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艺术创作传达个人旨趣
所谓艺术创作,是指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而是关注一些深层思考,如生命、人性、哲学,以形而上的方式关照电影本体和人生的影视创作。它突出作品的艺术个性,反对模式化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力图使用创新性的影视语言。
艺术创作并不完全排斥商业盈利,只是导演等创作者更多关注自我艺术旨趣表达和影片的艺术水准,把观众的需求和票房盈利放在相对次要的位置。导演在艺术表现上有更大的自由空间。
艺术创作的投资主体通常是有艺术鉴赏能力的机构或个人,有时可能是导演自己,观众主体通常是具有一定艺术欣赏水平的观影人,创作目的主要是表达创作者情怀,推动社会进步,获得国内外专业奖项。
艺术电影包括文艺片、实验短片、意识流短片等。和主旋律创作相比,它的选题较小,题材非主流,角度较独特;和商业创作相比,它的投资较小,艺术形式更新颖,更有开拓创新精神。艺术电影反对类型化,强调个性,作品有时带有批判性和幽默反讽性。
艺术创作和商业创作的区别不是绝对的,商业电影导演也希望自己的作品能有新颖的艺术形式和创新追求,不少好莱坞电影不仅类型片风格成熟,在镜头画面表现、镜头剪辑和整体结构上,也有一些新颖的艺术表现突破。例如,《美国丽人》可谓是一部商业片,却运用了意识流、象征隐喻、黑色幽默等艺术表现手法。艺术电影导演也希望自己的作品尽量不那么晦涩难懂以获得大众认同。《花样年华》是一部叙事比较清楚,艺术效果比较不错的电影,在细节表现上也不输于类型电影,如用了几十套旗袍表现了上海女人旗袍的美,画面十分精致唯美。电影《乘风破浪》可以看作是一部具有商业属性的文艺片(文艺片也能拍得大众化、娱乐化),它并非类型电影,但竟然也取得了过10亿元的票房成绩。艺术创作把握不好也会显得乏善可陈,商业创作也可能具有很大的艺术价值,关键在于导演的艺术水平和表达方式。
与商业类型电影相比,艺术创作是一种非工业化标准的创作,它带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例如,姜文导演的《让子弹飞》是一部非常难得的喜剧类型商业作品,叫好又叫座,观众满怀期待他的下一部作品能保持这种水准;但其下一部作品《一步之遥》虽然也有喜剧因素,却因导演天马行空的过度自我表达,影片浮华不知所云,让观众感到迷茫,难以归入成熟类型片的范畴,口碑和票房均不理想。没有类型电影的创作标准规范,艺术家们就较有可能走向偏执,所以投资者往往倾向于投资标准规范、市场成熟、风险更低的商业电影。
新世纪以来,中国艺术电影代表作有《三峡好人》《暖》《花样年华》《2046》《德拉姆》《失孤》《归来》《太阳照常升起》《寻枪》等。少部分文艺电影导演如王家卫、侯孝贤、贾樟柯等继续坚持他们的艺术创作风格,有些年轻文艺电影导演的作品在国际上逐渐获得认可,如李睿珺导演的《路过未来》入围了戛纳电影节,毕赣导演的《路边野餐》获得法国南特三大洲电影节最佳影片奖。以外,《路边野餐》与张大磊执导的《八月》在金马影展放映后成功登上国内院线。
此外,实验短片、一些具有探索或艺术气息的网络短片也可以归入艺术创作范畴。中国实验短片影响力还不够大,主要散见于各种影视比赛的非主流竞赛单元,如2016年“科迅杯”国际大学生影视作品大赛非主流竞赛获奖作品《无路之门》《不念过去 不畏将来》《我不配》《7》《戒》《心谣》等,以及获得21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实验短片的《第十三双眼睛》。实验短片常探索另类的拍摄和剪辑手法,追求非常规的视听语言、叙事结构和导演风格,并通常体现出一定的哲学思想。
艺术创作表达了知识分子对于社会、自我和艺术等的思考,可促进电影艺术语言的创新表达,反思时代变革中人的思想观念变化,起到推动我国电影艺术进步和促进社会改良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