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疾病中西医结合护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7章 中西医结合护理常规(15)

【常见并发症】

(1)脓毒血症和菌血症。病程进入急性化脓性乳腺炎阶段,病人可并发脓毒血症和菌血症。此时病人持续高热、面色潮红、谵妄。可出现转移性脓肿。

(2)乳房瘘管。脓肿形成期,脓肿可向内或向外破溃,形成皮肤破口和乳腺瘘管。如处理不当可形成长期不愈的脓瘘或乳瘘,临床可见从瘘管排出乳汁及脓液。

【治疗原则】

1.西医治疗原则

消除感染、排空乳汁。一般不停止哺乳,因停止哺乳不仅影响婴儿喂养,且提供乳汁淤积的机会。但患乳应停止哺乳,以吸乳器吸尽乳汁,促使乳汁通畅排出。若感染严重或脓肿引流后并发乳瘘,应停止哺乳。

2.中医治疗原则

以疏肝清热、通乳散结为原则。强调及早处理,以消为贵。注重通络下乳,避免过用寒凉药物。“内吹乳痈”和“外吹乳痈”在治疗上需兼顾患者孕期和产后的不同体质。

【护理评估】

(1)按中医整体观念运用望、闻、问、切的方法评估病证、舌象、脉象及情志状态。

(2)疼痛程度、心理状态。

(3)有无发热。

【一般护理】

(1)按外科系统及本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执行。

(2)保持病室的空气新鲜,环境安静整洁,光线柔和。

(3)鼓励患者保持足够的休息和睡眠,避免劳累。

(4)保持口腔、皮肤清洁,可用淡盐水或金银花煎水漱口,多食含纤维素较多的蔬菜如:芹菜、韭菜、菠菜、白菜等,食多汁水果如:西瓜、梨等。

(5)密切观察痈的疮形、肿势、色泽、脓液、疼痛和全身症状的变化,定时测量体温,做好记录,观察患者呼吸情况。

(6)用药护理:服用中药断乳时,记录断乳时间。

(7)保持心情舒畅,使肝气调达,避免精神过度紧张。

【症状和证候施护】

1.气滞热壅

(1)病室宜通风、凉爽。忌直接吹风。

(2)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如蔬菜粥、鸡蛋羹等,忌油腻及刺激之品,如肥肉、葱蒜等。

2.热毒炽盛

(1)病室温度宜稍低。

(2)饮食稍偏凉,多饮水。宜食清热生津之品,如蔬菜、瓜果、清凉饮料等。忌辛辣刺激之品,如葱、蒜、姜、花椒、烧烤等。

3.正虚毒恋

(1)宜多休息,无劳累,注意防寒保暖。

(2)给予营养丰富之品补益身体。

【健康教育】

(1)保持乳头、乳晕清洁。在孕期经常用肥皂及温水清洗两侧乳头,妊娠后期每日清洗一次;产后每次哺乳前、后均需清洗乳头,保持局部清洁和干燥。

(2)纠正乳头内陷。乳头内陷者于妊娠期经常挤捏、提拉乳头。

(3)养成良好的哺乳习惯。定时哺乳,每次哺乳时应尽量让婴儿将乳汁吸净,如有乳汁淤积,应及时用吸乳器或手法按摩帮助排空乳汁。养成婴儿不含乳头睡眠的良好习惯。

(4)保持婴儿口腔卫生,及时治疗婴儿口腔炎症。

(5)及时处理乳头破损。乳头、乳晕处有破损或皲裂时暂停哺乳,每日定时用吸乳器吸出乳汁哺乳婴儿;局部用温水清洗后涂以抗菌药软膏,待愈合再行哺乳;症状严重时应及时就诊。

【药膳食疗方】

(1)蒲公英60g,金银花30g,粳米50~100g,先煎蒲公英、金银花,去渣取汁,再入粳米煮作粥。任意服食。

(2)气滞热壅可用厚朴花3~5g泡水代茶饮以行气消肿止痛。热毒炽盛食疗可饮蒲公英茶,其制法是:将干燥蒲公英75g洗净,放入锅中,加入1000ml水煎煮后,滤除茶渣,待凉后即可饮用,取其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之效。

第二节 乳腺囊性增生病(乳癖)

【概述】

乳腺囊性增生病亦称乳腺病,常见于中年妇女。由于对本病的不同认识,有多种命名,如:乳腺小叶增生症、乳腺纤维囊性病等。其病理形态呈多样性表现,增生可发生于腺管周围并伴有大小不等的囊肿形成,囊内含淡黄色或棕褐色液体;或腺管内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乳头状增生,伴乳管囊性扩张,也有发生于小叶实质者,主要为乳管及腺泡上皮增生。中医称之为乳癖,是以乳房出现肿块,且肿块和疼痛与月经周期相关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

【病因和病机】

西医认为体内雌、孕激素比例失调,使乳腺实质增生过度和复旧不全;中医认为与肝郁气滞、冲任失调有关。

【临床表现】

1.症状体征

一侧或双侧乳房胀痛和肿块是本病的主要表现,部分病人具有周期性。乳房胀痛一般于月经前明显,月经后减轻,严重者整个月经周期都有疼痛。体检发现一侧或双侧乳房内可有大小不一,质韧的单个或为多个的结节,可有触痛,与周围分界不清,亦可表现为弥漫性增厚。少数病人可有乳头溢液,多为浆液性或浆液血性液体。本病病程较长,发展缓慢。

2.常见证型

(1)肝郁痰凝:多见于青壮年妇女,乳房肿块质韧不坚,胀痛或刺痛,随喜怒消长,伴有胸闷肋胀,善郁易怒,失眠多梦,心烦口苦,苔薄黄,脉弦滑。

(2)冲任失调:多见于中年妇女,乳房肿块月经前加重,经后缓减,伴有腰酸乏力,神疲倦怠,月经失调,量少色淡,或闭经,舌淡,苔白,脉沉细为气血不足之象。

【诊断】

(1)乳房疼痛以胀痛为主,也有刺痛或牵拉痛。乳房疼痛主要以乳房肿块处为甚,常涉及胸胁部或肩背部,少数患者可出现乳头溢液。

(2)乳房肿块可发生于单侧或双侧,大多位于乳房的外上象限,也可见于其他象限。

(3)好发年龄为20~45岁妇女。

(4)鉴别诊断:本病与乳腺癌有同时存在的可能,应嘱病人每隔3~6个月复查。当局限性乳腺增生肿块明显时,尤其要加以区别。后者肿块更明确,质地坚硬,与周围乳腺有较明显区别,有时伴腋窝淋巴结肿大,钼靶和超声检查有助于两者的鉴别。

【治疗原则】

1.西医治疗原则

(1)非手术治疗:主要是观察和药物治疗。观察期间可用中医中药调理,或口服乳康片等;抗雌激素治疗仅在症状严重时采用,可口服他莫昔芬。由于本病有恶变可能,应嘱病人每隔2~3个月到医院复查,有对侧乳房癌或有乳房癌家族史者应密切随访。

(2)手术治疗:若肿块周围乳腺组织局灶性增生较为明显、形成孤立肿块,或B超、钼靶X线摄片发现局部有沙粒样钙化灶者,应尽早手术切除肿块并作病理学检查。

2.中医治疗原则

止痛与消块是治疗本病之要点。疏肝活血、消滞散结以治标,调摄冲任以治本,经前治标。对于长期服药而肿块不消反而增长,且质地较硬,边缘不清,疑有恶变者,应手术切除。

【护理评估】

(1)按中医整体观念运用望、闻、问、切的方法评估病证、舌象、脉象及情志状态。

(2)有无疼痛及疼痛程度、时间。

(3)病人对疾病的认知程度。

【一般护理】

(1)按外科系统及本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执行。

(2)保持病室的空气新鲜,环境安静整洁,温湿度适宜。

(3)起居有常,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以使气血条达,脏腑气机通畅。

(4)给予清淡、低脂肪、低蛋白、易消化的饮食,多吃绿色蔬菜、水果。忌食咖啡、可可、巧克力等含黄嘌呤的食物及雌激素、催乳素含量较高之品。

(5)病情观察:观察患者的乳房疼痛情况。乳房疼痛以胀痛为主,也有刺痛或牵拉痛。随情绪波动而变化;观察患者的乳房肿块情况;观察患者是否伴有月经不调、乳房溢液等症状。

(6)用药护理:本病疗程较长,要督促患者按时服药;活血化瘀药物在月经期间暂停服用,经后可继续服用。

(7)本病与情志关系密切,情志抑郁不畅则会加重病情,不利于康复,因此应鼓励患者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精神过度紧张,使肝气条达。

【证候施护】

(1)肝郁痰凝:疏肝解郁,化痰散结。

(2)冲任失调:调摄冲任。

【健康教育】

(1)起居有常,劳逸适度,调整生活节奏,避免压力过大。

(2)调畅情志,保持心情舒畅,避免不良情绪的干扰。

(3)注意防止乳房外伤。

(4)养成低脂饮食的好习惯,忌烟酒。

(5)应在专科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定期复查,病重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6)指导患者经常自我检查乳房,宜选择在月经干净后排卵前检查,以便早期诊治。

(7)及时治疗月经失调等妇科疾患。

【药膳食疗方】

1.食疗

(1)肝郁痰凝:可用佛手3~5g泡水代茶饮,以理气化痰;亦可经常含服金橘饼(或九制陈皮),有疏肝理气作用。

(2)冲任失调:可常食白菜、豆制品、海带、鱼类、乌鸡、黑豆、何首乌等补益肝肾、调补冲任之品;气血不足者可食大枣、瘦肉、牛奶等补益气血之品。

第三节 乳房纤维腺瘤(乳核)

【概述】

乳腺纤维腺瘤是女性常见的良性肿瘤,发病率高,好发于20~25岁女性。乳中结核,形如丸卵,边界清楚,表面光滑,推之活动。历代文献将本病归属“乳癖”、“乳痞”、“乳中结核”的范畴。

【病因和病机】

(1)情志内伤,肝气郁结,或忧思伤脾,运化失司,痰湿内生,气滞痰凝而成。

(2)冲任失调,气滞血瘀痰凝,积聚乳房胃络而成。

【临床表现】

1.症状体征

主要为乳房肿块。肿块好发于乳房外上象限,多为单发,约占75%,少数属多发。肿块增大缓慢,质地韧实,按之有硬皮球之弹性,表面光滑,易于推动。月经周期对肿块大小的影响不大。除肿块外,病人常无自觉症状,多为偶然扪及。

2.中医证型

(1)肝气郁结:乳房肿块较小,生长缓慢,不红不热,不觉疼痛,推之可移,伴胸闷叹息;舌质正常,苔薄白,脉弦。

(2)血瘀痰凝:乳房肿块较大,坚硬木实,乳房重坠不适,伴胸闷牵痛,烦闷急躁或月经不调、痛经等。舌质黯红,苔薄腻,脉弦滑或弦细。

【诊断】

(1)多发于20~25岁女性,其次是15~20岁和25~30岁年龄段者。

(2)一般无乳房疼痛,少数可有轻微胀痛,但与月经无关。

(3)肿块常为单发,也可见多个肿块在单侧或双侧乳房内同时或先后出现。形状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大多在2~3cm以下,边界清楚,质地中等或偏硬,表面光滑,按之有硬橡皮球之弹性。

(4)年轻病人首选B超检查。可见肿块边界清楚,有一层光滑完整的包膜,内部回声分布均匀,后方回声增强。40岁以上患者可考虑钼靶X线摄片,可见边缘整齐的圆形或椭圆形致密肿块影,边缘清楚四周可见透亮带,偶见规整粗大的钙化点。本病与乳腺癌、乳腺增生症相鉴别。

【治疗原则】

1.西医治疗原则

手术切除是首选的治疗方法,手术切除的肿块必须常规做病理学检查。

2.中医治疗原则

对多发或复发者采用中药治疗,可起到控制肿瘤生长,减少肿瘤复发,甚至消除肿块的作用。

【护理评估】

(1)按中医整体观念运用望、闻、问、切的方法评估病证、舌象、脉象及情志状态、舌象、脉象及情志状态。

(2)病人对疾病的认知程度。

【一般护理】

(1)按外科系统及本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执行。

(2)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

(3)饮食宜清淡、低脂肪、低蛋白、易消化。多吃绿色蔬菜、水果。忌食咖啡、可可、巧克力等含黄嘌呤的食物及雌激素、催乳素含量较高之品。

(4)调摄情志,避免郁怒。

【症状和证候施护】

1.肝郁痰凝

(1)调畅情志,保持心情舒畅,避免不良情绪的干扰。

(2)饮食宜清淡、低脂肪、低蛋白、易消化,多吃蔬菜、水果。

2.冲任失调

(1)可常食白菜、豆制品、海带、鱼类等补益肝肾、调补冲任之品。

(2)起居有常,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以使气血条达,脏腑气机通畅。

【健康教育】

(1)告之病人乳腺纤维瘤的病因及治疗方法。

(2)行肿瘤切除术后,嘱病人保持切口敷料清洁干燥。

(3)暂不手术者应密切观察肿块的变化,明显增大者应及时到医院诊治。

【药膳食疗方】

(1)肝气郁结:逍遥散加减。柴胡、白芍、当归、白术、茯苓、炙草、生姜、薄荷等。乳房肿块日久者加石见穿、白芥子、全瓜蒌、制半夏。

(2)血瘀痰凝:逍遥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减。常用柴胡、白芍、当归、白术、茯苓、炙草、生姜、桃仁、红花、熟地、川芎等。肿块质硬者加慈菇、海藻等;月经不调者加仙灵脾、仙茅等。

(3)山药龙眼炖甲鱼:家山药200g,龙眼肉25g,甲鱼1只(约重500g)。先将处理好甲鱼洗净,切成1厘米见方的小块,备用。将家山药放入清水中洗净,刨去薄层外表皮,剖开,切成薄片,与洗净的龙眼肉、甲鱼小方块一同放入炖蛊内,加鸡汤(或鲜汤)适量,术后饮食并加料酒、葱花、姜末,上笼,用大火炖至甲鱼肉熟烂如酥,取下,加精盐、味精、五香粉及麻油各适量,拌匀即成。佐餐当菜。吃甲鱼肉,饮汤汁,嚼食山药、龙眼肉。

第四节 乳管内乳头状瘤

【概述】

乳管内乳头状瘤是发生于乳腺导管上皮的良性肿瘤。多见于经产妇,40~50岁为多。75%病例发生在大乳管近乳头的壶腹部,瘤体很小,带蒂而有绒毛,且有很多壁薄的血管,故易出血。发生于中小乳管的乳头状瘤常位于乳房周围区域。

【病因和病机】

本病的发生主要与雌激素水平增高或相对增高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