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十年人物经典:赢+赢的答案+巴菲特传+滚雪球上+滚雪球下(套装共5册)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5
相信欧洲

我常听人谈起中国和印度的未来。我想问的是,您觉得欧洲5年之后的发展前景如何?

——美国密歇根州法明顿希尔斯读者

根据欧洲目前的情况(它的经济、政治、社会和人口发展趋势)来看,且不用提因名为“首次雇用合同”的新劳工法案的颁布而致使100万人走上街头大加抗议的法国,我们似乎可以认为整个欧洲前途渺茫,前景一片暗淡。

但事实上,欧洲的前景并不像上面描述的那样日薄西山、奄奄一息,也不可能是那样。

毫无疑问的是,在过去的10年间,欧洲一直在原地徘徊。当除他们之外的整个世界都在大步向全球化迈进,并且在这场竞争中越战越勇的时候,欧洲的变革之路却刚刚开始。

当然,并不是说欧洲的每个国家都是如此。20年前,英国就深切地感受到了市场全球化的趋势,于是,为了保持国家的竞争力,他们放宽了对经济的限制。在同一时期,几个东欧国家,比如匈牙利、斯洛伐克有效地实施了有利于市场经济的改革,摆脱了原有经济理论某些方面的禁锢。

但是,从这些国家传出的令人欣慰的经济消息与从法国、德国和意大利传出的不和谐的经济消息相比,前者所能起到的积极意义就很有限了。由于对资本投资和冒险的极度厌恶,老欧洲的三个支柱国几乎被它们的高福利经济政策死死地拖住了进取的脚步。

我们来看一组统计数字。

根据新美国基金会的乔尔·科特金公布的统计数字,在过去的35年里,美国经济创造了多达5 700万个就业机会,而在同一时期,GDP总和与美国相仿的欧洲却仅仅创造了400万个就业机会(而且大多数就业机会来自政府部门)。在这段时期,欧洲失业率一直徘徊在10%左右,比美国高出一倍。

另外,欧洲也无法收获更多的科技领域的进步成果。拿德国、法国和意大利来说,三国的人均研发支出只有美国的一半。人口统计数字也一样不容乐观,上述三个国家的人口都在下降,而且在(自然地)逐步走向老龄化。

既然欧洲人自己似乎都在准备给这块大陆的未来写一篇讣告了,为什么我们还对它抱有希望呢?

最令人焦虑的是,似乎有一种集体性的消极情绪在制约着欧洲的发展。在回答哈里斯互动调查公司(Harris Interactive)提出的问题“你对现在的生活满意程度如何”的时候,只有大约18%的欧洲(这里指的是法国、德国、意大利三个国家)受调查者的回答是“非常满意”;而在美国,这一数字是57%。更糟的是,这些欧洲人觉得他们的生活陷入了一成不变的泥淖。当问到“你认为自己的个人境遇在5年之后会有所改善吗”时,只有1/3的欧洲受调查者认为会有改善;而在美国,2/3的人相信自己的未来会更好。

既然欧洲人自己似乎都在准备给这块大陆的未来写一篇讣告了,为什么我们还对它抱有希望呢?

分析起来,主要有以下三大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欧洲已跨出改革的第一步。还记得1980年的事情吗?在日本企业咄咄逼人的攻势下,美国企业纷纷破产。美国的失业率上升到将近10%,通货膨胀率达到了14%,银行的最低贷款利率超过了20%。当时,卡特总统宣布美国处于“不适”时期,当时美国的情况正如当前欧洲面临的形势。

但是,如果美国当时就此听天由命的话,后果不堪设想。好在那时,美国人选出了一位性格乐观、永不服输的新总统。这位总统调动了人们的爱国热情(同时也刺激了国防支出)。他大幅减税、倡导创业精神,最终让美国经济走出了低谷。

东欧各国政府出台了许多有利于发展市场经济的政策。在政府的鼓励下,各国纷纷涌现出一批思维活跃、能够超越思想樊篱看到无限机遇的企业家。

同样,欧洲也拥有太多的历史积淀、大量的基础设施和过高的期望值,所以,欧洲很容易滑向虚无主义。例如,它的劳动力受教育水平居全世界最高。由于领导人的行动不够果断,人们逐渐流露出对现状的不满。在德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也只是一个“准改革派”。但法国政府为了拉动就业机会的增长,确实做了一些努力,比如改革就业法规,虽然那次改革在一片抗议声中不幸夭折,但至少是走出了第一步。将来在必要的情况下,它很可能会走出第二步。

第二个原因是,目前的欧洲拥有一批锐意进取的企业领导:雷诺和日产公司的卡洛斯·戈恩(Carlos Ghosn)、梅赛德斯公司的迪特尔·蔡澈(Dieter Zetsche)、西门子公司的克劳斯·克莱因费尔德(Klaus Kleinfeld)。在这里,我们只给大家列出这三个。这些人——当然还包括其他倡导变革的领导——意识到他们的公司面对的是一个全球化的世界,所以,为了保持企业的强大竞争力,他们矢志不渝地推进着自己的变革计划。

老欧洲能够生存的最后一个原因是新欧洲。东欧各国政府出台了许多有利于发展市场经济的政策。在政府的鼓励下,各国纷纷涌现出一批思维活跃、能够超越思想樊篱看到无限机遇的企业家。

例如,有一次在华沙逗留期间,我们就聆听了一位企业人士面对300多位其他波兰企业家所做的演讲。他的一番宏论语惊四座,他说:“在这儿成本太高,我打算把公司在欧洲的业务外包出去,现在,我正想办法把生产基地放在乌克兰——你们也应该这样!”听众虽然不多,但都在聚精会神地听着,一个个兴奋异常。我觉得,这比对法、德、意三国那些不满于现状的人进行的民意调查结果更能说明欧洲的前途。

说到这里,到底5年之后的欧洲会是什么样子?

欧洲不会立刻繁荣起来,但会比现在好一些。在不断涌现的企业领导和企业家的推动下,欧洲最终将成功踏上积极的经济发展之路。然而,很明显,当前很多欧洲人却意识不到这一点,这也是一个可悲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