等。《伤寒论》原文并未提及“六经”二字,仅提到“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六病,而将《伤寒论》三阴三阳论述为“六经”的是隋代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坏伤寒候》,巢元方曰:“此谓得病十二日以上,六经俱受病讫,或已发汗吐下,而病证不解,邪热留于腑脏,致令病候多变,故曰坏伤寒”。而明确将《伤寒论》三阴三阳称为“六经”的则始自宋代朱肱,后世医家由此对“六经”不断进行诠释与发挥,形成了众多分支与流派。因此,要探究六经实质,必须从“三阴三阳”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