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政策研究与决策咨询:国务院研究室调研成果选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关于尽早采取稳增长措施的建议

郭克莎

今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确定为7.5%左右,有利于稳定市场预期。但从当前经济指标的走势看,增速下行压力有所加大,一季度可能会掉到7.5%之下。应尽快采取适当有效的政策措施,提振企业投资发展信心,努力把季度增速保持在经济运行的合理区间。

一、今年一、二季度经济增速仍可能下行

我国经济增速已连续两年在一、二季度出现下行,前年主要依靠加强短期性宏观调控,到四季度才把增速拉回来;去年提出“经济运行合理区间”,起了引导市场预期的作用,加上一些促改革、稳增长举措,在三季度就把增速拉了起来。但必须看到,经济增速下行的内在动因并没有改变,深化改革的政策一时间还难以明显促进经济发展。

1、2月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制造业PMI分别为50.5%和50.2%,已连续3个月下滑,接近50%的荣枯分界线;汇丰发布的制造业PMI分别为49.5%和48.5%,下降幅度更大。这表明经济增长已出现转弱势头,一、二季度增速下行压力加大。主要原因是:

(一)出口增长受去年基数影响大。去年一季度出口同比增长18.4%,其中包含“套利贸易”水份,给今年出口增长留下了隐忧。1—2月,外贸出口额按美元计算同比下降1.6%,按人民币计算同比下降4.3%,已显现了去年出口基数高的影响。今年美、欧等发达市场虽有所好转,但新兴市场将出现一定回落,我国出口形势总体难有大的改观。一季度出口增速将大幅下降,对经济增长产生较大负面影响。

(二)投资增速可能延续回落态势。1—2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7.9%,比上年全年和同期下降1.7和3.3个百分点,创2002年12月以来新低;固定资产投资到位资金同比增长14.6%,比上年全年和同期下降5.5和9.2个百分点,降幅相当大。虽然去年以来的简政放权改革有利于激发社会投资活力,但受控制地方政府性债务、限制产能过剩行业投资,以及房地产市场波动等因素影响,投资增速回落态势难以改变,明显加大经济增长下行压力。

(三)消费需求增长难以稳定回升。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1.8%,比上年全年和同期下降1.8和0.5个百分点;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0.8%,比上年同期有所加快,但与上年全年走势相比也呈回落态势。当前居民尤其是城镇居民的消费增长,仍受到多种因素制约,主要表现在:一是收入增长放缓的影响。去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比上年回落2.6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9.3%,也比上年回落1.4个百分点。二是供给结构偏差的影响。我国城镇居民对汽车、家电等耐用消费品的需求已接近饱和,增速进入下行阶段,而符合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家政、健康、养老等服务业和高端产品供给不足,限制了消费需求的有效扩大。

(四)工业增速波动格局尚未改变。1—2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8.6%,比上年全年和同期下降1.1和1.3个百分点,创2009年4月以来新低。目前,我国主要工业行业产能利用率只有70%左右,有些行业只有50%多。产能过剩引起工业生产者价格(PPI)下降、产品库存波动,是导致工业增速波动下行的主要导因。1、2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1.6%和2.0%,购进价格同比下降1.7%和2.1%,降幅均比去年下半年扩大,环比价格继续下降。3月上旬,流通领域重要生产资料市场价格多数延续下行态势。预计一、二季度重化工业又会去库存,将再度引起工业增速波动下滑,不利于经济稳定增长。

在上述因素影响下,一季度经济增速可能掉到7.5%以下,如果不及时推出稳增长措施,二季度经济增速可能下滑到7%左右。这将妨碍深化改革、调整结构的进程,也对宏观经济政策取向产生新的干扰。

二、尽快采取稳增长举措的建议

总的看,要坚持统筹兼顾、长短结合,进一步处理好促改革、调结构与稳增长的关系。为防止经济增速下滑过多,影响经济平稳运行,造成经济工作的被动,需要增强宏观调控的预见性、前瞻性,尽早谋划和出台稳增长措施,形成主动应对经济波动的局面。主要建议是:

(一)大力推进改革开放,引导和增强市场预期。加快推出三中全会已经确定方向、社会各方面基本形成共识的改革项目,从简政放权扩大市场调节空间、完善市场运行机制、搞活市场微观主体三个方面同时深化改革,增强市场化改革的整体效应。现在民营企业参与改革的热情较高,地方政府推进改革的动力较强,关键是中央有关部门要加快制定深化改革的具体方案和政策,加快审批企业、地方上报的改革项目,使重点领域的改革尽快明确操作内容、逐步落到实处,释放出促进经济发展的预期和作用。

(二)尽快推出重大项目,发挥好投资关键作用。对于今年已确定的基建、民生等重大项目,要抓紧推进投资建设,力争在二季度就对经济增长发挥拉动作用,并平稳持续到下半年。“十二五”确定的重大项目,尚未上马的要加快推出,已经在建的要加快进度。特别是推进中西部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要尽快释放投资规模和时间表信号,创新投融资机制和渠道,调动民间资本参与建设运营的积极性,把主要建设资金筹集落实到位,防止像以往一样因资金缺口问题,大部分工程项目拖到下半年或四季度,甚至完不成建设任务,影响投资对稳增长的关键作用。

(三)积极扩大热点消费,加强消费需求拉动力。适应居民消费升级趋势,加快发展家政、健康、养老等服务业,拓展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等消费领域,完善电子商务、网络信息等消费设施,积极发展多种新型消费业态,满足居民新的消费需求。采取领导带头、分批休假等措施,落实好带薪休假制度,促进旅游休闲消费扩大。同时,继续研究促进消费的政策措施,改善流通、出行等消费环境,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整治假冒伪劣等违法违规行为,加快建立扩大消费的长效机制。

(四)努力开拓国际市场,进一步稳定出口增长。抓住美欧等发达经济复苏的有利条件,加快出口产品结构调整升级,加大重点目标市场开拓力度,增加机电产品、轻纺产品出口。支持企业扩大境外投资,推进国际劳务合作和工程承包,带动技术装备和相关产品出口。密切关注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经济走势,采取综合措施提升国际竞争力,努力稳定和扩大近年来开拓的新兴出口市场。

(五)加快化解产能过剩矛盾,促进资源有效配置。这既要控制新上项目和新增产能,更要多措并举化解存量产能。加强改革导向和政策支持,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改组改造,引导部分国有资产从工业尤其是重化工业中转移出来,在引进民间资本和境外资本、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盘活国有工业存量资产,促进企业兼并重组和资源流动。同时,从工业领域转移出来的国有资产,可借助国有资本投资经营公司的形式,进入市场前景看好的服务业领域,既降低工业比重又提高服务业比重,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优化。

(六)着力搞活资本市场,提升经济发展动力。股票市场的活跃和上涨,有利于扩大居民消费和企业融资,促进实体经济稳定发展。美国道琼斯股票指数从金融危机发生后的6500点上升到目前的16000点,是拉动美国经济复苏的一股重要力量。我国股票市场已持续低迷了6年,现在房地产市场面临调整压力,社会资金有可能改变流向。要积极研究出台激活股票市场的政策措施,包括对低估值大盘蓝筹股推行优先股、T+0交易等试点,向股票市场注入新的制度活力,吸引各类投资资金进入,推动股票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2014年3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