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发展县域电商的可行性
当前,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不断深入,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综合国力明显增强,社会保障体系也逐步健全,基本上解决了农村困难群众的温饱问题,这为进一步发展县域电商创造了有利条件。
(一)基础设施建设
要想富,先修路。我国政府历来重视基础设施建设。2013年10月,西藏墨脱公路建成通车,标志着我国所有行政县都纳入到了全国公路交通版图。截止到2015年底,我国国家公路总里程超过370万公里。铁路方面,根据中国铁路总公司统计,截止到2015年底,我国铁路营业里程超过12万公里,居世界第二位,其中高速铁路营业里程1.9万公里,居世界第一位。通信网络方面,根据工信部“宽带中国”2015专项行动相关资料显示,2015年我国新增1.4万个行政村通宽带,新增4G基站60万个,使4G网络覆盖县城和发达乡镇。交通、网络等基础设施的逐渐完善,为县域电商的蓬勃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政策利好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县域电商发展工作。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首次提及“互联网+”,明确表示要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同年5月份,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专门就农村电子商务相关议题召开工作会议,会议对大力发展农村电商达成共识并做出了发展指导意见。8月份,商务部等19部委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指导意见》。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就农村电商单列一段进行阐述,政府重视程度可见一斑。短短两年时间,政府就发展县域电子商务颁布了40多个相关政策和发展指导意见,并推行了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等行动计划,在政策方面十分利好。
(三)县域电商渐成风口
自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示,国家要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以及设立投资基金引导鼓励产业创新,县域电商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阿里巴巴、京东等互联网公司相继宣布农村电商是其未来发展的战略目标之一,在基本完成对大、中等城市的布局后,这些互联网巨头纷纷将“渠道下沉”,投入资源布局农村市场,例如阿里巴巴推出“千县万村”计划、京东推出的农村电商“3F战略”。在互联网行业风生水起的众筹模式也应用到了农业领域,比如将农田划分多份、分别由客户承包的“私人订制”,找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出钱“众筹茶园”等,将信息、资金、客户等资源有效整合,开创了县域电商的新模式。
(四)土地流转
伴随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农户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流转明显加快,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已成为必然趋势。
为适应当前形势、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国务院发布《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提出要在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的前提下,促使承包权和经营权分离,形成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经营权流转的格局。这既有利于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和提高劳动生产率,保障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又有利于促进农业技术推广应用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发展县域电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五)互联网金融
长期以来,因风险大、效益周期长等因素,三农融资难、融资贵成为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受此制约,农业规模难以扩大、装备技术难以更新,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县域电商的发展进程。与传统金融相比,互联网金融将农村、农业和农民组成一个生态系统来为之提供服务,充分发挥互联网的资源配置与协同作用,促进农村经济飞速发展。互联网金融在农村的渗透将有助于县域电商更好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