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中国物联网之路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2 中国信息化建设的启动

新电子工业部成立后,把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作为全行业的首要任务和产业发展的重要目标。1993年7月2日,电子工业部向全行业,正式提出组织实施“三金”工程和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的重要任务。电子工业部明确提出“把电子工业建成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基本思路,任务之一就是要把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作为产业发展的重要目标。在世界经济的发展正在从工业化社会向信息化社会过渡的大背景下,当前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现代化必须把工业化和信息化结合起来,作为信息化支柱的电子工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性工业。国民经济各部门对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要求更加迫切,这为电子工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为实现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服务的目标,电子工业部专门设立了“计算机与信息化推进司”,在组织上强化跨部门的合作与协调,提倡联合与服务,共同开创中国的信息化大业。

电子工业部的多次报告和建议,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党中央、国务院多次听取汇报,及时做出相应决策。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四个现代化恐怕无一不和电子信息有紧密的联系,要把信息化提到战略地位上来,要把信息化列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方针。”

自1993年开始,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工作逐步提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议事日程。回忆当年,中央领导为我国经济、金融、财税等国家宏观经济问题“朝思暮想、心急如焚”,“睡不着觉”。为急中央所急,为国家分忧解难,电子工业部先后提出组织实施四个金字号信息化工程,得到中央领导及时的支持。在实施“金”系列信息化工程中,中央和国务院各有关领导多次听取工程总体框架方案、实施步骤及进展情况的汇报,亲自协调解决来自各相关部门的意见分歧,研究具体措施,克服困难向前推进。笔者亲身感受到党和国务院有关领导同志对信息化工作的关心、支持,正确决策和直接领导。

1993年,在中央领导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下,电子工业部先后提出了组织实施金桥、金卡、金关、金税等国家信息化建设的四个起步工程,从而拉开了中国信息化建设的金色序幕。

1.2.1 金桥工程简介

1.金桥工程的提出

1993年3月12日朱镕基副总理主持会议,听取并原则同意了电子工业部“关于建立国家公用经济信息通信网的汇报”,要求这个网首先与金融网接轨,满足海关、银行现代化要求,进而与各部委、各省市及国有大中型企业等连接起来,以提高我国宏观调控和决策水平,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和实现信息资源共享。1993年6月21日朱镕基副总理在听取了金桥工程框架方案汇报后指示:“原则同意你们的意见,但公用网最重要的是金融信息。要首先考虑同金融网接轨,其他部门有需要,可以慢慢来。金融中的问题最重要。票子发得太多,社会上流通的现钞太多,这样下去不行。要通过单据结算,普及信用卡使用等手段,逐步减少社会上流通的现金。你们建立公用网必须考虑这方面的问题,这是当务之急,其他都不是。设计公用网时要考虑长、短结合,短期任务就是力求符合金融电子化的需要,使之早日实现。我希望先满足金融信息网的要求,尽快满足银行现代化要求。同时,把国有企业、大中型的,先管起来。我会很关心,并支持你们办好这件事的。请你们三人(胡启立、朱高峰、陈元)具体领导这项工作;先组织研究、报个项目,立项后分阶段实施;要多少钱也报一下,花几千万美元干这件事都值得。”

综上所述,金桥工程是为国务院和国家综合经济部门进行宏观调控及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撑和服务,而提出并部署实施的一项国家重大信息化工程项目。

1994年3月21日,邹家华副总理主持国家经济信息化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时,明确:“金桥工程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基础设施之一,建设相对集中统一的金桥公用基干网是当前一项十分必要和迫切的任务。要集中力量先把这条通道建立起来,作为重点工程来抓,国家计委要把金桥工程列入计划。”会议确定了“统筹规划,联合建设,统一标准,专通结合”的建设方针。

2.金桥网的定位

金桥工程被定位为国家公用经济信息通信网工程,是我国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金桥工程由电子工业部组织领导,吉通通信有限公司具体承担中国金桥信息网的建设和运营管理。1994年7月8日,邹家华副总理主持召开国家经济信息化联席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明确提出:“金桥工程含三个重要组成部分:第一是信息源,第二是信息通道,第三是信息处理。信息源可以与国家信息中心紧密配合起来,其他部门的信息源也要逐步进入金桥网。金桥网的信息通道不能只是一种方式、一条路,应包括天上的卫星网和地面的光纤网,要运用各种手段。金桥网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和能力,进行统筹考虑,不能全部新建。可以包括邮电部的光纤网,也可以包括其他部门专用网的一些通道或局部富余的能力,共同为金桥工程做贡献,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遵照这一指示精神,最初规划中的金桥网要与邮电部通信干线及各部门、各地区已有的专用通信网互联互通,互为备用,要联合各有关部门,共同把金桥网建成覆盖全国、天地一体的中速信息通信网及覆盖全国的计算机增值服务体系。金桥工程首先支持国家信息系统建设,以后工作的重点是发展计算机信息服务,支持国家“金”系列工程和政府部门以及企业单位的信息系统建设。

3.金桥一期工程的启动,两网融合的实现

1993年8月27日,李鹏总理批准使用300万美元总理预备金,在国家未正式立项的情况下,结合金关工程的需要,提前启动了金桥(一期)工程建设。

金桥网采用先进的技术体制,完成了金桥国家网控中心和24个省市金桥网控分中心的建设。实现了与国家信息中心、国家教育委员会、中国科学院、经贸委信息中心、水利部信息中心以及和国内最大的电子外贸公司等单位的互联。由于采用了高速宽带透明信道传输技术、宽带无线链路技术、先进的电视会议技术、支持综合业务的卫星基站技术,开发了电子邮件与商业电子数据交换平台,金桥网已在一些大城市间提供计算机数据信息与通信服务。从国际互联试验结果来看,系统的误码率指标和延迟时间在国内居领先地位,整个网络确实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可用性。自1995年积极探讨与邮电、广电及各有关部门联合建设金桥网,组织业务上网,进行信息交换服务等工作。后来几经修改技术方案,最终形成了以建设中国计算机国际互联网为主体的“金桥工程”方案,该工程涉及中国信息化建设最基础与核心的内容,即: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金桥工程由电子工业部牵头组织实施,后来随着国务院机构改革,1998年电子工业部与邮电部合并组建信息产业部,以计算机互联网为核心的金桥网与电信网实现两网融合。

19年过去了,如今我国互联网用户,已达5亿多,居全球第一,互联网彻底改变了人们工作、学习、生活的方式,并使整个世界发生了巨变!

1.2.2 金卡工程简介

1993年6月江泽民同志在视察人民银行沙河清算总中心时,对我国金融电子化建设非常关心,提出要推广信用卡的使用,利用电子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解决当时现金发行和流通量过大及由此引发的金融秩序混乱、经济犯罪以及贪污腐败等弊端。他就我国建设金融卫星通信网做出了重要指示:“集中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办一些关系经济全局的大事情,这一点任何时候都不可少,当前尤为重要。实行金融电子化,控制现金流通量,有利于防止和减少因为现金管理不严而产生或加剧的腐败行为。把这项大工程搞好,一些偷税逃税问题也比较容易解决。严格控制现金流通量,对于遏制和克服腐败现象一定会起重要作用。搞电子化的矩阵式管理,一个部门搞是不行的,必须把电子工业部门和电信部门的力量都充分发挥出来,并且协同一致。电子工业部和邮电部要在相当长时间内把金融电子化作为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全力以赴地组织力量,抓紧实施,锲而不舍,把这项大工程搞好。……各部门、各行业必须积极支持和配合。”

电子工业部于1993年8月9日向江泽民总书记汇报了“关于组织实施电子货币工程(即金卡工程)的总体方案”;9月4日又向国务院邹家华副总理做了专题汇报,有九个相关部委领导参会。经国务院批准,启动了我国信息化建设最重要的起步工程之一“金卡工程”。国务院于1993年9月8日发出《听取电子工业部关于“电子货币工程”(即金卡工程)方案汇报的会议纪要》(国阅[1993]142号文)。

专栏一

会议纪要

9月4日下午,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主持会议,听取电子工业部关于实施电子货币工程(即“金卡工程”)情况的汇报。国务院副秘书长张克智和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财政部、邮电部、内贸部、人民银行、税务总局、法制局等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出席了会议。电子工业部部长胡启立就实施“电子货币工程”总体方案和立项建议等情况做了汇报。

会议认为,电子工业部提出的“电子货币工程”的设想,拟在我国逐步建设起金融卡交易体系与网络,使广大消费者采用金融卡作为货币支付方式,可以大大减少现金的流通量和货币的发行量,有利于改善和稳定金融秩序,加强经济的宏观调控,减少偷税、漏税现象,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有利于消除腐败,加强廉政建设和社会治安;同时,可以促进金融、商贸和服务业的科技进步与信息化,并带动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这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从国际社会普遍推行信用卡这一总的趋势看,我国有必要实施“电子货币工程”,此事宜早不宜迟。各方面要给予大力支持、协调配合,并抓紧落实。

经过会议讨论,就实施“电子货币工程”议定以下几点意见:

一、原则同意电子工业部提出的“电子货币工程”的总体方案。要在此基础上,由胡启立、朱高峰、陈元组成三人小组,负责对方案进一步进行补充和完善。研究制定实施方案时,要坚持“通盘考虑、统一规划、分步实施,近期与远期相结合”的原则。

二、“电子货币工程”的总体规划,要以用户的需要为出发点,要同银行业务结合起来,并满足其开展业务的需要。个人用卡,应以“自愿、方便,有利于管理”为前提。“金卡”的具体标准、操作程序,请人民银行陈元同志进一步研究提出意见。实现“电子货币工程”的手段,请电子工业部给予必要的技术支持,并负责提供成套的技术设备和技术服务。

三、实施“电子货币工程”,采取“先试点,后推广”的方针。要选择几个经济发达、又有积极性的城市,如广州、上海、北京等,结合开展金融结算业务系统进行试点。在试点取得经验的基础上,再逐步扩大试点和服务范围。考虑我国国情,目前在城市优先推行和发展现金卡(即“储蓄卡”)比较适宜,先存后用,符合人民群众消费习惯,银行的风险也小。从长远看,可以把IC卡(智能卡)作为今后发展的目标。试点工作,要在试点城市人民政府统一组织领导下进行,吸收有关方面参加。

四、实施“电子货币工程”,必须加强管理。要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制造,统一发行,统一管理。各有关单位要按照统一规则运作,不得自行其是。各有关银行要发行类似的信用卡、储蓄卡,必须得到人民银行批准。有关统一标准和统一规则问题,请人民银行会同法制局研究提出方案。

五、关于加强实施“电子货币工程”的统一组织协调问题。会议同意成立一个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工程的协调工作和组织实施,办事机构可设在电子工业部,请邮电部、人民银行等有关部门派人参加。请胡启立、朱高峰、陈元同志研究提出方案报国务院审定。

六、关于“电子货币工程”立项问题,是一次性立项,还是分阶段立项,请电子工业部同国家计委具体商定。

根据国务院文件(国阅[1993]142号文)精神,国家金卡工程由电子工业部牵头,会同中国人民银行和邮电部等部门共同组织实施;同意成立国家金卡工程办公室,设在电子工业部,由五个部门派人参加共同组成。19年后的今天,国家金卡工程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国家金卡办)现由23个部门行业参与,共同推动国家金卡工程建设。

金卡工程是中国信息化建设的四个起步工程之一,也是我国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19年来参与国家金卡工程建设的各有关部门和地方密切配合、共同努力,勇于探索、大胆实践,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成效卓著。金卡工程从电子货币银行卡(磁条卡)应用起步(至今发行25亿张,从2011年正式向IC卡芯片过渡),迅速扩大到各类智能IC卡的广泛应用(包括:电信智能卡、社保卡、二代身份证、公用事业收费卡、诊疗卡及城市“一卡通”等,至今已发行80多亿张),2004年又率先启动了物联网RFID电子标签应用试点工作(我国RFID市场销售额居全球第三)。金卡工程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创新发展,坚持产用结合,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互动发展;坚持跨部门、跨地方的资源整合与联合共建,努力在实践中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信息化发展之路。

1.2.3 金关工程简介

1993年6月19日,李岚清副总理召开专题会,研究我国外经贸领域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推动外贸环节的电子化、无纸化和现代化问题。当时,电子工业部提出由我国外经贸工作涉及的六个主要部门:外经贸部、海关总署、外汇管理局、国税总局、产品检验检测局及远洋运输总公司等,联合组织实施以电子数据交换EDI应用为起点、逐步实现电子商务应用和通关自动化,命名为“金关工程”。工程目标初定为:实现外贸、外汇管理、税务、银行等跨部门联网,通过及时、准确地交换信息,达到增强和改善外贸调控,提高外贸和金融管理的现代化水平;对境外收汇、结汇、出口退税和配额许可证管理进行准确的信息核查;减少偷、漏税和贪污腐败现象,使我国外贸工作尽快与国际市场接轨,增强我国在国际经济和市场中的竞争力。李岚清副总理指定胡启立、朱高峰、陈元组成三人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协调这项工作,即组织实施“金关工程”。金关工程最初由电子工业部牵头,组织拟定规划,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及办公室,三年后改为外经贸部牵头,继续会同上述各部门共同组织实施。

“金关工程”在李岚清副总理直接领导下于1993年启动实施,最初为海关、外贸、外汇管理和税务等企业和部门业务系统联网做出了贡献,并建立了出口退税、配额许可证管理、进出口收汇结汇、进出口贸易统计等信息应用系统;加强并不断完善外贸管理,同时开展EDI应用试点。当时,遵照中央领导指示,“四金工程”建设相互支持配合,资源共享。金桥一期工程首先为金关工程服务,建成了数据交换服务中心、开通了E-mail/EDI平台,并实现了四个业务应用系统的联网和共享信息资源。金关工程自1996年起从电子工业部改由外经贸部牵头,完善了跨部门的组织协调机构,着手业务流程改革及具体领导金关工程的实施。

如今,金关工程的电子商务应用取得长足发展,已是我国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的领域之一。2010年至2011年电子商务交易额再创新高,特别是网络购物市场,年交易额实现翻番。

1.2.4 金税工程简介

1993年,为推动中国信息化建设在国民经济领域率先启动,新组建的电子工业部除组织实施上述“三金工程”外,又于8月16日向国务院呈交报告,建议在我国商业系统和流通领域广泛推广使用计税收款机,解决当时经济生活中存在的大量偷税、漏税、骗税及贪污腐败等犯罪行为,直接为国家财政增收。具体提出四点建议:

(1)由国务院领导出面组织,各有关部委领导参加,共同组成领导小组,统筹规划和领导这项工作;

(2)立法必须与税收计量仪(即:计税收款机)的推广应用工作同步进行;

(3)税收计量仪的生产要由产业部门和税务总局共同研究定点,并实行国家监制和专营;

(4)在有条件的地方先行试点,用5~10年的时间逐步完成。

1993年8月18日朱镕基副总理在电子工业部呈报的建议上批示:“同意。请财政部、电子工业部牵头组织。在试点成功的基础上,要加快推广应用。”为有领导、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广计税收款机的应用,电子工业部积极主动地与财政部、国家计委、国税总局、中国人民银行、内贸部、工商总局、法制局等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得到支持。部级领导召开座谈会,达成共识,决定由五部委联合推动这项工作。

1993年12月,朱镕基副总理向电子工业部和航天总公司提出新的要求:“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积极为我国1994年初即将出台的税制改革保驾护航”。问题的提出是针对1994年元月国家即将出台的税制改革方案,推行增值税专用发票制度,由于社会上出现了利用假的增值税专用发票进行骗税的违法犯罪苗头,必须尽快研究出有效、可行的监管手段,以防止国家税收的流失。

1994年元月19日,电子工业部提交了“金税计划”方案,并在国务院小礼堂向国务院领导及相关部委领导汇报了半年来推广计税收款机的情况,进行了税控产品及应用系统模拟演示;1994年2月4日朱镕基同志主持专题会,六个相关部委的领导参加会议。会议分别听取了电子工业部和航天总公司提出的关于税控监管方案的汇报,朱镕基总理在会上决定:由于电子工业部的方案是通过把专用发票信息全国联网,从宏观上解决问题,见效快,先行启动电子工业部提出的建设“增值税专用发票全国计算机稽核网络系统方案”,希望电子工业部和航天总公司共同做;为了加强组织和协调税控信息系统建设,会议决定成立金税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电子工业部,由五个部门共同组成。国务院为此发了会议纪要(国阅[1994]34号文)。电子工业部配合国税总局先后实施了金税一期、二期、三期工程,后来又启动了航天总公司的专用发票税控机方案,统称为“金税工程”,这是建立在我国税务系统的全国税收征管现代化工程。经中央领导批准,1994年2月成立了国家金税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由电子工业部牵头;金税一期工程由电子工业部会同国税总局共同组织实施,仅用一年时间顺利实现了最初确定的目标。自金税二期开始,金税工程交由国税总局领导和组织实施。

“金税工程”是配合我国财税体制改革,推行以增值税为主体的流转税制度,严格税收征管,堵塞税收流失而实施的一项全国性的信息化工程。1994年经朱镕基副总理批准,首先启动了全国增值税专用发票计算机稽核网络系统工程。金税一期工程在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一年内完成了五十个中心城市、涉及795个区县级税务单位的计算机稽核网络工程建设,自主开发了全套应用软件。系统运行一年后,为国家追缴大量税款,其社会与经济效益逐步显现出来。

金税工程在我国国税系统建立了四级稽核网络,覆盖至全国各省、市及区县级国税局,最初计划建立一个稽核总中心、30个省级稽核中心、370个市级稽核中心及3800个区县级采集中心。此外,单机防伪识伪税控系统已在企业进行推广使用;电子发票申报系统系列产品用于流通领域的计税收款机应用推广。金税工程在国税总局、财政部、电子工业部、航天总公司等有关部门共同组织下,利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为强化国家的税收征管工作,以及为国家财政增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做出了重要贡献,多次得到朱镕基同志等中央领导的肯定和表扬。如今,金税三期工程已于2008年9月正式启动,必将为我国税收征管现代化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以上“四金工程”是自1993年起,在一年内中国先后启动的涉及国家信息化建设的四个信息化重大工程,也被公认为是中国信息化建设的四个标志性起步工程。除此以外,陆续启动的还有金卫、金智、金农、金盾、金保等工程。这些“金”系列工程的实施拉开了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建设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