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付出和回报的关系
不曾努力,就不应期待会有所收获,就算付出努力暂时得不到回报,理智地面对一切,就永远不会感到失落。正所谓“塞翁失马论福祸,老天下雨问对错。人生纵有烦心事,过眼烟云飞天国。凡事码着心路做,生逢盛世应快乐”。
举例:一个大三学生的烦恼
一位学计算机的大三学生抱怨道:“我觉得在大学自己还是比较努力认真的,但成绩一直提不上去。我不怕失败,怕的是努力得不到回报。今晚大家又开始议论保研的事情,我想我一定没戏了,自卑感再次袭来。我曾经多次告诉自己,无法成功是因为不够努力,要拼了命去学。我真的很喜欢计算机,但现实总会把我推向深渊。我不知道以后该怎么做,如果继续这种付出仍旧没有回报,还不如放弃算了!”
我们不知道他给回报下了一个怎样的定义。假设一个班上有50人,如果“回报”的定义是得第一,那么98%的人的辛苦得不到回报。如果“回报”定义是25名以内,还是有一半的人的辛苦没有回报。看奥运会的马拉松比赛了吗?那个原本该拿第一却被一个醉鬼推向路边的人,落到了第三。但是进入田径场的时候他还是幽默地向观众作滑翔状,引得全场的掌声。就连那些跑在最后几名的,也都兢兢业业、毫无怨言地跑到了终点。输了比赛,但他们却都收获了掌声。
不要看轻了自己的辛勤劳动,哪怕是再小的成果,也都值得庆贺。当然,要分析如何获得更大的成果。你努力的定义是什么?是花在学习上的时间多少还是学习的效率如何?如果学习的效率不高,花了很多的时间却没有成果,往往不是智力的问题,而是一个思维习惯和学习方法的问题。比如,对看过的书的认识深度如何,对例题习题本质的认识如何,能否在掌握规律的基础上灵活应用;思考的积极性如何?是被动地被课本领着兜了一圈大观园,还是总跑在课本的前面提出问题?这一切,都是值得深思的,一旦你认为自己付出努力没有得到理想的回报,是不是就真的没有任何回报,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回报,你有思考过吗?
没有付出就没有回报
有一幅名为《阳光总在风雨后》的漫画很有意思,漫画中的许多人都背了一个沉重的十字架朝同一个方向缓慢而艰难地前行,其中的一个人半途停了下来,他心想:这么重的十字架,背着它得走到何年何月啊!他灵机一动,想到了一个好办法:把十字架砍掉一块。十字架被砍掉一块之后的确轻了一些,这个人前进的步伐也不由得加快了。就这样继续走了一段时间,他又想:虽然刚才已经砍掉了一截,可还是很沉重。这一次他把十字架砍掉了更大的一块,这样一来,他感到轻松了许多,毫不费力地走到了队伍的前面,当其他人背着沉重的十字架奋力前进时,他正边走边哼着歌自我享受。走着走着前面突然出现了一道又宽又深的沟壑,沟上没有桥,周围也没有路,他只能停了下来,这时候他期盼眼前会出现蜘蛛侠或者超人来解救他,带他飞过这道沟壑。不久被他甩在后面的人都赶了上来,他们用身上背的十字架做成桥,从容不迫地走了过去,他看了也想如法炮制,只可惜他背的十字架已经被他砍去了长长的一大截,根本无法做成桥让他跨越沟壑。当其他人都朝着目标继续前进时,他却只能停在原地,追悔莫及。曾经有一个完整的十字架在他的肩上,他没有好好珍惜,到了需要它的时候才追悔莫及,人世间最大的痛苦莫过于此啊!
现实生活里我们每个人都像是背着十字架度过每一天,这个十字架也许是我们的学习,也许是我们的工作,也许是我们必须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它们拖慢了我们在这个世界前行的脚步,这些责任和义务很多时候对我们来说,似乎没有多大的意义,却必须要一直带着它去走自己人生的路。在我们迫切希望获得权利的同时,我们应该明白,我们应该承担权利背后相对应的责任和义务,这样才能使我们在这个世界上存在的理由和价值得到完整的诠释。所以,不要埋怨学习的繁重和工作的劳苦,因为真正能让你内心收获满足和快乐的,就是这些你曾认为太累的付出。没有这些劳累和痛苦的付出,哪能体会这些酣畅淋漓的快乐!
付出不一定有回报
我们来看下面这段饶有味道的对话。
男:在你付出爱情的同时,你会奢求你的爱人给你什么样的回报?
女:我从来没有要求他拿什么来回报我,只要他认同我、爱我就够了。
男:不不,事实上认同和爱就是一种最大的回报。
女:……
这是一段简单却精彩的对白,它让我们不自觉地重新思考付出与回报的真正含义。
落花有意随流水,流水无心恋落花。不知道大家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当你全心全意地为你爱的人付出自己全部心血的时候,这个人却不理解你,不领你的情,如果这样你要怎么办呢?是继续无怨无悔地沉默付出,还是为自己极力辩解,争取相应的爱,还是干脆停止自己的付出?
无论是哪种做法,都会有人选择的。关键在于哪种办法才是最恰当的。既要不伤害别人,也不会让自己受到伤害,要达到这样的效果确实不容易。大多时候人的内心是很脆弱的,尤其是女人的心,有时脆弱到经受不住任何打击,哪怕只是一点点,尤其是自己最亲近、最信赖的人给的打击。每每被他们伤害,心里就会产生一种让人无法用言语描述的疼痛。
然而,每个人又都会有坚强的一面,有些坚强时常被掩藏得很好,不轻易展现在他人面前。可当你的心已经被疼痛麻木,没有任何感觉的时候,坚强的一面又会表现出来。这种建立在巨大痛苦之上的坚强,是一颗心最后的终点。都说最毒妇人心,毒,也许是女人可以拿来保护自己最后的武器了。不然平时的柔情似水、小鸟依人怎会瞬间化为乌有?无非是绝望得再也感觉不到幸福,只感觉自己所有的努力都打了水漂,最后只好采取极端的手段以获取自己内心的平衡。
人之所以会痛苦,是因为对回报计较得太多。有人一直苦恼,自己如此诚恳善良地待人,换来的却是对方的无情欺骗与辜负。这样看来,爱情里的痛苦也是因为付出没有得到想要的回报。在爱里,也许不能计较太多的回报。如若理所当然地去索取爱的回报,一旦不如愿,痛苦也成了理所当然。
在这个世界上,不是所有的付出和回报都能成正比,特别是爱情,谁也说不清楚。也许你付出了很多的爱,却始终成不了被爱。请不要伤心,幸运的爱情是两个人相爱,不幸的爱情满足不了两个人对于爱的需求,放弃也是一种解脱。有些东西不是你的,就算你再怎么挣扎也没有用,得不到的不一定是最好的,有时候只是欲望在作祟罢了。
面对无回报
做任何事情不一定都要求获得回报。这话有一定的道理,如果事事都要求回报,社会上就不会出现那么多的无私奉献者和无名英雄了。
一旦对自己的点滴付出斤斤计较,生活就会变得很痛苦。何况付出的过程也是自我锻炼和自我完善的过程,并不是完全没有回报,关键在于你用什么样的眼光去看待回报。有很多人挣扎着生活,付出了很多辛苦,却没有回报,但是却为此变得坚强,对生活、对社会的认识更深刻,这也是收获,只不过是跟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回报存在的形式不一样罢了。
如果付出没有任何回报,也可能是你的付出方式出了问题。多一些技巧和策略,少一些蛮力,不见得完全没有收获。哪怕是一个努力寻路的瞎子被一道墙挡住了去路,只能悻悻地改道,但他会记得这样走会被一道墙堵住,下回换个方式走,能说他这不是收获吗?
付出比回报更幸福
圣经告诉我们:衡量一个人成功与否,关键在于他付出了多少,而不在于他得到了多少。现实生活中很少人会希望自己的付出比回报多,更谈不上把付出当做一种幸福,我们应该设身处地地想到是哪些人会比我们更值得同情,而不是哪些人比我们过得更幸福。
看看下面这个小故事:
圣诞节时,李华的哥哥送了他一辆新车。圣诞节当天,李华离开办公室时,一个男孩绕着那辆闪闪发亮的新车,十分赞叹地问:“先生,这是你的车?”李华点点头:“这是我哥哥送给我的圣诞节礼物。”男孩满脸惊讶,支支吾吾地说:“你是说这是你哥哥送的礼物,没花你半毛钱?我也好希望能……”李华当然是以为他希望能有个送他车子的哥哥但男孩的回答却让李华十分震撼。“我希望自己能成为送车给弟弟的哥哥,”男孩说道。李华惊愕地看着男孩,冲口而出就邀请他:“你要不要坐我的车去兜风?”
男孩兴高采烈地坐上车,绕了一小段路之后,那孩子眼中充满期待地问:“先生,你能不能把车子开到我家门前?”李华微笑,他心想男孩应该是要向邻居炫耀,让大家知道他坐了一部大车子回家。没想到李华这次又猜错了。“你能不能把车子停在那两个阶梯前?”男孩要求。男孩跑上了阶梯,过了一会儿李华听到他回来的声音,但动作似乎有些缓慢。
原来他带着跛脚的弟弟出来,将他安置在台阶上,紧紧地抱着他,指着那辆新车。只听男孩告诉弟弟:“你看,这就是我刚才在楼上告诉你的那辆新车。这是李华他哥哥送给他的哦!将来我也会送给你一辆像这样的车,到那时候你就能去看看那些挂在窗口上漂亮的圣诞节饰品了。”
李华走下车子,将跛脚男孩抱到车子的前座。满眼闪亮的大男孩也爬上车子,坐在弟弟的旁边。就这样,他们三个人开始了一次令人难忘的假日兜风。那一年的圣诞节,让李华真正体会到耶稣所说的“施比受更有福”的道理。
从这个小故事中,你是不是也感受到,有些时候,付出也可以比回报更幸福?
“情”何以报
现在到街上随便找一些人来问:你对别人做出了付出之后想不想得到回报?答案几乎是一样的:想。但是,你们是否发现在自己的身边就有那么一些默默付出但不要求回报的人?那就是我们可爱的父母。父爱与母爱都是博大无私的,他们把付出看做一种责任,从不要求回报。可以说这是人性中最美好的一面,他们从不刻意去想付出与得到之间是不是该有一个平衡点,就算在不被理解的时候还依旧默默承受和付出,直至融入尘土。也许他们最想得到的只是那一份作为父母的满足感!这,算是什么回报呢?
也许所有的人都认为父母为自己的孩子付出是理所当然的,这个古往今来就没有可反驳的余地。当我们享受着父母给的温暖和甜蜜慢慢长大的时候,我们成了他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在自己的那个长大了的世界里会有很多我们感觉更重要的,我们不知不觉地忽视了把我们当全部的父母,这种关于爱的付出与回报是永远没有办法平等的。也许直到我们也成为父母的时候,才能切身体会到那种无私的付出是那么的宽容,还有那份孩子和父母都认为的“理所当然”,是多么的不容易!
理性看待付出与回报
很多时候人们都在倡导:只管付出,不望回报;只讲奉献,不讲报酬。实际上这也是一种误导,是对人性心理的一种扭曲的观点。
就人的心理而言,有付出就应该有回报,这很合理。而且付出越多,回报的期望值也就越高。人在内心深处还是渴望得到回报的。那些“不求回报”只适用在一些特殊的对象和特殊的精神层次上面。比如亲人之间的付出,付出满足精神的需要,不望回报;在公交车上给老弱病残让座,给受自然灾害的灾区群众捐款捐物,本能的回应,自然是不求回报的了。一旦付出超过了一定的对象和程度,自然就会产生渴望回报的想法,那些所谓的“不求回报”,也许是明知没有回报,为平衡自我心理所表现出的故作镇定的“酸葡萄”心理。
绝大多数人都是平凡人,都有一定的物质和精神需求,这是正常且合理的心态需求。我们都应该尊重彼此的这种需求,使彼此都能拥有一种平和的心态。工作应该得到报酬,行善应该得到感谢,这般和谐,自然乐而为之。
人们常说“滴水之恩必当涌泉相报”。这句话的道理与和谐社会要求下的道德行为相一致,它在无形中督促人们学会感动和感激,懂得感动和感激的人,必定也懂得付出,这样,生活就会越发的平和起来。总而言之,如果在付出的时候能少一些回报的期望,多一些奉献的精神;在得到回报的时候少一些要求,多一些情感的满足,就一定能够活得更加开心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