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说话就是生产力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学会灵活讲述故事

很多人不大注重说话内容、说话技巧,以及自己在说话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他们的表达基本上就是照本宣科、朗读准确,而不去管听众的感受。

每当如此,聪明的听众也会用同样的方式来回馈说话之人,于是就有了这样的段子:

一家公司举办年会,董事长发表激情洋溢的演讲后,全场掌声雷动,唯有一名员工特立独行——既不报以赞许的微笑,也不鼓掌,其表现与热烈的场景格格不入。周围同事不解。

问:“你怎么不鼓掌?”

答:“我已申请辞职了……”

说得多好啊,已经申请辞职了,也就没必要再扮演被感动的听众了。这真是绝妙的讽刺!每当掌声响起来的时候,有多少演讲者清醒地认识到(赞美)掌声并非事实。给你鼓掌的人,并不是因为你讲得精彩,或是出于礼貌,或是因为他归你管理,不得不对你容忍罢了。

因此,说话之人或者演讲者不要在讲话中迷失自我,需要灵活地选择放弃。说话之人或者演讲者永远是通过语言,影响他人、发挥他人的作用,达成自己的目标,而非陶醉于自我内容的表达,沉迷于自我风采的展现。需要记住,自己在听众面前是“不重要的”,相反,要通过自己讲话的力量去实现既定目标,这才是非常重要的。

演讲者永远是为听众服务的,要能够经常根据所处的场合与对象的不同,转变讲话内容和角色,成为一位随机应变者。

当众讲话的演讲者要学会变化,要根据场合和对象调整、变换自己。很多人会认为,这不过就像东施效颦一样滑稽可笑,如果总是根据场合变换自己,就会远离最本我的风格。

演讲者在讲话中采用灵活的处理方式,意味着他们牢牢把握住了故事(内容)的控制权,而不是一遍一遍地把故事(内容)告诉给听众,不会重新思考并分析它。

随着场合与对象不断地改变,也会让听众获得更大价值,产生同频共振的效果,让他们觉得演讲者更像一位领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