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1-18 15:40:03
封面
版权信息
作者简介
自序
I.读书就是自我塑造
一、我要读书
我曾被高中拒之门外
高考改变命运
二、大学时代的读书和思考
我的第一篇论文
大学里的读书生活
研究生阶段的彷徨
开始阅读英文原著
三、学术上的脱胎换骨
读书无止境
西方的学术训练
进入微观世界
四、学术阅读与日常阅读
为写作而读书
读有批判精神的书
非虚构和回忆录是我的阅读重点
对社会现实的写作
享受文学的世界
没有时间读书怎么办
II.进化、故事和认识自我
一、能讲故事和讲好故事关乎我们的生存
我们来自哪里
讲故事的能力关乎生存
故事拯救了人类
讲故事就是文化的积累
抹去故事的危险
二、只有合作才能自我超越
合作才能实现个人和集体的双赢
人类发展到今天是合作的结果
外部联系紧密才能促进内部的团结
模仿比创新更重要
人类的平均智力在下降
文明是否会倒退
三、“认识自我”是至高无上的思考命题
一个文艺复兴式的学者
通俗作品也可以是深刻的
人与自然的故事
人类会不会再度受到挫折
III.历史的微声
一、“黑暗的中世纪”的叛逆思想
微观历史的思想根源
发现庶民的声音
审判的细节
罪名是荒唐的,审判是郑重的
尘埃落定
微观历史的生命力
二、非虚构写作需要批判的眼光
非虚构写作应该有社会担当
我们能从历史中吸取教训吗
非虚构写作要有人文和社会的关怀
史家如何讲述自己的故事
三、都市故事与都市历史——关于真实性的讨论
怎样认识历史的真实性
文学有历史真实性吗
都市文学与都市历史
IV.世界历史中的中国
一、把中国放到世界历史中
从中国看世界与从世界看中国
新文化史“新”在哪里
新文化史与中国研究
写下层民众的方法论问题
史学观与史料的运用
二、美国史角度的中美关系
认识中美关系的理论取向
早期中美的接触与理解
门户开放还是关闭
传教士的角色
中美关系的度量
三、从日本史观察近代中国
内部因素的决定性的作用
前现代的日本与中国
谁是“封建社会”
中日的文化和意识传统
西方概念能解释中国吗
东渡日本的中国学生
V.历史的中时段
一、中国是“停滞”的吗
从社会史到思想史
18世纪中国的悖论
“心性史”和“意识史”
二、中国革命的历史土壤
暴力问题的研究
特殊的暴力文化模式
社会环境与暴力行为
叙事史的范例
三、集权是清王朝覆没的根本原因
在这种体制之下,没有自救的机制
清王朝为什么没有在最弱的时候倒台
过度集权实际上削弱了执政能力
不要对全能政府抱有幻想
专制王权的致命伤
是帝王史观,还是民众史观
VI.20年不能磨一剑
一、族群矛盾与革命的爆发
为什么要研究族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