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选讲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9章 第三讲(1)

2014年9月10日下午

本讲开篇作者通过午睡养心,讲述了睡眠对健康的重要意义,并告诉我们最佳的睡眠时间和方法。“士之心为志”,一个人只有守住志,保持安稳的心态,维护好自己的气,方能合于天道安于正道,方能获得真正的健康,从而获得人生出彩的机会。

午睡养心的原因

尊敬的各位同人、各位同胞:

我们接着上午的学习,请打开经本。通常在下午这个时候听讲、上课,人是容易困倦的。不知道大家中午有没有稍稍地小憩一会儿,在椅子上闭目养神。可能我们在座的有很多学医的,或者是对传统文化感兴趣,会知道中午闭目养心神会很好地养护自己的健康,但是却未必能知道为什么这样做它就有那样的效果。如果解释它的原因,我们还是得回到中华的传统经典上来。

我们说一天在古代算十二个时辰,现在这个时代叫二十四小时,现在两个小时对应着古代一个时辰。而我们的身体有十二官,在后面的《灵兰秘典论》当中会详细地介绍。今天中午这个情况,我就想提前说几句。就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身体,无论你明白还是不明白,它都是跟天地合一的。所谓天人合一,你明白这个道理去遵守,可以让自己感觉到非常地舒适;违反了这个自然的规律,身体就会出毛病,时间长了会出所谓的大病,道理在哪儿呢?

我们从《易经》卦象上来看,因为就是归结到阴阳嘛,《易经》讲的是道,讲的是阴阳变化之道,而天地之间,万事万物都离不开这个阴阳变化之数。午夜的时候,就是夜里十一点到后半夜一点,为子时一阳生;那对应我们自己的身体里面也是这个情况,子时一阳生。正好跟它相对白天午时的时候,午时一阴生。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卦象,就是《易经》卦象一共是六爻,半夜子时对应的是复卦,叫“一阳来复”,底下一个阳爻,上面五个阴爻,就是断开的那个横,这能听明白吧,最下面是一个连着的那一横叫阳爻。它表示天地之间阴阳转换那个能量,阳能开始上升。然后增加一横,就是增加一个阳爻的情况,它就变成了临卦;当变成三个阳爻,就是我们通常大家都会说的那句话,叫“三阳开泰”,泰卦,这时阴阳平衡、阴阳均衡,天地之间能量属于平均的状态,我们叫它泰卦,泰卦是对应着寅时,也就是后半夜,可以说是凌晨三点到早上五点;再增加一个阳爻,变成四个阳爻,叫大壮卦,就是阳气很盛,已经过半了;再增加一个阳爻,变成五个阳爻,变成夬卦,就是只剩上面一爻是阴爻;等它全部变成阳爻的时候,我们都知道那是什么卦,就是纯阳无阴的乾卦。

从夜里十一点到凌晨一点,子时,对应着我们身体的胆;后半夜一点到三点,丑时,两个阳爻对应着我们身体的肝;寅时,后半夜三点到五点,对应着肺;等早上五点到七点对应着什么,大家知道吗?

和肺相表里的是什么?大肠,是吧。那就明白了为什么有些人生活很规律的,早上起来之后要去解手,就遵循这个规律了,因为大肠的功能在那个时间里它要值班,它要工作,自然地就把前一天我们吃入的食物那些杂质排泄出去。所以为什么说不用修,你只要不干扰它,它会自然地运作;你只要起自己的妄念,身体自然合道的状态就会被打破,健康就无从保证。那上午七点到九点,夬卦对应胃;九点到十一点,乾卦就对应脾。从半夜子时到午时之前这六个时辰十二个小时对应着六个卦,表示的是阳能上升的状态,所以接近正午的时候人体这个阳气也是达到极限。

为什么午时吃完饭之后会困呢?我们上学的时候也是,下午第一节课通常容易睡觉。就是因为中午吃了饭,如果饭吃得比较多,尤其是肉食吃得比较多,油腻比较大的情况下,需要更多的气血去消耗,那么脑子上的能量就会减少,全都堆积到脾胃里面去,它是自然去调动的,所以人就容易发生困倦。

还有一个根本性的原因,就是因为午时一阴生。我们早上自己能够睁开眼睛,很自然地醒了,有没有同人想过为什么我们能睁开眼睛?就是因为阳能升发到一定程度,充足到一定程度,自然地打开。因为阳主光明嘛,天地太阳要升起来的时候,人体在天地之间阳能开始起作用,我们就从一个昏睡的状态醒来,阳气做主。可是到了中午一阴生,它自然的那种阴性的作用就出现,阳气开始退减、下降,所以也容易使人感觉到眼皮发沉,容易困倦,这是天地自然的规律。

最严重的是,有很多人上午七八点钟、九十点钟也觉得困倦,如果在座的各位同人有出现这种情况,提请你注意,它表示你自己的阳气已经不充足了,要注意调整,注意保养。本来应该是一天当中最有精神头儿的时候,反而觉得困倦,那一定是违反了天时,违反天时是必定减寿的,这一点上午已经提示过。可是如果不重视起来的话,按照习惯依然去运行,那在念念之间、天天之间,我们都缩减着我们的寿禄,这个经典就等于白学了。

那出现了困倦怎么解决呢?告诉大家一个方法,困了就去睡。就是你现在听讲的时候,觉得困意来了,不要紧,躺在这个椅背上就睡一会儿,可能就三五分钟,但是你一下子真睡着的话,就那三五分钟就很管用,只不过是注意一点,别打呼噜。不是开玩笑啊,这是我总结出来的一个所谓经验也好,教训也好,就是已经困得不行了,不要强挺着。困意来的时候,就已经是天道在起作用,我们的身体已经向大脑发出了一个报告,就是必须休息了。长时间地硬挺着,你的所谓的那个生物钟,现在叫生物钟,古代就是阴阳变换之道,你就在抵抗它,就是以人心在干扰天心,身体那个灵敏的规律就被破坏掉了。破坏掉了以后,就是该睡的时候不睡,那你想睡的时候睡不着,这个时候人生无规律可言。所以后半夜睡不着的人,据说那是有生不如死的感觉。

还有一点,如果你或者是周围的亲属,不管多大年龄,假如说总是后半夜一点到三点之间醒来,还不明原因,而且时间持续半年以上,赶紧去检查。这个检查有两个含义:第一个检查就是反求诸己,看一看自己在什么环境下把肝脏伤了,因为后半夜一点到三点对应着我们的肝经,总是在那个时候醒,说明肝脏有问题了,本来该沉睡的时候你却醒来,这是有问题的。如果更严重一点,后半夜三点以后醒,醒来还睡不着,很有规律地这么醒,时间超过一年,那就很危险了,检查一下肺脏上是不是长东西了。因为“阳不入阴”就睡不着,就是我们那个元神不能够入阴,不能够阴阳合一,这就会睡不着,睡不着就是那个阳神还在起作用,这就提醒我们赶紧去调理。

所以,每天这十二个时辰对应着我们五脏六腑,完全一一地相应。你不用去看医生,不用去求人,自己拿经典一对照,就知道自己哪个脏腑出了问题。赶紧去想,是孝道没尽好,还是义不够,还是说谎话撒谎撒成习惯了,脾胃伤了。总之,自己可以去对照。这是由中午休息我想起来的,提前跟大家建议一下。

士之心为志

接着往下看,岐伯接着告诉黄帝:

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

什么是志呢?看这个字,就是“士之心”。那什么是士呢?十个人选一,你看那个士,上面一个十底下画一横,表示十选一。在古代,十个人当中选一个为士。古代人口少,按照人口比例的话,相当于我们今天千里挑一或万里挑一,就是人中之龙、骨干、精英。这个人的心为志,这个志决定了我们人生的起点,决定了我们人生的方向,决定了我们人生的高度。

孔夫子在《论语·为政第二》中第四句话说:我自己十五岁那一年有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他把自己这一生关键的几个年头都交代了出来,起始点就是十五岁那一年,这老夫子不知道是突然明白了自己是来人间干什么任务的,还是受刺激了,突然立志,要学,要有志于学。下了十五年功夫,三十岁的时候“而立”。我体会这个而立,就是他有自己的自信了,可以自立了。又努力十年,四十岁的时候“不惑”,不惑就是不再动摇。五十岁的时候知道天命,他的孙子那句话给我们做证明“天命之谓性”,那五十岁的时候老夫子知道心性的道理。

我们今天看传统文化,看到“明心见性”这四个字通常就吓住了,以为可能自己这辈子达不到。可是中国古代经典文化里面,最核心的谈的都是心性层次的文化,解决了心性层次的问题,就从核心上、根本上解决了我们人生的问题,也就是解决了士之心的问题。这颗心到底是一颗什么样的心,决定了我们什么样的身体、什么样的家庭、什么样的五伦环境、什么样的事业、什么样的世界,所以它无比重要!护自己的心,就要善护自己的念。心有想法为念,起这一念,这一念就是我们心那个能量要流淌的方向,控制不住它,人生就散如一个没有杯子去规矩的水,淌得不成样子。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任何一个人不守规矩,不守道,不会有成就。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十六年前,我刚刚工作的时候,在东北财经大学师资科工作,负责新教师的岗前培训。就来了两位世界冠军,一位是中长跑的世界冠军曲云霞老师,另外一位是铅球的世界冠军黄志红。我到现在也没搞明白她们两个为什么要到学校里面去工作。后来黄志红离开了学校,曲云霞老师还在学校里担任老师。当时她们俩来的时候,一样要进行岗前培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她们非常地守规矩,你告诉她几点到,她就几点到,从来不打折扣,而且从来不早退,听课的时候,就是进行岗前培训授课的时候,认认真真。这件事情为什么给我触动那么大?因为当时在我看来,那都是取得了世界级成就的人,她们是有纪录的人,可是表现得那样的守规矩,那样的平和,给我树立了一个非常好的榜样。我才知道原来要想取得成就,就要老实、听话、真干,才能有世界级的成就。实际上就是要守这个道。她们没有很复杂的心思,没有故作聪明。所以为什么叫聪明反被聪明误?你看那些聪明人,眼珠子一转,好几个主意出来了。但是,是不是就动摇了自己的元精、元气、元神呢?消耗了自己的能量呢?

岐伯说“志闲而少欲”,就是我们那颗士之心,你能不能让它闲下来,不要没事就干扰自己。

今天我们学西方经济学,他们说要想让经济发展得好,政府不要干预,说得对不对?对了一半。中华文化的表达是“治道之要,贵在不扰”。确实要不扰,但是,国家政府不能忘了这个“治”,就是治理的治,管治的治。因为那是做主的,当它乱了,你就得治;当它不足,你就得补;当它过分了,你就往下削弱;这就是让整个国家处于中道的状态。可是西方经济学强调的就是政府跟市场对立,强调要市场单独起作用,这是他们没有明白中道的道理所形成的。人也是一样的,你仔细看一下,周围特别有成就的人,都是非常淡定的人,都是非常稳重的人,都是能够专心致志的人,都是很少“妄作劳”的人,也就是“志闲而少欲”的人。清心而寡欲,才能够把自己那份正业做得好。

难得心安

“心安而不惧”,这句话不容易做到。我们好像每天总有提心吊胆的事情,会不会得病啊?买的股票会不会跌停板哪?儿子能不能考上好大学呀?考上好大学能不能顺利毕业找个好工作呀?能不能找一个好的对象成家和睦相处?生孩子是不是能够健康活泼,最好还是聪明?永远没头。随着人生的画卷展开,问题永远在。那这个“心不安而惧”是不是我们每一个人出现的状态?

二祖到达摩祖师那里面求法,大家都知道那一段公案,立在雪里面,雪都已经埋过了膝盖,祖师才问他有什么问题。他就说:“心不安。”大家想一想,这个问题有多严重,文治武功他也算是一等一的人才,中华文化应该说唐以前的经典他大概读了个遍,仍然解决不了心安的问题。祖师突然一句话:“将心来吾与汝安。”把你的心拿来,我给你安一下。二祖一下子愣在那里,拿不出来嘛,找不到嘛,叫“寻心了不可得”。这个公案在中国禅宗史上,也就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史上非常有名。自己的“心”找不到,立在那里。然后达摩祖师告诉他“为汝安心竟。”我已经给你安完了。你连自己的心都找不到,你还觉得心不安,谁在作自己?就是庸人自扰嘛!

谁干扰自己?谁让自己心不安?不还是你自己起的念头吗?所以放下是放下什么?就是放下自己糊涂的念头,不肯受教的念头。如果说你还不明白,我当时就是这样,读完之后还觉得不明白,最后说不想了,既然他们被认为是对的,那我把我自己的想法,所谓我自己的人心,我跟老师合上行不行?他怎么想,我怎么想;他告诉怎么干,我怎么干。干了一段时间以后发现人家是对的,这就是“心安而不惧”。

当你能够舍弃自己那自以为是的想法的时候,放下自己自以为对的念头的时候,就离那个正确不远了。如果完全放下,就能够恢复本来清净的心态,本性的智慧自然流露,是心光流露,是性光流露,我们就知道了自己生命最核心的那个宝藏。它就是我们自己所拥有的,不必要向外求,这样就可以“形劳而不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