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说话要靠思维
说什么想什么。说了什么话代表大脑“高级别员工”(思维意识)的活动和产出。
我们在“思”的方面最大的致命伤就是“懒”,主要反映在说话内容的“高、大、全”等方面。
我们总希望用几句话概括所有的规律,而且是放之四海皆准的。比如,有人热衷于宏观层面的分析,爱指点江山、讨论国际(家)大事,在经理的岗位上可以指点总经理的得失;喜欢讲大道理,不求甚解、不求精细;追求全面性,忽略针对性;追求“是什么”和“为什么”,忽略“怎么办”。
成年人说话,除了传递信息外,也影响着思维。
在掌握了大量可靠的信息、资料之后,说话者对其进行整理,可以更深、更精、更专地向他人传递信息,影响就变得容易了,产生的价值就会更加明显。
比如职场的领导者与下属之间,领导者往往是说话者,下属往往是听(观)众;领导者称作“首脑”,下属称作“手下”。上下级之间,前者在“思”的方面有超越,因为领导者在信息、资料的掌握上,似乎比下属了解得更加全面。
上级领导者有了“思”的决策,通过“言”的指令,让下属实现“行”的过程,就是口才再现的过程。
通俗地讲,口才就是思维通过语言改变他人行为的才能。
当然,“思”的训练不止于“言”(说、讲),还可以通过“写”来实现。这就是为什么在义务教育阶段,写作文是孩子们成长的必修课。
说话制胜起于“思”。通过讲话影响他人,表面上看似乎是口才的战斗力,实际上是大脑的影响力、思维的生产力。
思维决定着讲话的质量,而成年人思维的提升和训练都是从讲话开始的。这就是说,人们每一次对讲话内容的设计、对讲话技巧的运用,都是一次提升自己思维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