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会议简捷化运作规程
会议组织与安排是行政部门及工作人员的一项基本功,也是体现单位形象与服务水准的重点所在。会务工作融写作、沟通、谈判、接待、组织、动员、协调、管理于一体,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时效性与严谨性,需要实干、巧干及埋头苦干。会务工作也许无关大局但始终服务大局,也许不是中心但紧紧牵系中心,因为会议本身往往具有“一会定乾坤”的决定性作用,很多重大的决策都是在会议中制定、在会后加以贯彻落实的。可以说,一个地区或单位开会的效率及会后的执行效率,直接决定着其运行及发展的效率。
我们经常目睹各种各样的会议活动:有的井井有条,无微不至;有的杂乱无章,铺张浪费;有的会不对题,南辕北辙;有的泛泛而议,无果而终;有的安排“别出心裁”,却让人一头雾水,“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有的程序似是而非,模棱两可,使得参会者无所适从;有的会场秩序失控,乱哄哄的像个茶馆,引来“吐槽”一片;等等,不一而足。不同的组织理念、不同的策划方案、不同的运行模式,常常导致迥然不同的会议效果,使身为“局内人”的工作人员有时也不免发出“成也会议,败也会议”的种种感叹。
当前,社会步入转型期,改革进入深水区,面对党和政府大幅裁减会议、压缩会议经费的新任务、新要求,与时俱进地做好会议转型与会务管理升级工作,办好、办实、办精必不可少或不可不开的重要会议,就显得非常有必要,也非常有现实意义。鉴此,笔者结合十几年来策划、操办大型国际性会议与全国、全省性会议及相关活动的做法和经验,通过系统地梳理、规范、简化办会运作流程,设计、制作、提供办会运作模板,以发挥其控制会议开支、降低办会成本、提高办会成效、提升服务水平的功能作用,更好地推进会务组织工作的简捷化、科学化发展。同时,笔者通过完整地展示与剖析有关会议的案例,对会前、会中、会后的各项工作进行实践总结与理论提炼,以使读者身临其境地感受会务、思考会务、把脉会务,借鉴会务之不同运作思路、方式与技巧,以此使从事会议组织与活动策划的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广大一线工作人员有所启示、有所帮助、有所提高、有所成就。
一、会前筹备
(一)会议总体方案制订
会议方案一般由以下内容组成:会议名称、背景(导入)、宗旨(指导思想)、议题(主题与专题)、议程(时间、地点、流程),组织机构(举办单位、大体分工),与会人员(规模、代表构成),经费预算(支出项目、来源)、宣传安排(会前、会中、会后),会场布置、会议成果运用、会务进度安排、其他事项说明(主讲嘉宾简介、特邀领导介绍、会议场地要求等)。
(二)会务机构设置与人员配备
会议一般设会务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由会议举办单位领导挂名,便于进行动员、组织、协调和监督。下设若干会务工作小组,各工作小组的设置及分工根据会议的规模大小、规格高低、时间长短及内容安排来确定。通常500人以上的会议,可设秘书、联络、宣传、保卫、内务、外勤、后勤服务等工作小组,每小组配备工作人员4~7名(工作人员的总数,一般可比照会议参会代表人数,并兼顾工作效率,按4%~7%的比例配置);200~500人的会议,可设秘书(材料、宣传),内务(报到、后勤服务),外勤(联络、接待、保卫)等工作小组,每小组配备工作人员3~9名(工作人员可按参会代表总数5%~8%的比例配置,代表人数递增,工作人员的配备比例递减);50~200人的会议,可设秘书、会务两个工作小组,每小组配备工作人员2~8名(工作人员总数可按参会代表人数6%~9%的比例配置,代表人数递减,工作人员的配备比例递增)。各工作小组的工作量相对饱和,组与组之间分工明晰、权责匹配、信息对称、运转同步、相互补位、无缝衔接。
(三)会务工作进度安排
为了有条不紊地推进工作,必须编制进度安排表,对所有会务工作进行规划、统筹、部署,也便于领导掌握、控制和监督。
(1)会议前的3~4个月内(国际会议为会前的7~10个月内),制订会议方案并报有关部门和领导审批。
(2)会议前的2~3个月内(国际会议为会前的6~9个月内),初定会议时间及地点,并发出征集会议发言、交流材料(或论文)的函。
(3)会议前的1个半月~2个月内(国际会议为会前的4~6个月内),邀请、联系、明确出席会议的主讲嘉宾。
(4)会议前的1个半月~2个月内(国际会议为会前的4~6个月内),确定会议主办、承办、协办或支持单位,并按勤俭办会的原则落实经费来源。
(5)会议前的1个半月~2个月内(国际会议为会前的4~6个月内),成立会议领导小组与各会务工作小组,并酌情召开新闻发布会(会议预告)及会议筹备工作动员会。
(6)会议前的1个月~1个半月内(国际会议为会前的3~5个月内),确定会议日期,并向有关领导发出出席会议的邀请函(请示)。
(7)会议前的20日~1个月内(国际会议为会前的1~2个月内),确定会议议程,并正式向有关单位和个人发出会议通知。
(8)会议前的10~15日内(国际会议为会前的15日~1个月内),落实出席会议的领导、嘉宾及新闻媒体记者,并制订相应的接待方案及应急预案。
(9)会议前的4~7日内,汇编会议资料(可将发言稿、讲义、论文集或参考材料等,刻录成光盘),制作会议手册(可另行制作记者采访手册),基本完成会议报到各项准备工作。
(10)会议前的1日内(国际会议为会前的1~2日内),接受与会代表报到,布置会场,并对会前所有工作查漏补缺。
(11)会议期间,会议领导小组与会务各工作小组各就各位,做好服务。
(12)会议后5~8日内,对会议进行总结(会议成果总结、会务工作总结),并形成会议总结材料,上报有关部门及领导。
(四)会议文书制作
做好会议所需文稿的起草、印制工作,是办好会议的根本保证。
(1)邀请(酌情)联合主办、协办或承办会议的函。
(2)举办会议的请示(报领导及会议审批部门)、申请专项会议经费的请示(报财政部门)。
(3)会议运作方案(筹备工作方案)。
(4)征集会议发言材料(论文)的函、邀请主讲嘉宾的函、邀请领导的函(请示、请柬)、邀请新闻媒体的函。
(5)会务分工表、进度表、工作人员通讯表。
(6)会议承办说明书、食宿与场地安排协议书。
(7)会议有关情况介绍(会前新闻发布或预告使用)。
(8)会议通知、会议须知。
(9)议程安排、房间安排、乘车安排、考察活动安排。
(10)会议手册(须知,议程,房间、乘车、参观活动安排,与会代表、出席领导和嘉宾名单,工作人员联系方式等)。
(11)会议发言材料(会议论文、交流、参阅材料)。
(12)会议质量评价材料(问卷调查表)。
(13)新闻通稿。
(14)记者采访须知或采访手册。
(15)主持词、点评词。
(16)领导致辞、讲话稿、祝酒词。
(17)工作报告。
(18)主题演讲稿。
(19)会议总结。
(五)会议标识设计
涉外会议等为办出会议风格、品位,突出视觉效果,可提前设计、制作会议标识及会议用品标志。
(1)会议标志设计。
(2)会议背景效果图及背景板制作。
(3)会议手册、发言材料(论文集)封面与封底设计。
(4)会议欢迎牌、落地指示牌设计。
(5)会议出席证、工作人员证、记者证、停车证设计与制作。
(6)会议餐劵(代表、司机使用)制作。
(7)会议文件袋、资料袋设计与制作。
(六)会场布置与排位
会场布置是检验会务工作水平的重要一环。大型会议要求会场整体感觉热烈、大方又不落俗套,能较好地反映会议的中心内容。小型会议则以简朴为基调,突出主题即可。
(1)会场装饰。大型会议主席台后面可设置会议背景板,标明会徽、主题、举办单位(主办、协办、承办、支持单位)及时间、地点;主席台台口可摆放花卉或绿色植物,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意思,红色热烈、黄色亲切、绿色冷静;会场四周,可视情悬挂横幅或字画,衬托庄严或轻松、典雅的会议氛围。小型会议可一切从简,悬挂主题横幅或用电子显示屏显示会议名称即可。
(2)设备布置。根据实际需要,妥善布置好屏幕、投影仪、照明、音响等设备。安放屏幕的位置、角度要合适,使演讲者不用离开话筒便能看见屏幕,使主席台上的嘉宾不用离开座位便能看见屏幕;投影仪的摆放要不影响与会人员观看屏幕的视线,还要考虑其散发的热气不至于让近旁的会议代表感到不适;照明灯光要适度,既能使与会代表看清屏幕上的画面,又能使其方便做笔记;麦克风要逐个试音,主席台上的麦克风一般一人一个(或讲话者一人一个),无线麦克风要提前准备,以随时随地备用。
(3)会场摆设。为体现对参会嘉宾及代表的尊重,会场座位上通常放置写着个人姓名的名牌(也有只写单位名称的台签)。大型会议的开幕式、闭幕式环节,通常设主席台,主席台一般设单数座位,以突出居中的重要领导或嘉宾(不发言的嘉宾一般不上主席台就座);会议中间环节,普遍不设主席台,只设主持席和发言席。大会会场通常采用方型课桌式排列、布置;遇有分组讨论时,分会场可布置为椭圆形(圆形)或回字形。会场无论何种摆位,应以整齐、紧凑为准则,有多少人参会就摆多少张桌椅,或少摆一些(一般都会有参会者临时缺席),以免代表们习惯性地往后面坐,使会场显得太松散,影响会议秩序。
(4)座次排列。大型会议主席台无论人数多少,只按单主位排位的方法安排,即出席人数不论单数、双数,排名第一位的领导同志的位置居中,排名第二位的领导同志在其左边,排名第三位的领导同志在其右边。会场区域的排位,一般按单位、部门或者地区、系统的类别来安排就座。它的具体依据,既可以是平时约定俗成的序列,也可以是单位、部门的汉字笔画或拼音字母的前后顺序。具体排位时,一般以面向主席台为基准,从前往后进行竖排,或者是从左而右进行横排。但如果需要按个人职级、身份来安排座次的,一般按前排高于后排、中央高于两侧、左侧高于右侧的规则排位,并在每个座位的左侧放置双面台签。对老、弱、病、残代表,可酌情照顾,安排在便于进出走动的位置上。无论何种排位,在座次排定以后,应送会务领导小组负责同志审定。如果有人对座次问题提出异议,应报请领导考虑是否调整,有关工作人员不应擅自处理。
附图
主席台座次排列示意图
1.主席台人数为单数时的座次排列:
2.主席台人数为双数时的座次排列:
(七)会议接待
接待工作无小事,当好东道主,保质保量完成接待任务,是会议成功的关键所在。对拟出席会议的领导、嘉宾,通常先制订接待预案。接待预案应包括接待对象信息(单位、姓名、职务、电话、联系人及随行人员)、往返航班或迎送时间、对口及配合接待单位、陪同领导及工作人员、接待车辆(车号、司机)、住房安排及引导、就餐安排及引导、考察活动安排及引导、摄像安排、行李提取及托运安排、登记手续预办安排、接待总协调人等相关内容。副部级以上领导、德高望重的嘉宾(重量级外宾)要安排走贵宾通道,全程进行一对一的接待,并协助党口、政府口的接待部门(外事部门)做好各项工作。有考察活动安排的,接待人员要先踩点,熟悉线路,明确在哪停车、在哪介绍、在哪上卫生间、在哪上车、由何人介绍情况、中间如何引导与衔接等。
(八)会议宣传
会议宣传是扩大会议影响、提升举办地(举办单位)形象的有效途径,要重点做好此项工作。
(1)预热宣传。可通过网站、主流媒体等渠道,对外发布会议信息;或酌情举办新闻发布会,引起各方关注及领导重视。
(2)新闻报道。设计、制作宣传手册(含媒体采访须知、背景资料、会议相关内容等);组织主流媒体,对会议作多角度的跟踪报道,刊发新闻稿或评论性消息。
(3)专版宣传。引导媒体对主讲嘉宾、发言代表或举办单位负责人等进行专访,刊登访谈录;或就相关专题作深入探讨,形成系列性、焦点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