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第3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近代简史(17世纪至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 英国与荷兰争夺海湾

1622年,波斯人从葡萄牙人手里夺占了豪尔费坎(在沙迦酋长国)。1631年,葡萄牙人在朱尔法港口(在哈伊马角酋长国)建造了一座要塞,目的是从那里向霍尔木兹发起攻击。1660年,葡萄牙人在阿曼人的压力下被迫全部撤离马斯喀特。17世纪,葡萄牙人对阿拉伯海岸的控制逐渐减弱。

1602年,荷兰商人成立了荷兰东印度公司后,与英、葡等竞相争夺霍尔木兹。1625年,荷兰人和英国人联合,把葡萄牙人赶出霍尔木兹北边的阿巴斯港。此后,阿巴斯港成为英国、荷兰和法国在海湾进行贸易和政治活动的中心。在阿巴斯港,荷兰人较英国人活跃并且有成效,荷兰东印度公司还得到本国政府的大力支持。1680年,荷兰人在巴士拉和阿巴斯港都站稳了脚跟。17世纪上半叶,英国和荷兰联合同西班牙作战。战胜西班牙后,英、荷之间开始争夺霸权,在1652~1674年进行了三次战争。结果英国夺取了荷兰的一部分殖民地,打破了荷兰垄断海上贸易的局面。1664年,法国东印度公司成立,并在阿巴斯港建立了贸易代理处。1759年,德斯坦伯爵指挥下的法国海军中队,夺得了英国东印度公司在阿巴斯港的财产。1765年,荷兰在海湾地区的势力基本终结。

直到17世纪末,英国东印度公司一直还保持其商业企业的特点。根据海湾形势的发展,1688年,英国政府和东印度公司达成协议,由公司负担某些政治和军事责任,公司被允许招募部队和保有民政管理权。1763年,英国在布什尔(波斯在海湾的港口)开设一个新的贸易站,该站受英国驻扎官领导,英国政府授予其向波斯出口毛织品的垄断权并免除其全部捐税,不让其他欧洲国家在那里设贸易站。1778年,英国在海湾设立政治驻扎官处。1784年,英国向海湾派驻总督,总督积极经营,支持英国东印度公司的管辖权。随着葡萄牙人、荷兰人、法国人(特别是1798年拿破仑侵略埃及败退后)在海湾的政治、商贸地位的崩溃,英国人在海湾逐渐占据优势。

二 雅西族和卡西米族两大政治力量

阿曼摆脱葡萄牙殖民统治之后,海湾沿岸地区日趋稳定,民族部落日益发展。1749年,阿勒Al,音译自阿拉伯语,意指宗族或朝代,下同。布·赛义德(Al bu Said)在马斯喀特建立统治王朝。在其邻近的海湾沿岸出现两股新的独立的政治力量。一股力量以陆上为主,由以雅西族(Yas)部落为主的一些部落组成,由雅西族的阿勒布·法拉赫(Al bu Falah)掌权,后传位其子纳哈扬,传三代后,掌控阿布扎比、迪拜等地;另一股力量以海上为主要根据点,由以卡西米族(Qassimi)为首的部落联盟组成,以哈伊马角为中心,由拉希德·本·马塔尔(Rashid bin Mattar)领导,掌控哈伊马角、沙迦等地。

1.雅西族

雅西族人性格坚强,似一群雄狮,自古被描写成“是在马背上出生,在马鞍上长大的”人,他们大多居住在北部干旱的希利地区。其中内地人拥有良种骆驼;沿海地区的人拥有能载4人的轻便小船,他们主要出海打鱼并运往沙特阿拉伯边城伊哈塞出售。他们还拥有椰枣林,以椰枣、鱼为食;冬季放牧,逐水草而居;也采集珍珠,用来进行贸易,购买从印度或东非运来的大米、食糖、衣物等生活用品。雅西族规模较大,由许多分支和家族组成。

①阿勒布·法拉赫是雅西族的一个主要分支,她养育了纳哈扬家族,使之成为阿布扎比酋长国的统治家族,出了15任统治者,有200多年历史。这一分支曾多次拿起武器,同殖民者进行斗争。其第三任统治者沙赫布特(Shakbut, 1793~1816年在位),以坚决的行动参加了阿曼反抗外国殖民者入侵的斗争。他同阿曼的马斯喀特的执政者阿勒布·赛义德家族结成联盟,开创了这两大家族亲密友好的时代。他将阿布扎比市建设成为阿布扎比酋长国的政治中心。1816年,他让位给3个儿子,让他们先后执政,培养其管理经营能力。其次子塔赫农(Tahnoun, 1818~1833年在位)执政时,与英国签订了“总和平条约”,与当时英国驻海湾海军上尉盖伊有交往,英国人称赞他骁勇好武,统领着400名训练有素的骆驼兵。沙赫布特晚年时,其三子哈利法(Khalifa, 1833~1845年在位,为阿布扎比的第6任统治者)与其弟苏尔坦(Sultan)争权闹矛盾,以致发生阿勒布·法拉萨(Al bu Falasah)家族在马克图姆家族(迪拜的统治家族)的影响下,离开阿布扎比迁往迪拜定居的分裂事件,其后代成为迪拜的统治者。最后,沙赫布特理智地处理了他小儿子与法拉萨家族的冲突。扎耶德(1918~2004)是阿布扎比第14任统治者(1966~2004年在位),同时他又是阿联酋的开国总统。其长子哈利法是阿布扎比现任酋长,是阿联酋第二任联邦总统。

②阿勒布·法拉萨是雅西族的另一个分支,他们原本漂泊在阿布扎比地区,后来迁徙到迪拜,成为迪拜酋长国的执政家族,以拉希德的名号著称。

③卡比萨特(Gbisat)家族也是雅西族的分支之一,是阿拉伯著名的“萨哈尔”部落的后裔。卡比萨特家族成员以采集珍珠和狩猎而闻名,并在阿布扎比西部的扎法拉和利瓦绿洲占有一些椰枣林,在仲夏时节收获椰枣作食粮。

④苏尔坦家族也是雅西族的一个分支,是阿拉伯骑士米格达迪·本·阿斯瓦德的后代。原来生活在内地,在利瓦、布赖米绿洲占有一些椰枣林,靠采集珍珠为生。也有学者认为他们属于当今生活在伊拉克的达西尔部落的后代。

属于雅西族的家族还有:阿勒布·姆希尔、哈米勒、马拉尔、拉米萨特、阿勒布·希尔等。另外还有一些属于雅西族的小分支,如阿勒布·艾敏、阿里法特、扎希拉特、哈马拉、萨米拉等。

此外,还有一些在雅西族庇护下的分属其他部落的较小部落,如阿勒古拉卜、穆萨吉拉、哈达拉迈、哈卜拉特、萨瓦里等。

2.卡西米族

卡西米族属于另一较大的卡瓦西姆部落。

从11世纪起,随着东西方商贸的发展和各国竞相争夺,作为东西方交通枢纽之一的海湾地区日益动荡。早在公元2世纪,罗马帝国皇帝图拉真借口要报复海湾海盗袭击,于115~116年率舰队远征海湾。欧洲各强国以及印度人、波斯人、侵占了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奥斯曼帝国人、沙特阿拉伯和也门一带的阿拉伯人,都在海湾地区展开争夺。阿曼人和海湾内阿拉伯人,对外来势力极为不满,但又无力抵抗。为了生存和利益,他们不得不“以牙还牙”。他们中的沙迦酋长国和哈伊马角酋长国的统治者是卡西米人,颇负盛名。卡西米人自称是先知穆罕默德之女法蒂玛(Fatima, 605~632)于623年与她父亲的堂弟阿里(穆罕默德先知的四大弟子之一)结婚育有三男两女的后裔,他们的祖先拉希德·本·马塔尔的祖父是卡西米族的酋长。卡西米人是哈瓦拉(Hawala)阿拉伯人的一个分支,在古代发迹于阿拉伯半岛中部,后逃离沙漠,迁往半岛东南部海湾,他们信奉伊斯兰教的瓦哈比派(Wahhabis),该教派创始人是沙特阿拉伯的一神论者瓦哈布(Wahhab, 1703~1790)。他认为,瓦哈比人和波斯人是卡西米人的领主。沙特阿拉伯第一代酋长穆罕默德(1745~1765年在位),于1742年皈依了瓦哈比派。卡西米人一直居住在海湾的两岸,控制着哈伊马角、沙迦和锡尔等地区,以及对岸的伦格、格什姆岛、昆治和路夫特。阿曼也有一些卡西米族居民。

18世纪20年代,海湾北岸的阿巴斯港地区,像波斯其他地方一样,由于内忧外患而陷入分裂混乱状态。卡西米人的酋长在格什姆岛的巴赛杜建立了港口,把阿巴斯港的贸易吸引过去,从而使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收入下降,以致引起双方冲突。卡西米人当时主要以经营海运贸易为生。18世纪末,他们和科威特、巴林一起,向阿曼的海上统治权发起挑战。阿曼的赛伊德·赛义德苏丹是一位强有力的和富于冒险精神的统治者。1787年,卡西米人及海湾其他阿拉伯人同阿曼人打仗,主要是争夺经济利益,也有部族和教派方面的分歧因素。18世纪末,卡西米人试图从阿曼人手中夺取海湾、印度洋和非洲贸易中的更大的份额,并且也针对在该地区的英国船只。1797年5月18日,哈伊马角的船队截获了英国驶往巴士拉的三角帆船“巴辛号”,两天后,酋长命令将该船释放。1797年10月,卡西米人的一位名叫萨利的酋长,率领一支船队在布什尔一带伺机截击从巴士拉驶往苏哈尔的阿曼船只。当时,英属孟买海军巡洋舰“毒蛇号”停泊在布什尔港外。萨利酋长要求英国人不要保护阿曼船只,不向阿曼运送任何英国货物,而应向萨利酋长的船只提供补给和弹药。该船指挥官确实满足了这些要求。但萨利酋长乘“毒蛇号”指挥官上岸及水手们进早餐时,袭击了该舰,打死一名海军上尉。英国人对此提出抗议。萨利的伯父哈伊马角船队的萨格尔酋长申辩说,是“毒蛇号”首先开火,萨利已去波斯同一妇女完婚,此事也就不了了之。1798年,阿曼的统治者赛义德为了解决与伊拉克巴格达帕夏的争执而与卡西米人暂时讲和。但事后不久,阿曼很快又与卡西米人对峙,从海上进攻卡西米人的达巴港,但未果。1799年,阿治曼的纳伊姆部落和齐塔布朗部落,在迪拜的雅斯部落分支援助下,进攻了阿曼的苏哈尔,但被阿曼的赛义德和卡伊斯部落击败。1804年,阿曼企图获得保护海湾航运的专有权,以使马斯喀特成为外来货物的唯一集散中心,赛义德除求助于英国人和土耳其人外,于9月率其14艘战船扫荡了海湾。但是,他在归途中遭到哈伊马角船队的袭击而身亡。乘此机会,卡西米人的一位首领侯赛因·本·拉赫马(Hussein bin Rahmah)夺取了阿巴斯港。英国感到不安,遂授权英国前驻马斯喀特政治代表戴维·西顿上尉去援助阿曼伊玛目巴德尔夺回该港。

1805年7月5日,阿曼伊玛目和一支英国军队在戴维·西顿上尉的率领下,乘巡洋舰“莫明顿号”到格什姆附近,封锁萨格尔酋长指挥的卡西米人船队。由于担心过火行为可能得罪卡西米人的领主波斯人和瓦哈比人,西顿设法同卡西米人于1806年2月6日在阿巴斯港签署了一个和约。其主要内容是:萨格尔酋长同意尊重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旗帜和财产,并向停泊在卡西米人控制的海岸的该公司船只提供帮助;卡西米人可以经常来往于苏拉特至孟加拉一线英国人控制的港口。和约第五条规定,如果瓦哈比人迫使卡西米人违反和约,卡西米人应事先向英方通报。沙特阿拉伯的瓦哈比人当然对这一限制性条约不满。1807年,英国一支海军中队进驻海湾。时值法国拿破仑一世(1769~1821)对外不断发动战争、扩张,与英、俄争夺势力范围,法国人也在海湾和巴士拉—孟买航线上与英国竞争。为了防备入侵和在陆上对抗阿曼人,卡西米人在豪尔费坎修建了一座要塞。1808年,英国拒绝了卡西米人提出的要孟买政府缴纳其船只通过海湾应缴纳的贡费。英国上尉西顿主张支持阿曼,以反对卡西米人。英驻印度总督明托勋爵认为,还需要扩大英国在阿曼的势力,以阻止阿曼苏丹赛义德靠拢法国人。由于哈伊马角的卡西米族酋长苏尔坦·本·萨格尔在海湾反对瓦哈比人,1809年,瓦哈比人设法废黜了该酋长,并将其投入监狱。后又任命兰姆斯的酋长侯赛因·本·阿里(Hussain bin Ali),代替苏尔坦主政和征税。

3.在阿布扎比另有3个较大的同盟部族

(1)阿瓦米尔部族,与纳哈扬家族(现在是阿联酋最大的执政家族)的关系世代友好。

(2)扎瓦希尔部族,原居住在布赖米绿洲,后迁徙到艾因地区的村郊定居,与执政的纳哈扬家族友好结盟,并共同团结纳伊姆等部族,同外国殖民者进行斗争。

(3)莫纳西尔部族,以骁勇善战著称,很早以来就是雅西族的同盟者。莫纳西尔部族有六个部落生活在中东地区,主要分布在伊拉克、阿拉伯半岛阿西尔地区、约旦和苏丹等地,他们之间没有联系。

三 英国攻打哈伊马角

1809年,英国驻印度总督明托勋爵授权孟买政府,伙同阿曼苏丹赛伊德·赛义德采取联合行动,以摧毁卡西米人的势力。于是,英国准备了一次海陆军联合军事远征,攻打被英国称为“海盗海岸”的卡西米人在海湾的一些根据地;对瓦哈比人则声称,这是为了保障1806年和约的执行而采取的行动。

1809年11月11日,英国远征舰队靠近哈伊马角城,发现该城东线有壕沟和炮兵连防守,城南有一道横贯半岛的很高的城墙和四座碉堡,有约5000名阿拉伯人扼城固守。11月12日,英国舰队炮轰该城要塞,遭到阿拉伯人勇敢而熟练地回击。11月13日凌晨一两点钟,阿拉伯人阻击未果,英主力部队登陆。英军遂攻下城墙和碉堡,海军则在港口烧毁了阿方50多艘船,至中午英军占领了酋长的宫殿。后来,英军发现海岸上有一支人数众多的阿拉伯部队在移动。11月14日,英指挥官史密斯命令英士兵重返船上,他们在阿拉伯人的嘲笑声中撤退了。英军转攻北岸的伦格,摧毁阿战船20艘,接着攻打路夫特,未克。英军战死2人,伤10人,阿拉伯人有300人死亡。卡西米族酋长侯赛因,在英军指挥官史密斯保证其人身安全的情况下,为减少战争伤亡,也为了顾及同阿曼苏丹赛义德的关系,将该要塞让给了英方。英巡洋舰则在沙迦附近海域游弋,摧毁一切可能摧毁的船只。但是,隐藏在许多小港湾的船只是不易被发现或遭受攻击的。相反,却利于当地人相互帮助,适时撤退或突然出击。英国人想利用这一获胜机会,与卡西米人签订一项“和解公约”,来代替1806年的和约,但这一设想没能实现。英国人试图禁止向海湾输入木材,以阻止卡西米人用来兴建新的船队,但这又违反了商贸获取利润的目的,因而没能实行长期禁运。

1812年,萨格尔酋长从瓦哈比人的监禁下出逃后,积极活动以图复位,但因遭到阿曼苏丹的反对而放弃。英国在布什尔的驻扎官伍·布鲁斯上尉,为争取赔偿,开始与哈伊马角事实上的酋长哈桑·本·拉赫马(Hassan bin Rahmah)打交道。卡西米人颇具瓦哈比人(当时已在沙特阿拉伯执政)的好强不屈的性格,继续扩展实力,在哈伊马角组织有作战能力者3000人,拥有大船约60艘,每艘船可运载80~300人,还有属于沙迦、伦格等地的小船40艘。卡西米人同英国和阿曼人的斗争一直持续多年。

在英国的支援下,奥斯曼帝国击退了侵入埃及的拿破仑军队后,恢复了在埃及的统治,并令埃及总督穆罕默德·阿里于1811年出兵,要从沙特酋长(属于瓦哈比派)手中夺回对阿拉伯半岛的统治权,特别是从瓦哈比人手中夺回伊斯兰教圣地麦加和麦地那,以便可自封为“两个圣地”的“保护者”。经过多年胜败交替的反复战斗,1818年9月11日,沙特酋长阿卜杜拉被迫投降,被押往埃及,后在伊斯坦布尔被斩首。穆罕默德·阿里被授权占有希贾兹(汉志)和阿拉伯半岛其他地区。埃及在阿拉伯半岛的势力延伸到海湾地区。英国对此极为关注。卡西米人对瓦哈比派在沙特阿拉伯失势也感到非常不安。哈伊马角的哈桑·本·拉赫马酋长,主动向英方表示寻求和解,但遭到拒绝。英驻孟买总督伊文·尼培恩爵士,设想应对海湾问题的三种选择:一是进行一次惩罚性征讨,然后撤退;二是在海湾建立一个英国基地;三是通过让阿曼苏丹赛伊德·赛义德统治特鲁西尔海岸来建立英国的间接控制,因为赛义德对特鲁西尔海岸具有世袭的宗主权。英国人认为,可能无需英国干涉,由埃及势力进入海湾去打垮卡西米人。但后来改变为,英国人从海上发动进攻,埃及人从陆上围攻哈伊马角。英国舰队于1819年12月3日对哈伊马角发动总攻。该城由哈桑酋长率领7000人防守。12月6日晚,卡西米人夜袭英军,占领了英迫击炮连阵地。英军大炮齐轰两天后,进入该城,只抓到20名俘虏,其他阿拉伯守军都已撤离。战斗中,英军死亡5人,伤52人;卡西米人伤亡400人。在此战中,阿曼苏丹赛义德乘自己的船,跟随英国舰队,派出水手帮助英军登陆及运送武器装备,并在攻占该城两天后撤回,赛义德本人于1820年1月7日撤离。英军除留800名印度兵组成的驻军和一些大炮外,远征军继续追击卡西米人撤逃人员,摧毁了在乌姆盖万、阿治曼、沙迦、迪拜等地的要塞和较大的船只。

四 英国迫签不平等条约

19世纪初,英国通过与海湾诸酋长国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英国与海湾诸酋长国之间,在实质上成为宗主国与被保护国的关系。

1.“总和平条约”

“总和平条约”是英国与海湾酋长签订的一系列条约的总称。他们分别来自阿布扎比、巴林、乌姆盖万、迪拜、哈伊马角与沙迦(1866年沙迦老酋长逝世后,才由其4个儿子分别统治沙迦、哈伊马角、迪巴和卡尔巴4地)。1952年迪巴并入沙迦,富查伊拉加入此条约。19世纪初,英国与海湾卡西米人因海运、商贸、奴隶买卖等方面的利益矛盾,双方争斗持续,历时已久。英国为确立对海湾的统治并使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贸易不受损害,于1806年、1809年、1819年命令英国控制的孟买海岸陆战队,攻打卡西米人的哈伊马角诸城镇要塞,虽获胜,但未能赢得安全保障。在英国的压力下,经阿曼伊玛目赛义德的说和,英国做出不再侵犯的保证后,酋长们先后与英国陆军少将威廉·格兰特·基尔爵士在1820年1月8日至3月15日签署了《停止掠夺和海盗行为的总和平条约》。该条约共11项,主要内容为:阿拉伯人停止在海上和陆地的“抢劫与海盗行为”;阿拉伯人之间彼此停止战争,并均与英国政府保持和平;友好的阿拉伯人的船只,均可进入英国港口并允许在那里进行贸易,如有任何攻击行为,英政府将予以关注;从非洲海岸或其他地方用船只带走并转运奴隶、男人、妇女或儿童,都是劫掠和海盗行为,友好的阿拉伯人绝不做这种事情;等等。英国借执行条约之名,又续订了一些有关协定。1820年2月6日,英军上尉汤普森奉命率一支守卫部队留驻哈伊马角。英国驻扎官基·麦克劳德海军上尉于1823年访问了各签约酋长国,在沙迦设立了一个“本地人代表处”。英海军发现萨格尔酋长在沙迦构筑了一座高约10米的堡垒,声称这有违1820年的条约,即令予以毁掉。这样,英国逐步确立对海湾东南沿岸的控制,并使诸酋长国渐渐沦为其“保护国”。1820年“总和平条约”宣布后,由于宗派矛盾、争夺布赖米地区和外国的介入,酋长国之间时常发生不和及争斗。阿布扎比酋长和迪拜酋长同属希那威派,与阿曼马斯喀特的伊玛目关系较密切。而沙迦、哈伊马角的酋长萨格尔与阿曼马斯喀特对立。故阿布扎比与沙迦不和,妨碍其开展采珠业,影响经济发展。后经迪拜、阿曼伊玛目和伦格酋长的调解,各方才实现修好。

2.首次《海上休战协定》

《海上休战协定》是英国同海湾诸酋长签订的第一个关于在海上采集珍珠期6个月(5月21日~11月21日)内不得进行海上战争的协定。后因阿布扎比内部矛盾,有的部落出走迪拜,阿布扎比不满,迪拜遂转而与萨格尔和卡西米人和好。最终,沙迦、迪拜、阿治曼和阿布扎比的酋长们保证,在采珠期间不破坏休战。英国利用此时机,为加强对海湾的控制,防止各部落在海上争夺,1835年8月21日,由其代理驻扎官斯·亨内尔上尉与海湾诸酋长签订《海上休战协定》。其主要内容有:各酋长保证在每年的采珠季节遵守海上休战,中止敌对行为;各酋长对因其臣民的违法行为所造成的损失进行赔偿;假如各酋长国臣民发生攻击行为,不得进行报复,而应向英国政治驻扎官或其海军当局报告情况;任何对休战协定的破坏都将被视作海盗行为论处。英国借此协定,俨然成了海湾的警察。“休战”一词的英语Trucial音译“特鲁西尔”,稍后也就形成了对该地区的另一称呼“特鲁西尔阿曼”。此后,英国又与该地区的酋长们(分别于1838年、1839年、1847年、1856年)缔结了4个单独的条约或协定,以强化英国对海湾的监控。

①特鲁西尔阿曼与英国条约。1838年4月17日,英国与哈伊马角、阿治曼、迪拜及阿布扎比诸酋长签订了授权英国搜查从非洲贩运奴隶的特鲁西尔阿曼诸国和马斯喀特的船只的条约。条约规定:英国政府的巡洋舰在海上无论何时何地均有权扣留和搜查被怀疑是贩运奴隶的属于签约国或其臣民的船只;英国巡洋舰可查封和没收那些经证明确实从事过抢夺和运载奴隶的船只。

②特鲁西尔阿曼与英国协定。双方签订1838年条约后,英国为了强化管制,与特鲁西尔阿曼诸酋长于1839年7月再次签订协定。其主要内容为:索马里人是自由、不受奴役的,禁止贩卖索马里部落人口;若酋长国臣民涉及此种行为,即被视作海盗行为论处。此协定使英国可借口“反贩奴”,公然干涉诸酋长国的内政。

1838年条约和1839年协定签署后,英国为了避免处于休战协定的担保人处境,宁愿居于较超脱而又能监控的地位。当时,迪拜酋长为对付萨格尔酋长的干涉,已与阿布扎比合作,以获得保护。卡西米族酋长萨格尔曾提出和平共采珍珠,英国顺势采纳这一意愿,遂与雅西族(阿布扎比)酋长哈利法·沙赫布特、法拉萨家族(迪拜)酋长马克图姆、乌姆盖万酋长阿卜杜拉·拉希德、阿治曼酋长阿卜杜拉·阿齐兹·拉希德于1843年6月1日共同签署海湾诸酋长海上10年休战协定,以保障采珠业安全和打击海上侵略。协定主要内容有:自1843年6月1日起,各酋长下属及臣民停止敌对行动10年,建立不受侵犯的和平;一旦酋长们的任何下属或臣民在海上侵犯参加协定的任何人,将立刻惩罚攻击者,补偿受害者;一旦酋长们的任何下属或臣民遭到海上侵略,不要立即报复,而应通报英国驻扎官或其分遣舰队指挥官,由其即刻采取必要措施为受害方索赔。

③英国与哈伊马角、沙迦、阿治曼、迪拜、阿布扎比、乌姆盖万和巴林酋长国取缔奴隶贸易协定。英国于1847年4~5月分别与上述诸国签订取缔奴隶贸易的协定。协定主要内容有:禁止用签字国的船只从非洲海岸和别的地区贩运奴隶;否则,根据早期条约给予英国人的权力,英国将有权进行搜查、扣留和没收。这样,英国在海湾的地位更加牢固。

④英国与巴林等6酋长国关于禁运奴隶的协定。英国于1856年5月10日先与巴林酋长签订禁运奴隶协定,随后其他5国酋长也与英国签署类似的协定。协定规定,酋长们应封禁运载奴隶到他们地区的任何船只,并把奴隶转交给英国当局,听从英国驻布什尔的指挥官发落。

3.《海上永久休战协定》

自从1835年英国与海湾诸酋长签订首次《海上休战协定》后,各酋长于1843年一致同意将休战协定延长10年。1846年,卡西米酋长萨格尔(沙迦)计划吞并乌姆盖万和阿治曼以及削弱迪拜,这引起整个海湾的纷争。迪拜拉拢阿布扎比联合抵制沙迦。在英国驻扎官的调解下,迪拜与沙迦和解,但迪拜与阿布扎比新酋长的关系又对立起来。在该协定延长10年到期前夕,英国在海湾的政治驻扎官阿·埃·肯博尔上尉与阿布扎比、迪拜、乌姆盖万、哈伊马角、阿治曼诸酋长于1853年5月4日就实现海上永久和平问题签署协定。协定共三项条款,主要内容有:酋长们同意完全停止海上敌对行为;一旦发生海上侵略行为,他们立刻惩罚攻击者并令其对受害者给予全部赔偿;如果他们之间发生战争,不得进行报复,而是报告英国驻扎官或驻巴赛杜的英国分遣舰队指挥官,以便及时采取措施惩办肇事者,取得赔偿。

由于印欧电报线路的铺设和在豪尔沙姆岛(属沙迦管辖)建立了电台,1864年,电报这一文明传到了海湾。英国为保证线路安全,要从诸酋长那里获得一项书面保证,遂在1853年签订的《海上永久休战协定》中再增加一项条款。其主要内容是,宣布“鉴于英国政府从商业和一般事务的长远利益考虑,拟在海湾地区或附近各地建立电报线路和电台”,诸酋长国对此应予尊重并禁止对电报设施的一切干扰,惩罚那些破坏电报线路和电台的任何国民。作为回报,他们的国民可以与英国国民以同样的价格使用电报通信。

4.特鲁西尔阿曼-英国引渡协定

特鲁西尔阿曼-英国引渡协定是1879年6月24日英国政府与特鲁西尔阿曼诸酋长签订的关于引渡潜逃债务人的协定。当时从事珍珠采集业的债务人为了逃避债务而从一个管辖区域迁移到另一个管辖区域。1853年《海上永久休战协定》解决了海上大部分纠纷问题,此后,债务人的迁移流动就成为影响珍珠贸易发展的主要障碍。他们通常盗用预支给采珠队的钱,然后潜逃到不受其管辖的邻近国家。为此,英国政治驻扎官刘易斯·佩利上校在1868年采取了强制措施来实行引渡,但未成功。当时,曾发生阿布扎比酋长与沙迦酋长(属卡西米族)决斗事件,阿布扎比酋长得胜,卡西米人被削弱。1869年,哈伊马角脱离沙迦酋长国成为一个独立酋长国。1879年6月,诸酋长国的统治者们还特别针对潜水员和海员达成一个正式协定,一致同意相互引渡潜逃的债务人。诸酋长在英国委任代表面前签订了引渡协定。其主要内容有:同意立即捉拿可疑的潜逃者;如不交出潜逃的债务人,窝藏主应付罚款50美元;如果潜逃者被允许继续进入采珠场,窝藏主应付罚款100美元;执行时若有争论,交各方代表会议或由仲裁国民会议解决;未经英政治驻扎官批准,各酋长不能强制征收任何罚款。

五 19世纪列强对海湾的争夺

1.特鲁西尔阿曼与英国专有权协定

19世纪中叶,英国以有船从非洲运走很多奴隶为由,借口“反贩运奴隶”,获取搜查特鲁西尔阿曼诸国和马斯喀特的船只的权利。英国在海湾势力影响的加强和扩大,引起法国、俄国等强国的极大关注。法国派出驻马斯喀特代理领事,开始登记法国被保护人名册,准许阿拉伯船只悬挂法国旗帜从吉布提(当时被法国占领)起航。这给那些想躲避英国船舰搜查的商人以机遇。他们遂向法国申请登记,以便他们的船只悬挂法国的旗帜航行。俄国也与法国合作,试图削弱英国在海湾的统治地位,由法国担负在海湾东部或南部对抗英国的任务。为此,英国政治驻扎官塔尔博特少校与阿布扎比、阿治曼、迪拜、沙迦、哈伊马角及乌姆盖万诸酋长在1892年3月分别签订专有权协定。协定有三项条款:酋长们同意,除英国外不再与任何其他国家签订任何协定或建立关系;未经英国政府同意,不允许其他政府的任何代表为驻扎官;除英国政府外,他们绝不向其他政府割让、出卖、抵押领土的任何部分,也绝不以其他方式让其任何领土被占领。协定于1892年5月12日由印度总督批准并经英国政府通过生效。此后,由于各酋长国纷纷独立,协定遂被废止。从该协定内容可清楚地看到,在19世纪末,英国政府首次从诸酋长方面获得干涉签约酋长国内政的优先权,控制了诸酋长国的外交和防务,具有明显的排他性,并反对法国、俄国等向海湾地区的拓展,以保证英国从印度至海湾一线的权益和海上交通线,反映出当时英国与法国、俄国、德国、奥斯曼帝国等在海湾争夺的尖锐态势。

1903年,英属印度总督寇松勋爵访问特鲁西尔海岸,同年12月21日在沙迦发表了演说。1906年,英方向诸酋长提交了用阿拉伯文和英文编印的诸酋长国与英国政府之间有效的重要协定汇编,把寇松1903年的演说置于协定汇编之首。英方甚至还向各酋长提供了酋长国国旗式样,但遭到拒绝。

2.法国、德国、俄国在海湾的拓展

17世纪,法国势力进入海湾。1664年,法国东印度公司成立,并在海湾设立代办处。18世纪中叶,英国在海湾势力的扩展,以及法国在拿破仑入侵埃及败退回国后,法国在海湾的地位崩溃。19世纪末,针对英国与海湾诸酋长国的专有权协定,法国和俄国合作,以削弱英国在海湾的统治地位。

1891年,法国人查普伊和特拉米埃到特鲁西尔海岸,并卷入当地的政治事务,为法国当局在乌姆盖万设立了一个据点。法国驻英国大使抗议英国政府干涉阿曼内政。英国则对法国在马斯喀特向阿拉伯人开展船只“登记法国被保护人”申请一事进行国际诉讼。沙迦酋长则想让其船只悬挂法国旗帜。1899年,有约2万支外国步枪输入阿曼并转入特鲁西尔阿曼诸酋长国,主要受益者为法国人。

1902年,英国设法与特鲁西尔阿曼诸酋长国的统治者谈判达成一项制止贩卖武器的协议,使他们同意禁止进口或出口武器。1903年,有一艘悬挂法国旗帜的当地船只在迪拜失事。法国驻马斯喀特副领事称,该船只是遭到劫掠,并且(绕开了英国)直接通知迪拜酋长。为此,英国向法国副领事搬出特鲁西尔阿曼与英国“专有权协定”。法国政府只得同意由英国当局来处理此事。最后,由迪拜和伊斯兰教法庭判决法国向船主赔偿作为了结。

3.奥斯曼土耳其等地区大国在海湾诸酋长国的拓展活动

1874年,阿布扎比统治者就其边境地区豪尔奥台德的管辖权被侵犯一事,指控奥斯曼土耳其驻卡塔尔(曾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统治近300年)的地方官员。英国支持阿布扎比的立场。1878年奥斯曼土耳其政府宣布该地是奥斯曼土耳其的领地,并抗议英国的立场。1889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统治下的巴士拉(伊拉克)长官瓦利致函阿布扎比,主张把此争议交给奥斯曼土耳其人仲裁,但因遭到英国极力阻止而被搁置,后来在双方协商解决布赖米绿洲问题时,该争议作为交换条件得到政治解决。

1856年,波斯趁英国卷入与俄国对抗的克里米亚战争之机,发兵收复赫拉特。英国遂向波斯宣战,波斯占领受英控制的布什尔、阿瓦士等地。1857年,波斯与英国签订和约,放弃领土要求。该地区开始沦为英国的半殖民地。1887年,波斯企图在特鲁西尔阿曼建立一个据点,遂派其驻布什尔的前代理总督萨梯·汗到阿布扎比、迪拜等酋长国,游说诸酋长与波斯政府建立密切关系,排挤英国势力。1888年,萨梯率波斯舰队到特鲁西尔阿曼。英国在海湾的驻扎官罗斯上校经过努力,从诸酋长处获得了一份书面保证。各酋长保证除英国外,不与任何他国政府建立联系或签订任何协定,并保证未经英国的同意,不允许任何其他政府的代表驻节诸酋长国。英国驻德黑兰公使馆就萨梯行动一事控告波斯政府,波斯政府立刻予以否认。

18世纪末,沙特阿拉伯的瓦哈比人和阿曼人分别进驻布赖米绿洲,导致后来的布赖米绿洲问题。

1911年,有希腊商人在海湾活动,想与当地达成有关采集海绵或珍珠的协议。1914年,英国在海湾的驻扎官担心海湾的传统采珠业受到不利影响,遂向诸酋长写了一封劝告信。信中称:“如果你们中间任何人在有关珍珠和海绵采集业方面给予外国人特权的话,那么对你们所有的酋长来说将是不利的。”显然,这封信充满着威胁性的语言。

六 19世纪末英国统治下的海湾诸酋长国

在迪拜居统治地位的卡西米人,在海湾北岸的波斯,特别是伦格、霍尔木兹以及霍尔木兹海峡外的阿曼,均有他们的同部落人群,他们与沙特阿拉伯人、波斯(伊朗)人、阿曼(马斯喀特和阿曼苏丹国)人、英国人等的交往较频繁,在海湾的交通、运输、贸易等方面,占有明显优势。他们的萨格尔酋长拥有30艘船,每船运载50~100人。而海湾其他各国酋长当时每人只能征集到三四艘船。阿布扎比在统治者塔赫农·本·沙赫布特(1818~1833年在位)的治理下,势力日增,有400名纪律严明的陆地战士。因而,巴林的哈利法和阿曼的赛义德这两位相互竞争的统治者都争相借用阿布扎比的兵力。英国对沙迦的地理位置和政治地位是颇为重视的,英国早在1823年首先向沙迦派驻了一位驻扎官代表,随后又在沙迦酋长的管辖区铺设电报线路和设立了电台。

1847年,迪拜的马克图姆酋长与相邻的沙迦酋长实现了和解。而阿布扎比的新酋长对迪拜的拓展行为颇为反感。这位新酋长反对阿拉伯半岛的瓦哈比派人自1800年以来多年占领布赖米地区。乘瓦哈比派的纳依布(即总督)赛义德·本·穆特拉克不在布赖米,阿布扎比夺取了瓦哈比派在那里的要塞。这件事吓坏了沙迦、迪拜和阿治曼的酋长们,他们倒向瓦哈比派一边。他们计划策动阿布扎比的雅西人中的古拜萨特派造反,未果。在1833年的分裂事件中,有一部分雅西人迁往迪拜,后来成为当地的一个统治家族。迪拜酋长因鼓动卡西米酋长的儿子在沙迦闹独立而与沙迦交恶。卡西米酋长遂策动迪拜居民逃往沙迦或阿布扎比,并欲吞并阿治曼和乌姆盖万。到19世纪70年代,受沙迦控制的阿治曼,在贝都因人的帮助下袭击了迪拜,破坏了迪拜的林园。后来的事态发展,以沙迦与迪拜和好告终。此后,迪拜发展成为海湾地区的主要海港城市,一度超过了阿布扎比。但当时在特鲁西尔阿曼诸统治者中,仍然要数扎耶德·本·哈利法(1855~1909年在位)酋长统治的阿布扎比势力最强。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诸酋长联合抗外。当时,由于阿拉伯半岛中部内志的沙特家族内讧和面对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苏丹的压力,半岛北方沙马尔部落的拉希德家族乘机兴起,占领了中部首府利雅得。信奉瓦哈比派的执政者沙特家族因而丧失统治地位,自1892年起流亡科威特达10年之久。拉希德家族则日益强大,欲入侵特鲁西尔海岸。这促使阿布扎比和迪拜的辛那威族酋长们又联合起来。沙迦和哈伊马角的卡西米族酋长们也结为联盟。乌姆盖万和阿治曼的祖先与北方部落拉希德族曾有联系,两国的酋长试图置身事外。1902年,创建沙特阿拉伯王国并成为第一任国王的阿卜杜勒·阿齐兹二世(1902~1953年在位)夺回了利雅得,1905年致函特鲁西尔阿曼诸国的酋长,他计划在1906年春天访问特鲁西尔阿曼诸国。这使辛那威派的阿布扎比、迪拜的酋长们十分惊慌。5位酋长(阿布扎比、迪拜、乌姆盖万、沙迦和哈伊马角)首次由扎耶德·本·哈利法酋长组织,聚会阿布扎比,共商国是。英国为了巩固其沿海“保护地”,进行了干预。经科威特的穆巴拉克酋长劝阻,沙特阿拉伯国王的这次访问未能成行。1915年,已占领了埃及的英国,强迫沙特阿拉伯签订“友好同盟”条约,迫使沙特阿拉伯承诺不侵犯英国在阿拉伯半岛的“保护国”。