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蔬果质量安全可持续治理机制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2.3 关于农产品供应链与可持续供应链的研究

有关供应链管理的思想源远流长,但这一思想和方法最早无疑是运用在工业领域。在IBM、宝洁、戴尔等跨国公司实施供应链管理获得空前成功之后,食品和农产品行业也开始纷纷效仿并借助供应链管理这一重要工具来提升其竞争力。食品属于快速消费品,大多数食品产品的附加值都不高,而数量却非常大,需要在短时间内快速分散输送到各地。食品物流被视为一个成本高、耗损大、利润微薄的领域。1996年,Zuurbier等学者在一般供应链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食品供应链(food supply chain)概念,并认为食品供应链管理是农产品和食品生产、销售等组织,为了降低食品和农产品物流成本、提高质量、提高食品安全和物流服务水平,而实施的一种垂直一体化运作模式。一般而言,食品供应链由不同的环节和组织载体构成:“产前种子、饲料等生产资料的供应环节(种子、饲料供应商)”“产中种养业生产环节(农户或生产企业)”“产后分级、包装、加工、储藏、销售环节”(赵林度,2006a)。这是一种典型的种子—食品体系。食品供应链作为供应链的一个分支,包括初级采集过程、加工过程、运输贮藏过程及销售过程。根据食品和农产品物流的发展阶段,Golan E.等(2002), Boselie D.(2002)认为典型的食品供应链可划分为哑铃形、T形、对称形和混合形四种类型(赵林度,2006a)。

即使从国外来看,供应链管理的思想、理论和方法向农业领域延伸才刚刚开始。国外对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农产品质量保障、纵向合作、信息管理和价值链分析等方面。国内对于农产品供应链问题的研究目前尚处于探索和起步阶段,少数学者(夏英、宋伯生,2001;卢风君、叶剑、孙世民,2003;卢风君、孙世民、叶剑,2003b:冷志杰,2006;陈小霖,2007;胡莲,2008)已经开始尝试从供应链的视角切入农产品生产、流通和质量安全问题。夏英、宋伯生(2001)在分析国外质量标准体系和供应链综合管理对食品安全保障作用后认为,我国应利用农产品供应链,实施农业的综合管理,重点加强对食品质量的反馈和控制;王秀清、孙云峰(2002)在分析食品质量本身特性后认为,为保障食品安全迫切需要对农产品产业链进行协调管理,直接对农产品和食品的生产与流通过程进行管制;陈超、罗英姿(2003)从提高中国肉类加工食品的市场竞争力出发,针对目前中国肉类加工食品尚未形成完善的供应链管理模式这一现状,提出了在新型的供应链模型中加入信息代理中介组织的设想。另外,国内还有一些学者和研究机构(丁华,2004;冷志杰,2006;黄祖辉、刘东英,2007;李晓锦,2008;张旭辉,2008;孟凡胜,2008;赵一夫,2008;北京市商务局、北京物资学院,2005)还从不同的侧面研究了农产品物流和供应链管理问题。

长期以来,粗放型经济增长对资源、环境造成了日益增长的巨大压力。为此,我国政府提出将可持续发展战略定为基本国策,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经济。可持续供应链等就是与可持续发展理念密切相关的概念。在可持续供应链这一概念没有出现之前,相应的概念是绿色物流与绿色供应链。绿色物流(green logistics)是一个较新的概念,至今并没有统一定义。Wu和Dunn(1995)认为绿色物流就是对环境负责的物流系统,既包括从原材料的获取、产品生产、包装、运输、仓储直至送达最终用户手中的前向物流过程的绿色化,还包括废弃物回收与处置的逆向物流。Rodrigue, Slack和Comtois(2001)认为,绿色物流是与环境相协调的物流系统,是一种环境友好且有效的物流系统。美国逆向物流执行委员会在其研究报告中对绿色物流这样定义:绿色物流也称“生态型的物流”,是一种对物流过程的生态环境影响进行认识并使其最小化的过程,并认定逆向物流只是绿色物流的一个方面(王长琼,2004a)。因此,绿色物流至少应该包括绿色供应物流、绿色生产物流和绿色分销物流三个不可割裂的方面(王长琼,2004a)。或者说,绿色物流应包括绿色采购、绿色进货、绿色制造、绿色输出、绿色营销、绿色运输、逆向物流等,不仅仅是一个绿色“储运”的概念(于学成,2006)。近些年来,国内不少学者开始对绿色物流进行研究。王长琼(2004a),王长琼(2004b)和夏春玉、李健生(2005)对于绿色物流进行了比较全面的介绍。绿色供应链则是基于绿色物流而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在物流管理中增加环境因素的思想最早提出是在20世纪70年代,不过当时只是作为企业物流管理的一个次要方面提出的,还没有涉及供应链管理(夏春玉、李健生,2005)。到了20世纪90年代,供应链等相关理论在西方有了一定范围的应用以后,大规模、有意识的绿色化物流理念才开始在供应链的视角下开展,并于1996年首次提出了“绿色供应链”(green supply chain)概念(吴迪冲,2002)。在此之前,西方学者对于逆向物流(即制造商如何回收自己的产品和包装物,以达到成本最低、对环境影响最小的目的)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绿色供应链管理”(gree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这一概念虽然在1999年以前就已经在不少论文中出现,但仅仅局限在“概念提出”的阶段。而在1999年以后,“绿色供应链管理”这一概念在欧美部分发达国家出现频率明显提高,并涌现出不少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的先驱,一些知名的跨国公司,如通用汽车、福特汽车、惠普公司、宝洁公司和通用电气等,还把绿色供应链管理作为企业文化渗透到各个环节、各个部门和各个员工(夏春玉、李健生,2005)。国内最早对绿色供应链管理进行介绍的代表性论文有武春友等(2001),郑迎飞等(2001)和吴迪冲(2002),代表性专著为杨红娟(2008)。后来,又出现了一个有可能取代绿色供应链的概念——可持续供应链。挪威纳尔维克工学院教授索拉旺·威于2008年发表于《中国流通经济》上的文章《可持续供应链管理模式研究》,是中文文献中正式探讨可持续供应链管理模式最早的论文之一,然而,可持续供应链管理早在多年以前就已经在西方学界流行,其基本思想至少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广泛探讨的“企业社会责任”问题,Bowen(1953)就已正式提出企业(公司)社会责任这一个概念。不过这一概念自提出以来就一直受到学界尤其是主流经济学家的非难,弗里德曼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他否认有提出所谓“企业社会责任”的必要性,在他看来,企业唯一的目标就是利润最大化(Friedman,1963)。采用可持续供应链管理战略,虽然意味着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经营成本,然而,这种战略却能在带来显著的社会效应的同时,为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利益,有利于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一项针对英国五家大公司的研究调查表明,通过采取一些对环境无害的方法,供应链确实能够从中获利(Lamming和Hampson,1996)。针对东南亚的一些企业的研究也表明,让供应链的某些环节更“绿色”,有利于加强企业的竞争力和能力(Rao和Holt,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