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国学大典:文学经典(上册)(套装共6册)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五言律诗 七十七首

五言律诗,简称“五律”,近体诗的一种。源于五言古体,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初。格律严密,每首八句四韵或五韵,每句五个字,中间两联必须对仗,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五言律诗首句不入韵是正格,入韵为变格。通常押平声韵。其押韵的音韵标准为中古音韵系统,即南北朝至隋唐时期汉语的语音。根据其平仄,定格为四式:首句仄起不入韵式、首句仄起入韵式、首句平起不入韵式、首句平起入韵式。

五言律诗是最具唐诗“丰神情韵”(钱锺书《谈艺录》)的诗歌体裁。一般是对社会现实、自然景物和内心世界的表现,融情入景,侧重于客观观照,也是唐人应制、应试以及日常生活中普遍采用的诗歌体裁。唐代五律名家数不胜数,其中,以王昌龄、王维、孟浩然、李白、杜甫、刘长卿成就为大。

唐玄宗

人物简介

唐玄宗(六八五至七六一),名李隆基,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睿宗第三子。先天元年(七一二)即位,励精图治,后倦于国事,任用奸佞,以致发生了“安史之乱”。天宝十五年(七五六)册太子李亨即位,自己为太上皇。上元二年(七六一)卒。谥曰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后世称“唐明皇”,庙号玄宗。唐玄宗多才多艺,通音乐、擅书法、工诗能文。他对于诗歌去除六朝纤靡风气、“开盛唐广大清明气象”(钟惺《唐诗归》)有倡导之功。《全唐诗》存其诗一卷。

经鲁祭孔子而叹之[1]

夫子何为者?栖栖一代中[2]

地犹鄹氏邑[3],宅即鲁王宫[4]

叹凤嗟身否[5],伤麟怨道穷[6]

今看两楹奠[7],当与梦时同。

注释

[1] 鲁:古代鲁国地域,在今山东一带。

[2] 夫子:对有道德学问的成年男子的敬称,此指孔夫子。栖栖:忙碌不安的样子,此指孔子周游列国之事。

[3] 鄹(zōu)氏邑:在春秋鲁国境内,今在山东曲阜。孔子父亲叔梁纥曾为鄹邑大夫。

[4] 鲁王宫:据孔安国《尚书序》:“鲁恭王坏孔子旧宅,以广其居。升堂,闻金石丝竹之声,乃不坏宅。”

[5] 叹凤:《论语·子罕》:“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嗟:感叹。否(pǐ):不顺。凤鸟至、河出图是世之祥瑞。孔子感叹时世不佳,命运不济。

[6] “伤麟”句:此句见于《春秋》:“哀公十四年春,西狩获麟。”自后孔子即绝笔,不著《春秋》。

[7] 两楹奠:指祭奠礼仪之隆重庄严。根据殷朝旧制,人死后,灵柩应停放在两楹之中。《礼记·檀弓上》记孔子感叹生前没有人尊重他,却梦见死后坐享“两楹奠”,预感到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两楹,指殿堂之中。楹,堂前柱子。

望月怀远[1]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2]

情人怨遥夜[3],竟夕起相思[4]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5],还寝梦佳期[6]

注释

[1] 怀远:思念远方之人。

[2] “海上”二句:意谓海上明月升起,远在天涯之人此时此刻正和我一样望月思人。

[3] 情人:有情谊之人。遥夜:长夜。

[4] 竟夕:整夜。

[5] 不堪:不能。盈手:满手,指把月光捧满手中。

[6] 还(huán)寝:回去睡觉。佳期:指相会的好日子。

王勃

人物简介

王勃(六五〇至六七六),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不到二十岁即应科举及第。官虢州参军。往交趾探望父亲,归来渡海时溺水受惊而卒。王勃自幼聪慧,早有文名,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胡应麟称其五律“兴象宛然,气骨苍然,实首启盛、中妙境”(《诗薮》)。有《王子安集》十六卷,《全唐诗》编其诗二卷。

杜少府之任蜀州[1]

城阙辅三秦[2],风烟望五津[3]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4]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5]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6]

注释

[1] 杜少府:其人不详。少府,即县尉的通称。之任:赴任。蜀州:在今四川崇州。一作“蜀川”。设置“蜀州”时王勃已殁,应为“蜀川”。

[2] 城阙:指都城长安。辅:护持。三秦:西楚霸王项羽灭秦后,曾将其旧地分为雍、塞、翟三国,称三秦。此处指今陕西一带。

[3] 五津:四川灌县至犍为,岷江上有五个渡口,为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称五津。此泛指蜀地。

[4] 宦游人:在外做官之人。

[5] 比邻:近邻。古代以五家相连为“比”。

[6] 无为:不需要。歧路:分手的路上。沾巾:指流泪。

赏析与点评

这是诗人青年时期所写的一首送别诗,先写送别之地,再写行人赴往之处,一为实景,一为想象,一实一虚,风烟远望间,三秦与五津营构成壮伟而迷茫的景象,而同是“宦游”之人,客中送客,更显离情凄楚。但“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语意转折,格调高昂,道出朋友之义的深刻内涵。人虽离别,但知己之情长存,纵有惜别之悲,亦不必过分伤感。旷达豪迈,情意回荡,味之无穷。

骆宾王

人物简介

骆宾王(约六三八至约六八四),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显庆年间,为道王李元庆属官,累官侍御史。不久获罪下狱,贬为临海(今浙江天台)丞,世称“骆临海”。光宅元年(六八四)从徐敬业讨武则天,兵败不知所踪。骆宾王诗文兼长,尤擅七言歌行,五律也时有佳作。有《骆宾王文集》十卷行世,《全唐诗》编其诗三卷。

在狱咏蝉[1]

西陆蝉声唱[2],南冠客思深[3]

不堪玄鬓影[4],来对白头吟[5]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6]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7]

注释

[1] 狱:唐高宗仪凤三年(六七八),骆宾王任侍御史,因上疏进谏,被诬下狱。

[2] 西陆:指秋天。

[3] 南冠:《左传·成公九年》记楚钟仪戴南冠被囚于晋军,后以南冠代指囚徒。

[4] 玄鬓:指蝉。古代妇女梳鬓发如蝉翼状,称蝉鬓。此处反过来以蝉鬓称蝉。

[5] 白头吟:古乐府名,传说是汉代卓文君因丈夫司马相如再娶而写的,曲调哀怨。

[6] “露重”二句:因露重则蝉飞不快,风大则蝉鸣声易被风声掩盖,比喻世途艰难,阻力重重。

[7] 予:我。

赏析与点评

诗人作此诗时因受诬陷身陷狱中,遂借这首咏物诗寄托自己的隐忧。此诗运用比兴手法,表面处处写蝉,实际句句喻己,以咏蝉的高洁喻自己不肯同流合污的节操。咏物而不囿于物,抒情而不离于物,写形传神,比喻妥贴,语多双关,寄托高远。

杜审言

人物简介

杜审言(约六四五至七〇八),字必简,祖籍襄阳,迁居巩县(今属河南)。“诗圣”杜甫的祖父。中宗神龙元年(七〇五)因依附张易之而被流放岭南,次年赦归。杜审言善诗,工书翰,与李峤、崔融、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其五言律诗“体自整栗,语自雄丽”(许学夷《诗源辨体》),对近体诗的成熟是有贡献的。《全唐诗》存其诗一卷。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1]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2]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3]

淑气催黄鸟[4],晴光转绿[5]

忽闻歌古调[6],归思欲沾巾。

注释

[1] 晋陵:县名,在今江苏常州。陆丞:晋陵县丞,其人不详。一作“陆丞相”。

[2] 宦游人:在外做官的人。物候:指在不同季节里自然界的景物变化。

[3] “云霞”二句:云霞从海上升起,正是曙色初露;梅柳间的绿意从江南渡到江北,春天已经到来。

[4] 淑气:指春天的和暖气息。黄鸟:黄莺。

[5] 绿:指水中绿色的水草。

[6] 古调:格调近古之诗,此指陆丞的诗篇。

赏析与点评

此诗为一首和诗,抒发宦游异乡与思归的心绪。诗中写江南初春:江春、淑气、晴光,春意勃勃,云霞、梅柳、黄鸟、绿,春色缤纷。而正是这般与北方家乡如此不同的春景,令诗人见到同是宦游羁客的好友的诗,忍不住潸然而泪下。

沈佺期

人物简介

沈期(约六五六至七一三),字云卿,相州内黄(今属河南)人。神龙元年(七〇五)因依附张易之而流放州(今越南),后又召为起居郎,官至太子詹事,世称“沈詹事”。沈期擅诗文,与宋之问被时人并称“沈宋”。他长于五言、七言律诗,靡丽清婉,对律诗的定型是有贡献的。有明人辑《沈詹事诗集》七卷,《全唐诗》编其诗三卷。

杂诗[1]

闻道黄龙戍[2],频年不解兵[3]

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4]

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

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5]

注释

[1] 《杂诗》原为三首,此为其三。

[2] 黄龙戍:唐代边塞,在今辽宁开原县西北。

[3] 频年:连年。解兵:休战撤兵。

[4] 汉家营:指唐军营。汉家,实指唐朝。

[5] 一为:一举。龙城:匈奴名城,秦汉时为匈奴祭天处。据《汉书·武帝本纪》载,元光五年(公元前一三〇),车骑将军卫青在龙城大败匈奴,后龙城多用指敌方要地。此句化用此典,比喻出征敌方,一战而捷。

赏析与点评

此诗咏闺怨征苦,借月抒意,思妇望月生思,思随月转,用一轮明月联系起相隔万里的春闺与军营。再巧用互文句法,写少妇良人两地分离不可见,都是夜夜相思、处处伤怀,情思婉转相生。正是如此的相思之苦,在长年“不解兵”的情况下,只能殷切期盼龙城飞将的出现,早日结束战争,得以合家团圆。

宋之问

人物简介

宋之问(约六五六至七一二),一名少连,字延清,虢州弘农(今河南灵宝)人,一说汾州(今山西汾阳)人。高宗上元二年(六七五)进士,神龙元年(七〇五)因攀附张易之而贬为泷州参军,后起为鸿胪主簿,官至考功员外郎。不久,又因受贿被贬为越州长史。唐玄宗先天年间,赐死于桂州。宋之问和沈期一样长于文词,时称“沈宋”。其诗多为宫廷应制之作,“平正典重,赡丽精严”(胡应麟《诗薮》)。今有明人辑《宋学士集》九卷,《全唐诗》编其诗三卷。

题大庾岭北驿[1]

阳月南飞雁[2],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3],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4]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5]

注释

[1] 大庾岭:在今江西大庾县。

[2] 阳月:农历十月。

[3] 殊未已:还没到终点。

[4] 瘴:瘴气,南方山林中湿热郁蒸之气。

[5] 陇头梅:大庾岭上多梅,又称梅岭,因此地气候湿暖,故作者十月过岭,即见梅花盛开。又据《荆州记》载,东汉陆凯从江南给长安的范晔寄梅花一枝,并赠诗曰:“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此处用此典,寄托思念都城之情。

王湾

人物简介

王湾(生卒年不详),洛阳(今属河南)人。太极元年(七一二)进士及第。官荥阳主簿调洛阳尉。王湾词翰早著,工五言。今仅存诗十首,载《全唐诗》卷一五五。

次北固山下[1]

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2],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3]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注释

[1] 题又作《江南意》。次:停宿。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

[2] 潮平:指潮水上涨与两岸齐平。阔:一作“失”。

[3] “江春”句:江南气暖,旧年未过,春意已萌。

赏析与点评

诗人以景抒情,江南近海处的江景在诗人笔下跃然纸上,远见青山叠翠,眼前则是绿水荡漾,潮平岸阔,在宽阔坦直的江面上,小舟顺着和风扬帆而行,苍茫中深蕴大气。“海日”一联有点睛之妙,初日跃出海面照破了长夜,岁末年终之时已透出暖暖春意。精当的语言,清丽的笔触,在引动乡思的意象中,萌生出生命的律动,给人以新的希望。日暮年关,客路乡思总是难免,诗人笔下的乡思却非黯然销魂,这正是盛唐诗人特有的自信与乐观。

破山寺后禅院[1]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2]

万籁此皆寂,惟闻钟磬音。

注释

[1] 破山寺:即兴福寺,在今江苏常熟市虞山北麓。

[2] 空人心:使人心空明洁净。

赏析与点评

诗人游破山寺写下题壁诗,描写清晨破山寺之景色,笔致空灵,不见刻炼之迹。

寄左省杜拾遗[1]

岑参

联步趋丹陛[2],分曹限紫微[3]

晓随天仗入,暮惹御香归。

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

圣朝无阙事[4],自觉谏书稀。

注释

[1] 左省:即门下省,因在宣政殿门左,故称左省。杜拾遗:杜甫,时任门下省左拾遗。

[2] 联步:即连步。趋:小步走。丹陛:天子宫殿前的台阶漆成红色,称丹陛,又称“丹墀”。

[3] 分曹:时岑参为右补阙,属中书省,因在宣政殿门右,故称右省。而杜甫则为左拾遗,属左省。二人上朝时分站左右两边,称分曹。曹,官署。紫微:此指宣政殿。本为星名,古人以紫微星为天帝之居,后转指皇帝之居。

[4] 阙事:缺失之事。

赠孟浩然

李白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1],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2],迷花不事君[3]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注释

[1] 红颜:指青壮年。弃轩冕:指轻视仕宦。

[2] 醉月:对月醉酒。中(zhònɡ)圣:即“中酒”,指醉酒之意。

[3] 迷花:引用《桃花源记》事,指隐居。

渡荆门送别[1]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2]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3]

月下飞天镜[4],云生结海楼[5]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注释

[1] 荆门:荆门山,在今湖北宜都县北、长江南岸,为楚蜀交界之地。

[2] 楚国:指今湖北省境,春秋战国时属楚国。

[3] “山随”二句:意谓山随着平原的出现渐渐远去消失,大江汇入旷野中,从容流去。大荒,广阔的原野。

[4] “月下”句:江中月影,如同空中飞下的天镜。

[5] 海楼:海市蜃楼。

赏析与点评

诗人形象地描绘出一幅渡荆门时长江的长轴山水图,赋其景而起怀土之思,未见送别之依依离情,只见深挚乡思与远游壮怀。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1],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2]

浮云游子意[3],落日故人情[4]

挥手自兹去[5],萧萧班马鸣[6]

注释

[1] 郭:外城。

[2] 蓬:蓬草。蓬草随风飞转,漂泊无定,古诗中常用以比喻远行者。

[3] 浮云:因浮云四处飘荡,古诗中也用以形容游子漂泊。

[4] 落日:落日下山,如同与人告别。

[5] 自兹:从此。

[6] 萧萧:马叫声。班马:离群的马。

听蜀僧浚弹琴[1]

李白

蜀僧抱绿绮[2],西下峨嵋峰。

为我一挥手[3],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馀响入霜钟[4]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注释

[1] 蜀僧浚(jùn):有一说认为此人即李白诗《赠宣州灵源寺仲浚公》中的仲浚公。其他不详。

[2] 绿绮:相传汉司马相如有绿绮琴。此指古琴。

[3] 挥手:指弹琴。

[4] “馀响”句:意为琴声余音与山寺傍晚的钟声共鸣。

赏析与点评

音乐诗写作重在描绘声音之妙,贵于富含自然神致。诗人下笔凝练,不见堆砌比喻,自然之中更见清空之韵。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1],城春草木深[2]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3]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4]

注释

[1] 国破:指长安沦陷。山河在:山河依旧。

[2] 草木深:草木茂盛。

[3] “感时”二句:感时伤事,见花而落泪;恨别家人,闻鸟鸣而心惊。

[4] “浑欲”句:因白发短少,简直插不了簪了。不胜簪,古时男子用簪束发。

月夜[1]

杜甫

今夜鄜州月[2],闺中只独看[3]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4]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5]

何时倚虚幌[6],双照泪痕干。

注释

[1] 天宝十五年(七五六)五月,杜甫携家避难于鄜州。八月,只身投奔肃宗,途中被叛军俘获,陷于长安。此诗即杜甫在长安因思念住在鄜州的家人而作的。

[2] 鄜(fū)州:今陕西富县。

[3] 闺中:此处指妻子。

[4] 忆长安:思念在长安的父亲。

[5] “香雾”二句:写妻子在月下思念自己的情景。

[6] 虚幌:透明的帷幔。

赏析与点评

月光是中国诗歌的思乡主题,诗人被俘陷长安,与家人音讯断绝,以月兴发思乡之情。诗人不言思家,而写妻子望月怀想自己;不怜孤身望月的妻子,而念不解思念的儿女,只因小儿女不知离乱思亲之苦,愈显妻子独自思念、无依无傍之苦,而独在异乡、无亲无故的诗人更形孤苦。不言思乡而垂泪,却说聚首之日喜极而泣之泪痕,可说是曲尽情事,更显情深。

春宿左省[1]

杜甫

花隐掖垣暮[2],啾啾栖鸟过[3]

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4]

不寝听密钥[5],因风想玉珂[6]

明朝有封事[7],数问夜如何。

注释

[1] 宿:值夜。左省:门下省。

[2] 掖垣:宫门两边的墙。

[3] 栖鸟:日暮投宿之鸟。

[4] 九霄:此指朝廷。

[5] 密钥:金锁。“密钥”另本作“金钥”。——编者注

[6] “因风”句:想象百官骑马鸣珂入朝的情景。玉珂,马笼头上的装饰品,马行则响,谓之鸣珂。

[7] 封事:密奏。因上奏用袋密封,以防泄露,故称。

赏析与点评

诗人时任左拾遗,初为朝官,在左省值夜时写下当时的心情。先写景,由花隐鸟栖的日暮,到星临月近的夜半,再写心中之感,且终夜不眠。诗人恭敬职守、忠勤为国之心声充现于中。

月夜忆舍弟[1]

杜甫

戍鼓断人行[2],边秋一雁声[3]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4]

注释

[1] 舍弟:对人称自己之弟为“舍弟”。杜甫有四弟:杜颖、杜观、杜丰、杜占,此时惟杜占与他同在。

[2] 戍鼓:戍楼上的更鼓。鼓后,禁止行人往来。

[3] 一雁:孤雁。古人以雁行喻兄弟。一雁,喻兄弟分散。

[4] 未休兵:时叛军史思明正与唐将李光弼激战。

赏析与点评

诗人此时流寓秦州,战争离乱,家已不家,骨肉相离,消息断绝。戍鼓、雁鸣都让他惊心。白露、明月这些日日可见的晚秋夜景,只因思亲,在诗人眼中更添愁怨。诗人用高超的艺术手法,让这些家常语化为美好的诗句,不仅传达出诗人此时独特的心理感受,更拨动了千百年后无数赏诗人的心弦。

天末怀李白[1]

杜甫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2]

鸿雁几时到[3],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4],魑魅喜人过[5]

应共冤魂语[6],投诗赠汨罗[7]

注释

[1] 天末:天边。

[2] 君子:指李白。

[3] 鸿雁:比喻音信。

[4] “文章”句:能文者都是命运多舛。

[5] “魑魅(chī mèi)”句:提防山精鬼怪伺机择人而食。这是要李白提防小人陷害。

[6] 冤魂:指屈原。屈原无罪被放,投汨罗江而死。比喻李白被流放,与屈原相似。

[7] 汨(mì)罗:汨罗江,在今湖南湘阴县。

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1]

杜甫

远送从此别,青山空复情[2]

几时杯重把?昨夜月同行[3]

列郡讴歌惜[4],三朝出入荣[5]

江村独归处[6],寂寞养残生。

注释

[1] 奉济驿:在今四川绵阳县。严公:严武,字季鹰,华阴(今陕西华阴)人,时任成都尹,充剑南节度使。

[2] 空复情:枉自多情。

[3] “几时”二句:担心与严武后会无期,旧欢难再。按诗意应上句在后,下句在前,诗人为使语意曲折不板直而倒置。

[4] 讴歌:歌颂。惜:因严武离任而惋惜。

[5] 三朝:指玄宗、肃宗、代宗三朝。出入荣:指严武历任重位,出入荣耀。

[6] 江村:指杜甫在浣花溪边的草堂。

别房太尉墓[1]

杜甫

他乡复行役[2],驻马别孤坟。

近泪无干土,低空有断云。

对棋陪谢傅,把剑觅徐君[3]

惟见林花落,莺啼送客闻。

注释

[1] 太尉:房管,字次律,唐玄宗时宰相。

[2] 复行役:指一再奔走求职。

[3] “对棋”二句:写杜、房二人交情生死如一。谢傅,晋名将谢安,拜太傅,酷爱围棋。此处以谢安比房管。徐君,指徐国国君。据《史记·吴太伯世家》记载,春秋时吴季札聘晋,路经徐国,知徐君爱其宝剑,季札决定出使返回时即送给他。及归,徐君已死,便解剑挂于坟边树上而去。

赏析与点评

将以上三首杜甫写给朋友的诗歌连读,可以感受到杜甫与朋友的交谊,以及对朋友的知遇之感。杜甫与李白为文友知己,严武与房管则对其有提携之情。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1]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2]?天地一沙鸥。

注释

[1] 危樯:高耸的桅杆。

[2] 飘飘:形容漂泊不定。

登岳阳楼[1]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2]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3]

戎马关山北[4],凭轩涕泗流。

注释

[1] 岳阳楼:湖南岳阳城西门城楼,下临洞庭湖。唐张说出守岳州时所筑,为登临胜地。

[2] “吴楚”二句:写洞庭湖之广大,跨有吴楚,包涵日月。

[3] 老病:杜甫此时五十七岁,身患多种疾病。孤舟:杜甫携家乘船出蜀,一路漂泊。

[4] “戎马”句:此时北方战事频繁,唐军正与吐蕃激战。

赏析与点评

古往今来咏颂洞庭湖之诗文不计其数,但杜甫此诗虽只四十字,却诗小境大,写湖景之奇警,道乡情之孤寂。诗人包容宇宙的襟怀,直与气象宏放之洞庭争雄。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1]

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2]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3]

复值接舆醉[4],狂歌五柳前[5]

注释

[1] 辋川:河名,在今陕西蓝田县终南山下,宋之问在此建有别墅。王维晚年得此别墅隐居,与裴迪唱和。秀才:唐时称乡贡进士为秀才。

[2] 潺湲(chán yuán):水徐缓流淌的样子。

[3] 墟里:村落。

[4] 接舆:春秋时隐士陆通,字接舆,楚国人,曾狂歌避世。此处指裴迪。

[5] 五柳:陶渊明因其住宅旁有五株柳树而自号“五柳先生”,此处王维自比陶渊明。

山居秋暝[1]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2],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3],王孙自可留[4]

注释

[1] 暝:天黑。

[2] 浣女:洗衣女。

[3] 春芳:春天的芳菲。歇:消歇、逝去。

[4] 王孙:《楚辞·招隐士》:“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原为招隐士出山之词。

归嵩山作

王维

清川带长薄[1],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2],归来且闭关。

注释

[1] 薄:草木丛生之处。

[2] 迢递:高峻的样子。嵩高:即嵩山。

终南山

王维

太乙近天都[1],连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2],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注释

[1] 太乙:亦作太一,终南山主峰,又用作终南山之别名。天都:指唐都城长安。一说天帝居所。

[2] “分野”句:终南山中峰盘踞不止一州之地,成为分隔不同州郡的分界,此极言山域之广大。分野,见李白《蜀道难》。

赏析与点评

此诗表现出王维画家的眼光与手法,是唐诗中写景的名篇。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中评论此诗:“‘近天都’言其高,‘到海隅’言其远,‘分野’二句言其大。或谓末二句与通体不配,今玩其语意,见山远而人寡也,非寻常写景可比。”精练而切中。尾联的问樵投宿,正是点睛妙笔,问答之声的点染刻画,点出深邃幽静之感。

酬张少府[1]

王维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2],空知返旧林[3]

松风吹解带[4],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5],渔歌入浦深。

注释

[1] 张少府:其人不详。少府,即县尉。

[2] 长策:良策。

[3] 空知:只知道。旧林:指旧居。

[4] 解带:古人上朝或见客时须束带,在家闲居时则散着衣带。

[5] 穷通理:困顿与显达的道理,即人生之理。

过香积寺[1]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2],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3],安禅制毒龙[4]

注释

[1] 香积寺:故址在今陕西长安县山中。

[2] “泉声”句:形容泉流为涧石阻滞,水声如幽咽。

[3] 曲:隐僻之处。

[4] “安禅”句:坐禅能制伏心中的妄念。安禅,佛家语。佛教徒坐禅空净守一而入境界,称安禅。毒龙,以比喻人心中的妄念。

送梓州李使君[1]

王维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半雨,树杪百重泉[2]

汉女输橦布[3],巴人讼芋田[4]

文翁翻教授,敢不倚先贤[5]

注释

[1] 梓州:唐代州名,治所在今四川三台县。李使君:疑为李谦。使君,刺史。

[2] 一半雨:又作“一夜雨”。树杪(miǎo):树梢。

[3] “汉女”句:蜀中妇女向官府缴纳橦(tónɡ)布。汉女,川中妇女。三国时刘备在蜀称帝,国号汉。橦布,木棉织成的布,橦即木棉树。

[4] “巴人”句:巴人常为芋田农事打官司。巴,古国名,辖境在今重庆市东部。

[5] “文翁”二句:指李使君到任后,怎敢不追随文翁,教化蜀民。文翁,西汉庐江人,据《汉书·循吏传》记载,汉景帝时为蜀郡太守,因见蜀地僻陋,便兴建学宫,培育人才,使巴蜀地区文化进步。翻教授,反而进行教育之意。

汉江临眺[1]

王维

楚塞三湘接[2],荆门九派通[3]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4],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5]

注释

[1] 诗题一作《汉江临泛》。汉江:汉水,源出陕西,经湖北入长江。

[2] 楚塞:楚国边界。襄阳一带汉水为古楚国的北境,故称楚塞。三湘:说法不一。古诗文中一般泛指今洞庭湖南北、湘江流域一带。

[3] 九派:长江的九条支流。此为泛指。

[4] 郡邑:郡城,此指襄阳城。

[5] 与:如。山翁:指晋人山简。据《晋书·山简传》记载,山简镇守襄阳时,性耽饮酒,常至高阳池宴饮,每饮必醉。

赏析与点评

此诗融画法入诗,眺襄阳远展到荆门,纵连三江,横通九派,以宏伟的气势写江汉平原的开阔,笔力雄健而意态舒远。天水相接本是古诗中常见意象,诗人结合透视法,一纵一横,江流其长不可知,因此远落天外,烟波浩渺不可见,所以山色正在有无之间,“迷远”之法,尽写江色之无尽与幽深。水势盛大,波澜涌动,近前的襄阳城,甚至远方碧空都随之晃动,隐隐绰绰,若隐若现,渲染汉江无涯的磅礴水势。

终南别业[1]

王维

中岁颇好道[2],晚家南山陲[3]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4]

注释

[1] 终南:终南山,唐都城长安附近。别业:野墅。

[2] 中岁:中年。

[3] 晚:晚近,即近日。南山:即终南山。陲:边。

[4] 无还期:忘了回家的时间。

临洞庭上张丞相[1]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2],涵虚混太清[3]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4]

欲济无舟楫[5],端居耻圣明[6]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7]

注释

[1] 此诗一题《登岳阳楼》、《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洞庭:洞庭湖。张丞相:指张说。

[2] 湖水平:八月江汛,湖水涨满,故说“平”。

[3] 涵虚:湖面空阔无边。太清:天空。

[4] “气蒸”二句:形容水势之浩荡。云梦泽:古时有“云”、“梦”二泽,在今湖北南部、湖南北部的长江沿岸一带低洼地区,后大部分淤成陆地。今洞庭湖即为古云梦泽的一部分。岳阳城:在今湖南岳阳,洞庭湖东岸。

[5] “欲济”句:意谓自己要出仕而无人引荐。

[6] “端居”句:自己在圣明之世闲居,实感有愧。

[7] “坐观”二句:典出《淮南子·说林训》:“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织网。”意谓与其在河边羡慕别人钓到鱼,不如回家织网来捕鱼。作者化用此典,说自己有心出仕(羡鱼情),可无人引荐,只能坐观他人(垂钓者)。

赏析与点评

此诗的前两联以气势磅礴的笔力,写出八月洞庭水天一色、蒸云梦、撼岳阳的浩瀚激荡的景象,气魄宏大,意境壮阔,是咏洞庭的千古绝唱。但诗人之意旨不在俯仰山水,而是借浩瀚湖景,抒发胸中大志施展无门的郁闷,希望能得到张丞相的援引、荐用。虽为干禄而作,但诗以望洞庭托意,运用比兴,表干乞之意,却不露“干乞之痕”,兴象风骨皆备。

与诸子登岘山[1]

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2],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3],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4],天寒梦泽深[5]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注释

[1] 此诗写登岘山见羊公碑的感受。岘(xiàn)山:一名岘首山,在今湖北襄阳市。据《晋书·羊祜传》记载,西晋名将羊祜镇荆襄时,常登岘山置酒言咏,终日不倦。羊祜死后,百姓念其功德,在山上立庙建碑祭祀,望见碑者,无不堕泪,杜预因名为堕泪碑。

[2] 代谢:交替。

[3] 胜迹:即指庙与碑。

[4] 鱼梁:即渔梁洲,在今湖北襄阳市。

[5] 梦泽:即云梦泽。

赏析与点评

诗人与友辈一起登临岘山,凭吊羊祜留下的胜迹,在云寒雾冷的瑟瑟寒天中诵读碑文,生发出深长的感慨。孟诗向以简淡为称,但此诗起笔俯仰古今,寄慨苍凉,字里行间虽有憾恨,却丝毫无损诗作的丰神兴象,这正是盛唐诗歌独特的精神风采。

清明日宴梅道士房[1]

孟浩然

林卧愁春尽[2],开轩览物华[3]

忽逢青鸟使[4],邀我赤松家[5]

丹灶初开火[6],仙桃正发花[7]

童颜若可驻,何惜醉流霞[8]

注释

[1] 此题又作《宴梅道士山房》。梅道士:孟浩然好友,其人不详。

[2] 林卧:高卧山林之意。

[3] 开轩:开窗,一作“搴帷”,揭帘子。物华:美好的事物。

[4] 青鸟使:指梅道士派来的信使。青鸟,神话中西王母之神鸟,用于传信。

[5] 赤松:传说中的仙人赤松子,此处指梅道士。“邀我赤松家”另本作“邀入赤松家”。——编者注

[6] 丹灶:一作“金灶”,道家的炼丹炉灶。

[7] “仙桃”句:指山房外桃花开放。仙桃,神话中西王母以仙桃赠汉武帝,称此桃三千年一结果。

[8] “童颜”二句:如果饮酒真能使人容颜不老,那又何妨一醉呢?流霞,神话中的仙酒名。

岁暮归南山[1]

孟浩然

北阙休上书[2],南山归敝庐[3]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4]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注释

[1] 诗题一作《岁晚归南山》。南山:此指岘山,因在襄阳城南,故称。孟浩然隐居的园庐就在附近。

[2] 北阙:古代谒见皇帝的阙观。因坐落于宫殿之北,故名。

[3] 敝庐:破旧的房屋,谦称自己的家园。

[4] 青阳:指春天。岁除:年终之日为岁除。

赏析与点评

诗人四十岁时进京应进士举落第,诗中不怨时命,而以反讽手法恨自己不才,抒发怀才不遇的牢骚与对当朝不能识贤用才的嘲讽。虽是困顿失意之作,最后却以写景作结,语言温厚而回味深长,是诗人一生失意之诗,却是千古得意之作。

过故人庄[1]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2],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3],青山郭外斜[4]

开筵面场圃[5],把酒话桑麻[6]

待到重阳日[7],还来就菊花。

注释

[1] 过:探访。故人:老朋友。

[2] 具:备办。鸡黍:语出《论语·微子》:“杀鸡为黍而食之”,后指农家待客丰盛的饭菜。

[3] 合:环绕之意。

[4] 郭:外城,指城墙。

[5] 筵:一作“轩”。场圃:打谷场和菜园子。

[6] 桑麻:泛指农事。

[7] 重阳日:指阴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旧时有登高饮菊花酒之风俗。

秦中寄远上人[1]

孟浩然

一邱常欲卧[2],三径苦无资[3]

北土非吾愿[4],东林怀我师[5]

黄金燃桂尽[6],壮志逐年衰。

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

注释

[1] 诗题一作《秦中感秋寄远上人》。秦中:此指长安。远上人:上人,是对僧人的尊称。远,为僧人之名。

[2] 一邱:比喻隐者的居处,或径用作隐逸的代称。

[3] 三径:据《三辅决录》说,汉蒋诩辞官回乡,家中有“三径”,唯与隐者羊仲、求仲来往。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有“三径就荒,松菊犹存”句。后常用“三径”指退隐家园。

[4] “北土”句:指不愿留京从仕。北土,指秦中。

[5] 东林:相传晋著名高僧慧远初居庐山西林寺,因问道者多,刺史桓伊在山之东为他建东林寺。此借指远上人所居佛寺。

[6] “黄金”句:秦中贫困,衣食都匮乏。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1]

孟浩然

山暝闻猿愁[2],沧江急夜流[3]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4],维扬忆旧游[5]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6]

注释

[1] 桐庐江:在今浙江桐庐县。广陵:今江苏扬州。旧游:即老朋友。

[2] 暝:天色昏暗。

[3] 沧江:暗绿色的江水。

[4] 建德:在今浙江梅城县,居桐庐江上流。非吾土:语出王粲《登楼赋》:“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意为不是我的故乡。

[5] 维扬:扬州的别称。

[6] 海西头:指扬州。因扬州近海,且处于西边,故称海西头。

留别王维

孟浩然

寂寂竟何待[1],朝朝空自归。

欲寻芳草去[2],惜与故人违[3]

当路谁相假[4]?知音世所稀。

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5]

注释

[1] 寂寂:冷落。

[2] 寻芳草:隐居山林之意。

[3] 违:别离。

[4] 当路:当权者。假:相助之意。

[5] “还掩”句:意谓闭门不仕。扉,门。

早寒江上有怀[1]

孟浩然

木落雁南渡[2],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3],遥隔楚云端[4]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注释

[1] 诗题一作《江上思归》。

[2] 木落:树叶飘落。

[3] 襄水:汉水流经襄阳,称襄水。

[4] 楚云:襄阳古属楚国,地势较高。遥望家乡,被云阻隔,故称楚云。

刘长卿

人物简介

刘长卿(?至约七九〇),字文房,宣城(今属安徽)人。天宝年间登进士第。入仕后曾两度遭贬,官至随州刺史。刘长卿在肃宗、代宗期间诗名颇著,尤擅五言诗,自诩“五言长城”。人们往往把他作为盛唐与中唐的分野,胡应麟称其诗“自成中唐,与盛唐分道矣”(《诗薮》)。有《刘长卿集》十卷,《全唐诗》编其诗五卷。

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1]

古台摇落后[2],秋入望乡心。

野寺来人少,云峰隔水深。

夕阳依旧垒[3],寒磬满空林[4]

惆怅南朝事[5],长江独至今。

注释

[1] 本集题下原注:“寺即陈将吴明彻战场。”吴公台:在今江苏扬州市江都区。此台本为刘宋时大将沈庆之攻竟陵王刘诞时所筑之弩台,后陈朝大将吴明彻又增筑之,故称吴公台。

[2] 摇落:零落。

[3] 旧垒:即吴公台。

[4] 寒磬(qìnɡ):指清寒的磬声。磬,寺庙里用的铜铸乐器。

[5] 南朝:史称东晋后南方宋、齐、梁、陈四朝为南朝。

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1]

流落征南将,曾驱十万师。

罢归无旧业[2],老去恋明时[3]

独立三边静[4],轻生一剑知。

茫茫江汉上,日暮欲何之?

注释

[1] 此题又作《送李中丞之襄州》。李中丞:其人不详。中丞,御史中丞。汉阳:今属湖北。别业:别墅。

[2] 罢归:罢职回乡。旧业:家乡的产业。

[3] 明时:当初辉煌的时代。

[4] 三边:唐代称地处边境的幽、并、凉三州为三边。

赏析与点评

诗人送别老将,此时诗人亦历经贬斥,种种不便显言之悲愤,借送别唱叹而出。章法明练,由“罢归”写起,直笔“流落”为全诗奠定基调,结构安排得宜,将昔日与今日交叉而写,批判之意不言自明。尾联以设问收,紧扣“流落”基调,江汉茫茫,暮色苍苍,既言天色已晚,又谓世道昏暗,晚景凄凉,不知何去何从,心境迷茫,读来无比凄怆。

饯别王十一南游[1]

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

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2]

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苹[3]

注释

[1] 饯别:饮酒送行。王十一:其人不详。

[2] 五湖:此指太湖。

[3] “相思”以上四句:化用梁朝柳恽《江南曲》诗意:“汀洲采白,落日江南春。洞庭有归客,潇湘逢故人。故人何不返,春花复应晚。不道新知乐,只言行路远。”故此处隐含着故人不返之意,抒发惆怅思念之情。白,一种白色小草。

寻南溪常道士[1]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屐痕[2]

白云依静渚[3],芳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4],随山到水源。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5]

注释

[1] 此题一作《寻常山南溪道人隐居》,又作《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常道士:或为“常山道人”之误,而非实姓常。

[2] 莓苔:莓亦青苔,一作“苍苔”。屐(jī)痕:指足迹,一作“履痕”。屐,木鞋。

[3] 静渚:一作“静者”。渚,水中小洲。

[4] 过雨:遇雨。

[5] “相对”句:此句化用陶渊明《饮酒》诗意:“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钱起

人物简介

钱起(约七一〇至约七八二),字仲文,吴兴(今属浙江)人。天宝九年(七五〇)进士,官至考功郎中等。为“大历十才子”之一,又与郎士元合称“钱郎”。钱起诗多饯别应酬之作,大历中声名甚著。纪昀评曰:“大历以还,诗格初变,开宝浑厚之气渐远渐漓,风调相高,稍趋浮响。升降之关,十子实为之职志。起与郎士元,其称首也。然温秀蕴藉,不失风人之旨,前辈典型,犹有存焉。”(《四库全书总目》)今有《钱考功集》十卷,《全唐诗》编其诗四卷。

送僧归日本

上国随缘住[1],来途若梦行。

浮天沧海远[2],去世法舟轻[3]

水月通禅寂[4],鱼龙听梵声[5]

惟怜一灯影[6],万里眼中明。

注释

[1] 上国:指唐王朝。随缘:佛家语,指佛应众生之缘而施教化。

[2] 浮天:形容小船如浮于天际。

[3] 法舟:喻佛法。

[4] 水月:佛教中比喻一切事物像水中月一样虚幻。

[5] 鱼龙:泛指水族。梵声:颂经声。

[6] 灯:佛教以灯能以明破暗,用以比喻佛法。

谷口书斋寄杨补阙[1]

泉壑带茅茨[2],云霞生薜帷[3]

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

闲鹭栖常早,秋花落更迟。

家僮扫萝径,昨与故人期。

注释

[1] 谷口:在今陕西泾阳县西北。杨补阙:其人不详。

[2] 茅茨(cí):草屋,指题中的书斋。

[3] 薜(bì)帷:成片如帷帐的薜荔。薜,薜荔,常绿灌木。语本《楚辞·九歌·湘夫人》:“网薜荔兮为帷。”

淮上喜会梁川故人[1]

韦应物

江汉曾为客[2],相逢每醉还。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何因不归去,淮上对秋山。

注释

[1] 淮上:淮河边。梁川:一作“梁州”。

[2] 江汉:即汉江。

赏析与点评

诗人与故友久别相逢,悲喜交集,题为“喜会”,却是感慨良多。全诗结构绵密而抒写曲折,语似寻常但蕴情深切,使人读来有浩荡不尽之感。

赋得暮雨送李胄[1]

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2],建业暮钟时[3]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4]

海门深不见[5],浦树远含滋[6]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7]

注释

[1] 赋得:古时友朋分题作诗,分到的诗题称“赋得”。此诗题“暮雨”,故作“赋得暮雨”。李胄:或作“李曹”,生平不详。

[2] 楚江:指属古楚国境内的一段长江。

[3] 建业:今江苏南京市。

[4] 冥冥:形容天色昏黑,也形容雨密。

[5] 海门:指长江入海处。

[6] 浦树:指江边的树木。

[7] 沾襟:泪湿衣襟。散丝:指密雨。

韩翃

人物简介

韩翃(生卒年不详),字君平,南阳(今属河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尤擅七绝。其七绝“蕴藉含蓄,意在言外”。有《韩君平集》八卷,《全唐诗》编其诗三卷。

酬程近秋夜即事见赠[1]

长簟迎风早,空城澹月华。

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

节候看应晚,心期卧已赊[2]

向来吟秀句,不觉已鸣鸦。

注释

[1] 程近:其人不详。

[2] 赊:迟。

刘眘虚

人物简介

刘眘(shèn)虚(生卒年不详),字全乙,洪州新吴(今江西奉新县)人。为人淡泊,与王昌龄、孟浩然友善。其诗“情幽兴远,思苦语奇;忽有所见,便惊众听”。《全唐诗》存其诗一卷。

阙题[1]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2],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3]

注释

[1] 阙题:原题已逸失,标阙题。阙,同“缺”。

[2] 闲门:幽居少客故门闲。

[3] 清辉:指白日之光。

赏析与点评

诗中八句皆为景语,写山间幽居暮春时节幽雅恬静的环境。前四句由远至近、从外到内,沿着入云小径,顺着流花青溪,循着春色花香,虚实相间,声、香、色俱全,极力渲染山间居处远离尘嚣的自然美好。再写山路旁,山居木门虽设而常关,柳荫深处的读书堂深邃而清幽,虽是白日,只见日光清辉幽映。景中含情,气象空明。

戴叔伦

人物简介

戴叔伦(七三二至七八九),字次公,一字幼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人。累迁至抚州刺史,终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请为道士。有诗名,徐献忠评其诗“情旨余旷,而调颇促急”(《唐诗品》)。《全唐诗》编其诗二卷。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

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

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

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卢纶

人物简介

卢纶(七四八至约七九九),字允言,河中蒲州(今山西永济)人。大历间考进士不中,因文才受宰相元载赏识而当了阌(wén)乡尉,官至检校户部郎中。为“大历十才子”之一。在代宗、德宗朝,诗名颇著,文宗尤爱其诗。尤其是他的《塞下曲》六首,劲健爽捷,“有盛唐之音”(贺裳《载酒园诗话又编》)。有《卢户部诗集》十卷,已逸。《全唐诗》编其诗五卷。

送李端[1]

故关衰草遍[2],离别正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3],多难识君迟[4]

掩泣空相向[5],风尘何所期[6]

注释

[1] 李端:字正己,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大历十才子”之一。

[2] 故关:故乡。这里指送别之地。

[3] 少孤:指自己早年丧父。《孟子·梁惠王》:“幼而无父曰孤。”为客:古人称离开家乡谋生或做官为“作客”。

[4] 君:指李端。

[5] 空:徒然。

[6] 风尘:指时世纷乱。何所期:何时能再相会。

赏析与点评

这是一首送别诗,前四句借景抒情,极力铺叙渲染离别的悲凉气氛,奠定全诗深沉悲伤的基调。离人远行时,寒云低垂,送者不舍离去,目送远方背影消失在云外,直至暮雪纷飞,方踏雪归去,一片寒云暮雪的灰黯之中,更添依依离情。再结合身世之感,少孤且早为羁客,生活多难又可惜识君太迟,身世的悲苦加上世事多难,知交难寻,让今日离别愈显悲怀。最后写终须一别,后期茫茫,只得吞声泪下。全诗巧用倒装,句法独具匠心,意脉清晰,情景交融,文情相生。

李益

人物简介

李益(七四八至约八二七),字君虞,郑州(今属河南)人,郡望陇西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大历四年(七六九)进士。曾几度入节度使幕府为从事,随军出征边塞。元和年间召还为都官郎中,以礼部尚书致仕。李益诸体皆工,其边塞诗很著名,“多抑扬激厉悲离之作,高适、岑参之流也”(辛文房《唐才子传》)。其七言绝句为中唐一绝,气韵风骨直追李白、王昌龄。今有《李益集》二卷行世,《全唐诗》编其诗二卷。

喜见外弟又言别[1]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2],语罢暮天钟。

明日巴陵道[3],秋山又几重。

注释

[1] 外弟:表弟。

[2] 沧海事:典出葛洪《神仙传》:“麻姑自说云:接侍以来,已见东海二为桑田。”后以沧海桑田比喻世事变迁。

[3] 巴陵:唐郡名,在今湖南岳阳。

赏析与点评

诗人以自然明快的语言,叙写聚合离散之情。真实而动人地刻画出久别重逢旋又分手,悲喜交集的复杂情感与乱世离散的感慨。少小离别,只因多年离乱,不得相见,而分久倏逢,方有“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畅谈离后事;忘情而不知日暮已至,沧海桑田世事难卜,不言别情,别情已深寓于景语中。意境苍茫杳远,质朴中寓深情,准确而生动地表现出安史之乱这个特定环境下的情感体验。

司空曙

人物简介

司空曙(生卒年不详),字文初,一字文明,广平(今河北永年县)人。大历初中进士,当过右拾遗、长林丞,官终虞部郎中。司空曙为“大历十才子”之一,其诗“婉雅闲淡,语近性情”(胡震亨《唐音癸签》)。有《司空曙诗集》(一作《司空文明集》)二卷,《全唐诗》编其诗二卷。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1]

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

乍见翻疑梦[2],相悲各问年[3]

孤灯寒照雨,深竹暗浮烟。

更有明朝恨[4],离杯惜共传[5]

注释

[1] 云阳:县名,在今陕西泾阳县。馆:驿站馆舍。韩绅:一作“韩升卿”,疑即韩绅卿。韩愈有叔父名韩绅卿,曾任泾阳县令。宿别:同宿后告别。

[2] 翻:反。

[3] 问年:询问几年来的情况。

[4] 明朝恨:指明早离别之恨。

[5] 共传:传杯共饮。

喜外弟卢纶见宿[1]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

平生自有分[2],况是蔡家亲[3]

注释

[1] 卢纶:中唐诗人。见宿:来住宿。“见”一作“访”。

[2] 分(fèn):缘分。

[3] 蔡家亲:指表亲。一作“霍家亲”,亦指表亲。

赏析与点评

诗人性耿介,不善干谒权贵,诗中铺叙荒村独居的穷愁潦倒,诗题为“喜”,但喜意未现,更多的是苍凉哽咽之慨。前四句刻画出孤清落寞之感,其中“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将四个意象两两排列,纯用白描,烘托形象逼真,义兼比兴,深厚蕴藉。后四句扣题,写表弟来访,由独处之悲,转言相逢之喜,反正相生,构思精细,沉挚深厚。

贼平后送人北归[1]

世乱同南去,时清独北还[2]

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3]

晓月过残垒,繁星宿故关[4]

寒禽与衰草,处处伴愁颜。

注释

[1] 贼平:指安史之乱被平定。

[2] 时清:时世安定。

[3] 旧国:故乡。

[4] “晓月”二句:想象友人北归途中的艰辛。残垒,废弃的营垒。故关,来路的关隘。

刘禹锡

人物简介

刘禹锡(七七二至八四二),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当过太子校书、监察御史等。永贞间,参与王叔文革新活动,宪宗立,贬朗州司马,几经贬黜复出,入朝为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后改秘书监分司,加检校礼部尚书。世称“刘宾客”。刘禹锡诗才卓著,白居易推之为“诗豪”,称其诗“其锋森然,少敢当者”(《刘白唱和集解》)。刘禹锡的民歌体组诗很有特色,尤以《竹枝词》最受称道。有《刘梦得文集》四十卷,《全唐诗》编其诗十二卷。

蜀先主庙[1]

天地英雄气[2],千秋尚凛然。

势分三足鼎[3],业复五铢钱[4]

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

凄凉蜀故伎,来舞魏宫前。

注释

[1] 蜀先主:指三国时蜀主刘备。蜀先主庙在夔州,即今重庆奉节县。

[2] 天地英雄:专指刘备的英雄气概。“地”一作“下”。

[3] 三足鼎:刘备建立蜀汉,与魏、吴三分天下,成鼎足之势。

[4] “业复”句:意谓刘备的事业是要复兴汉室。五铢钱,汉时通行货币,为汉武帝所立,新莽代汉时,曾废止不用;光武帝兴汉,重铸五铢钱,天下称便。

赏析与点评

这是刘禹锡任夔州刺史时凭吊先主庙而作的怀古咏史诗,内容以议论为主,哀吊为辅。结构谨严,半咏盛德,半叹业衰,吊古伤今,立意超卓。表达诗人对其时君主昏庸,朝政腐败的深切感慨。

张籍

人物简介

张籍(约七六六至约八三〇),字文昌,吴郡(今江苏苏州市)人,后迁居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贞元十五年(七九九)进士,官至水部员外郎、国子司业,世称“张水部”或“张司业”。张籍工诗,尤以乐府诗最受人称道。白居易赋诗称颂张籍“尤工乐府诗,举代少其伦”,“风雅比兴外,未尝著空文”(《读张籍古乐府诗》)。由于诗风与王建相近,宋代人常以“张王”并称。有《张司业集》八卷,《全唐诗》编其诗五卷。

没蕃故人[1]

前年戍月支[2],城下没全师[3]

蕃汉断消息,死生长别离。

无人收废帐,归马识残旗。

欲祭疑君在,天涯哭此时。

注释

[1] 没:消失。蕃:吐蕃,古代藏族建立的政权。

[2] 戍:此指出征。月支(ròu zhī):又作月氏,汉西域国名,此借指吐蕃。

[3] 没(mò):覆灭。

赏析与点评

诗人有友人在唐蕃战争中失踪,为吊祭其英灵而作此诗,并加入对沙场凄凉景象的描述,渲染悲剧气氛。篇末言设奠遥祭,但心中犹存九死一生的希望,悲痛难抑,只能哭望天涯。二句如话家常,语极平淡而意极沉痛,将对故友的情谊与不舍,以及此时且惊且痛且疑的复杂心情表现得细致而深刻。

[1]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2],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3],晴翠接荒城[4]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5]

注释

[1] 此题一作《赋得古原草送别》。据说此诗为白居易十六岁时所作,但此说仅为传闻,并不可靠。

[2] 离离:形容草茂盛。

[3] 远芳:指远处的绿草。

[4] 晴翠:指晴空下的青山。

[5] “又送”二句:化用《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之意。王孙,指远行之游子。萋萋,形容草茂盛。

赏析与点评

相传诗人以此诗见赏于顾况,并因此而声名大振。不管传说是否属实,但此诗极平淡,亦极新奇,为诗人成名之作。新奇之处在于打破以草色凄迷寄寓别情的传统,而是以丰盛繁茂的春草作为寄托,“一岁一枯荣”不言荣枯,而言枯荣,不仅道出原上草秋枯春荣的生长规律,更突出其循环无已的强大生命力,为下文蓄势。“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承“枯荣”写来,一写枯,一写荣,对仗巧妙流畅,语势生动流转,描绘出醒目而壮观的场面,将生生不息的理念形象化,有一种鼓舞人心的力量。以“远芳”、“晴翠”代喻春草,言其可“侵古道”、“接荒城”,以“古道”与“荒城”之荒寂寥廓,反衬芳草之勃勃生机,以“侵”与“接”点染春草活力。在这“离离”与“萋萋”春草中,别情虽然惆怅,但不再悲凉,而是深蕴劝勉与鼓励。全诗扣紧“古原草送别”诗题而作,立意超俗,设想新颖,意境完整,为赋得体诗之佳作。

杜牧

人物简介

杜牧(八〇三至八五三),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大和二年(八二八)进士,历官中央与地方,官终中书舍人。杜牧慷慨有大略,诗文并擅。工近体,七绝咏史更议论开辟,思想深邃,为一时之冠。他作诗力求“苦心为诗,唯求高绝,不务奇丽,不涉习俗,不今不古,处于中间”(杜牧《献诗启》)。当时人评其诗情致豪迈,人号为“小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有《樊川文集》二十卷,《全唐诗》编其诗八卷。

旅宿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1]

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2]

远梦归侵晓[3],家书到来年[4]

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注释

[1] 悄然:指心情忧郁。

[2] 断雁:离群之雁。警:惊醒。

[3] “远梦”句:因距家遥远,梦魂归家也要天破晓时才能到达。侵晓,破晓。

[4] “家书到来年”另本作“家书到隔年”。——编者注

赏析与点评

在诗人巧妙的剪裁熔铸下,这首写旅况寂寞的羁旅诗,在悱恻低回之中,特寓坳峭,自有神韵。诗以旅中独宿、黯然失神起笔,寒灯影、孤雁声,形声皆备,状尽孤独寂寞之景,进一步烘托旅宿生活之凄清。再写思乡之切,雁声惊梦,好梦难成,纵然入梦,梦归也难;乡关路遥,家书难递,纵有片纸只字,亦已是来年旧函。诗人最后宕开一笔,写艳羡门外江上美好风月的自由闲适,反衬此时羁旅行役,困于异乡的幽恨闲愁。结构严整,章法巧妙。

许浑

人物简介

许浑(生卒年不详),字用晦,一字仲晦,润州丹阳(今属江苏)人。大和六年(八三二)进士,官至虞部员外郎,睦、郢二州刺史。许浑多作律诗,尤工于七律,在晚唐“以精密俊丽见称”(徐献忠《唐诗品》)。有自编《丁卯集》三卷,《全唐诗》编其诗十一卷。

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1]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2]

残云归太华[3],疏雨过中条[4]

树色随关迥[5],河声入海遥。

帝乡明日到[6],犹自梦渔樵[7]

注释

[1] 阙:宫门前的望楼,此处代指都城长安。潼关:在今陕西潼关县。驿楼:即驿站。

[2] 长亭:此泛指路边亭舍。古时大道旁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作为旅客休歇之所,与驿站有共同之处。

[3] 太华(huà):即华山。此处为与附近的少华山相区别,故称太华。

[4] 中条:中条山,在今山西永济,位于太行山与华山之间。

[5] 迥:远。

[6] 帝乡:指都城长安。

[7] 渔樵:捕鱼打柴,指隐居生活。

赏析与点评

此诗写诗人赴京述职考选,将近都城时登楼远眺的景色。先写近景,时届深秋,残云疏雨中落叶萧萧,苍凉而寥落,遍地红叶,添加了一抹哀丽。再写远眺,太华、中条二山横空连绵,云雾缭绕,绿树苍莽,黄河汹涌,涛声拍岸,向海奔腾而去,山长水阔,有声有色,描绘出苍茫雄浑的山河图。尾联述志,“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的心境为此诗诗旨,反映诗人以山野独善为初志,出仕任职时亦常怀归田之心。此诗格调豪丽,境界高远,为晚唐诗中的佳作。

早秋

遥夜泛清瑟[1],西风生翠萝。

残萤栖玉露,早雁拂金河[2]

高树晓还密,远山晴更多。

淮南一叶下[3],自觉洞庭波[4]

注释

[1] 遥夜:长夜。泛:弹奏指法。瑟:古代乐器。

[2] 金河:秋天的银河。据古时五行说,秋季属金。

[3] “淮南”句:《淮南子·说山训》有“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语,此句化用此典。

[4] “自觉”句:《楚辞·九歌·湘夫人》有“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句,此句化用此典。此句与上句感慨初秋黄叶飘零,岁暮将至。

赏析与点评

此诗为咏初秋之作,诗中句句切合题旨,清瑟主秋声,西风初起,风传瑟音,更添秋意。而残萤栖露,秋雁南归,秋空高晴,晓日下树叶茂密,层山高远辽阔,上下交错,远近纵横,组成早秋风景图。尾联巧用典故,秋风起,一叶落而知秋至,灵活贴切,富含哲理。全诗情韵清美,意脉贯通,是一首颇为精彩的节令诗。

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1]

五更疏欲断[2],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3],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注释

[1] “本以”二句:蝉身居高树,难以饱腹,虽然恨声悲鸣,却也只是徒劳。高难饱,古人认为蝉是栖息高树、餐风饮露的,故说“高难饱”。

[2] “五更”句:寒蝉悲鸣彻夜,至五更时,稀疏几声,已近断绝。

[3] 薄宦:官职卑微。梗犹泛:典出《战国策·齐策》:土偶人对桃梗说:“今子东国之桃梗也,刻削子以为人,降雨下,淄水至,流子而去,则子漂漂者将何如耳。”后以梗泛比喻漂泊无依。梗,树枝。

赏析与点评

此诗为咏蝉诗名篇,诗人借咏蝉寄寓身世情怀。全诗以蝉喻己,咏蝉与抒情结合,物我合一,秋蝉之悲鸣,正是诗人不平之鸣。全诗立意超卓,章法灵活多变,意脉贯通,神韵悠扬。

风雨

李商隐

凄凉宝剑篇[1],羁泊欲穷年[2]

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3]

新知遭薄俗[4],旧好隔良缘。

心断新丰酒[5],销愁斗几千[6]

注释

[1] 宝剑篇:一名《古剑篇》。

[2] 穷年:终年。

[3] 青楼:指豪贵之家。

[4] 新知:新交的知己。薄俗:浅薄世俗。

[5] “心断”句:自己再不会有马周那样的幸遇了。心断,犹绝望。新丰酒,典出《新唐书·马周传》:马周游长安,宿新丰旅店,遭店主怠慢,便取酒独饮。后马周得唐太宗赏识,授监察御史。比喻穷而后达。

[6] 斗几千:一作“又几千”。

落花

李商隐

高阁客竟去[1],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2],迢递送斜晖[3]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4]

芳心向春尽[5],所得是沾衣[6]

注释

[1] 竟:终于。

[2] 参差(cēn cī):形容花影之错落迷离。曲陌:弯曲的小路。

[3] 迢递:遥远的样子。

[4] 归:一作“稀”。

[5] 芳心:指花,又指惜花之心。

[6] 沾衣:眼泪。

凉思

李商隐

客去波平槛[1],蝉休露满枝[2]

永怀当此节,倚立自移时[3]

北斗兼春远[4],南陵寓使迟[5]

天涯占梦数[6],疑误有新知。

注释

[1] 槛(jiàn):栏杆。

[2] 蝉休:蝉停止鸣叫,指夜深了。

[3] 移时:季节更替。

[4] 北斗:北斗星,此指京城。兼:与。

[5] 南陵:唐宣城县(今安徽南陵县)。寓使:因出使而流寓异地。

[6] 占梦:即圆梦,据梦中见闻预测人事吉凶。数(shuò):多次。

北青萝[1]

李商隐

残阳西入崦[2],茅屋访孤僧。

落叶人何在,寒云路几层?

独敲初夜磬[3],闲倚一枝藤[4]

世界微尘里[5],吾宁爱与憎[6]

注释

[1] 北青萝:地名,在王屋山中。

[2] 崦(yān):指崦嵫山,泛指夕阳在山。《山海经》里记载,崦嵫山是日落之地。

[3] 初夜:夜之初。

[4] 藤:藤制手杖。

[5] “世界”句:此句是说,大千世界都在小小的微尘之中,为佛家常语。《法华经》:“譬如有经卷,书写三千大千世界事,全在微尘中。”

[6] 宁:为什么。

赏析与点评

此诗写访僧悟禅,但细读之下并无悟道禅定之感,而是充斥着强烈的萧瑟孤独,就连悟道之说也像是聊以自慰而已,这正折射出诗人心中爱憎欲放而不能放的无奈与悲哀。

温庭筠

人物简介

温庭筠(约八〇一至约八七〇),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才情敏捷,每入试,八叉手而成八韵,人号“温八叉”。因恃才傲物,放浪不羁,又好讥权贵,故屡试不第,仕途坎坷,官终国子助教,世称“温助教”。温庭筠诗与李商隐齐名,时号“温李”。为诗华艳绮丽,贺裳评其诗:“大抵温氏之才,能瑰丽而不能澹远,能尖新而不能雅正,能矜饰而不能自然;然警慧处,亦非流俗浅学所易及。”(《载酒园诗话又编》)有《温飞卿集》七卷,别集一卷。《全唐诗》编其诗九卷。

送人东游[1]

荒戍落黄叶[2],浩然离故关[3]

高风汉阳渡,初日郢门山[4]

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

何当重相见[5]?樽酒慰离颜[6]

注释

[1] 东游:一作“东归”。

[2] 荒戍:废弃的营垒。

[3] 浩然:《孟子·公孙丑》:“予然后浩然有归志。”此用其语。

[4] 汉阳渡:在今湖北武汉。郢(yǐnɡ)门山:即荆门山,在今湖北宜都县北、长江南面。

[5] 何当:何时。

[6] 樽酒:即杯酒。樽,古时盛酒之具。

赏析与点评

诗人秋日送别友人还乡,起句写秋日荒芜景象,萧瑟的气氛衬托出离别的悲凉;次句却笔意陡转,以浩然远志尽扫衰残之气,高拔超迈。颔联承接次句气势,“高风”、“初日”赋予荆山楚地雄浑高远的意象,后四句写离别时对旧交星散以及友人独行仍有不忍与感慨,并以设想他日与旧友重逢的情景作结,依依情深,伤别却不悲惨,意境开阔。

马戴

人物简介

马戴(生卒年不详),字虞臣,曲阳(今江苏东海)人。马戴与姚合、贾岛等诗人友善,尤长五律,“不坠盛唐风格”。有《马戴诗》一卷,《全唐诗》编其诗二卷。

灞上秋居[1]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2]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寄卧郊扉久[3],何年致此身[4]

注释

[1] 灞上:在今西安市东灞水南岸白鹿原上,故首句又称“灞原”。

[2] 雁行频:雁阵多次飞过。

[3] 郊扉:此指郊外茅屋。

[4] 致此身:指入仕为官,为君出力。语出《论语·学而》:“事君能致其身。”

楚江怀古[1]

露气寒光集,微阳下楚丘[2]

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

广泽生明月[3],苍山夹乱流。

云中君不见,竟夕自悲秋。

注释

[1] 题下原有诗三首,此为其一。楚江:此指湘江。

[2] 楚丘:楚地之山。

[3] 广泽:广大的水域,指洞庭湖。

赏析与点评

诗人初贬龙阳尉,途经洞庭,借怀古之名,写洞庭之景,诉心中之怨。尾联以怀《楚辞·九歌》中之云中君,引出对屈原吊怀之情与自比之义。情景契合,清秀淡远,情致深婉。

张乔

人物简介

张乔(生卒年不详),池州(今安徽贵池)人。咸通年间应进士举,其诗擅场。与许棠、郑谷等被誉为“咸通十哲”。黄巢兵起后,归隐九华山。《唐摭言》称其“诗句清雅,无与伦”。有《张乔诗集》二卷,《全唐诗》编其诗二卷。

书边事[1]

调角断清秋[2],征人倚戍楼[3]

春风对青冢[4],白日落梁州[5]

大漠无兵阻,穷边有客游。

蕃情似此水,长愿向南流[6]

注释

[1] 书:写。边:边地。

[2] 调角:吹角。角,军中乐器。

[3] 戍楼:兵士戍防的城楼。

[4] 青冢:指昭君墓,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西南。据说塞外草枯,只有昭君墓上草色青青,故又名青冢。

[5] 梁州:在今陕西南郑,此泛指边塞地域。

[6] “蕃情”二句:以南流之水比喻蕃情,希望吐蕃能长久地归附中央政权。蕃情,指吐蕃人的心情。

赏析与点评

诗人于清秋时节游历边塞,写下所见所感。此时干戈消偃,蕃情归顺,因此号角不鸣,征人无事。纵是清秋时节,仍是阳光和煦,昭君冢上草色青青,亦如同在春风之中。登楼远望,千里烽烟尽熄,远客来访,尾联直言边地无犯。诗中以高昂的笔调,透过种种意象描绘出边疆无事、安定平和的景象,“一气直书,而仍顿挫”,是一首别具一格的边塞诗。

崔涂

人物简介

崔涂(生卒年不详),字礼山,睦州桐庐(今属浙江)人。光启四年(八八八)进士。他家境贫寒,一生四处飘泊,因而其诗多羁旅离怨之作。辛文房称其诗“深造理窟,端能竦动人意;写景状怀,往往宣陶肺腑”(《唐才子传》)。有《崔涂诗》一卷,《全唐诗》编其诗一卷。

除夜有怀[1]

迢递三巴路[2],羁危万里身[3]

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4]

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

那堪正飘泊,明日岁华新。

注释

[1] 此诗一题作《巴山道中除夜书怀》。除夜:除夕之夜。

[2] 迢递:形容遥远。

[3] 羁危:指流落于危险的蜀道上。

[4] “孤烛异乡人”另本作“孤独异乡人”。——编者注

孤雁

几行归塞尽[1],念尔独何之[2]

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

渚云低暗度[3],关月冷相随。

未必逢矰缴[4],孤飞自可疑[5]

注释

[1] 行:列,指雁阵。塞:指塞上。

[2] 尔:你,指孤雁。

[3] 渚:水中小洲。

[4] 矰缴(zēnɡ zhuó):即指箭。矰,时射鸟用的拴丝绳的箭。缴,系在箭上的丝绳。

[5] 可疑:令人担忧。

赏析与点评

诗人一生漂泊,此诗咏孤雁,寄托自己漂泊流离的孤独之感和忧危心理。诗人倾注全部情感于孤雁的形象之中,体物言情极其深微精细,用词准确传神,达到略形取神的境界。

杜荀鹤

人物简介

杜荀鹤(八四六至九〇四),字彦之,号九华山人,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人。大顺二年(八九一)进士,后充翰林学士。杜荀鹤有诗名,胡震亨形容其诗“以衰调写衰代,事情亦真切”(《唐音癸签》)。有《杜荀鹤文集》三卷,《全唐诗》编其诗三卷。

春宫怨[1]

早被婵娟误[2],欲妆临镜慵[3]

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4]

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

年年越溪女,相忆采芙蓉[5]

注释

[1] 此诗一说是周朴所作。

[2] 婵娟:容貌美丽。

[3] 慵:懒。

[4] 若为容:怎样梳妆打扮。

[5] 越溪女:指西施。芙蓉:荷花。

赏析与点评

诗人借咏宫怨,寄托幽寂郁闷之情,但特别之处在于怨怼之处不在终老不幸,亦非色衰失宠,而是早年因“婵娟”所误,如今却“承恩不在貌”。风暖日高,鸟语花香,本是阳春丽景,以美景衬出怨情愈深,并引出下联对昔日青春美好生活的回忆,两相对照之下,宫中生活益显窒息、苦闷。诗人精于炼字,鸟声“碎”,花影“重”,二句甚受时人赞誉。写宫女之盼君恩,怨情含而不露,更寓意于朝廷不重贤才。

韦庄

人物简介

韦庄(约八三六至九一〇),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韦应物四世孙。乾宁元年(八九四)进士,授校书郎。曾奉使入蜀。后留蜀协助王建称帝,官至宰相。韦庄在晚唐诗坛是最好的诗人之一,其诗自然流畅、清丽凄婉,亦是晚唐、五代重要词人,花间派之代表,与温庭筠齐名,史称“温韦”。有《浣花集》十卷,《全唐诗》编其诗六卷。

章台夜思

清瑟怨遥夜,绕弦风雨哀。

孤灯闻楚角,残月下章台。

芳草已云暮,故人殊未来。

乡书不可寄,秋雁又南回。

皎然

人物简介

皎然(生卒年不详),俗姓谢,字清昼,湖州长城(今浙江长兴)人。开元天宝间出家。交游广泛,诗名颇著。其诗“极于缘情绮靡,故辞多芳泽;师古兴制,故律尚清壮”,为大历、贞元年间江南诗人代表人物。有《杼山集》(一作《皎然集》)十卷,《全唐诗》编其诗七卷。

寻陆鸿渐不遇[1]

移家虽带郭[2],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3],归来每日斜。

注释

[1] 陆鸿渐:陆羽,字鸿渐,竟陵(今湖北天门)人。隐居苕溪,著有《茶经》,后被奉为茶神。

[2] 带郭:指乡间靠近城墙之地。

[3] 报道:回答道。

赏析与点评

诗人访迁居好友而不遇,在写寻与不遇的过程中,活画出陆羽疏放不俗、随缘任运的隐士形象。家居近城,却又具桑麻之趣,筑篱植菊,却近秋未开花,门掩却无犬,写出环境的静谧,以及闲适生活中隐逸的情趣。最后的问答刻画出潇洒自在、闲云野鹤的意态。全诗以散笔写成,自然混成,清空如画,表现出乘兴而来、尽兴而归的风趣,不着一词,禅意悠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