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二
《杨式太极拳答问》现与广大读者见面了。它是前年出版畅销的《杨式太极拳学练释疑》的姊妹篇与续补。作者奚桂忠先生是杨公澄甫的再传弟子,即恩师傅公钟文的爱徒之一,一位退休的科技工作者。30多年来他勤于练拳,善于思考,苦心钻研,勇于探索,奋笔疾书,成为师兄弟中的佼佼者。他立志继承恩师的衣钵,为弘扬杨式太极拳努力奋斗。多年来他献身义务教拳,随来随教,有请必到,身体力行。尤其是近年来,桂忠弟每周安排5~6天教授各地登门的拳迷,晚上照常天天练拳并教传本地区的弟子;甚至偕夫人不远千里送拳到异乡。2007年他俩先后应邀赴中山、深圳、平度、淮安、青浦、香港和广州等地传经送宝,尽心尽力,不取报酬,受到广大拳友的爱戴和尊敬。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令人敬佩,是我等学习的榜样。他继承先师的衣钵,其高尚的品德和精湛的拳艺均来自恩师所传,在自己的实际行动中发扬光大,真正接了恩师的班,在我心目中,他传的杨太极合理合法是正宗。人生难得一知己,我感到恩师的在天之灵,可以因他而告慰了。附录之一的《缅怀傅钟文恩师》一文,倾注了桂忠师弟对恩师的一片深情,坦露了他对弘扬师传太极拳的一颗丹心。
当前结合全民健身运动,又面临太极拳发展的好时期,热情地学练太极拳者随处可见,这是好的一面。但也面对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一些不学无术的“自学成才”者,混入拳师队伍,鱼目混珠,“编拳”、“编书”、“出碟片”,以拳骗钱,自欺欺人,致使社会上太极拳的质量水平每况愈下,令人堪忧。正如杨公澄甫指出的那样:“如此辈者,以误传误,必致自误误人,最为技术前途忧者也。”又如姚继祖老师所说:“传统太极拳套路严格,现在社会上许多人,比划两下子,就说会太极拳了,那是不行的。”说明太极拳不能无师自通,更不能自学成才。
桂忠师弟遵师传,不泥古,重发现,解疑惑,入于“疑、思、悟”的三段论法中,这才是行道者修学的精神。《释疑》和《答问》的相继面世,为促进传统杨式(85式)太极拳的规范教学,从理论和实践上,维护杨公澄甫晚期拳架不走样,使其进一步发扬光大,作出了可贵的贡献。是有志于正宗杨式太极拳学人的福音,为他们沿着正确的途径学练杨式太极拳指明了道路。
本书共五个部分,即“拳架探讨”、“拳理解答”、“拳苑经纬”、“弘扬师传”和“附录”。首先,“拳架探讨”是本书的主要部分,继《释疑》之后,用31个专题概括了整套拳架中需要解说的问题,他不厌其详地予以分解细述。例如:揽雀尾2“作左掤时右掌如何抹转一个小圆圈?”数十年的教学实践说明,揽雀尾的左掤是整套拳式中最难教,也是最难学的一个动作。作者用图解的形式详细地解析了右掌的运动轨迹,并将其分解为“上掤”、“回抹”、“似挤”和“右采”4个阶段的过程。应用这种分解教学法更显得心应手,对学员来说也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其次是“拳理解答”,书中对读者提出的问题,作了深入浅出的解说。如:“圆裆”,这是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在教学中,许多人对此说不清楚,道不明白,而作者却对其叙说得浅显易懂。他还把开立步、弓步、虚步、马步和仆步5种步型,分别对其圆裆的要求,都作了详实的阐述,使学员能易懂、易学、易于掌握,这是作者的独到之处。另外,“掤劲不丢常有”、“后蹬前撑侧也蹬”和“行拳变似双鱼图”等论述,颇具创意,实用有效;第三,“拳苑经纬”把教学中经常遇到的一些常识性的问题,用自己亲身体会作了耐心细致和推心置腹的论述;第四,“弘扬师传”部分,桂忠师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继承恩师的遗志,力传先师的武德、拳技、著作和录像等实实在在的内容,没有丝毫利用老师的威望、名字造假、敛财的行为,这种真诚实意弘扬师传的风格,值得令人效法的。
本书对杨式太极拳架的描述,与同类书籍相对照,可谓详尽无比,在博大精深的太极拳领域中,确是杨式太极拳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不可多得的佳作。往往随师学练多年,也未能获得如此详实的解说。本书作者继承吾师遗志,弘扬太极,不遗余力,无私奉献,已获得累累硕果。愿桂忠师弟在弘扬太极事业中,不断获得新的成就。
(序二作者张广海系徐州永年太极拳社社长)
序二作者张广海和夫人刘士荣于1986年7月在家中与傅钟文恩师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