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在高卢社会由古典晚期转向中古早期的过程中,高卢主教团在511—696年于法兰克境内召开的数十次教务会议是兼具时代性与变革性的历史事件。16世纪以来,墨洛温高卢教务会议立法成果的传世抄本得到西方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在相关文献学研究的基础上,学者们从宗教、政治、社会及文化等层面对之展开综合研究,并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然而,在墨洛温高卢教务会议与法兰克王国建设的关系问题上,他们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
通过对教务会议法令及其相关文献的梳理可以看出,作为“使徒统绪”演绎品的“主教团合议制”与高卢世俗政权存在高度纽结的互利共存关系。随着法兰克君主对正统基督教会的倚重程度与日俱增,凝聚“合议精神”的教务会议逐渐从教会传统上升至国家行为,其针对诸多现实问题制定的教务会议法令已然成为法兰克王国建设的施政纲要。法兰克王权的神圣性在教务会议的仪式与法令中得到了较为完美的展现,传递出一种国王与主教共同商议国家大计、处理王国要务的象征性意涵。作为高卢主教团认可的正统基督教君王,墨洛温诸王自然会承担反对异端、打击异教的宗教使命,教务会议中有关限制基督徒与犹太人交往的决议因此走向由公共权力主导的意在构建基督徒身份认同的排犹政策。尽管如此,正统基督教在法兰克高卢的这一胜利并不意味着多数法兰克民众已成为符合教会标准的“上帝子民”。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法兰克高卢的社会生活中依旧留有不少异教习俗的痕迹。在此社会情境下,教务会议通过对高卢敬拜仪式的制度化安排重塑了法兰克民众的内在秩序。伴随着神职人员与普通大众持续不断且渐趋深入的交流与互动,他们之间的关系也早已跨出宗教层面的监管范围,组织生产、御敌护民、社会救济、司法援助已经成为各教区主教的“分内之事”。在法兰克王国境内,教会分布广泛,代表神圣意旨,分享君主权力,管理民众生活。可以说,法兰克王国政府在地方公共教育与行政管理方面的缺失,很大程度上是由教会填补的。也许正因如此,墨洛温国王获得的爱戴与忠诚似乎远不及能够切身关照百姓日常生活的地方主教。鉴于自身的“父母官”角色,主教总会带有体察民间疾苦的一面。在权衡“人类平等”与“上帝分配”的过程中,由这些人组成的教务会议一直尝试改善奴隶的生存境遇。这类救济事业的创立与开展,不仅以一种相对和平的方式在奴隶主和奴隶之间建立起一种新的共识,还在客观上为法兰克王国封建生产方式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切实有效的实践模板。
总而言之,墨洛温王朝时期,借由教务会议,法兰克教俗精英在政治理想与社会现实的反复拉扯中,共同在后罗马时代的地中海世界打造出一个颇具教会特性的“法兰克早期国家”。
关键词:墨洛温高卢教务会议;高卢主教团;墨洛温国王;法兰克早期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