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搞军工,我的无人机卖爆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68章 我要造无人机

第二天,布加勒斯特郊外的红星机床厂。

阳光驱散了昨日的阴霾,照耀在略显陈旧但依旧整洁的厂区里。

瓦西里·波佩斯库厂长脸上挂着程式化的热情笑容,亲自带领着姜晨、王建国和李晓梅组成的龙国代表团,再次深入到工厂的核心生产区域。

总工程师格奥尔基·约内斯库也陪同在侧,随时准备解答技术问题。

得到了高层指示的波佩斯库,今天的策略非常明确:尽力展示“红星厂”的实力,抬高己方产品的价值,以便在接下来的谈判中争取到更有利的条件。

“姜同志,王总工程师,请看这边!”

波佩斯库指着一台正在进行最后调试的、体型庞大的机器,语气中充满了自豪,“这是我们厂最新改进型的FU-325万能工具铣床!它的主轴采用了更高精度的滚动轴承,转速范围更广,加工精度可以稳定达到IT6级!并且配备了我们自主研发的数字显示装置,大大提高了操作效率和定位精度。这台设备,即使在整个欧洲,也是相当先进的!”

王建国扶了扶眼镜,仔细地观察着这台铣床的细节,不时弯下腰查看导轨的刮研工艺和传动机构。

他确实被这台机器的制造水平所吸引。

相比之下,龙阳军工厂主力使用的还是仿制苏式50年代技术的6M82型铣床,精度和效率都差了一大截。

“确实不错,”老王低声对姜晨说道,“这台FU-325,比起我们厂里的老伙计,强太多了。你看它的铸件质量,结构刚性,还有这个数显装置,虽然比不上鹰酱最新的数控系统,但对我们来说,已经是巨大的进步了。要是能引进几台,对我们加工一些精密零部件,比如新型步枪的机匣、火炮的瞄准机构,能起到关键作用!”

姜晨只是微微点了点头,没有说话,目光平静地扫过机器,似乎并未被波佩斯库的热情推销所打动。

接下来,波佩斯库又带领他们参观了外圆磨床车间。

他特意展示了一台正在工作的RU-280型精密万能外圆磨床。

砂轮高速旋转,冷却液飞溅,伴随着轻微而均匀的磨削声,一根闪闪发亮的金属轴件正在被精确加工。

“RU-280是我们厂的拳头产品之一!”

波佩斯库骄傲介绍道,“它的磨削精度可以达到0.002毫米!无论是加工主轴、精密轴承套圈,还是其他高精度回转体零件,都表现优异!很多兄弟国家都向我们订购这款设备!”

老王再次凑近观察,甚至向约内斯库询问了关于砂轮修整和自动测量装置的一些技术细节。

约内斯库也耐心地进行了解答。

“精度确实很高。”老王对姜晨感慨道,“我们厂那几台老掉牙的磨床,磨个IT7级的轴都费劲,公差一大就得靠老师傅手工配研。有了这RU-280,很多精密件的加工瓶颈就能解决了。”

跟随姜晨同来的另外几位来自龙阳军工厂的技术人员,此刻也难掩激动之色。

他们低声交流着,眼睛里放着光。

这些设备,对他们这些常年和“傻大黑粗”的国产老机床打交道的技术人员来说,简直如同艺术品一般。

“要是能把这条滚齿机生产线也搬回去就好了……”

一位负责齿轮加工的技术员看着不远处一台正在加工精密齿轮的滚齿机,喃喃自语。

他们看到了差距,也看到了希望。

这些先进的机床,正是龙国军工乃至整个工业体系升级换代所急需的“母机”。

只要引进那么几台,不需要多了,就足够他们学习,仿制。

然而,作为代表团团长的姜晨,却始终保持着一种异乎寻常的冷静。

他礼貌地听着波佩斯库和约内斯库的介绍,偶尔会提出一两个看似随意的问题,但大多数时间只是默默地观察,点头致意,没有任何明显的表示。

没有人知道,在此刻姜晨的眼中,世界是另一番景象。

他的视网膜上,不断有淡蓝色的数据流和信息框闪过,那是来自“星际军工系统”的实时分析:

扫描目标:FU-325万能工具铣床(改进型)

制造年份:1974年

当前状态:优良(92%设计性能)

核心技术:基于德系Deckel FP系列仿制改进,滚动轴承主轴,早期数字显示(非闭环控制)

精度等级:IT6 (稳定)

升级潜力:中等。可替换为开环步进电机驱动,加装简易PLC控制器,实现基础数控功能。预计升级成本:8000龙国币/台。升级后可用于加工中等复杂度零件,如无人机舵机支架、轻武器精密组件。

综合评价:技术成熟可靠,较龙国现有水平领先约10-15年,但并非顶尖技术。

扫描目标:RU-280精密万能外圆磨床

制造年份:1973年

当前状态:优良(90%设计性能)

核心技术:液压传动,静压轴承砂轮主轴(部分型号),接触式自动测量装置(选配)

精度等级:IT5 (峰值可达0.002mm)

升级潜力:低。核心精度依赖机械结构和装配工艺,数字化改造意义不大,但可加装更先进的在线测量系统。

推荐应用:高精度轴类零件加工,如发动机曲轴、精密传动轴、火炮后坐装置活塞杆。

综合评价:性能优异,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非顶尖),对提升龙国精密轴类加工能力有重要意义。

系统日志不断刷新,将每一台映入姜晨眼帘的机床都进行了透彻的分析:型号、年限、技术来源、实际精度、磨损状态、维护保养情况,以及最重要的——升级潜力和建议应用方向。

姜晨的目标,不仅仅是引进几台“先进”的设备来解决眼前的生产难题。

他着眼的是未来。

在他的规划中,龙阳军工厂乃至整个龙国的军工体系,需要跨越式发展。

而跨越式发展的关键之一,就是掌握能够支撑下一代武器装备研发制造的核心工业母机。

“无人机……”

姜晨的脑海中,一个宏伟的计划正在逐渐成型。

他自然知道,未来的战场,将是信息化的战场,智能化、无人化装备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而制造高性能无人机,需要高精度的零部件加工能力,特别是轻质合金的精密加工、复杂曲面的成型、以及微型精密传动机构的制造。

系统的分析结果显示,尼亚罗马这些七十年代水平的机床,虽然在自动化和智能化方面远不如后世,但其中一些基础扎实、结构刚性好的型号,具有相当大的改造潜力。

通过系统的“升级”或后续的技术改造,完全可以将其提升到满足特定需求的水平,甚至成为制造某些关键无人机零部件的利器。

他一边听着波佩斯库不遗余力地推销着那些看起来最光鲜亮丽的“明星产品”,一边用眼角的余光扫视着车间里其他的设备。

他的目光掠过大型的龙门铣床、重型的卧式镗床,最终,在一个相对偏僻的角落停了下来。

那里摆放着几台看起来并不起眼,甚至有些老旧的机器。

其中一台,是一台中等规格的坐标镗床,型号似乎是尼亚罗马仿制瑞士早期SIP公司的产品,外观朴实无华,没有FU-325那样的“现代感”,也没有RU-280那样的“精密范”。

它静静地立在那里,周身覆盖着一层薄薄的油污,似乎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有开动了。

扫描目标:AF-85坐标镗床(早期型号)

制造年份:1968年

当前状态:一般(75%设计性能,导轨轻微磨损,需重新刮研)

核心技术:基于瑞士SIP Hauser MP系列仿制,采用光学度量系统,机械式坐标定位

精度等级:IT6 (定位精度0.005mm)

升级潜力:高!该机床铸件基座坚固,结构稳定性极佳,光学度量系统虽老旧但精度保持良好。极适合进行现代化数控改造!建议升级方案:更换伺服驱动系统,加装高精度光栅尺,配备五轴联动CNC控制器。预计升级成本:18000龙国币/台。(基于当前国际购买力)

推荐应用:升级后可用于加工高精度复杂箱体零件、精密模具、无人机核心结构件(如机身框架、发动机安装座)。

综合评价:看似老旧,实则潜力巨大,改造后性能可接近甚至达到八十年代中后期先进五轴加工中心水平!

是支撑未来高精度制造的关键设备!

姜晨的眼中一亮。

找到了!

这才是他真正想要的东西!

比起那些看起来先进,但升级潜力有限、或者技术路线并非最优的设备,这台不起眼的坐标镗床,才是能够为他未来“无人机”计划奠定坚实基础的关键!

他不动声色地继续跟着队伍往前走,又看了一些其他的设备,但心思已经完全放在了那台AF-85坐标镗床上。

参观接近尾声,一行人再次回到了会议室。

波佩斯库和乔巴努交换了一个眼神,准备开始第二轮的价格拉锯战。

他们相信,经过上午的参观,龙国人应该已经充分认识到了他们产品的价值,是时候在价格上“据理力争”了。

然而,姜晨接下来的举动,却完全出乎了他们的意料。

他没有像他们预期的那样,围绕着FU-325或RU-280等“明星产品”讨价还价,也没有再强调己方的困难。

他只是平静地喝了一口水,然后目光转向波佩斯库,用一种不容置疑的语气,指了指刚才参观时他特别留意过的那个角落的方向:

“波佩斯库厂长,我们刚才在镗床车间角落看到的那台……嗯,型号好像是AF-85的坐标镗床。”

波佩斯库和约内斯库都愣了一下,努力回忆着是哪台机器。

AF-85?

那是十几年前的老型号了,精度虽然还行,但操作复杂,效率低下,早就不是他们主推的产品了,甚至都快被遗忘了。

龙国人怎么会对那台老古董感兴趣?

姜晨没有理会他们的疑惑,继续说道,语气平淡却又有些怪异:

“我对那台机器比较感兴趣。请问,这个,需要多少粮食?”

一句话,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瞬间打破了尼亚罗马人精心准备的谈判节奏。

波佩斯库张了张嘴,一时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乔巴努也皱起了眉头,眼神中充满了困惑。

这个龙国人,到底在打什么算盘?

他是真的看上了那台老旧的镗床,还是在用这种方式试探他们的底线?

亦或是……他看出了那台机器某些不为人知的价值?

会议室里的气氛,再次变得微妙而紧张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